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創新型城區和產業創新中心的應對策略

2016-03-17 00:49邵長青
港口經濟 2016年12期
關鍵詞:濱海新區創新型人才

邵長青

(天津市濱海新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天津300453)

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創新型城區和產業創新中心的應對策略

邵長青

(天津市濱海新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天津300453)

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建設創新型城區和產業創新中心而努力奮斗。這對于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濱海綜合競爭力、實現中央的定位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濱海新區;創新型城區;產業創新;發展策略

當前,面對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發達經濟體、發達地區都將創新驅動提升到戰略高度,紛紛搶占世界、國家和地區的技術創新競爭高地,力圖增強自身創造力,掌握經濟發展、科技競爭的先機,實現騰飛跨越。天津濱海新區適應經濟發展新形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邁向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落實天津《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制定實施了《濱海新區關于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五年實施方案》,確定了建設創新型城區和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這是夯實新區今后發展基礎、建立未來發展新動力的戰略之舉。

一、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礎條件和戰略目標

2015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邁上1.4萬億元的新臺階,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07%,研發投入規模和投入水平雙雙實現新的突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8位。

我國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三步走戰略目標,即第一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第二步,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發展驅動力實現根本轉換。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二、天津建設創新型城市和產業創新中心的基礎條件和戰略目標

2015年,天津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到81.43%,高出全國平均近15個百分點,連續14年居全國第三。全市國家級院所總數達到132家??萍歼M步環境指數躍居全國第一位,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繼續領跑全國。

天津確定創新驅動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即第一步,到2020年成為全國領先的創新型城市,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第二步,到2030年躋身世界創新型城市行列,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創新型城市,成為世界重要的產業創新中心。

三、濱海新區建設創新型城區和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和應對策略

2016年,濱海新區擁有89個項目沖進天津市科學技術獎公示名單,占全市擬授獎項目的44.5%,創新項目“質”、“量”雙提升。新區建成的市級以上研發平臺占全市總量超過四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分別占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到全市的60%以上。經認定的國家級、市級研發中心總量達417家。

新區提出創新驅動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即第一步,到2020年率先建成全國領先的創新型城區,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產業創新中心。第二步,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躋身世界創新型城區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成為世界重要的產業創新中心,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創新型城區。

面對正在孕育興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天津濱海新區必須積極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爭取在信息網絡、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新材料與先進制造等領域培育形成一批顛覆性技術,推動重大產業變革,實現跨越式發展。

1.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創新型城區和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實施《濱海新區關于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五年實施方案》,著力推動創新型城區和產業創新中心建設,爭取率先建成全國領先的創新型城區和產業創新中心。落實《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實施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區二十一園”開發區分園發展規劃,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為總體目標和示范核心,凝神聚力建設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爭取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努力建成天津創新資源最為豐富、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最多、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重要區域。加快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落實《天津未來科技城總體規劃(2013—2030)》,與京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業聯合協作,努力建設首都功能疏解的承接基地,京津冀總部經濟發祥地,國內外高端人才的創新創業基地,產業鏈完整的高端制造業研發轉化基地,鏈接全球創新要素資源的高端產業新城。全面落實《共建濱?!嘘P村科技園合作框架協議》,提速濱?!嘘P村科技園配套建設。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和北京市的協作,在環境技術、健康醫療、文化教育、旅游休閑度假、高技術研發及高端商務商貿等產業領域積極承接首都資源轉移和大項目建設,在協同發展中構建面向未來、面向全球的國際化創新高地。

2.努力實現核心技術的創新驅動,著力推動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國有大型企業加快開發機構建設、加大研究開發投入,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究、開發、設計、制造于一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干企業集團。培育形成多個綜合競爭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創新型企業。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企業孵化器、科技產業園區,籌建科技創新促進中心,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著力研發和轉化一批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掌握一批核心技術。組建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重點抓好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試平臺、中科院天津產業創新與育成中心、天津大學濱海臨港工業研究院等重大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引進和培育更多高水平研發機構。新建一批省部級、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科學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總部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和檢測中心。

3.努力打造濱海原始創新策源地,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加快重點產業領域研發,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規模的擴大和競爭力的提升,探索一批可復制推廣、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的成果轉化模式,走出一條“自主研發+項目合作+共建平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效途徑,趟出一條“產業技術+產業育成+衍生企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路徑,摸索一種“國際合作+跨國并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效方法,爭取建立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重視基礎研究工作,組建產學研聯合體,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加強原始創新,全力打造濱海新區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基地,凝聚一批走在世界科學前沿的高水平團隊,爭取在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一批原創性突破,掌握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全面推動濱海新區科技小巨人標志性領軍企業培育工程,落實進一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措施,探索“領軍企業+高校院所創新團隊+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科研轉化的新模式,著力打造在全國行業排名領先、規模產值超百億、創新能力國際先進的領軍企業。

