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產融合”助推農業現代化

2016-04-15 01:27江蘇農村經濟雜志社
江蘇農村經濟 2016年3期
關鍵詞:三產融合現代農業農產品

黃 挺/江蘇農村經濟雜志社

“三產融合”助推農業現代化

黃 挺/江蘇農村經濟雜志社

適應新常態、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大力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是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的重要推動力。

一、“三產融合”成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方向

農業調結構、轉方式需要拓寬視野,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要從現有三次產業布局出發,充分利用江蘇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比較優勢和服務業的發展動力,拓展農業的內涵和外延,推動三產融合,發展現代農業。

(一)“三產融合”是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動力。農業發展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關鍵時期,以“六次產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將為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叭a融合”,從初級的農業種養業內部結構優化,催生和拓展出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新環節,并不斷向農業深度和廣度發展,實現農業結構由“內部優化”向“內外聯動”轉變;用工業化理念改造農業,積極發展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打造供應鏈條,形成全產業鏈條,形成“一產接二連三”的互動型、融合型發展模式;充分利用農村青山綠水、農業田園風光,發展生物質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等新型業態,在強化農業傳統“吃飯產業”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農業就業增收、保護生態環境、傳承歷史文化等多重功能,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大農業”轉變。

(二)“三產融合”是吸引資源要素進入農業的根本途徑。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就是不斷吸引土地、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等先進資源要素進入現代農業生產,并逐步實現優化組合的過程。過程之中,其中一些要素必然出現配置不足,成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短板”。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有助于不斷補齊“短板”,持續注入現代農業發展新動力。通過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陣,破解“誰來種地”之憂;通過引導建立產業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三位一體”協同推進的支持格局,化解現代農業高成本之困;通過科技進步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以“互聯網+”平臺推動農技成果進村入戶、落地生根;通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等農業服務業,不斷提高農業生產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

(三)“三產融合”是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農業產業弱,弱在比較效益低。農產品價值鏈是由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與銷售等環節從事農產品價值鏈增值活動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價值鏈逐步向外拓展,初級農產品前伸后延,價值鏈也逐步上升,帶來價值增值,形成“U”分布。一二三融合互動,一方面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實現農業附加值的增加,另一方面通過拓寬產業鏈條實現農產品綜合利用程度,促進農業比較效益提升,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外資利用兼并收購等方式控制相關農業產業,四大糧商在糧食主產區收購糧食加工企業,三聚氰胺事件后,“搶購洋奶粉成為中國奶業的恥辱”,農業產業控制權和定價話語權被嚴重削弱。只有通過“三產融合”構建、改造全產業鏈,是應對國際競爭的必然選擇。

(四)“三產融合”是拓展農民務工新領域的迫切需要。發達國家大部分農業勞動力集中于農產品的加工銷售上,呈“凹”字型分布,我國農民主要還在生產環節,“凸”字型分布結構明顯,直接制約農民從價值鏈中分享收益。江蘇在全國較早提出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如何在高基數的基礎上,應對成本“地板”抬升和農產品價格“觸頂”的雙重擠壓,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必須更大力度促進農民創業,推動農民勞動力就業結構向價值鏈兩頭延伸,農民經濟形態向創業經濟轉變。通過“三產融合”推動現代農業的衍生經濟發展,帶動新業態、新工種的興起,催生家庭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休閑農業導覽員、沼氣工等新興職業,讓更多農民找到新的增收門路。農民既可以在農業領域擴大生產規模、調整生產結構、改變生產經營方式,也可以在二、三產業開店設廠,提供產品和服務,實現創業致富。

二、江蘇“三產融合”理念的探索實踐

近年來,江蘇以穩糧增收為中心任務,以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以轉方式、調結構為工作主線,深化拓展農業現代化工程,充分挖掘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增收潛力,卓有成效地開展“三產融合”理念的生動實踐。

