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一曼蕭紅 (一)

2016-05-05 22:07秋石
新湘評論·下半月 2016年4期
關鍵詞:趙一曼蕭軍蕭紅

秋石

這是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有關在二十世紀的中國,分別出生于白山黑水和巴山蜀水,一文一武,一南一北,兩位出類拔萃的女性擦臂而過的故事。

上世紀末,作為當年蕭紅與蕭軍結合最有說服力的歷史見證人方未艾,以九旬高齡向我們講述了這么一件事:1933年5月,北國初春時節的某一天,于日寇鐵蹄踐踏下的哈爾濱那條歐化了的中央大街上,時任地下黨領導的滿洲省總工會組織部長兼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日后威震敵膽的民族女英雄趙一曼,與在淪陷區文壇上嶄露頭角,后來在魯迅一手扶持下,以創作人民革命武裝與覺醒了的黑土地農民反抗日本法西斯入侵鮮明題材的小說《生死場》一舉成名的著名左翼女作家蕭紅,有過一次迎面雙目對視的際遇。

那一天,由南往北匆匆步向漫天柳絮飛揚松花江邊的是趙一曼,與她結伴而行的,是地下黨軍委負責人、二蕭好友的金伯陽。由北向南一前一后同樣急匆匆走來的一對青年男女,則是被稱為三郎與悄吟的蕭軍與蕭紅。此時此刻,趙一曼并不知道迎面走來的,就是她正在熱心讀著的《王阿嫂的死》與《瘋人》等作品的患難夫妻作家。但是,就在那擦臂而過的瞬間,趙一曼還是深切地感受到了兩人明顯的反差——男的一身的桀驁不馴,女的臉上顯現的憂傷和矜持。

見趙一曼的目光投注在蕭紅身上,與二蕭往來較為密切的戰友金伯陽悄聲告訴她:那就是悄吟與三郎!

待到當天晚上,趙一曼與她的聯絡員、一年前積極參與營救蕭紅的方未艾會面的時候,將白天在中央大街遇見三郎和悄吟的事告訴了后者。方未艾聽后,也告訴了趙一曼關于蕭紅的一些往事,特別是她為抗婚追求自由不惜與地主家庭決裂,最終因饑寒交迫抗婚失敗又遭人遺棄險些被賣入青樓,復又被《國際協報》文藝副刊主編裴馨園組織一干人救助,直至最終與蕭軍結為夫妻這一段凄婉動人的經歷。還有他與蕭軍在“九一八”后在吉林舒蘭如何圖謀兵變,兵變失敗后來到哈爾濱加入馮占??谷詹筷牴ぷ?,最終流落哈爾濱的一系列情節……

方未艾娓娓地道來,趙一曼靜靜地聽著。思索良久,她才滿懷深情地對方未艾說道:“有機會你對他們做些忠告,孤軍作戰,自由是自由,但不如加入團體作戰力量大?!?/p>

趙一曼之所以說出這番忠告,是憑她的直覺。直覺告訴她,白天在中央大街遇見的這對夫妻作家與眾不同,似乎是一對獨立的不合群的雙雁。不但與眾不同,而且,夫妻之間也有著一定的差異。

但趙一曼所不知的,三郎與悄吟現在是依附于一個團體的,雖說松散了一點,但畢竟是在有著多名共產黨員加盟的一個有著反滿抗日綱領與目標的外圍組織——“牽牛房”。

此時的趙一曼所說的自由,是她一生為之奮斗的自由;而蕭紅筆下展示的自由,則是她一生都渴望的自由。

遺憾的是,在二十世紀中國人民的偉大抗日戰爭中,這一文一武后來成為億萬中國人心目中的兩位自由女神,并沒有能夠在她們的生前實現溝通心靈的對話。對于蕭紅來說,她始終不知道與她迎面而來與她對視、眼中閃動著熾烈的民族自由火焰的女性,就是從四川壩上一座封建閉塞的大宅門里造反走出來,繼而在革命大潮里出生入死的一員驍勇戰將;而對于本名李坤泰的趙一曼來講,自加入中國共產黨那一天起,她已經將自己的命運,同整個民族、祖國的命運緊緊地維系在了一起,她無法也不可能離開如火如荼的抗日斗爭第一線,在她們共同為之奮斗的自由大旗面前,尋求機會來傾訴對中央大街上那次相遇的感受。

