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
——人類智慧與健康的良師益友

2016-04-04 10:20王麗紅云南省文化館
民族音樂 2016年4期
關鍵詞:音樂療法大腦情緒

■王麗紅(云南省文化館)

音樂
——人類智慧與健康的良師益友

■王麗紅(云南省文化館)

音樂對人類具有非常綜合的促進作用,音樂活動不僅僅是對人的嗓音、視覺、聽覺,或者彈奏樂器的手指及大小肌肉群進行訓練,同時,學習者還可以獲得許多其他能力的強化。研究發現,音樂對人類的益處是非常明顯的,能夠培養注意力、提高記憶力、提升智力、啟迪心智,能夠拓展形象思維、促進語言發展、提高工作效率,能夠陶冶人們的心靈、凈化人們的靈魂等。對成年人來說,音樂是體現一個人的素質和精神面貌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少年兒童來說,音樂是他們走向人生成功的一把扶梯,音樂對他們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助于他們對其他文化課的學習、有助于開發他們的智力,增強他們在其他領域里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熏陶他們的性格情操等??梢哉f,音樂是啟迪人類智慧、保護身心健康的良師益友。

■音樂對人類智力發展的影響

智力來源于人腦的生理機能。人腦神經系統基本活動的產生方式是反射,即對一定的刺激所作的一定的、有規律的反應。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它以聲響為特殊藝術材料,因而它能用人直接感知的音響作用于大腦。音樂美的信息能啟迪人類的智慧,對人腦的影響、對人類智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力效應

注意力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如一個人專心聽講,他的腦的機能活動不是指向當時對他起作用的一切刺激物,而是指向別人講述的內容,并且長時間的堅持指向這些內容,排除一切局外刺激的干擾。悅耳的音樂能使人鎮靜,能夠使人長時間專注于某個興奮點,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一般來說,人類由于思想情緒波動、噪音干擾、興趣不強等因素的干擾,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音樂可以幫助克服這些生理現象和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擾。因為音樂以其和諧協調的音響,與人體產生共振,它可以擋住其他聲音對大腦的干擾,以其聲波的能,對腦神經元給予有益的補償,并且通過刺激中樞神經,產生良好而安靜的情緒。特別是對于有學習障礙或者讀寫困難的孩子,這些孩子最容易受噪音的干擾,音樂能夠改善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專注度,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2.記憶力效應

記憶就是我們過去生活實踐中認識過的事物或做過的事情在我們頭腦里留下印跡的過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音樂活動會同時調用注意、預測以及和記憶有關的腦區,上過音樂課的人們腦的發育和記憶力比沒有上過音樂課的人們好得多。希臘悲劇詩人阿斯基絡斯曾說“記憶是智慧之母”,一個人的記憶力好不好,是他能否有成就的重要條件之一。一般人在學習時,精神都會較為緊張,身體各部位也會處于緊張狀態,而優美的音樂能緩和人的緊張心理,使人處于完全放松、協調一致的狀態,這有利于大腦的正?;顒雍蛢Υ鏅C能的發揮。音樂是有節奏規律的和諧的音響運動,它與人的呼吸節奏相吻合,這種有規律、有節奏的呼吸,由于氧氣量增加,使大腦充滿了活力、清新、敏捷,從而增強了記憶力。

3.智力發展效應

智力基礎是人腦的機能,大腦和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物體一樣,每時每刻都在新陳代謝的自然進展中,人腦每天死亡的腦神經元以十萬計,而音樂可以使人的腦神經元的突觸數增加,這給智力帶來了有利的因素,因為突觸是大腦進行信息交換和促進思維能力的物質基礎。音樂是一門特殊形式的藝術,它以非語言的音響直接感染大腦,音樂聲波能快速有力地刺激大腦神經細胞,有利于營養的供給和正常生理的控制??茖W研究證明,良好的情緒可以激發腦肌物質的形成與釋放,它的大量釋放,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智力活動的能力。而音樂又可以培養人的良好情緒,使聽者變得平靜、溫柔、理智,這無疑會對智力有很大的影響。

4.思維拓展效應

音樂的音響運動,在推動聽者的思維發展方面有強大的力量。音樂的形式是音響運動,是訴諸聽覺的藝術,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藝術家把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物化為音響,轉化為一種情感,聽者接受了具有情感色彩的音響后,會激起某種情感,并會產生聯想、想象和幻想,這樣往往就會在自己心目中發展成某種觀感觀念,而這些觀感和觀念是各人不一的,因為音樂所表現的內容是不明確的、是朦朧的,它主要體現為一種情感,所以音樂所引起的是一種朦朧的情感共鳴,而不是確切鮮明的具體形象。正是基于這一點,音樂可以把人的想象和幻想帶入奇妙的境界,人們可以隨著音響的變化,音樂的向前運動,加入自己的體驗,引起各式各樣的想象和幻想,正是由于音樂的音響—情感共鳴—體驗—想象和幻想這一系列的反映,對于拓展人類的形象思維,啟迪人類的智慧有極大的積極的影響。

