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代農民在哪里?
——甘肅省農村勞動力結構現狀、問題及建議

2016-03-30 00:58孫萬倉趙貴賓陳其鮮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甘肅省農技總站甘肅蘭州730030
甘肅農業 2016年6期
關鍵詞:勞動力現狀對策

孫萬倉,趙貴賓,陳其鮮(.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甘肅省農技總站,甘肅 蘭州 730030)

?

下一代農民在哪里?
——甘肅省農村勞動力結構現狀、問題及建議

孫萬倉1,趙貴賓2,陳其鮮2
(1.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2.甘肅省農技總站,甘肅蘭州730030)

摘要:通過對甘肅省28個縣(區)95個村(社)8204戶農戶調查匯總,從而了解和分析了目前農村勞動力的年齡結構、文化水平、勞動力轉移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勞動力;現狀;對策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農業關乎國家安危。據甘肅省農村集體財務與資產監督管理總站農村經濟基本情況統計顯示,2013年我省農村人口達2090.1萬,農村勞動力1269.6萬,從事農業人數為581萬,占總勞動力人數的45.76%;外出務工人數為510.9萬,占總勞動力人數的40.24%;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為384.4萬,占總勞動力人數的30.28%,占外出務工人員的75.24%;其他農村第三產業及家庭型經營從業者人數177.7萬,占總勞動力人數的14%。隨著經濟發展和傳統糧油生產種植業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導致土地撂荒現象嚴重、我國傳統的農業精耕細作開始重新回到粗放耕作的年代,農業從業者已經把農業視作“副業”經營,農業投入、耕地生產力也已成為問題;傳統糧油生產種植業效益下降還引起了其它一系列問題,如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加大,推廣成本增加,效果降低;年輕一代農民進城務工不愿種地,而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新型農業組織發展緩慢的現狀,誰來種地的問題日益突出;農業補貼及受益者都轉移出了農村,補貼的真正效果有限;如此種種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農業的如此現狀如果持續,是否會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略,令人擔憂。為了真實了解我省農村勞動力結構及相關現狀,甘肅農業大學和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聯合在全省14個市(州)28個縣(區)開展了關于農村勞動力結構現狀調查。

一、調查方法及取樣

調查方法是在全省的14個市(州)抽取28個縣(區),每個縣(區)抽取3~5個村(社),村(社)的經濟水平分別為中高、中、中低三個檔次,累計調查95個村(社)。從調查對象統計來看,被調查村社32%屬中高收入水平,32%屬中低收入水平,36%屬中等收入水平,調查樣本基本代表了農村收入群體比例,取樣有代表性,調查結果可代表全省現狀。

二、調查結果

(一)農村勞動力結構現狀

經統計,被調查的農戶8204戶,總涉及人口35498人,其中勞動力人數為25477,占總人口的71.77%(其中:男性勞動力13571人,占總人口的38.23%;女性勞動力11906人,占總人口的33.54%);16歲以下兒童和70歲以上無勞動能力人數為10021人,占總人口的28.23%。

現有農村勞動力中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人數為13397人,占總勞動力人數的52.58%,其中:男性勞動力為5 401人,占專門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的40.3%,女性勞動力為7996人,占專門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的59.7%。

現有農村勞動力中外出務工人員為8530人,占總勞動力人數的33.48%,其中:男性勞動力為5575人,占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的65.36%,女性勞動力為3910人,占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的34.64%。

在農村從事第三產業及其他家庭型經營人數3550人,占總勞動力人數的13.93%。

(二)勞動力年齡結構

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13397人中,18歲以下為451人,占從事農業生產總人數的3.37%;18~35歲為1783人,占從事農業生產總人數的13.31%;36~45歲3501人,占從事農業生產總人數的26.13%;46~60歲5204人,占從事農業生產總人數的38.84%;60歲以上為2458人,占從事農業生產總人數的18.35%。

外出務工人的8530人中,18歲以下為318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3.73%;18~35歲為3215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37.69%;36~45歲3138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36.79%;46~60歲1554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18.21%;60歲以上為305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3.57%。

(三)受教育程度現狀

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13397人中,文盲1215人,小學文化程度5347人,初中文化程度5141人,高中文化程度1510人,大專及以上184人。分別占總專門從事農業生產人數的9.07%、39.91%、38.37%、11.27%和1.37%。

外出務工人員8530人中,文盲205人,小學文化程度2658人,初中文化程度3833人,高中文化程度1539人,大專及以上295人。分別占總務工人數的2.4%、31.16%、44.94%、18.04%和3.46%。

(四)外出務工人員務工特點

從外出務工人員務工時間長短看,呈現出以常年或半年以上外出務工為主,超過半年的務工人員占總務工人員的67.63%。3個月以內的外出務工人數957人,占總務工人數的11.22%;4-5個月的外出務工人數1804,占總務工人數的21.15%;6-8個月的外出務工人數2488,占總務工人數的29.17%,9個月以上的外出務工人數為的3281人,占總務工人數的38.46%。

外出務工人員外出務工時間時間段來看,外出務工時間與農作物種植重合性強,部分地方農忙季節發生用工荒。農閑的1-2月和10-12月外出務工人數為1338人,占總務工人數的15.68%,而農忙季節的3~9月,外出人員為7212人,占總務工人數的84.32%。因此,隨著勞動力的轉移,調查的95個村社中,農忙季節有53個村社出現雇工難,發生用工荒,發生用工荒的村社占被調查存戶的55.79%。且農忙時的雇工價格高,最高達到200元/人·天,最低80元/人·天,有66個村社的雇工價格超過100元/人·天。

