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學習:經驗先行探究在前

2016-04-12 01:21崔利玲
中國家庭教育 2016年3期
關鍵詞:經驗兒童探究

文 崔利玲

兒童學習:經驗先行探究在前

文 崔利玲

專家提案…

走出教室親吻大地

觀點

2012年7月,筆者在教育部參加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審議?!吨改稀穼和膶W習方式和特點的說明十分到位和準確,“孩子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孩子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如果我們很好地理解并落實這些理念,就能真正地關注兒童的生活和經驗,關注兒童的行動和思維,關注兒童的體驗和感受。

關于兒童的經驗,陳鶴琴在《傳統教育與活教育》中認為:“活教育注重大自然、大社會,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觀察市區,調查情況,從事實驗,獲得實際的知識,真實的經驗?!彼砸皩和旁谶m當的環境里來發展他的生活”。

我們十分關注兒童自己在活動中經驗的習得,要求教師尊重兒童的行為和經驗,學會因勢利導,盡量讓孩子親自操作、探索,發表意見,通過不同意見的交流、討論,形成共識,得出正確的經驗。這樣,活動中所有的小結、總結都是兒童自己來完成的,兒童自己帶著自己往前、往深發展,教師從在前面拉的人變成了在后面推的人。這種轉變不僅讓兒童從被動學習者發展成為主動學習者,也讓兒童有意識、有方向地學習。

在單元課程的實施中,我們提出“兒童在前”,強調教師從觀察兒童、了解兒童開始,沿著兒童行為、語言、態度所呈現的線索,根據兒童的需求與發展水平,提供適宜的教育內容與活動。從兒童的經驗出發,通過環境、材料的暗示,通過差異化的間接或直接的指導,讓兒童在活動中主動學習、積極學習,以促進每個兒童在原有基礎上最大化的發展。這需要教師從教學計劃的實施者轉向兒童發展的觀察者、分析者,轉向兒童活動的幫助者、支持者,轉向環境材料的創設者、提供者,轉向教育活動的設計者、實施者。

每年四月,我園大班孩子都要到農村參加兩天一晚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到農家做客、參觀蔬菜大棚、采茶、剝豆等活動,親身感受城市生活與農村生活的差異。實踐活動的前一周,是探究前期,環境單元以“我要出差了”這一主題活動喚起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喚起孩子對農村的向往等。環境單元中還會出現上一屆小朋友在農村活動的照片,城市與鄉村的圖書、圖片等。在一周的時間中,孩子們都會圍繞到農村的話題,以制作、繪畫調查表的方式交流討論,通過這些活動,做好到農村的心理準備,使孩子萌發向往之情。這些準備一是讓孩子們互相交流,二是讓成人知道孩子們的初期經驗,為下面活動的安排做好支持。

農村的實踐是孩子親身感受、探究和積累經驗的過程。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窄長的田埂間、起伏的山嶺中,他們感受到與寬敞馬路不一樣的行走方式,學會了堅強。第一次離開父母,獨立洗漱、獨自入睡,他們需要克服恐懼、孤獨與不安。他們采茶、摘豆、摘草莓、井臺打水、灶臺燒火,感受城市與農村生活方式的差異。他們聞到施肥時的臭味,看到長著皺紋的黑豬,發現現實與圖書的差異。他們到農家做客、與農村孩子做朋友,學會了文明、禮貌、友善、熱情?;貓@之后,孩子們通過照片、作品等,表達對農村的感受、認知。到農村活動,在留給孩子無限回憶的同時,也激發出孩子們更多的興趣與愿望。

在實踐中,兒童探究學習的方法逐漸多元化,如觀察、訪談、閱讀、游戲、扮演、討論等。我們要把兒童的發展看成連續性的發展過程,結合之前的學習策略,和現在的策略比較,從中找到能推進兒童向前的適宜的教學方法。探究式的操作需要可探究、可操作的環境做保障,需要教師從觀察兒童、了解兒童開始,根據孩子的需求與發展水平,提供適宜教育內容與活動的、從兒童的經驗出發的環境與材料,通過材料的暗示,讓兒童在探究中主動學習、積極學習。

(作者系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園長)

猜你喜歡
經驗兒童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