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滲透對大學生文化認同的危害及應對策略研究*

2016-04-13 08:12趙文永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文化認同應對策略大學生

趙文永

(中國礦業大學,江蘇 徐州 221116)

?

宗教滲透對大學生文化認同的危害及應對策略研究*

趙文永

(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徐州221116)

[摘要]文化的力量不僅體現在文化領域,文化的認同也不僅僅具有文化層面上的意義。目前,國外敵對勢力不斷利用披著文化外衣的宗教,對正值文化認同形成關鍵期的大學生施以影響,其目的在于將他們的文化認同引入歧途。文化認同偏差不僅會左右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正確審美,還會阻礙學校的正面教育以及誘發其對外來文化的盲目追捧。因此,必須從國家主權和文化安全的高度出發,通過厘清宗教與文化關系,用文化認同先行武裝、強化高校文化陣地,以及創造優秀民族文化,對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問題加以重視,為民族復興和經濟騰飛注入更多鮮活的血液。

[關鍵詞]宗教滲透;大學生;文化認同;應對策略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2.026

在人類學范疇,文化認同是指“個人自覺投入并歸屬于某一文化群體的程度”[1],或是“個人接受某一族群文化所認可的態度與行為,并且不斷將該文化之價值體系與行為規范內化至心靈的過程”[2]。文化認同具有強化族群成員自尊以及內部凝聚力的功能,是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文化認同,尤其是對自身文化的強烈認同,既是國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精神力量,又是使民族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支柱。

文化認同的前提和基礎是系統、完整的傳統文化積淀。而在當代中國,一方面傳統文化歷經種種磨難,在多個階段不同程度的損害之下,出現了嚴重的斷層,這種斷層不僅摧毀了文化實體,也由此深入地影響了幾代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快速發展為目標的治國策略,也導致了因經濟基礎而產生的學科分界,進而延伸到精神世界和文化層面,出現了經濟主導、外來文化主導的認同偏差。正基于歷史與當代的種種因素,來自西方的各種思潮、文藝、技術也良莠不齊,而大學生又缺乏透過復雜影響進行深入反思和矯正的方法論的指導,很容易出現迷茫和混亂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西方敵對勢力仍然推行漸進式的文化侵略,他們的主要手段不是明目張膽、大張旗鼓的“西化”和“分化”,而是通過所謂的高于政治和國界的宗教來進行的。尤其是在民主、自由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以所謂的信仰自由為掩飾的宗教滲透也逐漸成為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文化侵略的主要手段。

一、宗教成為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文化侵略的原因

(一)大學生的思想信仰現狀與形成特點

當前,利用宗教進行政治、思想和文化滲透是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和平演變”政治圖謀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這就是西方敵對勢力利用宗教滲透搞分裂活動的本質。當前,中國正經歷著空前廣泛的社會變革,這種變革既給我國發展帶來巨大活力,也帶來很多矛盾和問題。青年大學生總是處在社會變革的最前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所帶來的社會文化變遷首先體現在青年大學生的人格結構和社會心態、價值心理的變化上。目前大學生所面臨的信仰迷失,就是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所說的“現代化所帶來的傳統社會和文化特質的一種斷裂”。伴隨著社會的變遷,傳統的舊的主流信仰體系逐漸解體,而由于缺乏支持基礎,適應現代性社會的新的信仰體系又無從建立,于是,就出現了新舊價值體系的斷層,這是社會結構轉型所帶來的文化領域特有的“墮距”現象[3]?;谶@一現象,近年來,西方逐漸把高校作為宗教滲透的重點地區,妄圖在意識形態領域引起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混亂,進一步激發較大規模的群體突發事件,甚至在一定范圍內出現騷亂、動亂,影響高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并由此破壞全國安定團結的大局。

(二)宗教滲透對大學生形成危害

大學生是敏感的一代, 也處于一個更容易受到新事物誘惑的年齡。許多宗教分子正是利用這些特點, 打著“民權”“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幌子, 宣傳邪惡的思想和錯誤的觀點, 破壞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 宣揚邪教,引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陷于迷茫和困頓, 產生心理障礙。他們往往無視人類的倫理道德, 企圖摧毀人類的道德體系,進而弱化大學生的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大學生道德品質和人際交往引向歧途。

