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柳孜運河遺址“木岸狹河”的探討

2016-04-12 16:30余敏輝
宿州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汴河運河河道

魏 雷,余敏輝

關于柳孜運河遺址“木岸狹河”的探討

魏 雷1,余敏輝2倡

1.淮北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淮北,235000;2.淮北師范大學皖北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安徽淮北,235000

從文獻史料記載和已有考古成果的角度,對宋代治水技術“木岸狹河”的產生、目的、技術原理和施行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認識,并闡明其工程構造,總結出其在治水原理和實際應用中的特點和作用。最后,將“木岸狹河”與同時期其他治汴工程——河道疏浚工程、導洛通汴工程、汴口建設工程和固堤與防汛工程進行對比研究,分析了其區別和聯系,以進一步認識“木岸狹河”在北宋治汴工程體系中的地位。

柳孜運河遺址;木岸狹河;治汴工程

開始于2012年3月的柳孜運河遺址第二次發掘發現了大量成排的木樁,進一步印證了我國古老的治河技術“木岸狹河”,它可以視作為繼碼頭(橋梁)、沉船、古瓷之后又一個重大考古成果。但當前對“木岸狹河”的研究較少,大多數著作中僅一筆帶過,很少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總結。本文以文獻資料與已有的考古成果為基礎,對“木岸狹河”的產生、作用和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更全面地認識這一古代水利技術。

1 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中的“木岸狹河”

據枟宋史枠記載,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鑒于汴河時常淤淺,“阻滯漕運”[1]1561,太常少卿馬元方向朝廷建議人工疏“浚汴河中流,闊五丈,深五尺,可省修堤之費”[1]1561。宋真宗隨即派使者赴現場考察,并比較人工疏浚與修筑堤防所需的費用。使者考察回來后認為,“泗州西至開封府界,岸闊底平,水勢薄”[1]1561,人工疏浚并不適宜,提出“于沿河作頭踏道擗岸,其淺處為鋸牙,以束水勢”[1]1561,這一建設性意見被真宗采納,并付之實施。雖說由于文字拗口費解,現如今對修建“頭踏道擗岸,其淺處為鋸牙”[1]1561還不是十分明白,但這項水利工程措施,目的是使河道由寬變窄,以利于抬高水位,提高流速,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創造性的發明。

不過,上述還不甚明了的治理汴河水利工程措施,到了宋仁宗執政期間就被正式冠名為“木岸狹河”工程。天圣九年(1031年)九月,都大巡檢汴河堤岸孫昭,請求于雍丘縣(今杞縣)湫口“治木岸,以束水勢”[2]2566,得到了宋廷許可,這應是“木岸狹河”之發端;嘉元年(1056年),宋廷下詔給三司,“自京至泗州置狹河木岸”[2]4448,使得這一治河技術在沿線得到推廣;由于這項水利工程人、財、物耗費較大,嘉五年,為加快進度,宋廷“賜修狹河木岸役卒緡錢”[2]4264;嘉六年,還對汴口至應天府段的木岸寬度作了具體限定:“河自應天府抵泗州,直流湍駛無所阻,惟應天府上至汴口,或岸闊淺漫,宜限以六十步,闊于此則為木岸狹河,扼束水勢,令深駛?!保?]37

“木岸狹河”的實施束窄了河道,汴河水加深,提高了水流速度,汴河運輸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以致到了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舊曲灘漫流,多稽留覆溺處,悉為駛直平夷,操舟往來便之”[3]37。不過,在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引洛入汴成功后,這種抬高汴河水位的工程措施還在運用,“如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由于洛水流量有限,無法使汴河達到必要的水位,影響了重載漕船的航行,因此內供奉官宋用臣于二月十二日向朝廷奏報說:‘洛水入汴至淮,河道甚有闊處,水行散漫,故多淺澀,乞計功料修狹河。從之?!潞?,宋用臣在汴河上選擇寬闊河段修建了狹河木岸,共計約六百里,所用梢、樁等材料,朝廷撥給坊場錢二十萬緡加以解決。工程完成后,江淮發運司鑒于漕船暢通,自請減少漕船操作人員以及免置草屯、浮堰等,充分說明這次采取木岸狹河工程措施的效果是很理想的”[4]827-828。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其實早在柳孜運河遺址第二次發掘之前,文獻記載中的“木岸狹河”已在汴河考古發掘中有所發現。1984年,唐宋運河考察隊在濉溪縣就曾在淤積層中發現許多“段木”,并得出“汴河中何以有如此多的木頭,想是‘木岸狹河’后,木岸毀棄所遺”[5]217的結論。此后,河南開封多次開展實地調查,并在開封市西郊斗門村東一處2米深河道內發現了木岸狹河遺跡。經調查,當地村民抽干河道內積水后,“在東西500米的范圍內發現了三處木樁遺跡,而且排列有序。木樁均為圓柱狀,直徑均為15~20厘米。綜合各方面的情況推測,此處遺跡可能為狹河木岸的一部分”[6]1561。不過,在柳孜運河遺址發現“成排的但已腐朽的木樁,縱橫交錯,很密集”[7],這是以前從沒見到過的。