(五)家庭經濟收入來源比列

被調查的農戶人均收入為4554.8元,其中農業收入2 081.5元,占人均收入的45.7%;外出務工收入人均2473.3元,占人均收入的54.3%。被調查的95個村社中有49各村社外出務工收入超過人均總收入的60%,超過一半以上??梢?,農業收入比重逐步下降,外出務工已成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三、凸顯的問題

(一)農村種植業從業者年齡“老化”,文化水平低,農業生產從業者有斷代危險

調查結果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農村勞動力中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人數占總勞動力人數的52.88%,常年進城務工經商者占33.48%。

被調查的農村勞動力中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人數占總勞動力人數的有如下特點:一是以婦女為主,女性勞動力占59.7%,男性勞動力占40.3%;二是以中老年為主,35歲以下的80、90后從事農業生產的僅占13.31%;36~45歲的26.13%;46~60以上的占57.19%;三是文化水平較低,小學及文盲占48.98%,初中占38.4%,高中占11.27%,大專及以上占1.87%。

外出務工人員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且文化水平相對較高。主要有如下特點:一是以男性為主,男性占65.36%,女性占34.64%;二是外出務工人員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35歲以下的80、90后占41.42%,比在同齡務農高28.11個百分點;36~45歲占36.79%,比在同齡務農高10.66個百分點;46~60僅占18.21%,比在同齡務農低38.98個百分點;60歲以上僅占3.57%;三是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文盲和小學文化程度占33.56%,比在同齡務農低15.42個百分點;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占63.34%,比在同齡務農高14.19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占3.46%,比在同齡務農高1.59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如何保持農業從業者的數量穩定、提高質量,保證糧食生產勞動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

(二)農業生產效益不高,在農村經濟和農民總收入中比重低

被調查的農戶人均收入中農業收入占45.7%,其中種植業直接收入僅占農業收入的一半左右;外出務工占54.3%,農業的經濟比重已經不足一半,超過一半的收入不足40%。加之配套設施不完善,基礎條件薄弱的農業在農村的地位逐步弱化。

(三)農業技術推廣、技術服務成本高,效果不盡人意

由于農村留守種地的都大多為婦女、老弱及兒童,且文化水平低,小學及文盲比重大,同時,由于效益低,農業特別是傳統種植業的技術培訓很難組織,年輕的不感興趣,年老的聽不懂,導致農業技術推廣的難度加大,推廣成本增加,效果下降。

(四)土地撂荒問題日益突出

被調查的95個村(社)撂荒面積占到總耕地面積的8.7%。雖然撂荒地主要是低產的坡地、山旱地,但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隨著種植效益的持續下滑與從業勞動力老化,耕地撂荒的速度與面積將大幅度增加,且有向中、高產田發展的趨勢。我們在成縣拋沙鎮周邊見到不少上好川地撂荒,如果這個比例能代表全省情況,依次推算目前甘肅撂荒土地超過400萬畝。如何保持現有耕地面積不減少,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四、對策和建議

(一)制定由有關激勵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政策

盡快制定政策,把有一定文化的年輕農民引導到土地上創業,希望能夠出現像改革開放之初那樣農民對農業生產的熱情和局面。而要把農民吸引到土地上創業,單靠政府的引導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要通過加大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力度、縮小城鄉差別等來實現:

1.加大農業補貼、加快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2.提高農民的醫療保健水平,加大急病、大病救濟力度。

3.提高農民養老金。

4.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等。

5.政府提供政策引導和專項資金扶持,促進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通過以上措施,吸引農民自覺回到土地上創業。

(二)加快新型農民的培養

現階段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滯后,種植業效益低下,大量有知識的農民涌入城市,農業從業者斷層,只有制定法規政策措施加快新型農民培養,才是保持我國農業穩定、國家穩定的根本之一。

(三)通過制定政策促進土地流轉

土地撂荒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也使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越來越依賴于進口,給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同時,人均“八分田”的小農經濟也限制了種植業的效益,通過加快土地流轉,可實現上規模出效益。應當采取各種必要措施,包括立法渠道等,加快土地流轉。

1.加大對種植大戶和合作社的扶持,設立扶持基金。在大型機械購置、農業物資收購等方面給與補貼與扶持。

2.將土地作為資產抵押,可進行貸款,解決種植農戶和合作社大戶的資金難題。

3.盡快開征耕地撂荒稅,通過賦稅法規促進土地流轉,減少撂荒。

(四)改變農村各項涉農補貼、補助方式

1.改變按照土地所有者進行補貼為按誰種地誰受益的補貼方式。

2.鑒于目前農村低保覆蓋面較大、不利于鼓勵勤勞致富、且造成了許多矛盾的現實,省上統籌減少低保享受面,由民政部門組織將節省出的資金用于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補貼、醫療補貼與農民養老金額度,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提高農村生活質量,激勵農民的勞動熱情,再樹勞動光榮、勞動致富的理念。

(五)加快適合我省自然條件農業機械的研發與推廣,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

總之,要采取各種措施、辦法,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吸引農民自覺回到土地上創業,減少土地撂荒,減少土地資源閑置浪費,使國家糧食生產具有一個穩定的人力資源保障,多產糧,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基礎。

(編輯:劉國華)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19(2016)06-0017-03

收稿日期:2016-03-20

作者簡介:孫萬倉(1957-),男,甘肅會寧人,教授,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主要從事油菜生物學與遺傳育種研究。

猜你喜歡
勞動力現狀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