(一)業態融合。依托豐富農業旅游資源、深厚的農耕文化、多樣的業態類型和活躍的農業經濟,開發創意服務項目、休閑體驗項目和創意農業精品,推動農業、旅游、文化等業態融合,并逐步成為新業態。目前全省已經逐步形成“一圈二區三帶”(南京都市觀光農業圈,環湖、丘陵觀光農業區,沿江、沿海、沿黃河故道觀光農業帶)集群發展的優勢區域。興化市垛田傳統農業生產系統,列入全國19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有的以當地規模特色農產品和特有的農業資源為載體,舉辦豐富多彩的農事節慶活動,如南京農業嘉年華、盱眙龍蝦節、無錫陽山桃花節,有效拓展和挖掘休閑農業市場,提升節慶假日經濟。還有的地方以創業項目帶動農民務工新業態,沭陽縣大力實施“三來一加”工程,并向文化、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延伸,融進了行業產業鏈條。

(二)鏈條融合。從農產品價值鏈的角度看,“三產融合”就是農產品價值鏈通過垂直協作實現生產、加工與銷售環節的有機整合。圍繞農產品加工流通強省發展戰略,江蘇深入實施龍頭企業“五個一”示范創建活動和龍頭企業運行質量提升行動,國家級龍頭企業61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數全國第一。農業部定點市場33家,省級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68家?!肮?基地+農戶”、訂單農業等聯農惠農機制更加緊密,有效促進產業鏈發展。另外,隨著市場創新、技術進步等外在因素的影響,鏈條某些環節加強帶動與其密切相關產業發展,推動鏈條融合成為重要趨勢。風起云涌的信息技術進步,帶動電商與實體流通相結合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發展,農民從“網店村”等“電商交易”中找到增收門路。沭陽花木等特色農產品上網銷售蔚然成風,江蘇惠生活等電子商務平臺大力發展配送業務,淘寶特色店先后上線運行。

(三)地域融合。通過園區化發展,在地域范圍進一步集聚土地、資金、科技、人才等生產要素,推進產業聚集、企業集群,成為提升三產融合發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近年來,各地高標準建設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等平臺,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加盟或入駐園區,不斷創新農業生產、加工、營銷融合發展載體。全省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數量達1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達到112個,實現農業縣(市、區)全覆蓋。常熟園區的蔬菜、東臺園區的西瓜等主導產業進一步集聚壯大,主體入園勢頭強勁。豐收大地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三大載體”建設,實現了“產、加、銷”一條龍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泰興農產品加工園區吸引了一批高科技含量企業落戶,著力創建“百億園區”。

(四)主體融合。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經營主體既是一、二、三產業的生產力要素,也是“三產融合”的引領主體和合成因素。各地結合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耕地資源狀況、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因素,積極探索了形式各樣的經營主體協同發展的組織模式。如常熟市“農業企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太倉合作農場具有集體經營和合作經營的“雙重性”,江都區宜陵鎮整村流轉 “土地股份合作+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射陽聯耕聯種“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 ,沒有大規模流轉土地實現聯耕、聯種、聯管,高郵界首社會化服務、睢寧縣農田托管“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社會化服務”,南通“普通農戶+社會化服務”。通過經營組織形式創新,既推動各類主體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又把各類資源要素引入現代農業軌道,有效提高“三產融合”的深度和廣度。

三、“三產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步伐加快,為“三產融合”釋放了空間,提供了物質基礎,“三產融合”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但推進“三產融合”是一個漸進過程,還面臨諸多條件限制和困難障礙。

一是“三產融合”發展不平衡?!叭a融合”發展必須與二三產業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相適應,而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又不平衡,這就決定了推進“三產融合”的長期性、復雜性。僅從融合的主體來看,家庭農場處于萌發期,專業大戶處于過渡期,農民合作社處于成長期,龍頭企業處于轉型期。各產業發展水平不同,經營主體發展強弱各異,三產融合發展的基礎也不平衡。

