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燒城隍廟:1924年中元節的水火記憶

2016-03-27 12:18張曉虹編輯
東方劍·消防救援 2016年9期
關鍵詞:城隍城隍廟神像

張曉虹/編輯

火燒城隍廟:1924年中元節的水火記憶

張曉虹/編輯

民間有歇后語:火燒城隍廟——慌了神。1924年中元節上海城隍廟的那場大火,不僅僅“慌了神”,也給當時的上海市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上海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現在已是滬上最負盛名的景點之一,觀光客不會錯過,周邊商業繁盛,終日熙熙攘攘。其實早在清代,城隍廟附近就已經商販云集,被視為上海的經濟、文化中心,是地標式建筑;之后,又有幾家園林選址在城隍廟附近,其中最著名的當數豫園,各地商會亦于左近設立會館;民國時,這一區域出現許多金店、珠寶店等奢侈品商鋪,地價租金也隨之節節攀升,房屋建筑也變得稠密起來。

“城”“隍”二字,分指城墻和護城河(溝),從字面上理解,有城市守護者的含義。在中國的民間信仰體系中,城隍神通常被看作是陰間的地方官,在冥冥之中守護著一城百姓的安寧。上海城隍廟舊稱“邑廟”,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這里有兩個城隍神。其一位于前殿,為金山城隍霍光?;艄鉃闈h代著名權臣,三國時期,吳王孫皓在上海地區為霍光立祠,民間始有香火祭拜,這種傳統一直保留至今。后殿中的城隍是秦裕伯,秦氏是上海望族,秦裕伯是元朝的進士,曾官至福建行省郎中,據說元明易代之后,朱元璋征召秦裕伯入朝為官,秦裕伯再三推辭,明洪武六年,秦裕伯在上海去世,朱元璋聞訊后慨嘆:“生不為我臣,死當衛我土”,于是就把秦裕伯敕封為上海的城隍神。明初上??h改建城隍廟時,并未放棄原有的金山城隍霍光,于是直到今日我們依舊可以看到這種“一廟二城隍”“前霍后秦”的格局。

1924年火災后的城隍廟。

中元節大火

1924年8月15日,適逢農歷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雖已立秋,但上海的酷暑并未退卻。炎熱沒能阻擋人們的熱情,按照慣例,上海城隍廟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出巡儀式。上午十點多,城隍廟已水泄不通,眾人匯聚,恭請城隍老爺升座。不久,后殿秦裕伯的神轎與儀仗魚貫地被抬出廟門,看熱鬧的人流亦隨著隊伍走出廟去。隊伍出發才半小時,城隍廟大殿忽然起火,頃刻之間城隍廟上空火光四射,周邊商販紛紛棄店而逃?;饎菅杆傧蛩闹苈?,負責看護廟宇的一名道士不忍神像被火所焚,情急之中沖入城隍廟的后殿——后殿是城隍老爺的寢宮,供奉著城隍夫人及城隍父母等神像——他將城隍夫人背起,用牛筋綁在身上以防摔落,倉皇從后門逃出。驚慌失措的香客們也回過神來跟著城隍夫人向外沖去,一邊念念有詞:“今日和夫人一同逃難,望求庇佑”,一邊恭敬地隨手撿起從城隍夫人神像上掉落的頭飾與鞋冠。

此次大火幾乎摧毀了城隍廟的大殿、中殿和大殿前的戲臺、東西兩側的回廊,附近的民宅也有一部分被燒毀。此外,廟中一座明代的雕漆屏風和幾件呂宋進口的黃金高功法衣被焚。最令人心痛的是前殿城隍霍光神像,在這次火災中與周圍諸多神像一同化為灰燼。該像由一整株千年銀杏木雕成,實屬罕見,平日里鎮守前殿,被上海百姓稱為“坐殿城隍”,后殿城隍秦裕伯則由于出巡在外,逃過一劫。晚上七點,當出巡的隊伍回到城隍廟時,面對的是火災后的一片狼藉,城隍老爺無處安身,只得從后門進入,暫時安放在旁邊的東岳殿,至于城隍夫人,則不得不寄身于旁邊的茶館中。城市的守護神和地標式建筑毀于一旦。

火災后的城隍廟

火災過后,警局立刻派人封鎖現場調查此事,結果顯示,中元節前用于焚燒的香燭紙錢錫箔等物已在大殿中堆疊如山,當日神像起駕之時似有火星落下,點燃這類易燃物,最終釀成大火。其實早在兩年之前的1922年12月,城隍廟內的皂班房即已發生一場規模稍小的失火,所幸皂衣班神像為石刻而非木質,僅損毀部分建筑的屋面,未引起更大的火災。1923年,時任上海地方款產處總董事長的秦裕伯后人秦錫田募捐修葺,黃金榮和杜月笙等大亨亦捐了三千五百兩白銀用于修建大門前的旗桿和照壁等。沒成想,剛修好的廟宇緊接著就毀于一旦。

