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文化進駐職校社團的策略研究

2016-04-20 18:25張麗華
成才之路 2016年8期
關鍵詞:非遺文化創新改革職校

張麗華

摘 要:非遺文化凝聚著民族感情,承載著文化血脈,是中華民族的無價瑰寶。非遺文化進校園已是大勢所趨,但同時也面臨著重重困難。要想使非遺文化在校園內富有生命力,長久開花結果,就必須在許多方面動腦筋、想辦法,創新改革,走出一條與之相適應的健康之路。

關鍵詞:非遺文化;職校;創新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4;G71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8-0045-01

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頒布,要求大力改革美育教育教學,統籌整合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展。在教育部召開的加強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座談會上,江蘇省教育廳長沈健說:“促進美育,一是打開校園,吸引和整合社會優質美育資源進校園,二是打通課程,打通區域,打通課內課外和校內校外,讓學校美育渠道更加暢通。三是打動情感,傳承民族優秀文化,認同世界經典文化,培養‘中國人,培育‘中國心,培植‘中國情?!边@與學校的非遺文化引進初衷不謀而合。

一、引進非遺文化——剪紙藝術

早在幾年前,學校就根據學生學業特點,結合地方文化,因勢利導,引進了非遺文化——剪紙藝術。為什么選擇剪紙?就因為取材方便,用料簡單,只要剪刀、刻刀和紙張;地方特色,底蘊豐厚,有利于師資培訓;魅力無窮,千變萬化,形成強大的吸引力;來自民俗,容易接受,這個是決定性的,無論是欣賞還是剪裁,都比較大眾化,其間滲透的美育為大多數人接受。這樣,剪紙活動走進職校,成為每周一次的社團活動之一。

二、引進之初遭遇的尷尬

就像大多新生事物一樣,剛播下種子,等待艱難的發芽。一是條件艱苦。沒有空調,冬冷夏熱,冬天的手幾乎到了僵硬的地步,再也做不出精細的動作。家徒四壁,沒有剪紙藝術的氛圍;教室局促,作品沒有地方張貼展示,只好灰頭土臉地疊放在儲藏間里。二是師資力量薄弱,沒有專業的剪紙教師,暫時由有點文藝氣質的教師臨時代課,趕鴨子上架,邊摸索邊教學,就是這樣的教師,也少得可憐,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走得艱辛。三是學生不適應,學校主要是機械機電類的工科生,可以說頭腦都是方的,要讓開機器、燒電爐的手拿起小剪刀做些精細的活,他們自己心里都沒有底。加上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中學,有的美育底子薄,缺乏藝術氣質。一開始,拿到剪刀什么都剪,剪指甲、剪塑料,手中能拿到什么就剪什么,甚至像飛鏢一樣直接扎在課桌上。剪紙用的是專用剪刀,靈魂之處就在于刀尖,又尖,又鋒利,又脆弱,一陣子下來,剪刀報廢了好幾把。

三、非遺文化傳承策略

經過幾年的摸索,課題組看到,要想剪紙社團乃至其他非遺文化在職校校園內具有生命力,不至于曇花一現,需要在多方面考慮。

(1)社團招生方式的改革。整班式向個性式轉變,變原來的整班式,即整個班級一個社團,沒有個體的選擇,為現在的打破班級限制,在全校一盤棋的大招生市場上自由投遞志愿,雖然管理上有些難度,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一段時間下來,學生覺得不理想,還可以二次調整。經過半年的磨合,社員會基本穩定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共同語言、共同愛好的一群人走到一起,力量是無窮的。他們齊心協力,出謀劃策,社團才有生命力,才能發展壯大。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教育的公平不只意味著平等,還意味著差異受到尊重,此舉相當于在一定時間內實現了選班走讀。依托這種招生方式,我們剪紙社團選到了優秀的社員。

