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旅游集聚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研究——以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為例

2016-04-11 00:33伍新蕾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廣東河源517000
惠州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產業轉型旅游產業生態旅游

伍新蕾(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廣東 河源 517000)

?

生態旅游集聚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研究——以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為例

伍新蕾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廣東河源517000)

摘要:生態旅游集聚區是旅游業發展的新業態,最大特點是旅游產業集群的發展。然而與傳統生態旅游景區一樣,其仍需擺脫門票經濟依賴型、粗放型經營等管理困境。文章立足區域生態旅游轉型發展的視角,分析生態旅游集聚區的市場特征,并以廣東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門票經濟效應與產業效益的剖析,提出重視游客體驗、加強環境保護和培育交叉產品等針對性發展策略,以期對生態旅游景區的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生態旅游;旅游產業;產業轉型;集聚區;門票經濟;河源萬綠湖

引言

市場是商品經濟的范疇,旅游市場中旅游供給與旅游需求的矛盾一直是旅游界關注的熱點,價格則是旅游經濟活動中最敏感的杠桿。旅游產品是綜合服務類產品,包括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價格感知應該是對行程涉及各個要素的綜合認知[1],其中門票支出是旅游者最直觀的感受項目。1908年,美國維尼亞山國家公園開始收取“機動車準人費”,這被認為是國外門票經濟關注的源起。近年來,景區門票漲價往往成為獲取高額營收的最直接方式。為規范國內旅游景區的漲價潮,2007年國家發改委規定景區門票調整頻率不低于三年,即“三年不漲價”。但每到解禁之年,景區門票跟風漲價的趨勢仍然非常明顯,國內旅游景區門票價格上漲的本源是根深蒂固的“門票經濟”。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當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擁有最大規模國內旅游市場的國家。截至2014年,全國旅游總收入達到3.38萬億元,國內旅游人數突破36.11億人次,增長10.67%,國際旅游收入達到569億美元,增長10.16%[2]。據官方機構預測,至2020年,中國境內旅游總消費額將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超過5%。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到2020年旅游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旅游業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隨著一系列刺激消費、鼓勵帶薪休假和促進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國家政策實施,生態旅游產業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而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正是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節點。本文以廣東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為例,旨在通過對生態旅游集聚區市場特征、門票經濟效應的綜合分析,闡述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發展的對策,為區域生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一、生態旅游聚集區的市場特征

Gunn于1972年提出旅游功能系統模型,突出強調了旅游吸引物的作用,并指出旅游系統由需求板塊、供給板塊兩部分組成[3]。在客觀上,生態旅游地的各類旅游企業存在圍繞核心吸引物集聚的特點,從而產生了生態旅游產業集聚的現象。生態旅游產業集聚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階段,處于高級階段的生態旅游產業集群區域稱為“生態旅游集聚區”[4]。生態旅游集聚區是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生態旅游景區及相關產品集群為典型特征,以生態旅游產業的供給與需求,帶動其上下游產業和橫向相關產業組成的產業體系與產業群體的聚集與集成。簡而言之,生態旅游集聚區是以生態旅游產業為龍頭,以生態旅游消費需求為驅動力形成的新興產業集群,其鮮明特點是圍繞優勢生態資源特色形成空間地或區域旅游城市的集聚體。生態旅游集聚是旅游產業全球化、集群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生態旅游集聚區的門票經濟效應

在國內制造業出口復蘇乏力、擴大投資難以持續的情況下,國內旅游投資與消費被認為是最為現實、最具潛力的熱點領域,國內5A級景區數量逐年穩步增長便是旅游業持續發展的有力佐證,見圖1。截至2015 年8月,我國5A級旅游景區已經達到200家,近7年來平均增長率為18.3%;歷年批復數量及增長率如圖1所示,其中2008年沒有增加,但2011年新增43家,增長率達到56.6%,是歷年的峰值。從各地區分布來看,江蘇數量最多,為18家;其次為浙江,共12家;再次為湖北,合計11家;河南和廣東均各擁有10家;青海、西藏和天津的數量最少,均只有2家。

圖1我國5A級旅游景區歷年增長情況

門票是各旅游景區在游客參觀游覽時收取費用的票據。我國景區門票的價格受景區旅游資源價值、旅游服務價值、景區運營成本、旅游供求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其定價機制的變化反映了市場供需狀態、管理理念和制度的變化[5]。我國門票價格定價方法,主要有成本導向定價法、需求導向定價法、市場競爭導向定價法等三種方法。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通過對2014 年5A級景區門票價格研究顯示,全國5A級景區門票平均價格為112元。