二是融合聯結機制不健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廣大農戶仍將是農業生產經營的重要基礎,但是“三產融合”的實踐中,聯結機制不夠順暢,農民處于較弱勢的地位,從價值鏈中分享受益往往較低。比如 “合作社+農戶”存在合作不緊密,合作范圍和規模都較小,帶動能力有限;“龍頭企業+農戶”部分停留在土地租金加勞動報酬,產銷關系不夠穩定,存在違約現象;“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有的農業企業領辦的合作社,社企不分,不按合作社章程管理和運作,合作社成員的利益得不到保證。

三是扶持政策不配套。針對“三產融合”扶持政策體系尚未形成,措施之間聯動性也不明顯。財政扶持不平衡,對農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等公共領域投入不足,制約資源要素進入現代農業;土地流轉不暢,受確權不到位、權能不完善等因素影響,擴大土地經營規模面臨許多難題;經營人才缺乏,農村勞動力素質呈結構性下降,農業吸引人才難,培養后備人才更難;金融服務由于缺乏抵押物,融資難特別是中長期貸款難成為困擾現代農業建設的突出問題;保險服務覆蓋面小,農業保險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

四、促進“三產融合”的建議

樹立現代大農業的概念,大力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提高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著力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六次產業”,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新優勢。

(一)以規劃布局為先導,引領三產融合發展。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做好產業融合發展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區定位,完善相關產業政策和地方性法規建設,有組織、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產業融合工程。一是調整優化產品格局。瞄準市場需求,尊重消費者選擇,加快“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優化和轉變。在穩定糧食面積的基礎上,突出發展優質糧油業、特色園藝業、規模養殖和健康養殖,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打牢產業融合發展基礎。二是調整優化區域布局。挖掘農業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推動農業產業區域布局由小而散、小而全向專而特、規?;较蜣D變。打造一批優勢農產品區域,建成一批上規模、產品優、標準高的商品化產業基地,發展一批縣域優勢農產品產業。三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農業產業鏈條前伸后延,在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上尋求新的增長點,提高農業效益。推動農產園區提檔升級,加快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建設,扶持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打造一批電商專業鎮村,推進休閑觀光農業連點成片,連線成片。

(二)以組織創新為方向,提升三產融合發展。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以及生產方式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推動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實現深度融合,產生“1+1>2”效應。一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培育主體的實力和創新能力作為提升“三產融合”程度的關鍵。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打造成為糧食等重要農產品規模生產主體,提升合作社規范化規?;l展水平,提高龍頭企業對全產業鏈和農民增收帶動能力,發揮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撐作用,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動勞動力分布向價值鏈的加工銷售等環節轉變。二是推進農業生產條件和生產技術現代化。加快提高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打破“三產融合”的瓶頸約束。開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三是轉變農業資源利用方式。推廣種養有機結合、農牧循環發展、產業生態友好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開展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示范,加快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建設,在拓展“三產融合”空間的同時,通過市場機制實現農業生態社會效益。

(三)以政策完善為重點,助推三產融合發展。三農的問題絕不是單靠三農自身就能解決,需要全省社會、全產業的聯合協作。出臺有助于“三產融合”的促進政策,形成農業人才、技術、資金的良性循環,為農業“第六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環境條件。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經濟增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農業投入只增不減的政策底線要明確。加強財政支農資金統籌和整合,重點突出農業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主攻現代農業關鍵環節,重點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公益性服務等方面。二是引導金融進入現代農業。引導金融資本通過市場化手段來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緩解財政資金有限供給與主體無限需要矛盾,并引進市場手段把政策扶持與經營主體“想干而缺錢干的事”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三農”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對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增信”。三是加強法制保障。加快農業領域法治進程,強化法制思維和法制方式的運用。重點推動農業投入、農業環境保護、農民權益保障等方面的立法,為“三產融合”提供法律支撐?!?/p>

猜你喜歡
三產融合現代農業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現代農業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諸城:工業強縣的“三產融合”之路
基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理念的農業園區規劃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小崗村三產融合續寫新篇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