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說“新”媒體事件

2016-04-11 10:11李昊燃
西部廣播電視 2016年24期
關鍵詞:媒介受眾

李昊燃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

細說“新”媒體事件

李昊燃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

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受眾意識的覺醒和開放, 媒體事件的內涵和外延有了新的變化。本文將梳理新媒體事件的發展沿革,從幾個方面論述新媒體事件的“新”,并對事件發展的各個環節進行闡釋。

“新”媒體事件≠“新媒體”事件;媒體事件;

新媒體事件,必須要從它的起源說起,也就是媒體事件。以大眾傳播為根基的經典“媒體事件”由戴揚和卡茨首次提出,指那些儀式性很強的事件,總結為挑戰、征服、加冕。策劃人事先準備好,目的是為了達成更大的共識,觀眾則是被動的。而后戴揚和卡茨將媒體事件概念修正為沖突、幻想破滅、脫軌;改變了傳統事件中精英的主體霸權地位,事件的策劃者不再能完全控制受眾如何接受信息。

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改變,基于大眾傳播模式的媒體事件很難映射出復雜的社會話語體系,新媒介技術使事件的傳播機制,社會效果變得更加多元,事件的發展路徑轉變為自下而上,互動性更強,可控性更弱,參與主體更多。故新媒體事件產生的技術前提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而其產生的深層背景是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狀況以及傳媒政策的流變。

“新媒體事件”由“媒體事件”發展而來,是對“媒體事件”的繼承、創新、發展。圖1來描述這種繼承和發展:

圖1

故什么是新媒體事件?筆者以為,新媒體事件指主要從網絡中緣起、熱議、發酵的事件。即由新媒觸發、網民傳播、傳媒報道,多方推動事件進程并挑戰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權威,帶有爭議性的社會事件。[1]

這里所說的是“新”媒體事件,而非“新媒體”事件?!靶旅襟w”事件過分肯定了技術因素在新聞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局限于網絡媒體?!靶隆泵襟w事件不僅包括技術形態上的轉變,還包括它在傳播內容、話語權、媒體系統內部互動等方面的轉變,擴展了整個媒介生態體系。[2]新媒體事件的“新”特征根本上體現于以下五點:

基于新媒體技術

“新媒體事件”的傳播形態不再是衛星電視,而是新興的網絡媒體,包括互聯網以及手機網絡。網絡媒體的優勢在于成本低,互動性強,可迅速實現跨境傳播,這些也是“公民新聞”的基本要點。

多主體參與

除了媒介技術形態上的轉變,還包括:媒體系統內部互動、話語權、傳播內容等方面的轉變。事件的意義并非完全由權力階層來定義,草根階層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事件的社會效果并非是維護現存統治秩序,更多的是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權力結構的挑戰。

內容復雜,不確定性增強

事件不再能完全控制受眾如何接受信息,說服手段多樣化導致消息的真偽判斷日益困難。

受眾轉化為用戶

在“新媒體事件”中,受眾凝聚合力、發揮主體力量,受眾轉變為用戶。網絡成為反映民意最直接、尺度最大輿論陣地。針對議題暢所欲言、針貶時弊,并據此與權力機構互動、博弈,對傳統媒體報道和政府公共政策都造成影響。

過程性的“發展中的事件”

新媒體事件相比于由策劃者操控的媒體事件,公眾參與了事件的進程和發展,議題不斷發酵。故不僅是政治勢力和媒介體系制造出的“成品”,更是一個過程,或稱“發展中事件”。

新媒體事件發展以及解讀過程不可預測因素更多,其分類原則和標準有很多,在這里暫且分為四種,這里說的是種類而非類型,是因為這里的界定并非明確穩定的分類結構。其中包括民族主義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社會道德事件、文化娛樂事件。[3]

隨著社會變遷和網民心理的變化,新媒體事件種類也將繼續變化?!靶旅襟w事件”絕非技術形態上的改變,還包括底層民眾賦權、事件不確定性增強、說服手段多樣化等。對這些實質性的新變化進行探究,是戴揚和卡茨提出“媒體事件”的初衷,也是他們近年來修正概念的原因,對我們而言,有意義的是進一步探究“新媒體事件”,進行學術創新,追問現象背后的新議題、新矛盾、新趨勢。

[1] 許鑫. 新媒體事件的概念與類型辨析[J] . 天中學刊,2011.02:109-112

[2] 邱林川,陳韜文.新媒體事件研究:傳播與社會叢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01:4-12

[3]李芬芬.新媒體事件與新聞價值的“激活”[J]. 青年記者,2016.09:37-38

李昊燃(1994—),女,漢族,遼寧朝陽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學專業。

猜你喜歡
媒介受眾
媒介演進中的戲曲形態衍生
淺析新媒介文學中媒介的影響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淺析新聞炒作下受眾逆反心理
書,最優雅的媒介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從受眾需求角度看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