?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融入的問題與對策

2016-03-16 20:51張春愛
文教資料 2016年14期
關鍵詞:務工人員公辦入學

張春愛

(濰坊科技學院,山東 壽光 262700)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融入的問題與對策

張春愛

(濰坊科技學院,山東 壽光 262700)

目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時,存在入學門檻高、學校發展不均衡、家庭教育缺失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從政府、學校和家庭等方面提出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融入學校的對策。

務工人員隨遷子女 學校融入 問題 對策

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的必經之路是實行新型城鎮化,也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總體戰略。我國頒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要提高城鎮化質量,就必須以人為本,大力改變城鎮化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力量是進城務工人員,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學校融入問題,有利于發揮進城務工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入學存在很多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政策。目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城市入學難的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大部分走進了學校。但是由于他們在城市中處于弱勢地位,很難融入城市,進入學校后隨之出現了融入困難的問題。

一、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融入學校出現的問題

(一)入學門檻高,入讀公辦學校難度大。

為了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起點公平,國家出臺了“兩為主”的政策,使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國家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難的困境,但在實踐層面上仍然出現了大量有悖于政策導向的現象。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入學途徑主要有三種形式: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和打工子弟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需要提交名目繁多的證明材料,辦理過程也比較復雜。因此,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入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甚至有些學生不能就讀公辦學校。而非公辦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有限,教育質量較低,很難保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質量。

(二)學校發展不均衡。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由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和打工子弟學校三者共同承擔。但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公辦學校的較少,大多數就讀民辦學校和打工子弟學校。非公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的辦學條件差距很大,非公辦學校的學校硬件、師資水平和辦學實力等各個方面都很落后。公辦學校依靠地方政府,而民辦學校和打工子弟學校卻只能依靠自身,自謀發展,浪費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對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的教育極其不公平。

(三)家庭教育缺失。

維也納精神分析學者阿德勒提出了家庭教育理論。他認為,家庭是孩子成長和進入社會的基礎,孩子在社會中需要的合作意識和生活能力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因此,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融入學校離不開家庭教育。進城務工人員為了生存,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很難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首先,進城務工人員大部分時間忙于工作,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因而很少有時間對子女進行教育,難以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其次,進城務工人員的學歷一般較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甚至根本沒有上過學,普遍缺乏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由于進城務工人員受教育程度不高,因而對子女的一些不正確學習行為采取不恰當方式,如打、罵等粗暴的教育方式。長此以往,家庭教育作用得不到發揮,不能配合學校教育。使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融入學校更加困難,進一步拉大他們與城市學生在學習上的差距。

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融入的對策

(一)加大政府扶持,加強制度保障。

地方政府應該改變觀念,制定相關的教育政策,加大教育經費投入,重視和扶持教育事業。地方政府應從多方面創造條件,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順利融入學校創造良好的環境。

1.改革城鄉分離的二元戶籍制度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城鄉分離的二元結構戶籍制度?,F行戶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嚴重阻礙進城務工人員及其隨遷子女在城市的工作、生活和學習。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沒有城市戶籍和學籍,沒有納入城市的教育規劃,因而很難進入公立學校,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地方政府雖然認識到了戶籍制度的弊端,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是,進城務工人員能夠申請到城市戶籍的數量有限,而沒有申請到城市戶籍的進城務工人員,他們的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就很難得到保證。因此,政府要制定政策,進一步取消戶籍限制,簡化公辦學校的入學程序,保護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2.加大政府投入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城市入學,就讀的學校檔次不高,存在教學設施較差、缺乏教育經費和教務人員大量流失等問題。政府應該增加投入,扶持隨遷子女就讀的學校,加大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的支持。

政府應該改變觀念,充分認識到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根據各個學校的真實情況,對隨遷子女就讀的學校加大扶持,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

(二)強化學校責任,優化學校管理。

1.優化教學過程

由于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來自全國各地,學習環境和學習習慣不同,在城市入學后,學習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困難,很難融入學校。因此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的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基礎,因材施教,為隨遷子女在學習上提供相應的幫助。充分考慮隨遷子女的學習基礎,根據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課程。學校制定的教學內容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信心,逐漸提高隨遷子女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2.加強師生溝通

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對學生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自身特殊身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與老師、同學交往的過程中會出現性格敏感、膽小孤僻、甚至自卑的現象。因此,教師應該更加關心這些學生,了解他們,接納他們。教學時,要認真觀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充分了解他們的學習基礎,實施靈活的教學手段,對學生因材施教,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日常生活中,教師應該關心他們,主動溝通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縮小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對老師敞開心扉,融入新的學校生活。

(三)強化家庭責任。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學校和教師,還必須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充分結合,才能使學生健康成長。

首先,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子女接受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將子女教育放在最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保證家庭教育質量。其次,學校應該定期召開家長會,組織家長互相交流,使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學??梢宰寖炐愕膶W生家長代表做報告,使家長共同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學習家庭教育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讓子女健康成長。

[1]楊智慧,杜永紅.農民工隨遷子女學校融入的困境與路徑探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0.

[2]曹俊懷.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融入探究:問題、原因及政策建構[J].基礎教育研究,2013,10.

[3]孫彬.城市融入視角下新生代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探究[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4,2.

[4]鮑國光,俞彩霞.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本地生的新融合教育:“和合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特殊教育,2011,9.

[5]王哲先.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文化沖突:表現、根源及其對策[J].教育導刊,2015,1.

猜你喜歡
務工人員公辦入學
云南:800多名務工人員乘“務工專列”外出就業
亞運城再添一所公辦學校! 廣鐵一中天峰中學落成啟用
入學面試
我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增至 28171萬人
關于公辦養老機構深化改革的思考
入學第一天
廣電媒體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關愛報道”的探討
長沙嚴禁公辦中小學接收擇校生
蕪湖:社區衛生機構公辦民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