5.語言發展效應

音樂對語言發展的效果可以在大腦中顯示出來,音樂訓練能夠促進左腦發育,而大腦左半球常常負責處理語言。音樂能夠讓大腦回路以特定的形式聯結,而將熟悉的歌曲和新信息聯系起來的方式能夠將這些信息牢牢印在你的腦海中。在人類成長發育階段,一個充滿音樂的環境對人類的語言發展非常有利。對于2~9歲的兒童來說,在這個關鍵的年齡階段,音樂對語言發展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當孩子們接觸世界時,他們需要對聲音和單詞進行編碼,而音樂則幫助強化他們天生的編碼能力,這種天生的能力需要被強化、練習和鼓勵。音樂在這方面有獨到的作用,音樂與語言發展之間的這種關系對孩子的社會性的發展也有好處。反過來,語言發展也同時會加強大腦中處理音樂的機能。語言能力是社會勝任力的根基,音樂會強化語言方面的能力,與不學習音樂的孩子相比,學習音樂的孩子的詞匯量更大,閱讀能力更強,更容易融入社會。

6.學習成績效應

音樂可以增強人類學習其他非音樂方面的能力。一項由堪薩斯大學音樂及音樂治療系教授ChristopherJohnson發表于2007年的研究發現,相較于一般的人們而言,具有優秀音樂教育的人們在語文標準測驗上的分數會提高22%,在數學標準測驗上的分數會提高20%,音樂的的確確能夠在提高人們學習成績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人們通過長期的音樂訓練,美妙的音樂可以直達心靈,埋下一顆真善美的種子。尤其在進入社會后,音樂可以讓你更有批判和思考的能力,更具有紀律約束性,更容易融入集體,培養集體主義觀念,提升合作意識,更容易學會一項技能、更容易滿足并對自己感到自豪、更容易對美好的事物產生興趣并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

7.工作效率效應

音樂可以讓人類大腦的工作更努力。研究顯示,音樂工作者大腦的工作方式和普通人有很大的差異,接受過音樂訓練的人的神經元活性比沒有接受過音樂訓練的人強。音樂家在彈奏音樂的時候需要調用許多腦功能,他們的辨音和精細運動機能都得到了提高,同時他們大腦的相應部位也發生了變化。音樂增加了人類對于視覺元素的理解,增加了他們的思維空間想象力,這就好比他們在做幾何數學題一樣。音樂能夠提高人類大腦的工作效率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些能力對于解決建筑學、工程學、數學、藝術、博弈論以及計算機學中的多步及同步問題非常關鍵。

■音樂對人類情緒控制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曾說音樂是凈化情緒的力量。音樂對于人們心靈的陶冶、靈魂的凈化起著不可替代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音樂不僅對于精神、情緒具有極大影響,對于疾病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在現實生活中,音樂往往能減輕病人的痛楚、減輕人們精神的顧慮,對疾病的康復能起到最大限度的輔助作用。因此,許多心理學家和音樂療法專家依托音樂的這些有益作用,發明了音樂療法,音樂療法也稱之為“音藥療法”。經過多年的發展運用,目前音樂對人的“療愈效果”可謂眾所皆知。

音樂療法在心理學上叫作“感情移入法”,較早的音樂療法始自20世紀初,音樂家在英國醫院為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情緒與身體受創的軍人演奏,幫助他們取得心理、生理上的恢復?,F在這種療法已經得到臨床量化研究的支持,成為一種大眾都能接受的保健方法。在某些情況下,治療師使用的方式就是引導患者透過聆聽音樂,理出他們的所想、所感。特別是對情緒失調的青少年或遭遇低潮的成年人,音樂療法就跟傳統治療方法一樣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以聽音樂作為情緒自我保健的方式之一,人們最常用來對付負面情緒的3種策略是:“轉移”“安慰”“排出”。音樂在轉移策略中使人們從負面想法與感受里分心,在安慰策略中為處于悲傷或困境中的人們尋找舒緩與理解,在排出策略中幫助人們釋放怒氣或悲傷。在國外就有一個著名的音樂網站Spotify提供了一套“心情”播放列表,從“焦慮的歌”到“跑過歡笑之田”等,以供不同需求的人們選擇下載。

