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C管樁靜壓施工質量管理探討

2016-05-05 08:04高俊
企業技術開發·下旬刊 2016年4期
關鍵詞:質量通病

高俊

摘 要:文章以工程實例切入點,開展施工質控工作時,遵循事前控制基本工作思路,項目建設前對地質、場地等因素進行仔細研究,對PHC管樁靜壓施工過程中潛在的或可能碰到的部里進行剖析,如壓樁機下陷、樁位不正、壓樁次序錯亂等問題,擬定相應的技術、質量解決 方案,讓所有關鍵性施工環節均可能在事前得到全方位把控,確保工程建設效果。

關鍵詞:PHC管樁;靜壓法施工;事前控制;質量通病

中圖分類號:TV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12-0159-02

1 概 述

PHC管樁具有如下優點: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音小,不污染環境,速度快,建設周期不長,價格低廉,樁身具有較高的強度,能夠大范圍適用,具有較強的耐沖性及穿透能力,等等。所以,其在工民建、橋梁、水利建設等方面得到廣泛運用,在國民基建工程中作用突出。從有關統計數據可知,在各類樁型的運用中,PHC管樁使用率超過八成。不過,PHC管樁也有缺點,如:施工不當,出現質量通病的概率較大。經過對建設項目場地、地質等條件進行仔細研究后,分析潛在質量問題,并給出針對性的技術、質量解決方案,讓所有關鍵性施工環節均可能在事前得到全方位把控,確保工程建設效果。從樁基及沉降環節的檢測可知,在本工程建設中,PHC管樁施工質量良好,符合建設標準,符合預期期望。

2 工程總體情況

本工程設計過程中,私用了PHC樁基礎。在鉆探后了解到場地情況,其巖土層從上往下依次為:

①填土:松散稍密,厚0.60~8.10 m;

②粉質粘土:可~硬塑,厚0.60~8.40 m;

③砂:稍密狀為主、局部松散,飽和,厚0.30~6.60 m;

④砂:稍密狀為主,厚0.90~3.40 m;

⑤積粘性土:可~硬塑,厚度1.30~21.50 m;

⑥全風化花崗巖:散體狀結構,厚0.65~9.10 m,主要成份為長石風化的粉粘粒(部分未完全風化),石英顆粒和少量云母碎屑組成:

⑦強風化花崗巖:散體狀結構,厚0.65~15.45 m,主要成份為未盡風化長石顆粒、石英砂礫及少量云母碎屑組成。這一巖土層具有很強的力學強度,且達到工程建設標準要求。

設計樁端持力層為⑥全風化花崗巖,總樁數115根,均為PHC400—95一A樁;PHC400—95一A樁的其單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為1 600 kN,設計壓樁力應>3 200 kN。

3 施工技術及質量監管措施

3.1 壓樁機沉陷問題

就本工程選擇的是抱壓式靜力壓樁設備,在作業過程中,其總重極大值超過7 kN,這就意味著土層承受載荷的能力必須要強,不得少于70 kP。不過,土層密實度不夠的新填土,厚度在0.8~1.7 m范圍之間,承受載荷能力不強,不符合施工標準。與此同時,該土層下部屬于厚度較大的淤泥層,如果未進行夯實處理,一定會樁機下陷,并對完成埋設的管樁產生影響,如偏移、斷裂等。在認真分析地質材料及建設圖的基礎上,發現一個問題,場地標高和室外設計標準相比較,有1 m的差距。

在仔細運算后,給出具體解決方案,即用砂把場地進行回填,高度為0.7 m,同時進行夯實處理。在達到壓樁設備作業標準的基礎上,最大程度降低后面基坑作業挖掘的嘗試,減少土方量。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嚴格落實這些措施后,有序有力推進了PHC樁施工作業,在沉樁作業時,沒有發生樁機下陷。

3.2 樁過長或過短問題

因為地質均勻性差,影響PHC管樁的施工,極有可能出現太長、太短的情況。配備的管樁太長,一定要砍短,出現浪費,尤其是砍去部分較長、數量較多時,浪費十分嚴重。與此同時,砍樁時也許會影響樁身質量,導致其承載力大大減少。配備的樁管太短,就會出現送樁太長的情況,加大了后面進行承臺建設的難度,同時加大了挖樁量。

在本工程中,PHC管樁的第六層屬于持力層。在深入研究地質圖可知,這一層管樁的埋藏深度相對均勻,以地面為起始點,深度在13.7~24 m范圍內。因此,按照“雙控”標準,第一步選用1根工程樁當作試配,并進行試壓作業。在分析地質剖面圖的基礎上,將2#樁位在持力層埋設的尺寸確定為20.6 m,配26 m(10 m+8 m+8 m)、(含樁尖高度0.15 m)。結果如下:在埋設深度為20.6 m位置處,2#樁進到持力層內,然后沉樁到25.7 m,此時的壓樁力為3 470 kN。在深入研究后,各方一致同把對該樁當作終樁的意見。因此,在對地質剖面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對所有樁位持力層埋設的尺寸進行估測,增添0.5~1 m當作配樁參考值。

3.3 樁的偏位問題

如果樁出現位置偏移量太大,將對其受力情況產生影響,導致其承受超過承受限度的附加彎矩,可能出現施工事故;或者必須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承受平臺及基礎梁的強度,同時增強相應的剛度,不過,這要加大建設資金的投入。