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和文化通過宗教加劇滲透, 使大學生政治觀念模糊, 民族意識淡化。他們極力向學生灌輸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文化理念, 在宗教活動中推行新的政治和文化上的“殖民擴張”政策, 加強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與此同時, 鋪天蓋地的西方文化在各種信息媒介上不斷擠壓、排斥我們的民族文化, 淡化我們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識, 最終造成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扭曲和流失。過分的癡迷與不健康的“民族主義”“宗教信仰”的危害, 使大學生沉浸其中, 甚至出現上癮現象, 這就和使用藥物、酒精等其他上癮行為一樣,進一步發展會使其喪失時間感, 反復循環,導致最后終于失去自制力。反映在學習上就是精神無法集中, 思想紊亂, 最終可能導致出現自閉、孤僻, 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實踐證明,宗教滲透從表面上看,是對學生政治觀念、民族意識、思想意志、道德品質以及心理健康、學習生活的影響,而其實質是引導高校學生放棄對自身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認同,轉而追求對西方所謂自由、民主等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認同。

(三)面向大學生的宗教滲透途徑多樣化

非法宗教出版物涌入校園是宗教滲透的傳統渠道。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文化市場管理松散的問題比較突出,校內文化市場的監管也流于形式。隨著舊書報攤、流動書市的發展,一些反動宣傳品和非法宗教出版物泛濫,給大學生帶來極大危害。

網絡和現代通信方式是宗教滲透的現代渠道?;ヂ摼W的飛速發展,手機短信、彩信等通信渠道,為宗教滲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絡中洶涌而來的宗教信息中, 混雜著太多不健康的內容和信息, 有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生活方式, 更有反黨反人民的違法亂紀行為。長期接觸并癡迷于中的大學生, 很容易受這種生活方式的腐蝕而漸漸拋棄艱苦奮斗、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轉而信奉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大學生不時收到的宗教宣傳郵件、短信或彩信,因其內容生動、新奇,滲透性和影響力既隱蔽又強大,已經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披著宗教外衣的文化侵略正是通過上述方式與社會主義主導價值下的文化觀搶占領地,這種對學生思想的漸進影響,有著麻痹學生價值觀念和政治立場的嚴重危害,成為新時期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難題。

二、大學生出現文化認同偏差的危害性

青年,尤其是敏感、易激動的以高校大學生為主體的知識青年,目睹了種種現實的殘酷和情況的復雜,在宗教的文化侵蝕中,極有可能變成虛無主義者,以無信仰為信仰,以無追求為追求,以無文化為文化,從根基上難以確立正確的文化認同,帶來的危害極大。

(一)文化認同偏差導致大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審美偏差

中華民族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她蘊含著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對于寄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希望的大學生來說,更應該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但事實上,因文化認同上出現偏差,導致一部分大學生缺乏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知,在多元文化背景與價值觀念沖擊之下往往不知所措,失去正常的評判與行為能力。折射于青年大學生審美價值觀念上,則使他們的審美標準模糊,不知選擇何種文化與價值評判作為自己的最佳選擇。有的甚至在舶來畸形文化的熏染下,進而對中華民族文化產生了審美觀點的偏差,扭曲美與丑的標準,產生品味偏低、偏好畸形的審美行為。

(二)文化認同偏差阻礙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西方敵對勢力一直未放棄對我國思想文化的滲透。通過滲透,他們力圖爭奪和控制的是人的思想、意志和價值觀,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政治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4]。由于文化認同的偏差,大學生缺乏對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歷史的全面、清晰的認知和了解,進而對當代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政黨制度和政治理論體系有直接的抵觸情緒。這種情緒反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就是大學生總是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在日常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及大學生黨、團員骨干開展的各類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工作,也收效甚微。很多大學生甚至逃避各種類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談心和輔導。

