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綜藝變形記

2016-04-15 11:28小爪子
新民周刊 2016年13期
關鍵詞:情書綜藝衛視

小爪子

一周7天,韓國6大知名頻道為全國5000多萬電視觀眾制作播出的綜藝節目,仍然有60檔之多。

太陽底下無新事,對于中國人來說,宋仲基的火爆看上去更像是一種輪回——每隔一段時間總有那么一個韓國人成為中國娛樂圈的焦點,只不過這一次恰好輪到宋仲基罷了。

就像打開電視,每隔一段時間,我們也總能看到一個最新在韓國火了的節目的“中國版”在中國走紅。

從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到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再到東方衛視的《花樣姐姐》《隱藏的歌手》……這些綜藝節目的韓國原版,在韓國本土已經占到了熱播綜藝的72%,依樣畫葫蘆來到中國以后,更是占到中國綜藝節目數量的43%。難怪有媒體直呼:中國人簡直要買光韓國綜藝模式了!

這不,坊間流傳著一個段子:“如果有一天韓國人說中國的綜藝節目都是他們的,我們還真無話可說?!?/p>

真人秀時代從《情書》開始

說起韓國綜藝節目,有一檔不得不提,它就是被譽為“韓國的流行制造機”“綜藝節目中的大長今”的《情書》。

2004年,為了“神話”組合的宣傳,SBS電視臺量身打造了綜藝節目《情書》?!肚闀返牡谝患疽脖环Q為“神話季”,成員一共參加了7期節目,正是這7期充滿了看點與笑點的節目,為《情書》在后來兩年多的時間里,成為韓國的王牌娛樂節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有賴于第一批觀眾的口口相傳,《情書》在中國也快速傳播開來,并對國內綜藝節目的制作產生了啟蒙性的影響。

2006年,東南衛視的綜藝節目《開心一百》改版后,很多游戲環節都完全模仿了《情書》,一度被指責為抄襲,但《開心一百》也為東南衛視打響了名頭。之后,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也有一些游戲環節與《情書》相似,雖然也被詬病,但同樣為《快樂大本營》的高人氣積累貢獻不小。

自《情書》以后,韓國綜藝節目逐步形成了以“真人秀”為主導的制作模式——近年來在韓國大獲成功并被引進國內的《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無一不是如此。

而反觀韓國版《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曾經開創了韓國親子戶外游的先河,在播出期間最高收視份額一度達到18%。然而隨著同類型節目競爭加劇,再加上每周一播、全年無休的節目形式,使爸爸們有些跑不動了。從2014年年中開始,該節目收視成績明顯下滑,一直到年末都毫無起色,終于在2015年1月完成了最后一次旅行后正式停播。與之相似命運的,還有韓國版“跑男”《Running Man》,這檔戶外運動真人秀也是從差不多時間開始疲軟,令死忠粉們不安。

不過,就在上述節目顯出頹勢之時,《兩天一夜》又成為韓國綜藝節目的新王者——在韓國本土,原版《兩天一夜》創造了綜藝收視神話。第一季最高40%的收視份額,這個數字直接把師奶們最愛看的肥皂劇都給秒殺了。之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它依然保持韓國綜藝霸主地位不動搖,每期節目都有10%以上的收視成績。

只可惜,這并未給中國版《兩天一夜》帶來好運,不論是四川衛視版,還是東方衛視版,觀眾始終不愿買單。

此外,真正稱得上“韓國驕傲”的綜藝節目,就當數運動競技類節目《無限挑戰》了,它開播10多年,已成了觀眾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檔曾被認為“最傻創意”的節目,在平均壽命不到2年的韓國綜藝陣營中,顯得獨樹一幟。

不僅如此,《無限挑戰》里的一些綜藝元素,正是現在很多節目的創意源頭:比如把該節目中的野營部分獨立出來,就有了《兩天一夜》;把親子關系加入,就有了《爸爸去哪兒》;或者爸爸們不出門了,就又成了《超人回來了》……

如今,一個韓國藝人如果接到了《無限挑戰》的演出邀請,那可是光耀門楣的大事,必須排除萬難上通告。

2015年3月,央視與燦星聯手拿下了該節目的中國版權。中國版更名為《了不起的挑戰》,第一季12期節目在國內收獲了不錯的口碑。

“國民MC”的非凡價值

既然是真人秀節目,豐富的人物個性、流線的敘事結構、有趣的競爭模式,就成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想要節目呈現出精彩的故事性和內容性,編劇的作用就不容忽視。

