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詩歌的內容與思想

2016-05-06 19:16張楠
考試周刊 2016年22期
關鍵詞:思想內容現實意義曹操

張楠

摘 要: 建安風骨是一代文學之標志,曹操更是其中的代表,他由動亂離變的社會現實反映為沉毅悲壯的詩風,繼續發展為昂揚激越慷慨而歌的內在情感,再到文人意識的獨立,曹詩的特點對“建安風骨”內在氣質的形成影響巨大。

關鍵詞: 曹操 思想內容 建安風骨 現實意義

曹操(155—220),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奠基人。他一生投身于當時軍閥間的政治軍事斗爭中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現實的經歷使他能夠更清晰地感受到亂世的痛苦,并將此在作品中明確表露出來。

在其詩《蒿里行》中:“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边@種直面生活的反映悲慘的社會的現實精神盡達無遺。此詩背景為漢末諸侯討伐董卓,前十句內容相對一致,簡略敘述了戰爭中軍閥混戰的情況?!瓣P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北硎玖俗髡叩恼螒B度,他立場鮮明的支持、歌頌討賊義士,而反對董卓。并在“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敝袑婈犢x予了極大的信念,希望聯軍能像秦末劉項聯軍直搗黃龍推翻秦朝那樣的英雄氣概。但此后軍閥各懷鬼胎導致猶豫徘徊內亂而敗。對于這種情況,曹操深感痛心疾首,他曾指斥:“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保ā度龂尽の簳罚┖罅錇橐徊糠?,描述了戰爭為普通百姓帶來的災難,于大悲大痛之中,真實反映了戰禍連綿下人民的苦難。而在《苦寒行》中則以一種更低沉的筆調,描寫了困苦的軍旅生活,既是對長期從軍在外的士卒的同情,又有不經意的自哀。曹操反映時代時代動亂,民生疾苦時,旗幟鮮明,愛憎分明,他詛咒董卓禍國殃民,反對軍閥混戰,爭奪權利,同情人民慘痛境域。他面對動亂,破敗,凄涼的現實生活,不掩蓋,不回避,更不粉飾,把客觀的真實面貌赤裸裸地反映出來。

深刻的社會現實給曹操詩歌更深的影響是憂郁低沉,悲涼哀傷的氣氛。觀建安文人詩歌尤其是曹詩,“悲”字出現的格外頻繁。如:“悲從中來,不可斷絕”,“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悲彼東山詩,念之斷人腸”等文中都有出現。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曹操詩歌的特點,“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保ㄧ妿V《詩品下》,《魏晉六朝文學參考資料》)悲涼、激憂的情緒是大部分曹詩氣氛的基點。如其著名四言詩《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一開篇詩人就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場面說開去,慨嘆人生的短促和年華的消逝的悲苦。在痛感來日無多的苦悶中油然產生了人生有如朝露之短的感受。憂郁的心只有飲杜康好酒才能解脫。以微吟低唱,道慷慨激昂的心曲。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笨此破届o歡樂的宴樂描寫后,作者突然吟到“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全詩的氣氛一下子沉浸到悲苦之中,接著,作者又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一個寂寞靜冷的意象襯托了自己的心緒?!抖绦懈琛吠ㄆ蓟\罩在一種淡淡的憂傷中,“辭不離于哀思”(《文心雕龍·樂府篇》)。作者由社會現實產生的低沉的悲苦,作為一個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者的華麗的哀傷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了此詩難以言表的氣氛,使其成為千古興寄名篇。

時光流逝,世事艱辛,社會現實中各種災難使詩人悲痛不已;生命短促,盛年不再使詩人憂郁哀思,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消沉,而頹廢,相反的,在悲歌中常常融合積極向上的壯懷激情,從而使詩歌在悲涼的氛圍中得以繼續發展,在內涵上上升到另一種更高的層次。正如《短歌行》中最后一節“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暗用“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管子·形勢解》)之意,自喻心胸廣闊如高山大海,能如周公“一飯三吐哺”般禮賢下士,并期待著人才的投奔。詩的末尾,筆意一轉從矛盾、悲苦中解脫出來,在困難挫折前用頑強的意志追求建功立業的盛名。他超越了根植于現實的內心苦悶之情,轉而代之對政治理想的追求。從悲涼中升騰出一股積極向上的激情,使整首詩更具浪漫主義的氣質。因此,在曹操詩歌中,對亂世的不滿,對生命苦短的感懷,往往轉化為“不戚年往,憂世不治”(《秋湖行》),進而成為對其所憧憬的“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的太平治世的政治理想的追求。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政治理想在《龜雖壽》篇中,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此詩表現了詩人老而彌壯,勇于進取的斗爭精神,顯示了詩人敏銳的哲學頭腦。全詩作為詩人人生境界的自我總結,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鏡。開篇作者以唯物的立場承認生命的規律,即有始必有終,有生必有死,古往今來,無有例外者。所以說“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詩人以神龜靈蛇為喻說明人生必將走向死亡。然而他對人生的認識,又不僅僅停留于此,這反而激發了詩人“烈士”的心,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從來就不甘于自然約束而無所作為。(《魏晉六朝文學參考資料》)在年老時依然能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種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精神使詩中充溢了不滿現狀,不安衰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戰斗精神。時至今日,仍然能使人讀之而心動。通觀全詩,雖然是對生命的感嘆,卻無絲毫自艾自憐,而是充滿了積極進取的英雄氣概。一位志在千里的暮年英雄形象躍然紙上?!稌x書·王敦傳》記載,晉人王敦“每酒合轍詠魏武帝東府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為節,壺邊盡缺”??梢姶嗽姌酚^向上的渲染力。林庚先生說:“建安詩人的追求是在悲苦之中帶著反抗的意味出現的。他不是在悲苦之中屈服變得脆弱,而是在悲苦之中鍛煉得更堅強;他不是徘徊纏綿而是爽朗有力;他是高原上的風,而不是屋檐下的雨?!保ā段簳x六朝文學參考資料》)正是這種精神的反映。更可貴的是在“悲”中產生的消除災難,再現治世的理想。

由動亂離變的社會現實反映為沉毅悲壯的詩風,繼續發展為昂揚激越慷慨而歌的內在情感,再到文人意識的獨立,曹詩的特點對“建安風骨”內在氣質的形成影響巨大。

參考文獻:

[1]中國文學史.

[2]曹操詩歌研究.

猜你喜歡
思想內容現實意義曹操
村志在鄉村文化承傳中的現實意義
1800年后讀懂曹操
曹操: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淺論李安電影中民族文化的表現
簡論謝靈運與柳宗元山水詩思想內容之異同
創新是藝術的長青樹
《怦然心動》的情感與現實意義
四歲讓梨的孔融,為何被曹操殺了
思索《鯢魚之亂》生態危機的現實意義
淺談對臺文化統戰的現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