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藝術與商業的跨界合作

2016-04-29 01:03蘭冰
青年文學家 2016年14期
關鍵詞:消費文化品牌跨界

蘭冰

摘 要:在全球化文化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藝術跨界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商業與藝術相互合作,既能夠實現藝術品和文化的推廣,又能夠給商業帶來經濟效益。藝術作為商業品牌的“附加值”具有強大的情感號召力,給商品帶來極高的美學價值,但是藝術本身并不應以盈利為目的,應始終保持其純粹性。故應在藝術與商業的跨界合作中尋求平衡點。

關鍵詞:跨界;藝術設計;品牌;消費文化

[中圖分類號]:J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4--01

1、藝術與商業跨界的概述

藝術跨界指藝術的相互矛盾,甚至對立的元素,經過“交叉、融合”從而產生新的質點的過程。在文化多樣的今天,全球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文化藝術領域愈發百家爭鳴。崇尚多元化,審美價值取向多樣性,不斷尋求藝術創新,使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將目光跳出了自己的領域,開始注意到跨文化跨領域交流合作的必要性。這種藝術跨文化、跨領域交流與合作便是藝術的“跨界”。不同藝術家之間,不同藝術類別,風格之間相互借鑒與融合,甚至藝術與時尚、金融、地產等其他行業領域間彼此合作借位越發廣泛的發展趨勢,說明藝術跨界不單純是某個或者某些藝術事件,而是一種足以引領當今的藝術時尚和潮流的發展趨勢和區別于現代審美價值取向的新型藝術理念。

2、藝術與商業跨界的發展狀況

2.1 藝術實踐跨領域表現

19世紀波特來爾鼓吹的綜合美感所強調藝術的超驗經歷和全體藝術等概念為跨領域藝術指出一個歷史的前置點。20世紀歷史前衛主義不斷探尋跨領域藝術,未來主義對科技與速度的想望,達達主義的“反藝術”、俄國構成主義政治藝術的趨向,包豪斯中藝術及功能性的結合,超現實主義中經由潛意識對現實的顛覆等,經由這些實驗及前衛性的藝術語匯的表現方式,彰顯出藝術突破其既有框架的限制。

藝術家往往會依據自身審美喜好與創作訴求,追求開拓新穎的藝術表達語言,他們會借助別樣的藝術媒介和不同的表現手段尋求藝術創新的無限可能,涉及的領域也幾乎囊括了繪畫、雕塑、建筑、舞蹈、音樂等在內的所有藝術門類,如臺灣知名作家白先勇打造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中國的“女子十二樂坊”等。藝術家們的華麗轉身,掀起了國際流行的“跨界”風潮,也拓展了欣賞藝術的群體。2014年在北京朝陽區798舉辦的中意雙年展展示的作品中,很多作品都不再局限于繪畫材料,而是用藥丸,鋼絲,布料,甚至老信封和作業本來進行創作,同時這些作品更是與空間交相呼應,美輪美奐的藝術空間油然而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2.2藝術與商業的跨界交流合作

西方工業革命推動了藝術和設計的發展,設計以勢不可擋之勢在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在交叉融合這一理念的推動下,藝術跨界走向了國際,走入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不再滿足物品僅僅具有功能性,更希望通過物品體現使用者的審美品位,更重視產品所蘊含的文化和情感。在這種氛圍下,越來越多的商品,尤其是時尚品牌開始傾向于與藝術相結合,通過藝術元素的介入而使自身的符號價值和品牌文化得到提升和延續。今天的藝術品可以像商品一樣自由買賣,同時,越來越多的商業觀點被植入到藝術的創作中。藝術與商業、時尚的跨界合作便應運而生。

3、對藝術與商業品牌跨界合作的認識

進入消費時代的今天,社會起主導作用的不再是生產主體而是消費主體。人們對商品的消費更多的是對符號和品牌的消費,這種消費會給人以自尊心的滿足和虛假的自由感受。滿足受眾需求,提升生活品質同樣需要藝術的跨界。如今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藝術與商業領域的跨界發展,可以實現商業品牌與藝術的互利互惠。生活的重要的精神食糧是藝術,商業品牌因為藝術的加入更加具有創意性,商業品牌的營銷因為藝術的加入而更加成功。藝術與商業跨界合作可以提高整個社會對藝術的關注和熱愛,能促使社會對藝術的普及和人們對品牌的欣賞,從而使藝術與商業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

一些藝術評論家和藝術家認為,滿足人們感受的過程使得藝術生產成為了商品生產,藝術產品從高尚的地位下降為普通商品的地位,藝術作為現實的對立面以及藝術作為比生活更高的價值體系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對此,環鐵時代美術館館長孫曉娟認為,當代藝術將分為具備學術價值的純粹藝術創作和市場和商業和品牌相結合的當代藝術品兩個大的走向,并不矛盾。北京時代美術館學術總監杭春曉認為藝術品質并不取決于誰介入,而是取決藝術家的創作動機是否純粹。藝術的本質不在于流行,其價值在于文化的累積。

4、總結

商業與藝術的跨界合作,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兩者相輔相成,具有必然性合理性。藝術需要商業品牌來帶動,靠單方面獨立發展或是傳遞理念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商業可以拓寬人們對于藝術的認知,提高社會對藝術的關注,推動藝術健康快速發展。商業與藝術未來的合作會越來越多,具備學術價值的純粹藝術和與商業相結合的藝術并不矛盾。藝術本身的目的,是供人們欣賞和思考的。所以,擯棄商業化是不明智的。當然藝術家能否把握好度就顯得非常重要,藝術家不能盲目迎合市場需要,必須要時刻保持清醒的文化認識,不斷挖掘藝術本質精神,提升藝術活力。

參考文獻:

[1]邁克·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M].劉精明,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2]馬克·第亞尼.非物質社會——后工業世界的設計、文化與技術[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舒勇,子月.行為藝術營銷[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5.

[4]《藝術家縱談跨界》,《中國藝術報》2011年6月8日。

[5]王靜,崔君霞.跨界:當代藝術的跨領域實踐者及其思考[M].新星出版社,2010.

[6]《美術·設計·社會》.王邦雄著.上海百家出版社.

[7]《藝術于社會理論——美學中的社會學論爭》[英].奧斯汀·哈靈頓著.

[8]《藝術創業論》村上隆著.江明玉譯.中信出版社.

猜你喜歡
消費文化品牌跨界
跨界
跨界
B&O繼續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再生與異化的悖論:消費文化驅動下歷史街區商業化改造的機制解析及應對
略論消費文化視域中的藝術表現手法
城市大眾消費文化的狂歡
品牌包裝設計中的色彩研究
從電影到品牌:看黃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經濟
電子商務環境下品牌建立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