(2)師資培訓與教學方法的摸索。再完美的課程也需要精良的教師隊伍去落實,作為學生的先行者,教師無疑是將課程堅定繼續下去的支柱。幾年的學習培訓、拜師學藝、脫產研修,已經有一批教師成長起來,不僅能勝任地方文化項目的輔導和培訓,有的還成為該項目的帶頭人。在教學方法上,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識水平,開始采用臨摹教學法,在臨摹的過程中學習掌握最基本的剪紙知識,包括基本符號、紋樣的認識、裝飾網的認識及剪紙基本特征的掌握,如鋸齒紋、月牙條、柳葉紋,知道常用的幾種裝飾網,如棱形網、麥穗網、龜裂網等。臨摹的多了,剪紙的鏤空和連接這個原理就漸漸浮現出來。鏤空與連接是剪紙藝術最本質的特征,兩者互為因果,蘊含著道學的審美,掌握了這個特征,為設計創作奠定了基礎。另外,聘請地方剪紙名師培訓教師并定期到校與學生見面,現場指導。聘請校外名師不僅是為了指導技術,他們專注堅守、精益求精、敬畏入魂的精神品質,也深刻地影響著學生們。

(3)與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相融合。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與社會的高度融合,如今的職校生可不能小看,他們視野開闊,思想新潮,個性鮮明,善于接受新事物,剪紙內容遠遠不能滿足于坐在炕頭上的花鳥蟲魚。課業相對寬松,正好可以在業余愛好上大顯身手。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利用在計算機課上學到的信息技術,為剪紙的設計服務。如用photoshop軟件處理一些圖片,或者學習些專業的軟件,如P2A視軟人像設計軟件等,或設計自己的形象,或改造親友的圖片。這樣饒有趣味,二者互相促進,一舉兩得。

(4)開闊視野,以交流促發展。在校內舉辦小型活動,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文稿征集、手工文稿征集、剪紙創作現場會等,啟迪創作靈感;讓剪紙藝術平臺成為學校宣傳教育的主陣地,以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契機,以主題展覽促進創作,寓教于樂;走出校園,多參加社會性比賽,近年學校參加全國法治主題傳統藝術大賽、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比賽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比賽開闊視野,以比賽刺激創作,是我們一貫的宗旨。市教育系統內普職溝通活動,就是一個促進交流學習的好平臺,在這里,向專業的美術老師學到了不少技巧。美的作品是讓人欣賞的,不能窩在手里自己存著,走出去,任人評說,展現的不僅是作品,更是那份從容和自信。

(5)重視美育的軟實力。剪紙活動通過欣賞、臨摹、觀察、對比、創作、設計等,學會學習欣賞和評述,提高審美能力,創作美術作品,多角度欣賞作品。高中年齡段的學生,隨著視野的開闊和知識的積累,思考越來越深入,部分人已經初步在欣賞中批判,在批判中吸收,在吸收中成長,美的享受貫穿于整個過程。從教材和理論的角度學習美育,是枯燥無味的,但把美學的一些理論融入到具體的作品中去,就顯得自然而然,潛移默化。人的性情的陶冶和情感的凈化,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春風化雨般地逐漸沁入人心,所以切不可急功近利。美,是在體驗、浸潤、熏染中才獲得意義的更新,“文藝范兒”的氣質將受益無窮,伴隨終生。

四、結束語

經過幾年的發展,剪紙已經成為學校的一個教育品牌,剪紙社團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精品社團和精品校本課程。學校投資建設的剪紙體驗館,四季如春,環境古韻優雅,學生優秀作品裝飾,入內心靜氣寧,神思悠遠。學生在設計、技法、裝裱等方面均有突破性進展,雖然設計里仍顯稚嫩,手法上確有粗糙,裝裱中尚不細致,但耐心細致的作風進步是明顯的,更可貴的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那一臉投入的表情騙不了人。日積月累,跬步小流,作品質量在提高,回過頭來看看剛開始的作品,已經覺得“慘不忍睹”。而且高質量的作品數量在快速增多,件件都凝聚著師生的心血。多年后,他們或許仍然能享受到“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的快樂。中國傳統文化是重視美育的文化,放慢腳步,耐心品味,別讓這青春好年華辜負了中國傳統美文化。

參考文獻:

[1]楊榮,馮長宏.非遺文化怎樣融入課程[J].人民教育,2015(24).

[2]任國平.在“知識傳授系統”之外,學校還可以做什么?[J].人民教育,2015(24).

[3]施久銘.重提學校整體轉型[J].人民教育,2015(24).

[4]唐雯,邱璟.試論高校學生社團的文化功能——兼論學生社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

猜你喜歡
非遺文化創新改革職校
我的職校我的夢
高校教學管理創新改革研究
在職業學校中建設“非遺校園文化”的幾點思考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生本式”中職校社團活動之新探索
為職校設立“職業體驗日”叫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