在國內,也許“綜藝編劇”還是這兩年才興起的新鮮名詞,但在韓國,他們卻早已是聲名鵲起的綜藝工種,地位僅次于總監制。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韓國綜藝節目借鑒了美劇的“編劇中心制”,由數人乃至十數人組成的編劇團隊,負責設計整個真人秀節目的臺本,大到節目流程、框架設計,小到游戲規則、臺詞噱頭,都經過了反復的推演和計算,精細程度絲毫不亞于拍電視劇乃至電影。

相較于國內綜藝節目把大部分的制作費用花在大牌藝人出場費上,韓國綜藝節目的制作費當中,相當大的比例則是用于編劇的酬勞,差不多可以占到全部制作費的1/3,是全體工作人員中是最高的。上節目的藝人們反而還沒有這些編劇的報酬優渥。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編劇在整個韓國綜藝節目生產體系中占據的重要地位。

編劇之外,韓國綜藝的另一個頗占分量的角色就是“Gag Man”了。所謂Gag Man,在中文語境里可以理解成搞笑藝人或諧星,他們在節目中大都以“MC”(類似主持人,負責帶動現場氣氛)的身份出現,是一檔綜藝節目里絕對的“帶頭大哥”。

韓國知名演員車勝元,在其還未走紅前,曾短暫地參與過綜藝節目《家族誕生》的錄制,他在后來的電臺訪問中曾提到一件往事:有一次,劉在石因為汽車拋錨被困在路上,無法準時趕往節目現場,直到錄制開始2小時后他才現身。車勝元用“簡直慘不忍睹”來形容那2個小時——節奏混亂、嘉賓狀態松散,錄制進程一度停滯。但當“MC劉”一出現,立刻Hold住了全場。

不用懷疑,這就是Gag Man的威力,也不用懷疑,Gag Man翹楚劉在石正是韓國當之無愧的“國民MC”。韓國一家知名民意調查機構曾對境內年滿13周歲的1703名觀眾進行抽樣調查,劉在石以43.3%的支持率成功問鼎“2014年度發光的Gag Man”。而在同一個調查中,電視劇演員的第一名是金秀賢。

此外,與國內超豪華的明星陣容不同的是,韓國本土認可度高的“超一線”大牌基本不上綜藝節目。即便有些當紅藝人因為作品宣傳臨時加盟,數量也不是很多。反倒是那些身處“演藝圈生態鏈”最底層的歌手,常常通過參加綜藝節目提高知名度,之后才有機會接拍電視劇,成為演員。無論是早年的神話、東方神起、Super Junior、李勝基,還是最近的T-ara、EXO,都不可避免地要經過這一段路。

尺度大得嘆為觀止

說完了節目本身,再來看看綜藝節目的播出平臺。

韓國一共有三家免費公共電視臺——KBS、SBS和MBC,和若干收費的有線臺。無論是財力雄厚的公共臺,還是自負盈虧的有線臺,電視臺高層們都有個普遍認知:“在韓國,綜藝節目無論是地位還是收視成績,都很難趕上電視劇?!?/p>

即便是這樣,一周7天,韓國6大知名頻道為全國5000多萬電視觀眾制作播出的綜藝節目,仍然有60檔之多。

縱觀韓國綜藝節目表,無論是公共臺還是有線臺,周一到周日每晚19點到21點的黃金檔,都是要留給新聞和電視劇的。21點過后,才是綜藝節目的天下。

和中國熒屏相同的是,親子和戶外兩大類型的綜藝,仍是韓國各大電視臺的主打。不過,仍然有一些標新立異的韓國有線臺的付費節目,堅決不走尋常路,愣是刷新了普通觀眾的“三觀”,開創了綜藝節目新天地——這兩年,韓國人民的想象力飛速趕上了日本,各種YY、整蠱、高智商節目均手到擒來。

不得不提的一檔戀愛實鏡節目,叫作《我獨自戀愛中》,在它面前,另一檔韓國綜藝《我們結婚吧》簡直弱爆了。這個節目幾乎碾壓了所有“代理滿足”(幫助觀眾滿足愿望,比如與明星戀愛)的綜藝節目。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該節目是以第一人稱進行,這已經打破了以往明星雙人CP的設定。其次,該節目是讓明星獨自出現在熒屏中,對著電視機前的觀眾,做出各種情侶間的親昵動作——即電視機里的Ta,只屬于電視機前的你,Ta會對你說情話、道晚安,對著鏡頭撫摸你、親吻你……看這個節目,觀眾要自備小手絹,不是用來抹眼淚,而是用來擦口水或者擦屏幕。