音樂療法的神經科學研究還只在起步階段。以往像朋克、重金屬這類音樂常被人們認為“天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有害”,但實際研究下來,情況要復雜得多,每個人從個性到人格、到認知方式的差異,都對他聽音樂時的體驗和感受產生不同的影響。有些人可能會在金屬樂的快速即興演奏與尖銳的吉他聲中得到安慰,有些人則在莫扎特的音樂中宣泄怒氣。人們在生活中常常會認為悲傷的時候一定要聽歡快的音樂,而在音樂療法中事實卻正好相反,人在悲傷的時候更應該聽悲傷的音樂,這樣才能有利于把悲痛的情結借助音樂的宣泄完全釋放出來。

最近,心理專家還發現音樂能提高情緒智力。因為和諧的音樂具有治療的作用。音樂能疏導人們的心理,使大腦神經系統的運動平衡,使意識得到調和,自覺地戰勝不健康精神因素的同時,使人類潛在能力發揮出來。比如,在競爭激烈的體育界,許多體育選手在比賽前都喜歡利用音樂療法來緩和緊張的情緒,放松身體,從而取得好的成績,心理學家把這種心理療法叫作“金牌療法”?,F在普遍流行的“胎教”,就是利用音樂對人類大腦的影響,讓胎兒在母親的體內伴隨著母親的胎音和心音而成長。柔美的曲調,可以讓胎兒感受到母親對孩子無限的關愛和無私的祝福;健康和諧的胎音和心音,能夠給胎兒的情緒以鎮靜的效果。相反,緊張、混亂的胎音會給胎兒情緒以不良的影響?!疤ソ桃魳贰奔瓤梢宰屘涸谀赣H體內聆聽音樂教化,又可以讓傾聽著音樂教化的母親由于情緒的安定促進胎兒良好的發育成長。

音樂的美,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美。音樂通過各種因素,如:音色、節奏、旋律等造成一種“情緒或感情印象”。人們通過“印象”來了解自我,提高情緒智力。在音樂療法中,對著名樂曲鑒賞所產生的“感動體驗”叫作“感動音樂療法”,目前,它在音樂療法中產生的效果最大。各種領域里的人才訓練,經營管理才能訓練,都開始大量利用這種音樂療法。

關于音樂對于人的情緒的影響,科學家曾選用290種名曲,先后測試過兩萬人,結果顯示,這些名曲都能引起聽者的抽象情緒的變化。如:憤怒、畏懼、妒忌等,只不過情緒變化的大小與被測試人欣賞能力的高低成一定的比例。

音樂對人們精神狀態和心理的影響是

十分顯著的,不良的音樂能引發疾病,而優美的樂曲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國外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對不同交響樂隊208名隊員進行了對照實驗,經過分析發現以演奏古曲樂曲為主的樂隊的成員心情大多平穩、愉快、健康,很少患病。而演奏現代樂曲為主的隊員70%以上患有精神過敏癥,60%以上的人容易煩躁、動怒,22%以上的人情緒消沉,還有一些人失眠、頭痛,甚至容易患某些疾病。另有人曾對一些音樂愛好者做過調查,發現在經常欣賞古典音樂的家庭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融洽和睦;經常欣賞浪漫音樂的人性格比較開朗,思想比較活躍;而熱衷于嘈雜的現代音樂的家庭里,成員之間經常爭吵不斷。音樂療法中有人也進行過這樣的嘗試,對精神抑郁、急躁易怒、頭痛胸悶者讓其聽鎮定、悠揚、舒緩的樂曲,對精神恍惚、心神不安、頭暈、多愁善感、失眠者讓其聽歡樂的音樂,這些人在欣賞音樂之后都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而緊張恐怖的樂曲、怪誕的音調、刺耳的和聲、瘋狂的節奏則對人體神經系統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夠破壞心臟血管正常的運動規律,導致情緒不安、煩躁憤怒、惡心嘔吐、頭痛、血管異常運動以及血壓升高等等,有的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的疾病,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由此可見,音樂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能夠影響著我們人類的身心健康。

音樂,是人的一種行為方式,它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物質生產到社會生活及精神信仰方面,幾乎所有的文化現象都有音樂行為伴隨,音樂教育是音樂行為的一種表現,它的效果直接影響人們的社會生活及社會的進步。但愿更多的人都能了解音樂的意義,既要重視音樂的美學教育,又要重視用音樂來開拓智力的教育,更要重視用音樂來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

[1]林子杰,陳怡馨,鐘郭清清論音樂對人類的影響.豆丁網.

[2]溫華熙.論音樂教育.大潮浪花,1992.7.

猜你喜歡
音樂療法大腦情緒
被動式音樂療法改善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研究進展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PACU 音樂療法對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患者麻醉后恢復的影響
五行音樂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作用的對照研究
情緒認同
開天門聯合音樂療法治療甲狀腺腺瘤術前焦慮癥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