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上活中職校的哲學課

2016-03-16 20:51曹葉
文教資料 2016年14期
關鍵詞:哲學教育教師

曹葉

(江陰市華姿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江陰 214401)

如何上活中職校的哲學課

曹葉

(江陰市華姿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江陰 214401)

《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必修課,設計理念就是讓學生學哲學、用哲學,以分析和解決中職生人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為主題和落腳點。然而,現今一些學生將學習哲學當做一種學習負擔,不能體會哲學的真諦,究其原因,是哲學教學離生活遠,要改變哲學現狀,就要踐行陶行知的活的教育思想,在哲學教學中,從教學語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三方面走近生活,才能使學生走進哲學,真正實現學哲學、用哲學。

中職校 《哲學與人生》 學用結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活的教育》中深刻揭示了教育的三種類型:死的教育;不死不活的教育;活的教育。他極力批判死的教育,倡導活的教育,主張把不死不活的教育變為活的教育。教育不在于采用強迫的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而在于用引導的辦法為學生創設符合他們天性的情境,讓他們愉快自由地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哲學這一古老的被稱為“追求智慧,使人聰明”的學科,在當代某些學校德育教育中沒能體現出它的真正價值,甚至相當一部分職校學生把它當做一種學習負擔,認為哲學深奧、枯燥、空洞,沒有實用價值。究其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搞清楚哲學與現實生活的辯證關系,把哲學教學變成了死的教育,我們的哲學教育脫離生活太遠了,學生沒能體會到哲學的真諦。

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辨性,基于對哲學特點的認識,哲學教學中應該有意識突破教室空間的羈絆和教材抽象理論的束縛,讓哲學教學從抽象理論回歸到現實生活,從周圍生活中提取現實問題作為教學設計的原材料,采用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地、靈活地、高效地解決現實問題,使他們有清晰的思路、豐富的手段、理想的效果。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內化哲學理論,而非空洞地紙上談兵。踐行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精髓,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拿活的東西教活的學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教學語言形象化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教學語言,能撥動學生心弦,促進思維活躍和想象豐富,對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有著積極作用。而哲學術語抽象、隱澀,難以理解。因此,教師更需要在教學語言上下工夫,一方面,語言力求直觀形象。中職生年齡偏小,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抽象的哲學概念和原理理解能力差,這就要求教師剖析這些知識點時,應該盡量借助比喻、類比等通俗易懂的方法,深入淺出,啟發學生思維。如講解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時,用直觀的腳和鞋分別比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說明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語言的表述要富于表現力和感染力,做到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和幽默感,并且盡量做到口語化,不能照本宣科、平鋪直敘。特別要善于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喜悅,引起歡樂。讓學生感覺哲學課有趣,聽哲學課不但能學到做人的道理和理性思維的方法,而且是一種精神享受。上課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體驗。

2.教學內容生活化

只有真實的東西才是有說服力的,只有源于現實的東西才是有生命力的,學生才感興趣,才樂于思考討論。課堂教學內容絕不僅僅是書本上那些抽象的條條框框,更應該從現實生活中提取學生感興趣、家長關注的各類社會熱點問題。在充滿困惑和矛盾的青春期和青年前期,學生渴求精神的引領和啟示。所以教學中選取的材料要活,一方面可以是新近身邊發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必須是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

如講聯系的觀點時,可以圍繞學生身邊事例,如運動會的4×100米接力賽,怎樣發揮最佳實力?你認為怎樣做好集體廣播操?展開討論,由此讓學生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會處理個體與集體的關系。

如講到“矛盾”觀點時,可以結合學校關于手機使用的管理規定談起,讓學生認識到凡事都有兩面性。還可以讓學生首先自我剖析內在心理世界,此刻面臨人生中的何種困惑和矛盾,教師由此展開。關于戀愛的矛盾,繼續求學的矛盾,自由和各種約束的矛盾,正是這個階段學生的主要矛盾。關于矛盾的含義和屬性及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幾乎隨時都可以和學生的心理密切相關。

