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鼻咽癌放療后吞咽困難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

2016-05-10 22:14黎彩玲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7期
關鍵詞:吞咽障礙放療鼻咽癌

黎彩玲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干預應用于鼻咽癌放療后吞咽困難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來源于我院放療一區收治的鼻咽癌放療后吞咽困難患者52例,依據護理模式分組,對照組(n=26)行常規護理,觀察組(n=26)行針對性護理,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對照組誤吸率為38.5%,明顯高于觀察組15.4%,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 臨床護理干預應用于鼻咽癌放療后吞咽困難患者中效果優良,值得推廣。

【關鍵詞】鼻咽癌;放療;吞咽障礙;護理干預

鼻咽癌為臨床發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高發于華南地區,發病率位列全球之首。放射治療為臨床公認治療鼻咽癌的根治性療法,但放療后易出現吞咽困難現象,據調查[1]在鼻咽癌放療后患者中吞咽障礙發生率為76%~100%。吞咽障礙會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存活質量,因吞咽困難后飲食易嗆咳,故而食欲差,抗拒進食,易導致營養不良或低蛋白血癥;亦或因食物誤吸而誘發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對生命安全產生威脅。為此臨床高度關注對鼻咽癌放療后患者吞咽困難的護理工作,以減少不良事件。為具體探討護理效果,現將患者52例納入本研究中,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來源于我院放療一區2015.1~2016.1收治的鼻咽癌放療后吞咽困難患者52例,依據護理模式分組,對照組(n=26)行常規護理,觀察組(n=26)行針對性護理。對照組中16例為男性,10例為女性;年齡為39~69歲,平均(48.7±5.6)歲。觀察組中14例為男性,12例為女性;年齡為38~67歲,平均(47.6±5.1)歲。兩組在年齡、性別上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均衡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健康宣教、病情觀察及營造舒適環境等。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吞咽困難明顯影響患者基本生理需求,易出現厭食、擔憂及抑郁等情緒。護士需對患者心理狀態予以準確評估,并結合心理特點行針對性護理,糾正吞咽困難錯誤認知,使其正確認識該病并在醫護操作中積極配合。

1.2.2 進食護理 患者進食時應營造安靜環境,避免影響或刺激患者。在選擇食物時應保證食物粘性適當、糊狀、難以松散、有均勻密度、易變形且難以在黏膜上殘留,攪拌機混合攪碎蔬菜、谷類及肉類等煮熟食物,食物需富含蛋白、熱量及維生素,若患者吞咽液體食物易誤吸可添加粘稠劑使其成為糊狀。對一口量予以嚴格把握,避免容積過大難以從咽門通過滯留或漏出,導致誤咽風險增加,若過少則難以有效刺激吞咽反射,250~300g/餐,每天4次,禁止進食于晚8點后。進食時間應充足,不可催促,若患者過快吞咽應提醒慢點,控制在40min內,若長時間進食會導致吞咽功能疲勞,誘發誤吸。進食最好取坐位,低頭吞咽,且轉動頸部至兩側行二次吞咽,避免雙側梨狀窩有食物殘留。完成進食后可將床頭抬高使其高于45°且持續40min。

1.2.3 口腔護理 患者唾液腺損傷,減少分泌唾液量,易口干不適且出現異味,可給予含漱液或鹽水漱口。進食后與睡前需漱口,避免體位改變后誤吸口腔中殘留食物。

1.2.4 吞咽康復訓練 ①下頜鍛煉:左右、前后移動及閉合張開口腔,叩齒鍛煉上下牙;②口唇鍛煉:指尖或冰塊叩打唇周,再行抗阻力鍛煉與按摩;交替開展鼓腮、噘嘴、裂開及咂唇;③鍛煉舌功能:將舌頭放平后雙側動、后所、繞唇舔及舌彈響等;④咽喉部訓練:冰凍棉簽刺激咽后壁、舌根及軟腭等,輕柔操作,對空吞咽功能予以訓練。推墻壁或桌子時“a”,而后手將咽喉部握住并保持,行吸吮與喉抬高鍛煉;⑤頸部肌肉:在親人或護士輔助下最大限度前傾、后仰、左右彎曲旋轉等。上述操作均為每天2次,20遍/次。

1.2.5 吞咽訓練 先聯系聲門吞咽,深呼吸后屏氣并努力向前擠壓杓狀軟骨后吞咽,即刻咳嗽;再鍛煉極力吞咽功能,將舌頭前伸后將舌根極力后縮再吞咽,亦可吞咽于盡力鼓腮后。持續30d。

1.3 觀察指標[3]

觀察兩組誤吸發生率,依據如下征象:進食時嗓音變化,吞咽咳嗽;呼吸有痰鳴音,胸頸部聽診存在異常呼吸音;進食后氣喘、難以呼吸及血氧飽和度降低;發熱;白細胞數量增加;發紺甚至停止呼吸。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本組數據主要應用軟件SPSS20.0,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行卡方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誤吸發生率對比 見表1。

3 討論

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療治療后易導致9~12對顱神經受損[3],進而導致吞咽困難,若未及時有效治療會導致機體營養代謝紊亂或吸入性肺炎,嚴重影響生命安全。本組行針對性護理,包括進食護理、心理護理、吞咽訓練及康復訓練等,合理選擇食物,減少吞咽難度;基于神經促通與再塑原理聯系舌肌、口唇、頸部及面頰等,促進吞咽器官血液循環,提升咽部肌肉靈活性與協調性,產生吞咽模式,加快功能重組[4],最大限度恢復吞咽功能,減少誤吸,促進康復,改善患者存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鄒敏,席淑新,曾長娟等.鼻咽癌放療后吞咽困難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3,28(18):93-96.

[2]范麗嬋,周惠嫦,曾玉環等.護理干預對鼻咽癌放療后吞咽困難患者誤吸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6):89-89,90.

[3]劉清濤,江曉聰,潘秀花等.早期個體化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對鼻咽癌放療患者吞咽功能障礙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3,13(8):

94-96.

[4]陳凌群,陳奇鴻,王瓊等.32例鼻咽癌放療后進食困難患者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福建醫藥雜志,2012,34(4):

158-159.

猜你喜歡
吞咽障礙放療鼻咽癌
中醫藥治療鼻咽癌研究進展
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治療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癌的療效分析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護理體會
持續負壓吸引防止老年人吸入性肺炎臨床研究
鼻咽癌組織Raf-1的表達與鼻咽癌放療敏感性的關系探討
3.0T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鼻咽癌中的初步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