當時城隍廟隸屬于上??h款產管理處,道士僅在廟中負責儀式服務與日常維護,在實際運作中并無話語權,所以當輿論一邊倒地指責道士“懶惰異常,常不在廟,不能稱職,以致三年之中兩遭巨災……看管不力”時,道士們有口難辯,當日值殿的道士亦被警局帶走審訊。大火之后人心惶惶,周邊商販很久之后才又聚集回來。

救火組織與市民社會

正如前文所述,城隍廟為繁華地段,商鋪鱗次櫛比,每逢城隍老爺出巡這類民俗節慶,更是游人如織、摩肩擦踵。這無形中給救火增加了難度。作為明清以來的城市人口密集區域,城隍廟周邊常常發生火災,也不乏救火機構。清末,老城廂的救火事業主要由民間的善堂和商會來組織運營,比如永慶社等,它們的組織結構較為松散,救援能力不強;上海開埠之后,租界洋商的火險公司試圖打入華界老城廂的火險市場,屢次向上海政府申請,希望能獲準救火隊進入華界,卻被上海政府以華洋分治為由駁回。不得已,國人中的有識之士開始組建自己的救火組織。著名士紳李平書牽頭,滬南救火會會長毛子堅、宗教慈善家王一亭等人一道提議建立救火聯合會,在救災時進行統一調度;與此同時,上海知縣也最終決定配合,劃出兩畝地,為救火聯合會建立火警瞭望臺一座(今為小南門警鐘樓)。宣統三年,這一設備交付使用。此后,隨著技術的進步,1919年,上海擁有了遠東第一臺馬達水泵,救火水龍抽水不再依賴于人力。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時救火聯合會的辦公大樓就在城隍廟后方。

中元節火災當天,近在咫尺的救火聯合會在發生災情后第一時間組織人力救火,并召喚救火汽車前來助陣,結果由于當時正值午間用水高峰期,“自來水各處用戶需要時間,致救火之水力不足,火勢甚烈……”而趕來的救火汽車“馳至陳巿安橋時,觀會之人肩摩擊轂,并有滿載磚瓦之小車一輛被眾擠倒路中,不克前進……”手忙腳亂之中錯過了最佳救援時機,大殿的火不但沒能撲滅,反而向后方的民宅蔓延去,結果救火聯合會雖然“會集各龍皮帶,竭力保護”,但也“直燒至下午一時許始得救熄”。

城隍神像被燒毀后,民間竟出現些許調笑的聲音:“今年火燒了城隍廟,把很好的殿宇毀壞了很是可惜,可是我們得到了一個教訓,就是那城隍自己尚且顧不全,我們何必把汗血換來的錢去燒香點燭呢?”此外,針對城隍廟失火的原因,警局雖已公布,但民間仍展開豐富的想象與激烈的討論,陰謀論與神異之說一時盛行,并從中敷衍出若干小說、戲劇。其實,城隍廟的大火,不僅僅是天災,也是人禍;不僅是道士疏于職守引發火災,更是消防通道長年累月不暢通而造成的惡果。

1924年刊登在《申報》上的城隍廟火災報道。

城隍廟抗擊火災的歷程,凝聚著血淚與無奈?;馂臅r民眾驚惶的尖叫、小南門火警瞭望臺的警鐘聲、救火車急促的汽笛、救火隊員架設水龍時的吶喊,共同構成了晚清民國時期城隍廟前上海市民的水火記憶。1924年中元節的城隍廟大火,并未傷及前往參拜的善男信女,但廟宇和神像與無數珍寶付諸一炬,不知該說這是城隍老爺自身難保的不幸,還是神靈默佑之下的“感應”。1927年12月18日,中式風格西式建材的大殿落成開光,上海城隍廟迎來新生。

在此之后,人們的安全意識提高,民間呼聲倒逼政府決策,消除火災隱患逐漸被提上日程,城隍廟及其周邊環境得以改善,城隍廟亦逐步采取董事會制度這一現代管理模式,開始走上市民社會社區自治的道路。

(本文圖片來自資料庫,請原作者與本刊聯系以領取稿酬。)

猜你喜歡
城隍城隍廟神像
平遙城隍廟,中秋之月
印度失竊神像在美國現身
兩個城隍
城隍廟的來歷
城隍廟的來歷
逛鎮江城隍廟街
李真 為神像賦新韻
神像與游走:文昌出巡非遺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禁戲下行與“以神為戲”之民間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劇為例
城隍廟里紅紅的年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