如講解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時,拿一塊平??梢姷涅Z卵石到課堂,讓學生體會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在平凡事例中感悟哲理。

3.教學方法多樣化

傳統教學往往采取填鴨式講授,老師上課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沉沉,結果是課堂沉悶,學生被動學習。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把學生當成要被填滿的容器。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就是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此,好的課堂教學應該淡化教師的講授,強化學生的參與,鼓勵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多疑問、多發現。課堂上讓學生說一說、問一問、讀一讀、辯一辯、猜一猜、賽一賽,整個課堂氣氛都活躍了起來。根據學科特點、學生情況及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以下方法在哲學教學中能發揮較好的作用。

(一)問題教學法。

哲學本身就是一門不斷提出問題、反思問題、論辯問題的學科。教學中,不能將結論當做定論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應將其視做發展著的學說,辨證介紹給學生,并鼓勵其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促進其問題意識、思辨能力、創造精神培養,使哲學知識自覺內化為能力,便于學生運用于現實生活中,解決現實問題。首先要激發問題的產生,可以將不同觀點和材料通過各種手段、途徑呈現給學生,讓其通過對比發現問題,或者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有爭議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時我歸納了一種三通道問題解決模式:問題的提出——學生解決模式——教師解決模式——社會解決模式——對比尋找共同點——確定理想模式。如講培養科學思維方法部分內容時,我把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沖突作為教學設計的原材料,提出問題:學生與家長因為上網吧查資料晚回家而發生激烈爭吵,如何解決?通過這樣一種模式分析,將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方法貫穿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并根植于學生內心深處。

(二)巧用名人名言教學法。

在哲學教學中適當引用一些生活中大家熟悉的、精煉優美、發人深省的名人名言說明和揭示哲學原理,既能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又可以使教學語言變得生動有趣,同時能陶冶學生情操,啟迪思維。例如講“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時,我利用多媒體打出了一系列關于人生價值的論述: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歌德的“你若要喜歡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學生面對這些熟悉的名句,情不自禁朗讀起來。學生在被名人的偉大情懷、高尚情操感染的同時,自然而然接受其中蘊含的哲理。

(三)采用辯論法、分組討論法等。

將日常生活世界引進課堂,將學生的“熟知”變成“真知”,把哲學理論內化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講授《普遍聯系與人際和諧》這一課時,以心理咨詢室收到的一封來信導入,字里行間展現了中職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由此展開討論:“人能回避人際交往嗎?”由此讓學生用哲學眼光看生活問題,用普遍聯系觀點看待人際關系。采用辯論法、分組討論法,讓學生在觀點碰撞中拓展思維、自主探究、自主建構,最終獲得發展。

(四)采用互動游戲法。

教師教育的藝術性扎根在心靈中,教育的科學性孕育在頭腦中,如果只運用頭腦教學,教師充其量只能成為“教書匠”,學生感覺枯燥乏味;我們要在教學中同時運用頭腦和心靈,要藝術化地設計我們的教學,使課堂靈動起來。在教學中設計互動游戲,能很好地調動課堂氛圍。設計《矛盾運動與人生觀點》一課時,考慮到矛盾的含義比較抽象,不易理解,于是設計了一個游戲環節“雙人拔河”,讓兩位同學表演拔河,由此結合拔河這個游戲,讓學生直觀理解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闭軐W源于生活,也要回歸生活,哲學教師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踐行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拿活的東西教活的學生”,想方設法讓哲學課走近生活,使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樣學生才會真正走進哲學,哲學才能真正發揮令人滿意的育人效果。

[1]吳先逵,等著.哲學理論與當代現實問題探究——時代精神之光.廣西師大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2]胡興松.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4年7月.

[3]鄔玲玲.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活的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年第4期.

[4]吳劍輝.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生活化策略.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年第5期.

猜你喜歡
哲學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最美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