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江縣高山蔬菜產業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2016-03-27 12:05蔡強國劉定遠
蔬菜 2016年2期
關鍵詞:南江縣蔬菜基地高山

蔡強國,汪 君,劉定遠

(1.南江縣經濟作物管理站,四川 巴中 636600;2.南江縣農業局,四川 巴中 636600)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南江縣高山反季節蔬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規模、產量、效益逐年上升。自2009年試種植高山蔬菜,到2014年全縣已建成城鎮保障性蔬菜基地20個,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組織20余個,蔬菜種植面積達10 666 hm2,總產量達36.8萬t,產值達55 200萬元,銷售收入33 120萬元。高山反季節蔬菜產業已成為城郊和中心場鎮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骨干產業。為促進南江高山反季節蔬菜產業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我們對該產業獲得的成功經驗、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 基本縣情

南江縣屬盆周山區縣,境內山高坡陡,溝谷縱橫。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370~2 507 m,相對高差2 137 m,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立體氣候明顯,陽光充足,熱量較為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2 ℃,無霜期平均257 d,平均日照時數為1 570 h,年均總降雨量為1 172.3 mm,年均相對濕度為71%。全縣轄48個鄉鎮,522個村,86個社區,幅員面積3 383 km2,森林覆蓋率65.5%,總人口70.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9萬人,城鎮居民13.46萬人),有耕地2.89萬hm2,其中:田1.71萬hm2,地1.18萬hm2,人均耕地0.05 hm2。

2 產業發展背景

2.1 城市擴容快,發展蔬菜產業形勢所迫

2.1.1 蔬菜需求總量逐年增加

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城鎮常住人口由90年代末的6萬增加到13.46萬(2014年人口普查數據),加上學生和流動人口,總人口約18萬。按每人每天0.5 kg蔬菜計算,每天需疏菜90 t,一年需3.3萬t。

2.1.2 原有蔬菜基地逐年減少

近年來,隨著建設用地量的增加,縣城周邊原文星村、黃金村、紅塔村、文光村等城郊一線、二線老蔬菜基地相繼被征用,新建基地耕地質量差、設施不配套,菜農缺技術、缺資金,商品意識薄弱。

2.1.3 蔬菜價格高,居民意見大

由于本地蔬菜生產量減少,蔬菜供應主要依賴個體菜販子販賣外地蔬菜,而外地菜不僅價格高,而且新鮮菜少、優質菜少、過期菜多。如2010年春節,蒜薹賣到了36元/kg,豌豆尖16元/kg。

2.2 區位優勢強,蔬菜產業發展事半功倍

2.2.1 生態環境優越

南江縣位于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米倉山南麓。地形地貌多樣,境內海拔落差較大,四季分明。河谷冬暖,高山夏涼,適宜時令蔬菜和高山反季節蔬菜的發展;南江屬于山區縣,森林面積大,植物種類多,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65.6%,土壤、大氣、水源無工業污染,適宜生態蔬菜種植。

2.2.2 區位優勢明顯

南江地處成渝陜經濟圈金三角中心地帶,交通十分便利。巴廣鐵路,及巴陜高速、巴廣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距成都308 km,西安432 km,重慶520 km。到成都、重慶、西安全程高速僅3~4 h車程,有利于現代農業物流發展,更方便蔬菜產能儲運、加工和銷售。

2.2.3 野生蔬菜資源豐富

南江縣山林豐富,野生蔬菜種類多,主要品種有竹筍、蕨菜、香椿、折耳根(又名魚腥草)、車前草等20余種。這些野生蔬菜還沒有充分開發利用,沒有發揮其效益。對這些野生資源進行保護、開發利用,既可滿足人們對蔬菜種類的需求,又可發揮其經濟效益。

3 產業發展成效

3.1 基層設施日趨完善

3.1.1 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到2014年,全縣建成高標準保障性蔬菜基地1 400 hm2(其中:城市保障性菜地建設800 hm2,鄉鎮保障性菜地600 hm2),常年蔬菜種植面積11 000 hm2。

