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霧霾幫兇:逆溫層

2016-04-19 09:54
讀者·校園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能見度顆粒物污染物

霧和霾是自然界中使能見度降低的兩種不同天氣現象。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霧肉眼可見,常呈乳白色,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高山、海濱、鄉村常見,城市區域較少見。霾是大量細微的顆粒物均勻地浮游在空中。這些微小顆粒物的直徑一般小于1微米,肉眼不可見。它們使空氣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

這些懸浮的細小顆粒物本來在各處漫無目的地飄搖散落,無意危害人類。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將它們聚集起來,終成四面“霾”伏之勢,這就是霧霾的幫兇——逆溫層。

一般情況下,在低層大氣中,氣溫是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時在某些層次可能會出現相反的情況: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這種現象被稱為“逆溫”。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逆溫層通常出現于對流層底層,厚度較薄,一般在幾百米至幾千米之間。受逆溫層影響的地區,大氣都趨于穩定,對流不易發生。因此,除隨寒潮帶來的逆溫外,一般逆溫現象都會導致地面風力微弱??諝庵械膽腋×W右虼司鄯e,使得空氣質量變得差。

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現了高空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在正常氣候條件下,污染物從氣溫高的低空向氣溫低的高空擴散,逐漸循環排放到大氣中。但在逆溫現象下,低空的氣溫反而更低,導致污染物停留,不能及時排放出去。

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抑制了煙塵、污染物和水汽凝結物的擴散。幾十米甚至幾百米厚的逆溫層像一層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污染物“無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動”,越積越厚,煙塵遮天蔽日,空氣污染勢必加重。

冬季之所以更容易發生霧霾,便與逆溫層有關。冬季冷空氣的密度要比暖空氣的大。簡單來說就是,冷空氣總想往下沉,而暖空氣總想往上跑。在冬季的夜間,地面向外發出大量輻射,迅速降溫。而由于白天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又相對較少,這樣就造成了近地面空氣溫度低,而高層空氣溫度高。因此,近地面的冷空氣不會向高空運動,高層的暖空氣也不愿意降落到地面。于是各自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在垂直方向上也就減少了空氣交換,這樣更容易形成霧霾。

猜你喜歡
能見度顆粒物污染物
淺談冬奧會前期朝陽市空氣質量及細顆粒物變化及成因
你能找出污染物嗎?
Task 1
固相萃取—離子色譜測定大氣顆粒物的甲胺類及其氧化產物
氣象條件對青島市大氣顆粒物濃度的影響分析
能見度與NOx、NO2日變化關系分析研究
淺析常州市PM2.5對能見度干擾
南京市氣溶膠和相對濕度對能見度的影響
環境保護稅
空氣污染物可通過皮膚進入人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