4.努力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把濱海新區建成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對接《中國制造2025》、《天津市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實施方案(2015—2020)》以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實施意見》,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納米與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新能源、節能環保、現代石化等產業集群,盡快形成先進制造與研發轉化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構筑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實施“互聯網+”協同制造,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濱海制造”向“濱海智造”轉變。新建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高新區等。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聚集。有序建設以生物產品、中藥、生物藥和化學藥為重點的國家級生物醫藥研發與產業化基地等一批世界級、國家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著重把石油化工、電子信息建設成為國家級產業基地,重點將汽車產業聚集區建成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抓好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建設。與北京大學合作共建的北京大學創新創業(天津)基地。建設濱海新區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打造民航研發硅谷、民航產業集群,以及民航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發揮海洋高新區在科技興海示范基地建設中的帶動作用,啟動推進濱海創新創業園“2+1平臺”建設。圍繞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努力實現“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5.努力提升濱海眾創空間質量效益和水平,著力激勵和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以及《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濱海眾創空間建設發展規劃。打通“線上+線下”人力資源平臺,為眾創空間及入駐企業引才引智。率先創建好于家堡“雙創特區”,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雙創示范基地,扶持一批雙創支撐平臺,狠抓企業孵化和建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努力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國際眾創空間,帶動一批“雙創”企業成長,發展天使、創業、產業等投資,全面推進眾創、眾包、眾扶、眾籌。鼓勵支持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創新創業熱潮,引領和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和在校大學生為重點,落實鼓勵創新創業的各項扶持政策,及時有效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做精做強做專創業服務和科技服務的生態體系,為創業者提供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共享空間等。實施濱海新區核心技術突破計劃,大力培育新區市場化的創新土壤,孵化和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構建完善閉合的科技創新生態鏈條。鼓勵源頭創新、顛覆式創新、引領式創新,營造新區創新創業發展優質生態圈,打造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

6.努力實現“智慧濱?!?,著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大數據戰略。貫徹《“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抓緊制定實施濱海新區“互聯網+”總體規劃。全面實施“寬帶濱?!睉鹇?,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支撐水平。落實天津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和市新一代信息服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數字化社會服務體系。重點發展智慧產業,培育發展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加快“三網”融合。重點建設智慧醫療、智慧社保、智慧旅游、智慧社區、智慧鄉村、智慧城區、智慧氣象、智慧教育等,服務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爭取率先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智慧城市。繼續實施濱海新區大數據行動方案,爭取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數據產業基地和數據資源聚集服務區,促進新區云計算產業聚集,建設大數據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落實《關于促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參與京津大數據產業技術聯盟,指導建設“轉化醫學產業技術戰略聯盟”和“濱海新區智能制造聯盟”,加強與駐京中國科學院等研究院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機構和高校合作,推動中國艾滋病疫苗聯盟、中關村——濱海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

7.努力推動京津冀科技領域協同發展,著力激發濱海新區發展新動力。加強京津冀協同創新,強化建立開放化、協同式創新機制,搭建院地、院校、院企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的平臺,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京津冀協同創新網絡。鼓勵企業以資本為紐帶、以項目為依托,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廣泛的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共建技術聯盟、共建產業基地,實現產學研協同用力。著力協同創新,探索建設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努力建成首都先進技術、創新要素、高端產業承接地和聚集區,產學研緊密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的示范區。積極吸引軍工相關企業、機構到新區落戶,探索建設航空航天科技產業、自主可控信息產業等軍民融合產業聚集區,培育一批軍民融合示范企業和產品。

8.大力加強知識產權運營和保護,著力實現濱海從產品經濟向品牌經濟轉型。落實《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濱海新區質量品牌“十三五”規劃,大力推動新區品牌建設,努力構筑濱海品牌高地。積極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探索建設華北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加快促進知識產權投融資和科技成果產權化。探索建設天津自貿試驗區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中心、知識產權國際仲裁中心和濱海新區知識產權執法平臺。做好工業企業品牌培育、產業集群品牌培育試點示范工作,指導推動企業加強品牌建設。

9.努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構建濱海新區現代化人才發展治理體系。落實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制定實施濱海新區人才國際化規劃綱要,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率先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加快打造創新人才高地。探索研究制定天津濱海新區關于引進全球頂尖科學家及其創新團隊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改革,主動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與合作。貫徹《關于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完善人才簽證、永居、移民、國籍、稅收、金融、社會保障等政策體系和相關法律制度。落實《濱海新區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暫行辦法》,搭建起了完善的雙創人才鼓勵機制。繼續實施引進人才“綠卡”制度,引進海外人才,吸引高端人才回國來濱創新創業,為濱海新區前沿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發展集聚一批“高精尖缺”人才。重視“高精尖”人才的推動力和高技能人才的支撐力。落實《濱海新區高層次人才服務證制度暫行辦法》,進一步加強區域的人才吸引力。造就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家,積極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科技領軍人物、創新帶頭人和研發團隊,全面打造全球高端創新創業人才聚集高地。重點引進央企、重要院所、世界500強企業在新區設立總部,幫助新區企業創新研發、培養人才。邀請著名專家、中科院外籍專家、研究員和青年科學家、博士、博士后到新區開展交流合作。

責任編輯:張明

猜你喜歡
濱海新區創新型人才
人才云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天津濱海新區 率先建立防返貧資金池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高校實踐教學模式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天津市濱海新區鄉村人才振興的困境與應對之策
天津市濱海新區糧食局 創新機制加強監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