此前一年由黃吟秋與金伯陽介紹入黨的方未艾,此時正承擔著地下黨的聯絡工作,雖說與二蕭之間還有些往來,但已經不似過去那么密切了。不知道為什么,他當時并沒有將趙一曼的忠告轉告給二蕭。直至一個多甲子后,他才將抗日女英雄趙一曼當年要他轉告的這一番話,一吐為快地向世人公布。二蕭早已作古。我們已無法獲知他們心中在想些什么了。作為有幸與方未艾前輩會面敘談過的晚輩,也只能在這里作一個簡單的解讀。

據方未艾晚年留存的文字表明,還是在1933年的秋天,也就是趙一曼前往珠河游擊區率兵抗擊日本侵略者后不久,中共滿洲省委決定,派方未艾往設在蘇聯太平洋濱海城市海參崴列寧學校深造。臨行之前,他去道里商市街25號蕭紅蕭軍他們的租住處告別。那一天,他去的時候,適逢蕭軍不在家,于是,他對蕭紅講了組織上決定派他去蘇聯學習的事。當方未艾講述這件事的時候,蕭紅正在她住的那間小屋里,伏在炕桌上,一筆一畫地刻寫著地下黨發行的《東北民眾報》的蠟板。乍一聽方未艾這話,蕭紅立刻把手中的鐵筆放下,有點不知所措地望著方未艾,她感到很突然。稍頃,方未艾對她說:“我是特意來向三郎和你告別的。我這一去,不知是生離還是死別?!狈轿窗淖詈筮@一句話,一下觸動了蕭紅的心弦,她情不自禁地用手抹去了溢出眼眶的淚水。見蕭紅這樣傷感,方未艾也感到一陣心酸。良久,蕭紅才說了一句安慰的話:“但愿他日還有相見時!”

在這之前,也就是二蕭結合搬到商市街25號后,盡管自己白天要編《國際協報》的副刊,晚上要經常參與地下黨的活動,但方未艾心中仍然牽掛著蕭軍蕭紅這對患難夫妻。而他每次去時,蕭軍卻很少有在家的時候,他出去打工授課了,借以維持他和蕭紅兩人的最低溫飽生活水準。而每次來到商市街25號那間小偏廈,方未艾也會常常碰見蕭紅在刻鋼板,而且,全是為著地下油印刊物《東北民眾報》的印刷。一次,方未艾去時,瞥見蕭紅正仔細地在蠟紙上刻畫插圖??坍嫷牟鍒D底稿,是方未艾熟悉的兩年后慘遭日寇殘忍殺害的共產黨員金劍嘯畫的兩幅漫畫:一幅的畫面上,畫的是幾個日本兵橫行鄉村,舉著火把,正在點燃農民聊以為生的茅草房;另一幅畫的是幾個獸性大發的日本兵,將一個年老的農民推向熊熊燃燒的火堆,全是描寫日寇在東北農村歸屯并戶的血腥暴行。也正是蕭紅刻印《東北民眾報》插圖的舉止,讓身為共產黨員的方未艾,知曉了眼前的這個柔弱女子,不僅參加了地下黨領導的畫會、劇團與文藝刊物等一系列活動,而且還加入了黨報的刻印與發行工作。