(三)文化認同偏差誘發大學生對多元外來文化的盲目追捧

對外來文化價值的認同,不僅是文化意義上的分歧,在與其有相似文化認同的人構成一定規模的群體后,這種文化認同上的偏差足以瓦解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民族的凝聚力。西方敵對勢力,正是通過信息時代的文化多樣性,試圖通過文化這一載體,以模糊宗教與文化的方式,強勢滲透到高校學生之中,意在控制我國青年的思維走向和價值觀念,最終實現消滅我本土文化和政治顛覆的陰險目的。所以,這種認同上的偏差一旦走上確立錯誤認同的道路,就會嚴重影響未來一代的健康成長。上海外國語學院曹德明教授的調研結果顯示:大學生對西方文化的高度認同主要表現在對其語言、節日、娛樂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認同,其中對美國文化的認同率最高。調研中,64.8%的學生認為英語是世界上最有用的語言;40.6%的學生表示以過西方的節日居多;53.9%的學生喜歡看美國影片,24.7%的同學喜歡看歐洲影片,16.7%的同學喜歡看港臺影片,而只有4.7%的同學選擇看中國大陸影片;喜歡歐洲流行樂的同學占23.7%,喜歡北美音樂的占19.5%,喜歡港臺的占16.7%,喜歡中國大陸的只占4.7%;在對國家生活方式的選擇上,36.2%的學生選擇了歐洲國家,31.5%的學生選擇了美國,只有18%的學生選擇了中國。

三、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確立大學生正確的文化認同

全球化不等于單一化,主權意識是保持本民族特性和國家、社會正常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主權意識之下的國家安全不僅僅是領土完整、政治自主、民族獨立,也包括文化主權在內的文化獨立與自主。維護獨立的、民族特色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全面發展,在國家安全的視域之內,確立正確的文化認同是思想觀念和精神層面的奠基,對維護主權、推動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尤其是牽涉到祖國未來骨干力量的高校大學生,文化認同就不僅是文化意義和精神場面的問題,而是國家興衰、民族存亡的大事。

(一)從厘清宗教與文化關系入手重視學生的文化認同

宗教與文化的關系問題是一個歷久而彌新的課題。文化是人類所屬的特有現象,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也塑造和創造了人類自身。文化的實質,也即“自然的人性化”。文化是人類通過自身的勞動進行創造的產物。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既要廣收博采、熔鑄萬物,又必須保持其鮮明的個性和獨立的品格。國家要獨立,不僅政治上、經濟上要獨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獨立。文化領域的競爭,不僅表現在文化產品的市場覆蓋上,更表現在文化價值觀的滲透上。文化認同必須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自身發展的活力。

宗教既是一種特定形態的思想信仰,同時又是人類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包容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人類文化的重要淵源和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佛教、道教同中國傳統文化關系極為密切。自從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以后,阿拉伯人才有了自己的文化?;浇虒W美文化的形成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離開了基督教文化,也就沒有歐洲文化和西方文明。

從廣義上講,宗教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文化史,宗教是社會文化現象,是社會的自我意識,是人的自我意識,是人的本質的外在的表現。宗教文化對哲學思想、倫理道德、法律、教育、生活習俗、文學藝術、音樂、建筑、繪畫、雕塑、旅游、詩歌等都產生影響。由此可知,宗教是文化的本體,文化是宗教的形式。此外,宗教作為一種復雜的文化形式,它不但表現在宗教所具有的獨特性之中,而且其文化意蘊還通過對世俗道德、社會——國家政治形態、人類藝術、科學發展等多領域、全方位地發揮作用和影響,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5]。

宗教與文化密不可分,但牽涉到政治意圖的宗教滲透不屬于文化的交流溝通,而是陰險的文化侵略。無論披著如何神圣崇高的宗教外衣,無論打著何種慈善的宗教口號,無論如何鼓吹所謂的金錢支撐,西方敵對勢力文化侵略的目的都是為了其惡毒的政治顛覆。

(二)用科學的文化認同觀武裝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決定著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當代中國文化認同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的文化認同,具體而言就是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文化認同。黨和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我國的文化認同必然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文化認同。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才能保證我國文化認同的先進性,才能在大學生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確保年輕學生在錯綜復雜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中,始終保持著清醒頭腦,有效地抵制西方所謂先進文化包裹之下的宗教滲透。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多樣化的文化、價值觀并存而且相互碰撞已成為普遍現象。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主導的文化價值觀是主導社會理想、信念和精神風尚的靈魂,它對處于非主導地位的種種文化價值觀念中不利于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成分具有強大的抑制作用,因而也是穩定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是確立正確文化認同的前提和根本。