由于付費才能觀看,韓國有線臺的綜藝尺度往往令人嘆為觀止,有些節目輕而易舉地就被貼上了“××禁”的標簽。

不過,大多數綜藝節目,最終還是要靠廣告收入。韓國的綜藝節目沒有商業冠名,其商業價值完全就體現在它的廣告率上。法律規定,在每一檔韓國綜藝節目的播前與播后,最多可以播出24支廣告,前后各12支。如果全部滿檔,就可以自豪地稱“廣告率100%”,這也是制作組最值得顯擺的數據之一。但這24支廣告只能“一次播個夠”,節目播出時,是不允許有任何插播廣告出現的。

除了插播廣告有限制,就連軟植入也有精細規定:凡涉及文字的商標、logo,在電視上最多只能露出2個字母。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往往在一個節目的策劃階段就已經預設:什么樣的產品可以在什么樣的場景植入,隨時Ready,就等廠商自投羅網。

例如,場地贊助時,即使只是讓攝影師“不小心”掃到店內標志性的物件,費用也是不菲,市場價大約在1億到2億韓元(約60萬到120萬人民幣)之間,這還不是你有錢就一定能獲得贊助身份,一切還得以符合節目內容為準。

韓國的廠商們也不會坐以待斃。例如,某飲用水制造商,早在設計外包裝時,就想到了植入的可能性。所以,他們家水瓶設計得“非同一般”,只要看到瓶身的曲線就能一眼識別。

隨著韓國電視節目的發展,綜藝節目在內容不斷更新、改進、豐富的同時,其商業價值也在不斷地加強,從單一的在節目中插播廣告,到現在的全產業鏈運營,開發一切基于IP 的商業機會,如節目版權模式銷售、品牌授權、虛擬與實物衍生品等,無不在嘗試著進行產業鏈的延伸。

中韓綜藝“跨國戀”

十多年前,臺灣娛樂業對于大陸的影響,比今天韓國娛樂業對于中國的影響要大得多。綜藝節目的影響更加顯著——《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這樣的節目,順著網絡進入了大陸年輕人的娛樂生活,并且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

如今,類似的故事差不多在韓國人身上重演了:大陸娛樂業正在模仿韓國。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衛視引進韓國綜藝12個,6個超過1%收視率。在 2015 年的前 11 個月,中國收視最好的10檔綜藝節目中,有 6 檔來自韓國?!段沂歉枋帧匪募镜目偸杖氤^40億,相比之下,在國內經營了接近 20 年的《快樂大本營》,全年冠名費也就是7億元。

可以說,如火如荼的“中韓跨國戀”正在上演,通過模式購買、聯合研發等方式,韓國的“現象級”大型熱門綜藝已經盡數登陸國內各大衛視,就連高大上的央視也去了思密達“掃貨”。

據藝恩咨詢的研究報告顯示,已經有72.45%的韓國熱播綜藝節目被引進到中國,而剩下不到30%的節目中,諸如去農村做飯的《三時三餐》、現場推理斷案的《犯罪現場》等節目,也早已被中國“姑爺們”看中,其“單身”的狀態也維持不了太久。

如此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韓綜模式的版權費也是跟著水漲船高。據圈內人士介紹,隨著兩國節目合作的深入,韓國電視臺在收取模式授權費的同時,還會增收節目制作費用。目前,“模式費+制作費”的打包價格幾乎都在千萬以上,并且仍在繼續飆升。

而一些韓國制作公司雖無模式可賣,卻因中國電視臺人力緊張而獲得機會,直接從中方團隊“承攬”制作業務。在《奔跑吧兄弟》的制作組里,中方團隊和韓方團隊的比例是 2∶1。

同時,韓國的人才和資源也開始向中國大陸流動,而且流動得非常明顯。2015 年,一家新興的中國公司藍色火焰傳媒成立,韓國版《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的制作人兼導演金榮希,帶著他的團隊加盟。韓方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做節目不用擔心錢的問題,還可以有更大的創作空間?!?/p>

但韓國人也有擔憂的問題——小市場讓位于大市場,最終被侵蝕。最近,韓國文化振興院預測了 2016 年文化產業的十大趨勢,其中就包括“中國資金的擴散,中國文化的逆襲”——中國資本將對韓國文化產業持續投入,同時中國制作的文化產品也可能進軍韓國。

在一篇韓聯社的報道中,一些人表達了對中國資本積極進軍韓國娛樂市場的擔憂:“雖然這種現象為面臨資金短缺、謀求進軍國外市場的韓國娛樂公司提供了新機遇,但從長遠角度看可能會弊大于利,因為中國公司投資韓國企業后,韓流文化內容制作技術和人才或將流失,致使韓國企業淪為中國企業的外包商?!?

猜你喜歡
情書綜藝衛視
部分衛視下半年待播劇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飯”綜藝
一封情書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綜藝
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看網絡自制綜藝的崛起
暖暖的等
孫紅雷:我不是綜藝咖,還是要好好演戲
天津衛視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情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