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lter關于心肌缺血檢測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2016-05-04 21:56趙穎吳岳劉洋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1期
關鍵詞:心肌缺血動態心電圖檢測

趙穎 吳岳 劉洋

【摘要】 動態心電圖(Holter)對捕捉ST段下降一般比常規心電圖更具有優越性, 將ST段下降的關鍵部位、下降的程度、持續時間長短及伴發的其他心電圖所產生異常展現的更清楚、更完整。

【關鍵詞】 動態心電圖;心肌缺血;檢測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214

Holter于1962年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他個人的研究成果, 提出在長期持續記錄中活動狀態下的心電圖[1-3], 對其了解“外界因素對心臟的影響”、“日常生活時正常心臟的所有變化”以及在飽餐、運動、性生活等其他狀態下時所產生的心電圖改變等, 這是一種嶄新的心電圖記錄方法, 就是說在較長時間內動態記錄心電圖, 在動態情況下研究心電圖的變化, 開創了一個全新心電圖診斷方法的新篇章[4,5]。Holter不但記錄了人體心臟的活動情況, 也捕捉到了ST段的一過性改變, 靜息狀態下的心電圖只能記錄短暫的, 僅僅數十次的心電信號, 而holter可持續記錄24 h的心動周期波形, 它可高達10萬次左右, 對于持續時間較短的心肌缺血發作, 有很高的檢出率, 特別適用于那些無任何不適癥狀的心肌缺血。因此, Holter是無創的、簡便的檢測無癥狀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對于心肌缺血的預后評估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記錄系統

在記錄儀的演變過程中, 早期的Holter只能記錄較少導聯(1個或2個)的心電圖, 因為它的低頻效應不理想, 所以在心電圖上分析ST段一過性下移的準確性不高, 難以為臨床提供精準的ST段改變的信息。近年來由于記錄儀對采樣率的提高, 分析軟件也對ST段改變評價參數數據的增多, Holter作為重要的檢測手段, 對短暫的ST段的改變和診斷的準確性有顯著提高[6-8]。

CMV1、 CMV5 和CSavF是三通道記錄儀中常用的組合方式, CMV1導聯能記錄到明顯的P波, 而作者分析室上性心律失常首先要觀察P波, CMV5導聯是模擬前壁導聯, 所以記錄到的ST段下降應考慮為前壁心肌缺血, 因它敏感性較高, 利于觀察心肌缺血、心室內的傳導異常, 因增加了CSavF導聯, Holter檢測就增強了對下壁心肌缺血檢出的敏感性, 但對于胸前導聯ST段的檢測仍有不足。

現在使用的Holter記錄儀, 既確定心律失常發生的部位, 對于心肌缺血的位置也可以明確診斷, 對臨床上判斷發生改變的冠狀動脈更簡單明了??蛇B續記錄24 h的心電信息, 不但能記錄到疼痛的、無痛的心肌缺血以及發作的晝夜心律, 還能確定缺血的閾值, Q-T間期和心電波形的動態變化, 這些變化非常有利于了解心臟病發作時心臟驟停的發病機制, 對心臟病發作的預防有極大幫助。

2 一過性ST段改變的誘發因素

Holter是記錄在平時的生活狀態下、靜息或活動時的心動周期波形, 因患者的日?;顒訒鹦碾姴ㄐ蔚母淖?, 尤其是一過性、缺血性ST段改變[9]。下面這些因素常常影響ST段的記錄分析:患者由坐位變成臥位、過度呼吸、貧血出現、電解質紊亂、發熱、心肌肥厚及服用部分藥物過量, 例如洋地黃, 均可以引起ST段下移, 分析ST段改變時最常見的影響因素是患者體位的改變, 所以在使用Holter的過程中, 應該耐心細致地記錄24h的活動情況, 以便有利于分析ST段的改變與體位變化的關系以及是否受其影響, 這樣可以使假陽性病例的出現相對減少, 日常生活的詳細情況(如工作、休息、吸煙、飲酒、睡眠等)時間并提供詳細的病史, 有利于提高Holter評估心肌缺血的準確性。

3 心肌缺血的評價及診斷標準

Holter檢測出短暫性的ST段下移, 它可以出現在有心悸、胸痛等癥狀的冠心病患者, 還可以出現在無不適癥狀的冠心病患者及一部分健康人群。

目前關于Holter中缺血性ST段改變采用“3個一”的標準, 具體內容為:①在基線上, 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0 mV, 測量點為J點后0.08 s處;如果在原有的基線上, ST段已經有部分下移, 要在已經下移的基礎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再下移≥0.10 mV, 測量點為J點后0.08 s處。如心律增快至≥120次/min, ST段下移點就應自動轉點J點后5 ms。②ST段下移的時間≥1min。③兩次ST段下移的時間間隔≥1 min。

以上數據顯示, 對于年齡>60歲、血壓≥160~180/ 10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有腰間盤脫出、 體弱、行動不便、 電解質紊亂、 婦女月經期等不適合做運動試驗者, 在情緒發生改變或者勞累后出現胸痛、胸悶等癥狀, 并懷疑是心絞痛者, 而平靜時心電圖未見明顯改變, Holter在無創的診斷方法中是最簡便的[10]。

4 關于心肌缺血總負荷的臨床評價

心肌缺血總負荷(TIB), 即24 h內心肌缺血患者一過性ST段下降的程度、持續的時間和發生的陣次總和的乘積。定量評價心肌缺血的唯一指標是TIB, 它涵蓋24 h心肌缺血發作(一過性ST段下移≥0.10 MV, 下移持續的時間>1 min)的總時程和總次數。在冠心病患者中, 對于有心肌缺血發作時, 有胸痛的患者僅占1/4, 而3/4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是無癥狀的, Holter發現對心肌缺血的發作無癥狀和有心絞痛癥狀之比平均為3~4∶1。

總之, TIB為冠心病預后的預測提供重要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郭繼鴻.心電圖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1271-1283.

[2] 盧喜烈, 盧亦偉. 12導聯同步動態心電圖解讀.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6:32-69.

[3] 邵耕. 現代心電圖診斷手冊. 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1995:42-56.

[4] 段寶祥. 袖珍臨床心電圖手冊.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276-284.

[5] 張文博, 李躍榮. 心電圖診斷手冊.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4: 203-217.

[6] 盧喜烈. 心電圖診斷解讀.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7: 48-54.

[7] Gan-Xin Yan, Peter R.Kowey. 心律失常的現代治療.嚴干新, 譯.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304-319.

[8] 葛均波, 方唯一, 沈衛峰. 現代心臟病學進展.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128-133.

[9]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 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和共識2014.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4:49-66.

[10] 錢菊英, 梁春, 林貽梅, 等. 反復胸痛伴暈厥.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5, 33(4):386-387.

[收稿日期:2015-12-16]

猜你喜歡
心肌缺血動態心電圖檢測
必修二 Modules 1—6綜合檢測題
動態心電圖及心臟彩超與冠脈造影對冠心病的診斷分析
“整式的加減”檢測題
“整式”檢測題
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比較
更年期女性動態心電圖ST—T變化的臨床意義
動態心電圖應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診斷中的臨床價值評估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療效觀察及分析
通心絡膠囊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