伴隨著物價上漲,生態旅游景區的運營成本也相應增加,尤其是生態旅游景區維護、景觀改造、基礎設施擴建、配套設施完善等成本不斷增加,于是,提升門票價格、擴大景區內設收費項目、制定淡旺季門票價格等成為維系生態旅游景區經營的重要手段。雖然市場機制可以有效配置社會資源,但旅游產品價格作為市場機制的核心,完全自由的門票價格并不能保證旅游產品價格的合理化。對于正在迅速發展的國內旅游業來說,門票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任由市場價格杠桿調節,而忽視旅游景區的必要公益性,必將制約旅游業的良性發展[6]??梢?,旅游景區門票經濟效應是市場競爭與政府干預的博弈結果。另外,門票上漲帶來的經濟效應具有明顯的局限性,所以需要從產業轉型的角度,突破門票經濟的困境,才能創新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模式。

三、生態旅游集聚區典型案例分析

(一)研究區域概述

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整個區域覆蓋了源城區西南部、東源縣萬綠湖東岸和南岸、東江仙塘鎮至義合鎮段,總面積達266平方公里。2013年,依托優越的生態資源及良好的項目規劃與建設基礎,該區域獲得廣東省旅游產業園區競爭性扶持資金3億元的建設資助。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具有以旅游業為主導、旅游產業生態化、產業鏈橫向聯系大于縱向聯系、產業鏈高度完整性、產業集聚與融合速度快等特征[7]。目前正在營業的景區包括萬綠湖風景區、桂山風景區、龍源溫泉度假區、葉園溫泉度假區、蘇家圍客家鄉村旅游區等13家生態旅游景區;正在建設的景區包括巴伐利亞莊園、康泉十八國際生態健康旅游城、客天下·河源項目等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206億元,建設完成后將有望成為廣東生態旅游創新發展的重要示范區。

(二)研究區域的門票經濟效應分析

根據河源市旅游業十三五規劃及河源萬綠產業園規劃數據,預計至2020年,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將接待游客達347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316.0億元至382.6億元,旅游產業增加值達150.0億元。在區域稅收方面,旅游景點門票按文化體育業征收營業稅,稅率3%;觀光車及纜車等收入,按旅游業征收營業稅,稅率5%;餐飲行業營業稅為5%;城市建設維護稅,一般按營業稅的7%或者5%征收;教育附加稅3%等。綜合考慮,政府總的稅收占企業總營業收入10%—15%左右。按10%稅率計算,預計至2020年該區域將產生旅游稅收47.40億元。

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中,目前14家在營景區項目可分為自然景觀類5個、鄉村旅游類3個、度假休閑類2個、工業旅游類(生態依托型)2個、博物館類1個、戶外拓展類1個等。該區域門票價格總額903元,其中自然景觀類327元、鄉村旅游類90元、度假休閑類336元、工業旅游類40元、博物館類30元、戶外拓展80元,如表1所示。根據《河源年鑒》2014年數據測算,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購票游客總量達到2888496人次。根據各類景區的旅游人次及門票價格分項測算,門票收益為72860.82萬元,只占該區域旅游總收入845779萬元的8.61%,可見門票收益只是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旅游收入的一部分,更多的收益來自旅游資源開發類、旅游接待服務類、旅游交通服務類、旅游金融服務類、旅游智業類、旅游裝備制造類等產業鏈,見表。因此,單純依賴于門票收入,無法真正帶動旅游業的整體發展,需要開展多樣化經營,才能拓展多渠道收益來源。

表1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門票經濟效應測算

(三)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創新發展項目

巴伐利亞莊園是萬綠湖生態旅游集聚區的創新發展項目,它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萬綠湖水脈與大桂山龍脈交匯之處,占山地面積5平方公里。項目由富德生命人壽和深圳東華健康等企業共同組建的DD集團斥資100億元,分三期建設,目前已投資約45億元[8]。從區域劃分上看,目前莊園項目可分為核心產業項目與配套服務項目,其中景區核心產業項目包括養老服務區與生態環境區兩部分。養老服務區構建健康養生院、華大基因健康體驗中心等養老配套醫療機構,以及巴伐利亞學園的全年齡進修學院。依托5平方公里的山水資源,生態環境區則規劃建設富硒農場、體育公園、元氣森林等特色康體養生區域。綜合服務區以健康度假為主題,精心建設了溫泉酒店群、七大主題餐廳、國醫國藥溫泉、歐亞集市、四季旱雪滑雪場、婚慶中心,解決了養老及家庭團聚、休閑度假中吃、住、游、購、娛等各要素的消費需求(如表2)[9]。

