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之探究

2016-03-22 23:44汪涌
學周刊·下旬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結合生活認知沖突

汪涌

摘 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探究式教學情境,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活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使學生逐漸喜歡上數學,遠離害怕數學,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結合生活;利用實驗;認知沖突;數學故事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5-0385-7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50

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更為高效。那么,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恰當合理地創設探究式教學情境,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筆者總結歸納了如下幾點經驗。

一、結合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來創設問題情境

例如,在教“字母能表示什么”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了如下圖文并茂的問題情境:在兒歌“數青蛙”的背景音樂下,在一個綠色環繞的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幾只青蛙從荷葉上跳入水中,然后打出以下問題:你能用數學式子表示這首兒歌嗎?_____只青蛙_____張嘴,_____只眼睛_____條腿,_____聲撲通跳下水。兒歌進入了課堂,課堂頓沸騰了,學生們再也按捺不住了,開始探討、交流,尋找規律,踴躍發言,一掃以往那種啟而不發的沉悶氣氛,為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再如,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節內容時,我出示了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昆蟲(如蝴蝶、蜜蜂、蒼蠅)、各種徽標(如國徽、五角星)、著名建筑(如北京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各種花卉、葉片等圖案,讓學生仔細觀察,通過探討找出這些圖案中的軸對稱關系,歸納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再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更多的軸對稱圖形。教師要充分融入學生之中,與學生一起探討,傾聽他們的討論,并給予個別指導,憑借集體的智慧,很快地將“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性質”深入于學生的腦海之中。

在講“正數與負數”時,我這樣設置問題:我們在一個長約為12米、寬8米的教室里,大多數同學身高在1.5米以上,我們班有50個同學,約占七年級全體學生的8%……

問:在老師剛才的描述中出現了你所熟悉的哪幾類數字?你能將以前所學數字進行分類嗎?在實際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嗎?你能舉例說明嗎?

通過以上問題情境的設置和研討,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很順利地進入到了所學內容的重點。

二、課前利用數學小實驗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一開始就以數學小實驗的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驗,通過實驗探究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情境:①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硬紙板制作的△ABC,當眾用剪刀剪下∠A、∠B和∠C,并把這三個角角頂重合拼在一起,讓學生觀察組成了一個多少度的角?②由此你能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③在上述拼圖實驗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三、通過引起認知沖突創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在矛盾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合并同類項第一課時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動漫故事:早上媽媽讓小明去買早點,告訴他:爸爸要3塊燒餅,3根油條,媽媽要2塊燒餅,4根油條,小明自己要2塊燒餅,2根油條。小明來到街上,他先想到爸爸,買了3塊燒餅,3根油條,又去為媽媽買了2塊燒餅,4根油條,最后又汗流滿面為自己買了2塊燒餅,2根油條,用實際生活中的故事情境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和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建構起了數學認知結構,感受了分類的必要性,也感受到了合并同類項的需要和好處。

四、利用數學故事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興趣

創設數學故事情境,就是教師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描述故事情節,致使學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并自覺地參與到數學思維活動中。例如,在教學“概率”一章的內容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數學故事情境:有一個農民,他承包了一個魚塘,想知道這個池塘里有多少條魚,測算一下成本,可怎么也想不出個好辦法?同學們能幫他出個主意嗎?這個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他們的討論聲此起比伏,想法多種多樣。我請學生舉手發言,說說自己的想法,并問發言的學生:你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什么道理和根據?能給大家做一詳細的解釋嗎?學生在這個現實生活中的有趣問題情境中,對數學產生了更加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把生活中的數學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

五、創設“名人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增強其探究意識

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適當地對學生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利用這些數學家勇于探索、刻苦鉆研的精神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還能夠讓學生領略數學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正能量。

例如,在教學“直角三角形”一節時,我先給學生講了如下名人故事。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的一位數學大師,有一次,他參加一位富翁朋友的餐會,主人家的豪華餐廳鋪著美麗的大理石地磚,賓客們正在等待著遲遲不上桌的大餐。但善于觀察和鉆研的畢達哥拉斯卻望著腳下這些排列規則的方形大理石地磚出了神。其實他不是在欣賞大理石地磚的美麗,而是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他立刻拿了畫筆蹲在地板上,選了一塊地磚以它的對角線AB為邊畫了一個正方形,他發現這個正方形面積恰好等于兩塊地磚的面積之和,也就是以直角三角形斜邊作正方形的面積正好等于以兩股為邊作正方形面積之和。這一頓飯,畢達哥拉的視線一直沒有離開過地面。后來,經過他的進一步研究,終于發現了畢達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用數學家的故事來創設情境,讓數學探究的生活實際展現在學生熟悉的情境之中,會使學生感到格外親切和自然。當生活中的經驗被逐漸上升為數學規律和數學知識時,學生便會對數學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會逐漸養成愛動腦筋、喜歡鉆研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王真東.關于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思考.中國教育學刊,2001.

[2] 章建躍.關于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的幾個問題,數學通報,1994.

[3] 季素月.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數學學習環境的重建.數學教育學報,2001.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good at finding mathematics materials from real life and set up learning contexts in class teaching to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thirst for knowledge. 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gradually have keen on learning interest and increase 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life; experiment utilization; cognitive conflict; mathematics stories

[ 責任編輯 張景賢 ]

猜你喜歡
結合生活認知沖突
論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
巧設懸念, 激發興趣,建構概念
巧用認知沖突 打造有效課堂
促進學生認知結構形成的教學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