一般而言,樁出現位置偏移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定位不準確,放樣出現偏差;第二,沉樁作業時出現偏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擬定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要盡可能確保定位及放樣準確性,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按照測繪時給出的定位點,設置建筑物及相應的控制軸線,將對基準點予以重點保護,同時做好控制點的保護管理工作。第二,控制點一定要與沉樁部位保持一定距離,在出現擠土與震動時,不會受到影響;第三,以控制點及相應軸線為基礎,在項目建設區域內設置相應的控制方格網,然后根據圖紙標識的尺寸,一一設置樁位;第四,施工作業時,要通過多種設備多次對樁位的尺寸進行核驗,通過這樣的方式減少由于擠土及設備誤差造成的差錯。

要掌控由于沉樁作業造成的偏差,給出如下技術解決方案:第一,施工作業前,確保壓樁設備平臺處于水平狀態;第二,施工作業過程中,確保壓樁設備的立柱及平臺與水平面呈90 °角;第三,插樁作業中,必須保證對中誤差不超過10 mm,同時通過2臺經度緯度測量儀,在兩兩呈90 °角的位置對樁的垂直度進行調整處理。

3.4 壓樁順序問題

在PHC樁施工過程中,其需要穿透的基本上是粘土。工程選用的是擠土樁,因為淤泥層滲透能力不強,進行沉樁作業時,一定會出現擠土情況,所以,一定要擬定科學的壓樁作業技術規范。

本工程壓樁作業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單一方向1進,先從內作業后向外作業,先從中間位置開始作業后到兩邊作業,切忌不可先從兩邊作業再到中間作業,最大程度上選用“走長線匪樁”。如此作業順序可以上超靜孔隙水壓力相互疊加,盡可能降低由于擠土造成的破壞程度,從而防止出現“閉鎖”行為,使樁的側向出現的擠壓力切實得到控制。

3.5 樁的上浮問題

從上可知,因為擠土原因,在PHC管樁在靜壓沉樁施工時,已經飽和的淤泥層會出現十分大的超靜孔隙水壓力,從而導致有效應力減弱,出現如下后果:導致沉樁出現側向壓力,樁位不正外斜,或由于基土上浮,導致沉樁起夯實作用的持力層出現脫離,從而出現大面積沉降。這時,對上浮樁來說,其靜載Q—s曲線將出現變化,呈現陡降趨勢。若滿足終壓力條件,增加一定持荷量,可以切實防止出現樁體上浮的情況。由于持荷原因出現的超靜孔隙水壓力,將對土體造成破壞,減小其強度,同時出現重塑,縮小了卸除持荷時樁身回彈量。所以,在建設過程中,持荷時長必須嚴格把控,且必須超過5 min。

4 工程實施效果

4.1 配樁情況

經認真配樁,在總共115根樁中,有36根樁出現砍樁,僅占31.3%,其中砍樁長度在0.3 m以內的占33.3%,送樁長度絕大多數在1m以內,最大的為3.1 m,達到了較理想的技術經濟效果??硺兜木唧w情況,見表1。

4.2 樁位偏差情況

經靜壓樁竣工測量,在總共115根樁中,樁的最大偏位均不超過100 mm,均滿足規范允許值要求,效果相當理想。

4.3 基樁完整性情況

在總共115根樁中,共選96根基樁進行低應變動力檢測,結果I類樁88根,占91.7%;II類樁6根,占6.3%;Ⅲ類樁2根,占2%?;鶚兜蛻儎拥脑敿毲闆r及結果,見表2。

4.4 單樁承載力情況

在總共115根樁中,共選3根PHC400—95一A基樁進行豎向抗壓靜載檢測試驗。

結果當荷載加到設計要求的極限承載力水平時,所有試樁的樁頂沉降均小于40 mm(最大20.70 arm),Q—a曲線均呈緩變型未出現明顯沉降增大現象,s—l曲線尾部均未出現明顯向下彎曲,因此所有試樁均未達到極限承載狀態,單樁豎向承載力完全滿足設計要求。各試樁的靜載試驗情況及結果,見表3。

4.5 工后沉降情況

根據2012年2月份工程完成二層梁板混凝土澆筑后沉降觀測結果,所有沉降觀測點的累計沉降量均為0 mm,詳見表3,因本工程的基樁屬于摩擦端承樁,樁端土層為全風化花崗巖層,因此工程在使用階段的工后沉降必然很小。

5 結 語

PHC管樁的靜壓法施工很容易發生各種質量通病,作為項日部,應增加工作的主動性,將工作重點放在事前和控制上,在施工準備階段,應積極主動地與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共同研究地質、場地、環境等條件及特點,分析PHC管樁靜壓法施工可能出現或存在的質量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施工技術措施和質量監管工作計劃,并認真嚴格地付諸實施,就能確保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質量問題或質量通病。

參考文獻:

[1] 陳立輝.PHC管樁靜壓施工質量管理探討[J].福建建設科技,2007,(6).

猜你喜歡
質量通病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中的細節管理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淺談建筑工程防水滲漏質量通病的防治
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常見質量通病分析
加強住宅工程質量管理的對策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