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學科探究教學有效策略研究

2016-03-21 23:26張偉國
學周刊·下旬刊 2016年4期
關鍵詞:課后習題教學內容

張偉國

摘 要:作為一門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生物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對于剛剛跨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即將開始學習生物知識,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作為敲門磚,可能更容易理解生物相關知識。因此,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初中生物教學中,不僅有助于實施新課程,而且能夠帶動初中生學習生物這門學科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將從教學內容、課后作業和練習以及課堂情景模擬這三方面教學生活化。

關鍵詞:教學內容;課后習題;情境模擬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2-0350-52

一、教學內容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有助于讓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習的生物知識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并且幫助他們運用所學到的生物知識,更積極地去發現和探索身邊的生物奧妙。在課堂講解中,教師應該更好地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向學生傳授生物知識,當然這就極其需要生物教師善于觀察和發掘生活中與生物有關的現象,并將這些有趣現象和生物知識巧妙地結合,使生活化的內容展現在課堂上,同時也將生物知識運用在生活中。生物知識會讓學生對大自然有更深刻地了解,因而也會更加熱愛大自然。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真切地體會、思考和感知所接受的內容,從而形成很自然的親身體驗,不由自主地使生活中的生物現象與生物課本知識結合起來。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我們總是喜歡找個陰涼的地方去乘涼??墒谴蠹矣袥]有發現在樹蔭下的感覺要比躲在太陽照不到的房屋里涼爽得多。這就可以用我們所學到的生物知識來解釋。這是由于植物的蒸騰作用,植物在進行蒸騰作用時,其本身會蒸騰出很多的水分,當這些水分在轉化成水蒸氣時,會吸收很多的熱量,于是就將大樹周圍的熱量帶走了,所以人們就會感覺非常涼爽了。而這種常見的生活現象也是對生物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最好證明。

這種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由易及難,將難以理解的生物學和生活中的生物現象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恐懼心理消除了,從而使學生更輕松更自信地去學習生物知識。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還有助于學生了解到生物知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解釋生活中的奇妙現象,為建設我們的美好生活打基礎。

二、課后作業和練習

教師給學生所布置的課后作業和練習,應該以生活化的課題為任務內容。學生在練習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同時也是實踐生物課程的過程。不應該再用題海戰術捆綁學生,一味地單單只為了拿到相對的高分和較高的升學率,而是應該讓他們回歸到實實在在的生活中,理論結合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獨立思考,手腦并用,發掘和鍛煉自身的能力和意識,同時也會開拓學生的創新精神。只要當學生親自體會到所學的知識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派上用場,解決問題,將會提起他們極大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可以把類似“環境污染與生物的關系”的題目作為課后作業去讓學生練習完成。學生想要完成這個課題,需要先進行實地考察,需要了解周圍比如家或學校附近都有哪些污染源、引起污染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根據所考察和了解的結果進行梳理、客觀分析和研究。還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根據所分的幾個小組確定幾個研究項目,并把這些研究項目作為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研究項目如“生活垃圾污染與生物有什么關系”“大氣污染與生物有什么關系”“土壤污染與生物有什么關系”等。最后每個小組將各自的研究結果進行匯總,交流意見,整合結論并最終整理成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還可以將這些研究報告作為治理環境方案的參考提供給環保部門。在完成這項課題的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求知欲、自主創新能力、獨立性和團隊合作精神都將得到極大提高。

三、課堂情境模擬

如今課堂的主體已經轉變為學生,所以課堂上的主動權還是應該由學生來主導。然而對剛剛踏入初中的學生來說,生物還是一門非常嶄新的學科,在他們以往學習中接觸得相對較少。為了盡快引導學生將思維轉移到學習生物這門學科上,那么,教師首當其沖就要從初中學生所比較熟知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和他們現有知識出發,來進行生物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過程中引入課堂情境是司空見慣的教學方式,在生物這門學科的課堂上,教師需要構思出與學生的生活、現有知識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等層面緊密相關的課堂情境,這樣有助于學生從生活情境中順其自然地過渡到課堂學習的情境中,學生的關注焦點也進而被吸引過來。因為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在課堂上展現,學生本身的學習欲得到了開發,他們將發現原來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構成竟是如此美妙。他們將會認識到蠶是如何破繭成蝶的,越了解越關注生物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現和運用。學生通過情境學習,再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產生的疑惑、同學的交流、教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實踐和思考,他們將會不斷體驗到生物學知識的博大精深,同時也讓他們有一種置身于生活和學習的情感體驗。

例如,要講授“遺傳基因”這一課題,可以引用學生所熟知的故事開講。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種通俗易懂的說辭,其實正是遺傳基因所決定的,遺傳基因也正是生物學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能看到一種現象:父母的眼睛很大,卻生了個眼睛很小的孩子,而這種現象也是生物學科中的不可或缺的遺傳變異現象。教師在教課過程中通過引入生活中的常見實例,不僅讓教學內容形象易懂,降低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難度,還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在這種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中,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另一方面還可以滿足學生對生物奧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結語

自然界中的生物奧妙是應有盡有的,值得我們更深層次地挖掘和探究的也是數不勝數的。初中學科中的生物教學,教師應該很好地把握生物學的這一特點,將自然界中的生物現象和生物教學緊密聯系起來,把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與生物學相關的各種生物現象引入到教學素材中,指導學生學以致用,將課堂上和課本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現象恰到好處地融合起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認知廣度,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對自然界中生命價值的認知和尊重。

參考文獻:

[1]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 責任編輯 張景賢 ]

猜你喜歡
課后習題教學內容
走進文本的“后花園”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初中數學課后習題設計問題分析
以“課后習題”為抓手,有效突破語文“文本解讀”的重點難點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線性代數課程學—研—用教學內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設計教案 重構教學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