蕭紅還告訴方未艾,她和三郎在哈爾濱也不能久住下去了,一旦有機會就要到內地去。接下來,蕭紅又談了一些別的問題,而且是越談越難過,一邊說還一邊流起了眼淚。見蕭紅如此難受的模樣,方未艾心中自然也難受極了。自從蕭紅和蕭軍結為夫婦以后,方未艾就沒有和她握過手。但在這分別悲傷的時刻,方未艾“主動地向蕭紅伸出了手”,緊緊地握了握蕭紅沾滿淚痕的手,勉強地笑著說:“這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呵!”聽著方未艾這句話,蕭紅又禁不住淚流滿面……

蕭紅所說她和蕭軍“在哈爾濱也不能久住下去了,一旦有機會就要到內地去”的話,其根本原因在于日益惡化的政治壓迫環境。他們在地下黨領導的外圍組織“牽牛房”從事的反滿抗日活動,受到了日偽滿當局嚴密的監視。就在方未艾去蘇聯深造之后不多日,二蕭分別以悄吟、三郎的筆名,秘密出版了一部矛頭直指封建壓迫和反抗日本占領的小說散文合集《跋涉》,很快遭到了日偽滿當局的封殺:所印一千冊中的大部分,即在同發隆商場書鋪銷售的全部被沒收銷毀。與此同時,蕭軍也上了當局暗中要緝拿的名單。次年6月,二蕭在先期抵達青島立足的地下黨員、原第三國際情報員舒群催促下,并經哈爾濱地下黨員羅烽(滿洲省委候補委員,時為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抗日名將楊靖宇的聯絡員)及共產黨員金劍嘯、黃田等人的精心安排,悄悄逃離荊棘遍地的哈爾濱,經大連坐海船去了青島。半年后,青島形勢也趨惡化,不過,這回導致二蕭陷入險境的,不是日寇侵略者與偽滿洲國的統治者,而是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媚日投降政策的“自己人”——國民政府的特務鷹犬們!不得已,二蕭只得又一次流亡,其目的地是上海。目的也只有一個,他們想見一見魯迅,并渴望得到魯迅先生的幫助。

兩年后,方未艾回到了國內。在哈爾濱,他遇到了老友、著名俄文翻譯家金人。金人告訴方未艾說,他和蕭軍還經常通著信。蕭軍在信上說他和蕭紅在青島停留了幾個月后就到上海去了。蕭軍在那里寫完了《八月的鄉村》的初稿,而晚創作一步,但悟性甚高,對東北農村農民生存情況與心理狀態了如指掌且一向抱以同情的蕭紅,卻提前寫完了《生死場》。一年后,在上海,他們在魯迅先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扶持下,出版了這兩部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戰爭題材的作品。魯迅先生還介紹了他們的其他作品在上海的雜志發表,以及出版單行本。

后來,方未艾在新疆阿勒泰專區擔任反帝分會書記兼金礦局局長期間,從駐金礦局的蘇聯專家米秋森那里讀到了兩本莫斯科出版的俄文《國際文學》雜志。在這兩本雜志上,方未艾首次讀到了蕭軍寫的小說《八月的鄉村》的譯文。該雜志還這樣介紹蕭軍道:他是中國現代無產階級革命作家。方未艾后來對人說,這是他第一次欣喜地看到蕭軍的作品被譯成外文,并被譽稱為中國現代無產階級革命作家。

1942年,方未艾被新疆軍閥盛世才關在烏魯木齊第四監獄期間,從一張《新疆日報》所載的消息中,讀到了女作家蕭紅一月間在香港因病去世的噩耗。為此,方未艾心中深為惋惜,且十分悲痛。在這個世上,蕭紅活了不過短短31個年頭。

1933年4月2日,趙一曼領導了哈爾濱電車工人的反日大罷工,罷工持續了三天三夜,以工人們的勝利而告終。在哈爾濱從事地下工作期間,趙一曼寫過一首豪氣沖天的題為《濱江述懷》的言志詩。詩云:“誓志為人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p>