(三)強化高校文化陣地,引導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文化認同

“要想除掉地里的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上面種滿莊稼?!钡种莆鞣綌硨萘Φ淖诮虧B透和文化侵略,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強化高校文化陣地建設,夯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首先,強化高校文化陣地建設,就必須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水平以及這一階段文化建設的基本特點相結合。讓學生的思想認識牢牢扎根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沃土,立足國情民意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實際。只有如此,才能體現出文化陣地建設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其次,高校文化陣地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突出學生中黨員干部的典型示范和模范帶頭作用。當前,學生中黨員數量日增,但質量問題不容忽視。在加強學生黨風黨紀建設的同時,文化陣地建設尤其要強調黨的領導,強調黨性,通過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堅決保證“宣傳輿論陣地必須牢牢地掌握在黨的手里”。學生黨員作為高校學生中的優秀、骨干和先進分子,他們是抵制宗教滲透的第一道防線。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引導大學生站穩立場、明辨是非,正確認識西方文化侵略中的宗教滲透。再次,文化陣地建設還要強調廣泛性和吸引力,高校文化陣地建設必須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高校有關部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向,對網絡、現代通信設備等新傳播媒體必須搶先占領。這種在新科技條件下出現的新的傳播媒體的占領,其政治意義遠遠超過經濟價值。對報紙、刊物、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文化陣地建設依然要重視其基礎性和持久深入的影響力。只有做到新傳播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兼而取之,才能確保更多的學生對其有更深入的興趣,這是文化陣地建設成敗的關鍵,也是文化陣地能否最大限度發揮作用的關鍵。

(四)在正視文化多元發展前提下創造優秀的民族文化

不同國家、民族間文化的交流吸收和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趁勢。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把它們熔鑄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之中,這是文化認同的一個重要基礎和條件。我國的文化認同不能離開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要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積極吸收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包括西方宗教文化所涉及的小說、詩歌、繪畫等各個方面的文化成果,以博大的胸襟和開闊的視野,以“拿來主義”的精神,大膽地吸收、有選擇地接受、科學主動地再創造,為發展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供更多的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OETTING E R,BEAUVAIS F.Orthogona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theory:The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of minority adolescent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dictions,1990,25(5A&6A):655-685.

[2] 卓石能.都市原著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系研究[D].臺北:國立屏東師范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2.

[3] 李慶真.從社會轉型的視角解析當前我國青少年面臨的信仰危機[J].青年研究,2005(6): 1-7.

[4] 唐曉燕.大學生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缺失與提升[J].湖南社會科學,2010(6):141-143.

[5] 李向平.從“宗教文化”到“公民文化”:兼論當代中國宗教社會角色的轉變[J].江海學刊,2011(2):113-120.

The Harm of Religion Penetr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Identity and Countermeasures

ZHAO Wenyong

(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

[Abstract]The power of culture is reflected more than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so does cultural identity in terms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foreign hostile forces continuously use religion in disguise of culture to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cultural identity formation. They intend to mislead the students in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The deviation not only affects college student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ethnic culture, it also hinders the positive school education, and induces their blind pursuit of foreign culture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arm the students with cultural identity first by starting from the height of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cultural security and through the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cultur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olidify the college culture and shape the outstanding national culture so as to focus on students′ problems about cultural identity, and inject more fresh blood to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economic take-off.

[Key words]religious penetration;college students;cultural identity;coping strategies

[中圖分類號]D635;G40-0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285(2016)02-0100-05

[作者簡介]趙文永(1980-),男,山東棗莊人,中國礦業大學助理研究員,在讀博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安全穩定。

[收稿日期]2015-12-02

*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課題“國家安全視域下宗教在高校的傳播影響以及對策研究”(2012W55)之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文化認同應對策略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外婆的日用家當》中的文化身份認同問題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美國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認同焦慮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