表2巴伐利亞莊園生態旅游功能區劃與經營項目

四、生態旅游集聚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

(一)重視游客體驗以提升品牌認知度

生態旅游集聚區普遍存在經營項目單一、體驗項目不足、游客參與度偏低等現狀,游客體驗滿意度評價水平較低。通過對萬綠湖生態旅游景區游客滿意度的特征分析顯示,游客所在城市經濟水平較高、年輕化、學歷水平高、收入狀況較好的游客對生態旅游景區的認同度較高,容易形成較強烈的出游愿景,是生態旅游景區客源市場的支撐力量。生態旅游景區應該以游客互動型營銷策劃為切入點,詳細剖析自身資源優勢與劣勢,開發特色鮮明、能夠滿足各年齡段游客需求的多樣化體驗性旅游產品,塑造生態旅游景區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二)關注生態旅游景區的環境保護以保證可持續發展

生態旅游集聚區最為突出的優點在于景區環境資源的得天獨厚、自然景觀的親近感、生態體驗項目的參與度等,這些都是游客最為期待的因素,也是提升景區來訪游客重游度的關鍵因素??梢?,生態旅游集聚區的環境資源品質無疑是景區永續發展的根本,要處理好景區動態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就必須把處理好生態承載量與游客容量的關系當作焦點來關注。所以,要在保證生態平衡的基礎上設計景觀的游客承載量,同時改造升級衛生設施,對到訪游客進行環保教育,引導游客文明旅游的行為,為生態旅游景區的綠色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三)培育交叉發展項目以優化產業資源整合

為了保證景區生態環境的平衡,生態旅游集聚區中的住宿與餐飲設施往往相對單一。此時,景區可以引入外部資金力量,嘗試多樣化旅游經營,將生態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旅游演藝產業、養老產業、婚慶攝影產業等整合發展,從而彌補食宿設施處于劣勢的缺憾。例如,生態旅游區可以與文化創意公司合作,開發富有景區生態文化、環境教育特征、本土文化特色的紀念商品;可以與旅游演藝產業整合,構建特色文化演藝節目,豐富生態旅游景區夜間旅游項目。這樣既可以促進區域文化創意、文化演藝產業發展,又獨辟新的渠道來宣傳生態旅游景區,既增加了景區的整體收益,又提升了區域旅游知名度。

參考文獻:

[1]龍良富,黃英.旅游目的地價格敏感度研究—基于對潛在市場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11):70 - 71.

[2]2014年我國國際旅游收入569億美元[EB/OL].[2014 - 05 - 088]. http:∥www.gov.cn/xinwen/2015-02/10/content_ 2817625. htm.

[3]袁國宏.旅游可持續發展管理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38 - 39.

[4]張洪彬.我國生態旅游產業集群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07:14 - 15.

[5]蔣昕,曹流.我國區域旅游門票經濟的路徑依賴與創新選擇[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11(2):37 - 42.

[6]周薇薇,曹俊華,胡曉峰.旅游景區“門票經濟”的經濟學分析及對策[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 (5):512 - 515.

[7]河源市旅游局,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河源萬綠產業園文本(內部資料)[G]. 2015.

[8]巴伐利亞莊園官方網站[EB/OL].[2014-11-19]. http:∥www. hybava. com.

[9]張穎.區域生態旅游與養老產業耦合發展研究[J].前沿,2015(2):113 - 116.

【責任編輯:趙佳麗】

Strategy abou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Eco-tourism Agglomeration Districts——A Case Study of Evergreen Lake Eco-tourism Gathering Area

WU Xin-lei
(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eyuan Polytechnic,Heyuan 517000,Guangdong China)

Abstract:Eco-tourism gathering area is a new form of tourism development,whose biggest featur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However,just as th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tourist attractions,eco-tourism gathering area still needs to get rid of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such as ticket-dependent economy and extensiv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eco-tourism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rke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tourism agglomeration district,and taking Guangdong Evergreen Eco-tourism Gathering Area for example,analyzes the economic effect of tickets and the industry benefit,then proposes targe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emphasizing tourists’experience,enhanc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ing cross product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t attractions.

Key words:ecological tourism;tourism industry;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agglomeration area;ticket economy;Heyuan Evergreen Lake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 5934(2016)01 - 0102 - 04

作者簡介:伍新蕾(1984 -),女,湖北荊門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旅游服務質量管理。

基金項目:廣東省河源市社會發展科學計劃項目(2011-090);廣東省河源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HYSK14P18);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2014KJ06)

收稿日期:2015 - 12 - 07

猜你喜歡
產業轉型旅游產業生態旅游
寧都積極創建鉤刀咀生態旅游型清潔小流域
生態旅游對野生鳥類行為的影響探討
生態旅游產品設計與規劃研究
延安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職能探析
銅川市產業轉型問題研究
朔州市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關于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量化測度
對旅游產業供應鏈構建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