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農村中學英語學習策略的調查與分析

2016-03-17 08:53張姝
文教資料 2016年1期
關鍵詞:學習策略英語課程交際

張姝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湖北農村中學英語學習策略的調查與分析

張姝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學習策略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保障之一。長期以來,由于受農村教學環境的限制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廣大農村中學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欠缺。本文旨在調查農村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應用情況,以幫助學生恰當選擇和運用學習策略,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農村中學 學習策略 英語學習

1.引言

學習策略是一種自我調節和控制的學習活動方式,或者說是學習者使用學習方法的方法。我國對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此后眾多學者如文秋芳,束定芳、莊智象,吳一安、劉潤清等都對其做了細致、詳盡的研究。但這些研究大多都是面向大學生的,很少涉及中學的英語學習領域。以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的英語學習策略研究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而且大多數停留在理論探討水平。我國教育部在2003年新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英語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運用的具體要求,從而使英語學習策略的掌握與運用成為中學生英語素養整體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對于農村中學來說,由于農村中學師資的匱乏、教學水平及辦學條件的落后等原因,英語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實踐中還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更未得到普及與廣泛應用。為了解農村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應用情況,幫助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恰當選擇和運用學習策略,以幫助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特開展以農村中學為對象的英語學習策略的調查研究。

2.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調查以英語課程標準中7-9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評價體系為調查藍本,以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枝柘坪中學和漁峽口中學九年級、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巴東縣長嶺中學共240名學生作為對象(每所學校各80人)進行調查研究(由于此三所學校均地處全國重點貧困縣,又都位于該縣最偏遠、經濟最不發達的地區,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該學習策略評價表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四個部分。其中各學習策略的評分標準是:平均得分4.5~5表示總是使用此類策略,3.5~4.4表示經常使用,2.5~3.4表示使用情況一般,1.5~2.4表示基本不使用,1.0~1.4表示幾乎從不使用。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40份,回收有效問卷240份,隨后對每所中學隨機抽取50份調查問卷,并運用統計軟件SPSS12.0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3.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運用SPSS12.0統計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如下:

?

統計結果表明:農村中學學生整體使用學習策略的平均分值偏低,以“有時使用”的情況居多,沒有“經常使用”的學習策略,說明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頻率較低。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的是認知策略,調控策略和資源策略二者的使用情況無顯著差異,但這三個策略的使用頻率都顯著高于交際策略。

三所中學認知策略使用的平均值為3.01,屬“使用情況一般”,這與中國現存的教育體制和老師的教學特點有關。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采取的步驟和方法(《英語課程標準》,2003:40),因此是學習語言所要掌握的基本策略,它與學習任務直接相連,卻表現得更為具體,如它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要善于抓住重點、做好筆記,并能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等。另外,閱讀是基礎教育階段一項重要的技能,在考試中所占比重最大,這都促成了學生頻繁使用與閱讀有關的認知策略。在真實情景中使用英語的認知策略的頻率相對較低,如口語操練策略和功能操練策略。因為口語并不是中考內容,教師和學生更注重與考試相關的部分。參與本次調查的學生都是農村中學的學生,他們初學英語都是在小學五年級,而在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對英語有基本的認識,讓學生學會基本的日常用語,以培養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學生上中學后,為應對考試,老師就必須花大量時間講語法知識并督促學生記憶單詞;對他們而言,認知策略是解決詞匯學習這一“碉堡”的最有效策略。因此,調查中高達72%的學生表示他們在學習中善于抓住重點、做好筆記,并能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此外,更重要的是認知策略有助于將信息從事實層面上升到技能層面,使已有知識程序化和自動化,這就潛移默化地使認知策略在學生心里深深扎根,學生使用頻率自然也相對較高。

調查顯示,交際策略是四項策略中使用最低的一項,學生“幾乎從不使用”該策略。交際策略是指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及強化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英語課程標準》,2003:40)。三所接受調查的農村中學學生對交際策略的使用頻率都極低,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農村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考核評判標準影響了老師的教學取向。目前“升學率”仍是評判農村學校辦學成效及老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態度的主要標準。其次,農村學生要想跳出“農門”,只有考到高分考上高一級學校。這樣在師生中就都產生了唯“分數主義”,結果便造成了教師、學生都把考“高分”作為自己的目的,認為平時對英語聽、說及日常交流的訓練都是白費時間。為了提高升學率,老師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講解知識點與各種題型的訓練上,幾乎很少讓學生用英語交流。因此,學生在課堂上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充其量只是模擬交際活動,其主要目的是強化句型結構的記憶。再次,由于中考還沒有把口語交際作為英語考試的必考項目,因此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自然就不會注意使用各項交際策略。盡管交際教學思想在英語教學領域提倡多年,部分教師開始接受并試著轉變教學理念以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要求,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無形中形成了“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的現實。這樣必將導致農村中學學生英語交際策略的使用頻率低下。

對農村中學來說,學生只是“有時使用”調控策略。調控策略是學生對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策略(《英語課程標準》,2003:40)。它要求學生能根據需要制訂英語學習的計劃,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多與教師或同學交流學習英語的體會,以及評價自己學習的效果,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等。在調查的學生中,有92.5%的學生能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只有31.8%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較明確的目標——學好英語,考個高分跳出“農門”;有68.4%的學生表示他們不會制訂學習計劃,很少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學習體會。這說明在農村中學,大多數學生還不能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監控及自我評估,調控策略的使用自然就少了。同時,長嶺中學的學生在認知策略、資源策略和交際策略的使用上都明顯高于其他兩所中學,但調控策略卻低于其他兩所中學,這可能與長嶺中學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該學校位于水布埡開發區,經濟條件相對寬裕,學校在教學理念上要比另外兩所中學開放。這也說明貧困地方的學生能不斷地激勵、調節自己,而富裕地區的學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情商,以免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無所適從。