3.1.2 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

全縣建成蔬菜加工廠1座,廠房3 000 m2以上,蔬菜加工線2條,年加工蔬菜1.6萬t。建智能玻璃溫室大棚1 200 m2,鋼架塑料溫室大棚50 000 m2,蔬菜展示廳1 000 m2。建蔬菜超市8個,營業面積1 600 m2,農貿蔬菜市場52個。

3.2 經營模式進一步科學

全縣組建蔬菜生產專業村51個,專業合作社116個,蔬菜種植大戶1 743個,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專業大戶”“公司+農戶(散戶)”的訂單種植、保護價收購生產經營模式。

3.3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南江利用縣內海拔跨度(370~2 507 m)、溫差大的地域優勢,山上山下按季節分品種規劃,春冬時節種植大棚蔬菜,夏秋兩季種植露地蔬菜。2014年全縣訂單生產蔬菜10 000 hm2,總產量18萬t,產銷收入34 740余萬元,帶動當地農戶平均增收2 000元以上。鮮菜暢銷巴中、廣元、漢中,加工的泡豇豆、蘿卜干、泡菜遠銷重慶、成都、西安、上海等大中城市。

4 經驗

4.1 政府重視,政策扶持

為加快南江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縣政府十分重視高山蔬菜生產,始終堅持把發展高山蔬菜生產作為山區農業綜合開發的一項重要內容和解決城鄉居民“菜籃子”、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大舉措來抓?!笆濉逼陂g,縣政府及時提出了萬畝無公害高山蔬菜開發目標,并在每年年初召開高山蔬菜生產工作會議,總結、交流產銷經驗,表彰先進,下達當年工作指標,安排數百萬元財政資金,以獎代補。同時,為調動山區農民發展高山蔬菜的積極性,免征高山蔬菜的農特稅及所有規費[1]。

4.2 項目整合,設施配套

南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蔬菜產業基地建設,“十二五”期間,通過整合“金土地”、“千糧田”等項目建設資金,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蔬菜基地,使蔬菜基地山、水、林、田綜合治理,堰、渠、路、電配套設施完善。

4.3 招商引資,培育龍頭

2013年全縣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重慶環永農業有限公司,建設上營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引進巴中茂鑫泡菜加工廠,建聯盟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引進小兵農場,建紅旗萬畝蔬菜基地[2]。2014年回引外出創業成功人士李朝軍,建梨子坪蔬菜專業合作社。這些企業的入駐,成功助推了南江高山蔬菜產業的發展。

4.4 加強培訓,科技興菜

高山蔬菜種植均在海拔500 m以上的偏僻山區,面域廣、分布散,技術培訓和實地指導工作量大,條件艱苦。為進一步引導山區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科技人員不辭辛勞,不厭其煩地宣傳、發動種植高山蔬菜,抓點樹樣,推廣新技術。2009年以來,農業部門以每年發展200 hm2面積、抓2個重點鄉、1個示范點的目標開展工作,并逐年落實、圓滿完成,2013年實現了大面積開發目標。目前已發展14個鄉鎮、63個行政村種植高山蔬菜,5年間農技人員走遍了全縣所有鄉鎮的種植村,共舉辦技術培訓220期,受訓11 343人次,技術咨詢28 200人次,發放資料30 000余份,提高了農民科學種菜的水平和適用技術的普及率。在科技培訓形式上,采用集中上課和分類指導相結合,特別是對新發展鄉鎮的培訓全面、細致、深入淺出。為方便服務菜農,科技人員經常深入基地,進行面上巡回檢查指導,通過跑田間、蹲地頭、走村串戶,及時了解農情,手把手傳授生產技術,面對面交流生產經驗,為菜農排憂解難。同時,還利用自身的技術、信息優勢,積極開展技物結合,組織引進各類新品種、新藥肥、新設施,通過鄉(鎮)、村、合作社農資服務網點,送到廣大菜農手中,為無公害蔬菜生產提供技術與物資保障。