2 “木岸狹河”的構造和特點

現如今,對于“木岸狹河”中的“狹河”理解已基本形成共識,就是通過某種手段使河道斷面寬度縮小,以此來抬高水位,提高流速。對于什么是“木岸”,學術界則存有一定的分歧:一是“木岸”之“木”,故有“木板”“木樁”“木材”之說;二是填充物是用樹的枝梢做成捆,或者是以樹梢等竹木軟料夾入土石、捆扎成帚的說法。結合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成排木樁以及“梢,伐岸木可足也”的文獻記載,筆者認為,“木岸狹河”是先把木樁按一定間距以成排狀牢固打入水中,然后用樹枝、竹條等軟料在木樁間細密編連起來,接著在木樁靠近堤岸的那一側,填上裝滿泥土或砂石的草袋,一一壓實,最后連點成線為“木岸”。這樣以來,河床就由斜坡改為豎壁,匯集水流于兩岸間,以使寬淺河道縮窄,河水加深,從而達到“狹河”的目的。

“木岸狹河”作為北宋中、后期創造性運用的一項汴河治理的新技術,它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已認識到河水流速和流沙運動的關系;具有獨特的實用性,以“木岸”來“狹河”,“木岸”只是手段,“狹河”才是目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就是解決泥沙淤積問題,以確保漕船在汴河上暢通無阻;具有較大的選擇性,只在河道寬淺處而絕非整個沿線全面實施,因為這沒有必要,也不太現實,如目前在泗縣就沒有這樣的考古發現??梢?,“木岸狹河”是人工運河渠化的一個成功的例子。

3 “木岸狹河”的作用

在“木岸狹河”實際運行過程中,也確實發揮了重大作用,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小的方面說,可謂一舉四得:

一是保護堤岸安全。石岸固然堅實美觀,但石料難覓,且耗費工時,建造成本太大;而土岸快速易成,不過如果過于陡峭,一經湍急河水沖刷,很容易塌方。只有以木護岸,既取材方便——“隋堤柳”隨處可見,又操作簡單,且耐久實用,自然是不二的選擇。

二是提高通航能力。日積月累,汴河河床逐漸抬高,兩岸河堤隨之加高,同時很多河段出現淤灘,河床變寬,水流變淺且緩急無常,十分不利于行船。在同等流量下,河道的橫斷面變窄,河水加深,對運河通航十分有利。

三是減少泥沙淤積。雖說修建“木岸狹河”主觀上只是為了抬高汴河水位,便于漕船航行,但在客觀上卻起到了加快流速、帶走泥沙、減少泥沙在汴河中沉積的作用?!叭缢稳首跁r有一個名叫符惟忠的人,以善于治河而馳名遐邇。他曾說:‘渠有廣狹,若水闊而行緩,則沙伏而不利于行舟,請即在其廣處束以木岸?!@是‘束水攻沙’理論的最早提出和闡釋。到了宋哲宗時,曾任同知樞密院事的曾布,建議修建狹河工程,以清除汴口的泥沙淤積。他說:‘今須閉汴口一二月用功開淘,其水勢散漫處須用梢、樁狹河,即自通決?!保?]828

四是提高泄洪能力。入宋以后,黃河從穩定期開始漸入波動期,洪枯比加劇。由于唐以來,較重視南岸堤防加固,入宋以后,洛陽至開封段的北岸,便頻頻決口、漫溢。實施“木岸狹河”后,通過激流沖河,不僅可減少疏浚用工,而且大大提高了泄洪能力。

從大的方面說,保證了汴河水運暢通,促進了沿岸城市繁榮。水上運輸自古以來就要比陸路運輸方便,汴河將長江、淮河與北方的黃河連通,將大量的糧食、物資從江淮地區運往開封,以滿足京都近100萬居民的需求。因此,保證汴河的暢通尤為重要。

4 “木岸狹河”和其他治汴工程的聯系和區別

眾所周知,汴河水源主要來自含沙量較大的黃河,因為水流緩和,年長日久,寬闊的河道被泥沙淤塞,來往行舟頗多不便。為使汴河保持適當水深,保證漕運順暢,宋王朝采取許多措施進行疏浚河道、維修養護堤岸、治理汴口。除上述創造性地采取“木岸狹河”工作之外,為了既治標更治本,運輸與防洪兼備,還實施了以下水利工程。

一是河道疏浚工程。它與“木岸狹河”的目的和性質是完全一樣的,或者說“木岸狹河”就是清理淤積、疏浚河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熙寧六年,“觀相國寺,積沙幾及屋檐”,可見疏浚積沙是維持汴河生命的關鍵所在?;嗜辏?051年),北宋設立河渠司,負責汴河的浚治工作,“命河渠司自口浚治,歲以為?!保?]126。疏浚方法是人工清挖,而其標準則是“汴河舊底有石板石人,以記其地理,每歲興夫開導,至石板石人以為則,歲有常役,民未嘗病之,而水行地中”[9]7,清淤工作要求十分嚴格。