資源策略屬于“有時使用”的策略。資源策略是學生合理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策略(《英語課程標準》,2003:40),它要求學生能通過圖書館、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等資源獲得更廣泛的英語信息,擴展所學知識。由于農村經濟條件及學校辦學條件的限制,所有被調查的學生都表示他們用于備考的復習資料就是其主要的英語學習資源,只有12.1%的學生表示曾注意過生活中和媒體上使用的英語,而54.6%的學生表示當他們遇見陌生的單詞時會使用字典來查找??梢娫谵r村中學,學生除英語教材和英語學習中統一印發的資料外,多數學生接觸不到其他學習資源,這是導致學生使用資源策略偏低的根本原因。在接受訪談時發現,長嶺中學的學生經常會用有限的零用錢購買學習資料,在農村中學缺乏圖書館和網絡資源的情況下,省下有限的零用錢購買學習資料的學生自然會盡可能充分地利用這些資料,所以他們對資源策略的使用頻率明顯高于其他兩所中學。

4.啟示和建議

4.1 提高對學習策略的認識和感悟

學生對學習策略的運用是直接影響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讓他們對學習策略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了解。我們可以通過設置運用學習策略的問題情境,指導學生通過練習不同策略,強化學生的策略學習效果等手段,使學生產生策略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產生探索學習策略的強烈愿望,自覺地將外在的策略訓練內化為自身運用策略的能力。對農村中學學生而言,教師更應重視對學習策略的研究,弄清學習策略的內涵與分類,掌握有助于學生語言習得的學習策略,以及選擇和使用好的學習策略;并要善于在學習策略的教學中摸索經驗,探討適合不同學生的策略培養模式,幫助學生提高自我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就是說,在學習策略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盡可能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實際監控和調節水平,從而提高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靈活度、遷移能力及其對策略的監控和調節水平,開創性地實施差異性學習策略的培養,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個性化的學習策略。

4.2 加強對學習策略的使用和訓練

資源策略和交際策略使用率不高,反映了農村中學學生在完成他們的學習任務過程中不常用到這兩種策略,這也間接地反映了學生學習策略的運用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關。因此,中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完成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過程中獲得相應的學習策略,逐漸掌握依據學習任務的需要來選用相應的學習策略,使學生對學習策略的運用逐步實現由外控到內控、由他控到自控的轉變。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及不同學習風格有的放矢,有計劃、分步驟地訓練學生的學習策略。教師要有針對性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獲得較好的學習策略,逐步使他們學會使用學習策略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及學習能力。同時,教師應該了解自己的學生通常使用哪些策略,哪些策略有利于他們的英語學習,哪些策略對他們的英語學習幫助不大或者不明顯。當然,教師也有義務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學習能力等不同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部分。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訓練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學習策略,在運用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完善。特別是對于那些在英語學習方面付出很多、學得辛苦卻收效甚微的學生,更應該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訓練,并相應地給他們提供運用策略的機會,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不斷地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有效學習策略,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為自己的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3 促進自主學習策略的滲透

策略訓練的實質是從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能力入手,輔之以有效的訓練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的意識、愿望和能力。當今的課程改革提倡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在新型學習方式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些新型學習方式都強調改變過去單純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探索、操作和思考,自主發現知識、理解概念和原理;在這些新型學習方式中都直接或間接地滲透了學習策略,因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通過分析、推理等技巧來有效地理解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通過猜測等手段來有效地克服語言知識不足在語言交際中的障礙;通過組織、安排、評價等行為來調控語言學習過程;通過自我鼓勵、降低焦慮感等手段來控制學習過程中的感情投入;通過詢問、合作等手段來增加使用目的語的機會,和別的學習者共同學習;通過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

[1]Rubin,J.What the“good language learner”can teach US[J].TESOL Quarterly,1975(9):41-45.

[2]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莊智象,束定芳.外語學習者策略研究與外語教學[J].現代外語,1994(3).

[4]吳一安,劉潤清.中國本科學生素質調查報告[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1).

[5]何玲,張少林.安徽農村初中學生學習學習策略調查研究[J].中國教師.中小學教育,2009(1):338-339.

[6]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7]劉曉明,遲毓凱.學習策略研究與學法指導內容的重構[J].中國教育學刊,1999(2):49-51.

[8]林立,曹敏.中學英語學習策略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9:99-101.

[9]文秋芳.學習和運用第二語言策略導讀[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10]高海虹.交際策略能力研究報告:觀念與應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1):53-58.

[11]陳新妹.初中畢業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狀況調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7):19-22.

[12]黃冰,蔡寒松.我國中學生外語學習方式調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2):46-51.

[13]雷卿,黃海英.山區中學英語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7):43-44.

猜你喜歡
學習策略英語課程交際
情景交際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論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生數學自主學習策略探討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委婉語教學研究
一種使用反向學習策略的改進花粉授粉算法
基于微博的移動學習策略研究
自主學習策略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交際失敗的認知語用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