令人扼腕的是,兩位追求自由的優秀女性,沒有能夠在她們生前實現心靈的溝通。但有意思的是,兩位女性都來自于封建閉塞的富庶家庭,兩人都受“五四”運動的影響而祭起反封建反壓迫的大旗。且兩人都在剛滿二十歲那年選擇了背叛封建家庭出走的道路。還有一點是,兩人在青少年時代都喜愛上了魯迅的著作。

1934年初冬時分,得以逃脫不容他們生存自由的偽滿洲國,蕭紅蕭軍來到青島,繼而來到上海魯迅身邊。蕭紅與蕭軍送給魯迅并獲得魯迅先生信任的禮品,除《跋涉》外,還有蕭紅在青島流亡期間完成的反映淪陷區人民不甘壓迫反抗日本侵略的小說手稿《生死場》。魯迅先生于百忙中讀完了悄吟的這部小說。蕭紅筆下覺醒了的黑土地農民對侵略者的反抗是那樣的真實而又生動。在后來為其出版所撰寫的序言中,魯迅力拔千鈞地寫道:

……然而北方人民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確和新鮮。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惡文藝和功利有關的人,如果看起來,他不幸得很,他也難免毫無所得。

魯迅先生最后號召道:

……不如快看下面的《生死場》,她才會給你們以堅強和掙扎的勇氣。

毋庸置疑,正是得益于魯迅的作序和大力舉薦,很快,蕭紅成為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一位斗士,左翼文壇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

就在蕭紅不斷地受到魯迅先生關愛、教誨,成長為左翼文壇和二十世紀中國文壇出類拔萃的一代女作家時,同樣喜愛閱讀魯迅著作的趙一曼,英姿颯爽,正橫槍立馬戰斗在抗擊日寇侵略第一線的白山黑水……

魯迅對蕭紅的關愛和幫助是無微不至的,除了用很多時間和蕭紅蕭軍他們通信之外,還想方設法把他們的書介紹出版,并親自作序。經魯迅先生介紹,蕭紅結識了美國著名作家史沫特萊女士和左翼作家茅盾、胡風、葉紫、聶紺弩等。很快,她與蕭軍一道成為中國文壇尤其是左翼文壇上兩顆耀眼的新星。

那個年月,趙一曼這個來自川蜀大地的不屈南方女子,和出生在呼蘭河畔的北國多情才女蕭紅,正好相互置換了一個角色:趙一曼領導的抗聯部隊活動在距蕭紅故里近百里遠的珠河一帶,而蕭紅卻來到了三千公里之外,多年前在殘酷的白色恐怖下趙一曼從事過地下斗爭的大上海,有幸成為了魯迅先生格外鐘愛的弟子。

本來,趙一曼也是有可能成為魯迅先生的忠實弟子的:以她早期接受“五四”運動洗禮,精心研讀魯迅《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向封建禮教宣戰,成為一名舊世界的叛徒;以她在戰場上勇猛殺敵、令武裝到牙齒的法西斯入侵者聞風喪膽的英武;以她在囚獄中面對慘無人道的敵人施之以酷刑,所表現出的寧折不屈、視死如歸的威猛;還有,以她在詩文中那些類似魯迅先生筆下匕首一般射向敵人的文字……然而,為了祖國,為了民族,為了人民,她毅然橫槍立馬走上了抗擊日寇侵略的白山黑水第一線。直至昂首挺胸壯壯烈烈地走向刑場,“甘將熱血沃中華”“笑看旌旗紅似火”……

猜你喜歡
趙一曼蕭軍蕭紅
清唱劇 冰凌花 永遠的趙一曼
《蕭紅傳》
——一本能夠讓你對人生有另一種認知的書
蕭軍紀念館
蕭軍和艾蕪小說中的俠文化比較分析
民族英雄趙一曼之歌
蕭紅:不要在寂寞時做選擇
論影像蕭紅的呈現與接受
看看趙一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