二是導洛通汴工程。它與通過“木岸狹河”來減緩泥沙淤積的目的和功用是完全相同的,不過前者是治本之策,從源頭上解決汴河引黃河水所挾泥沙太多的問題?!皩逋ㄣ暧址Q清汴,即是引伊、洛河清水入汴河,以少引含沙量大的黃河水入汴。該工程于元豐二年(1079年)3月興工,6月完成,7月閉汴口黃河水,改用洛水入汴。至元五年(1090年)10月再導黃河水入汴,前后共11年。清汴使汴河通航期延長,水流平緩,水體加深,并減省不少維修費用。自此,‘江淮扁舟,四時上下,晝夜不絕’”[10]。

三是汴口建設工程。它與“木岸狹河”就提高汴河通航能力來說,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它對工程技術的要求要更高些。汴口即引黃入汴處,因“大河向背不常,故河口歲易,易則度地形,相水勢,為口以逆之”[3]34。針對汴口經常變易的特點,北宋采用人工控制汴口寬窄,以節制流量的辦法。汴河水多時,墊高塞狹河口,減少入水量;汴河缺水時,挖深扒闊入口,以加大入水量。由于汴口操作持續不斷,設一專官管汴口工程。汴口施工不論季節,視河流水情而定。

四是固堤與防汛工程。它與“木岸狹河”的關聯度不是很大,但從保護堤岸安全角度看,則是完全一致的。汴河直接關系京師之安危,所以固堤與防汛又是一項重要措施。設置專官巡河護堤,景德三年(1006年),謝德權提總京城四排岸并領護汴河堤岸,汛期遣軍士數千巡護看守。又將固堤列為常制,“其補壞增舊之制,則又著為條令而刻之于石,使后人遵而不敢廢”[2]4725。修補工程質量要求一絲不茍,“須以沙盡至土為限,棄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以大錐以試筑堤之虛實,或引錐可入者坐”[8]94。種榆柳以固堤,也是一項技術措施。防汛有測水標尺,派人守護和查報。汛期派軍卒沿河防護,并給以重金獎勵。此外,在不同時期,宋政府為汴河交通問題,采取了許多輔助措施,如汴河上游沿岸設置水柜,蓄清水以濟河水之不足?!般旰铀疂q及一丈四尺以上,即令于向上兩堤,相視地形低下可以納水處決之”[11]1020,以免汴河水量過大而決口。又如汴河上巧妙設置通航船閘,分減漲水為患的問題。為便利交通,汴河岸上設置短墻,種植樹木,方便行人。這些都有利于航運的正常進行,保障了行人的安全,減少了事故的發生。

至于“木龍護岸”,則是首創于北宋時期的一種保護黃河堤岸工程,它與汴河治理沒有什么關聯。據枟宋史枠記載,天禧五年(1021年),滑州(今河南滑縣)知州陳堯佐,因州城“西北水壞,城無外御,筑大堤,又疊埽于城北,護州中居民;復就鑿橫木,下垂木數條,置水旁以護岸,謂之‘木龍’”[1]1523。

[1]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5

[4]嵇果煌.中國三千年運河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827-828

[5]唐宋運河考察隊編.運河訪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17

[6]葛奇峰.略論遺址類大運河文化遺產的判別和分類--以隋唐大運河開封段為例[N].中國文物報,2012-03-23(6)

[7]宮希成.大運河安徽段考古發掘與研究[N].安徽日報,2014-07-14(7)

[8]河南省水利志編輯室編.河南水利史料(第一輯)[M].鄭州:河南省水利志編輯室,1984:94-126

[9]王鞏.聞見近錄[M].北京:中華書局,1991:7

[10]吳海濤.北宋時期汴河的歷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7(3):103

[11]畢沅.續資治通鑒[M].長沙:岳麓書社,1992:1020

(責任編輯:劉小陽)

敬 告 作 者

經中國知網授權,我刊已啟用中國知網“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對所有來稿在初審時都要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檢測,檢測后,凡重合率超過20%(含20%)的稿件一律退稿。若初檢遺漏,文章發表后進入相關數據庫復檢時,重合率超過20%(含20%)的一律不進入數據庫,對已進入數據庫的一律刪除,且發表費用不退??蒲姓\信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基本的職業操守,希望各位作者堅守職業操守,誠信投稿,謝謝合作!

枟宿州學院學報枠編輯部

K207

A

1673-2006(2016)04-0093-03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4.024

2016-02-15

安徽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皖北運河文化研究”(ahsklw 2014d05)。

魏雷(1989-),安徽淮北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

倡通訊作者:余敏輝(1966-),安徽黟縣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歷史文獻學。

猜你喜歡
汴河運河河道
獨占鰲頭的運河傳奇
文化,讓運河“活”起來
《中國運河志》簡介
如泰運河謠
河道里的垃圾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東京濱水商業初探
山溪性河道植物選擇與應用
南京市鼓樓區黑臭河道的治理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輝煌
從汴河興衰看開封的城市發展起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