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自我生長談起

2016-04-20 12:06陳春花
商界評論 2016年3期
關鍵詞:商業模式變革顧客

陳春花

每一次轉變都是一次自我生長,每一次自我生長都在孕育著一種新發現。只有把握住每一次新發現,才能更貼近顧客的需求。

可以預言的是,2016年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將處在格局巨變的考驗中。如果說互聯網帶來了消費市場的變化,那么“互聯網+”則帶來了產業領域的深刻革命。而現在,人們開始談論工業4.0又將要帶來更大的沖擊,這一切只是預示著,變化成為常態的同時,企業需要具備全新的能力。

自我生長是一種必然選擇

任何一家公司,特別是優秀的公司,都是用持續轉型變革來獲取自己的生長,不會受制于外部的環境與變化。中國的很多企業規模還很小,小規模企業如何面對外部因素變化,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企業不做出轉型與變革,不遵從于市場的規律,不了解客觀發展的規律,是無法與變化同步,無法與時代同步的。

2016年對于變革中的傳統型企業來說,具有更多的不同。我用三句話做描述,第一,創造未來比預測未來更重要;第二,市場與技術的力量在改變格局;第三,邊界被打破。這些變化無疑與以往完全不同,無疑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無疑會對每一個企業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

有人問我,2016年對互聯網企業來說還有機會嗎?會是“互聯網+”的企業的機會嗎?如果用京東CEO劉強東的判斷:互聯網紅利在消退,下一個風口是傳統行業。果真如此嗎?

答案顯然不能夠直接體現,因為到了2016年,互聯網也不再是核心屬性,它已成為一種基本屬性。無論是哪一個行業,哪一個企業似乎都已無法再依賴于互聯網本身獲得經營主動權和先發優勢,這些變化對企業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因此,在一個巨變的時代,對企業而言,需要從依賴于外力獲取增長機會,轉向依賴內力;從依賴已有的核心競爭優勢,轉向依賴可持續的學習能力;從依賴對行業或者產業的認識,轉向依賴對顧客以及顧客價值的認識;從依賴于市場機會,轉向自創市場機會。這些轉變都需要企業具有自我生長的能力。

在我看來,一家優秀的企業,必須要有三個最重要的特征:第一,要有足夠的增長,才可以面對變化;第二,用持續的轉型變革來獲取自己的增長;第三,遵從市場規律和客觀發展規律。一家好的企業一定符合這三個特點,按照這三個角度去做事情。IBM一百年來都在變,華為對自己的要求是“只有成長,沒有成功”。很多人問到底什么時候企業才算轉型成功?答案很簡單,沒有成功的那一天,當你成功的那一天你就要開始改變。

自我生長需要“脫胎換骨”

我最擔心的是企業為了轉型而轉型,為了變革而變革。在互聯技術引發變化的環境下,對企業來說,兩個方面的努力都缺一不可,一個方面是商業模式創新,另一方面是效率提升。

商業模式的創新已經引發了足夠的注意力,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抑或是Uber和滴滴快車,層出不窮的商業模式創新和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沖擊,打碎了企業與行業的競爭態勢。

但是,我們還需要關注到效率提升所帶來的巨大價值。率先關注到這一點的是GE。GE做了一個行業效率提升的研究報告,在其報告中,GE認為,即使工業互聯網只能讓系統的效率提高1%,其效益也將是巨大的。比如,電力行業節約1%的燃料,就是節約了660億美元。

GE為了實現在工業互聯網時代的核心競爭能力,完成這1%的效率提高,確立了其新的行動步驟:

第一步,收集各項生產數據,并操控智能設備和機器。大量使用和安裝傳感器,從而讓機器變得更加智能化。

第二步,將傳感器收集來的信息進行保存、處理和分析。尤其是面對海量的生產數據,管理人員要通過構建恰當的模型找到關鍵核心,將以往的生產工藝經驗與互聯網技術技能進行結合,實現跨界和整合。

第三步,也是目前傳統工業企業面臨的最大困境,即組建數據分析挖掘人才團隊,真正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實施恰當的決策。在這個領域,沒有預先設定的模型可以使用,需要的是跨界人才的創新能力、協同工作,以及對不同問題的深入洞察。

可以說,效率的改變是自我更新的結果,這需要我們審視過往做事的習慣,徹底改變固有的行為以及停滯、固化的標準??蛻粜枨笫亲兓?,市場是變化的,同行也是變化的,因此滿足變化的組織與手段也需要與時俱進。這需要企業持續更新自己,不固化原有的經驗,挑戰自己固有的習慣,用持續提升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從這個意義上講:內部效率與成本的水平,不僅僅是管理本身的能力,也是一個企業真實的競爭力。

技術、同行、用戶、市場、顧客、環境都在發生改變,很多時候并不是企業自己做得不好,而是外部改變了。如果企業不做出根本性的改變,將無法跟上變化的步伐,如果不能客觀而高標準地審視自己,一定會被市場所淘汰。

以上所述,都需要每一個企業更全面地審視自己內部存在的問題,需要從根本上調整自己,正如華為當年所做的那樣:“削足適履”“脫胎換骨”。

未來在自我生長中呈現

2016年是一個艱難的年份,尤其對習慣了在市場和外部環境增長下成長的中國企業。但優秀的企業會依靠自我更新與變革,推動著行業前行,哪怕是最古老的行業也會煥發出前所未有的青春氣息,這也是我們身處在農牧行業中深切的體會。

所以,2016年的經營判斷,我用了以下的關鍵詞:共創與共享。自創趨勢,可能是2016年的求解之道。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共創與共享,并且體現在兩個層面上,一個層面是企業與顧客,一個層面是企業與員工。

正如之前對經營環境判斷的那樣,無論是競爭對手還是行業邊界,都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對于企業而言,需要擁有一種能力,連接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連接相關產業的合作伙伴,將它們與其他產業、資本、顧客組合在一個價值網絡中,我把它稱之為生態網。

商業模式創新已經是今天企業應對變化的基本選擇,而創新商業模式的核心是構建生態網絡,以達成價值創造。所以,無論企業目前處在什么階段,什么位置,形成生態邏輯與思維,打造生態網都是一個必要的選擇。

更開放、更進取的內部激活,發揮個體價值、提升組織效率、產業鏈效率、響應顧客的速度,這些已經是基本共識,而且很多企業都在努力推進和轉變。我在此基礎上,更強調企業進取心和開放透明。

2016年,市場會依然處在膠著的狀態,經濟的增長也不容樂觀。對于一家企業而言,領先企業的努力和新創企業的顛覆會同時存在。因此,一定要做市場的開拓者,開放自己的組織與業務,整合更多的資源,以更進取的態度和方式,獲取市場并保持領先的位置。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中國企業已經走在正確的路上。自我生長的路并不容易,但是因為我們愿意轉型變革,愿意自我更新,自我生長也就伴隨著我們走向未來。

猜你喜歡
商業模式變革顧客
“一站式”服務滿足顧客
Intertextile春夏面輔料展關注科技、環保創新應對商業模式之變
變革開始了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顧客是我們的上帝品質是顧客的需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