5 問題

近年來,經多方努力,南江縣高山蔬菜發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制約了高山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5.1 資金困難影響了高山蔬菜的發展

由于資金不足,高山蔬菜基地水利、灌溉、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生產發展的需要;一些園藝設施、良藥良肥的試驗、示范、推廣,新品種開發也受到了影響,制約著高山蔬菜的發展。

5.2 社會化、組織化程度跟不上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發展高山蔬菜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現階段從事高山蔬菜生產經營的主體是家庭承包責任制條件下以戶為單位的農民,傳統的小農意識很強,尚缺乏有實力、有能力的龍頭企業的帶動,在產銷體制上制約了高山蔬菜的產業化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體系,建立集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網絡,對生產進行統一指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3]。

5.3 高山蔬菜的采后商品化處理有待提高

雖然高山蔬菜基地運行“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但大部分菜農仍以“菜農+菜販”的“短期利益結合體”形式運作,該模式在蔬菜營銷隊伍中占主導地位,原菜、粗菜上市現象普遍,產后商品化處理亟待提高。高山蔬菜生長在空氣潔凈、晝夜溫差大的高山區域,其水質、土壤均符合綠色食品生產要求,質量優于平原生產的同類產品,若在采收后加以適當凈化、包裝處理,相信南江無公害高山蔬菜一定會更加俏銷。

5.4 質量不高,品牌不響

近年來,農業部門會同質量技術監督局、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經常深入菜區,對生產源頭的農藥使用進行監督檢查、行政執法,杜絕了高毒農藥在生產中的使用和農藥殘留超標事件的發生。2013年農業局和縣市技術監督局聯手制定了《南江縣無公害高山蔬菜生產技術規程》《南江縣高山蔬菜地方標準》,并頒布實施,從而把無公害高山蔬菜生產逐步納入了標準化、法制化軌道。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對全縣蔬菜生產企業進行了質量認證,但是對品牌創建認識不高,缺乏品牌戰略意識。

6 思考

“十三五”期間,南江縣高山蔬菜將緊扣發展主題,以實施“放心菜”工程為載體,立足本地實際,調整品種結構,注重高產優質并重,進一步實施品牌戰略,力爭發展成為西南地區最有影響的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

6.1 充分發揮山區優勢向資源要效益

進一步開發適宜種植的土地資源、山野菜資源,優化品種結構,引進開發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提高市場競爭力,幫助農民增收[4]。

6.2 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向科技要效益

進一步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生產管理的整體水平。要在積極引進農業“三新”技術,強化綜合增產技術的推廣應用上做文章,不斷提高單產和品質,促進產業增效。同時與國際、國內市場接軌,逐步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進行產后包裝和延長保鮮,提高高山蔬菜的附加值,實現產業鏈延伸和規模擴大。

6.3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向管理體制要效益

大力培植興辦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農民協會,提高社會化組織程度,真正讓農民做產、加、銷的主人;內聯外引,鼓勵并扶持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企業,通過土地的有效流轉,參與生產經營,共同來建基地、拓市場、打品牌,推動高山蔬菜產業化發展。

6.4 充分開拓市場,向市場要效益

建立信息服務網絡,進一步加強對市場需求的研究與信息傳遞。按照市場的需求來組織生產,合理安排各品種的種植面積,促進高山蔬菜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

猜你喜歡
南江縣蔬菜基地高山
農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獲豐收
南江縣近50年(a)降水年變化特征分析
高山從何而來?
參觀曹家橋蔬菜基地
南江縣曼地亞紅豆杉扦插繁育技術探討
對南江縣退耕還林工程的調查分析
淺析“菜籃子”工程建設之“喜”與“憂”
現場
高山生態扶貧搬遷
高山臺防雷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