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適護理在自發性氣胸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

2016-05-10 22:14袁翠琴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7期
關鍵詞:自發性氣胸舒適護理圍手術期

袁翠琴

【摘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在自發性氣胸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方法 將80例自發性氣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各40人, 對照組按常規護理方法,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上實施舒適護理。結果 觀察組在住院期間, 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及患者舒適度和滿意度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舒適護理應用于自發性氣胸患者圍手術期, 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 使患者充分受到了安全、舒適的醫療護理服務, 利于患者康復, 提高了護理質量及患者與家屬的滿意度。

【關鍵詞】舒適護理;自發性氣胸;圍手術期

舒適護理又稱為“蕭氏雙C護理模式”, 由臺灣華杏出版機構總裁蕭豐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 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自發性氣胸為各種原因導致胸膜破裂, 肺內的氣體進入胸膜腔而形成的。自發性氣胸最常見于瘦高型的人, 男性多于女性(4~6:1), 多因肺尖部胸膜下的肺大皰破裂所致。當肺壓縮>30%, 患者多需要行胸腔閉式引流治療, 而張力性氣胸、復發性氣胸, 雙側氣胸及胸片可見明顯肺大皰等患者多需要行肺大皰切除術。通過臨床觀察發現, 行肺大皰切除術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和抑郁等負面情緒, 影響術后康復。南京胸科醫院胸心外科自2008年開始對自發性氣胸患者及時評估存在的護理問題, 采取舒適護理, 進行早期干預, 大大減輕了患者術后不適, 順利度過最痛苦的時間段,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取得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科行肺大皰切除術患者80例, 其中男70例, 女10例, 年齡17~62隨, 平均年齡40.2歲, 其中首次發病者68例, 復發者12例, 術后留置胸腔引流管平均5.9 h, 術后住院時間平均8.4 h。文化程度:高中及中專22例, 初中15例, 在讀大學生43例。8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的方法, 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 2組患者均意識清晰, 表現為胸悶、胸痛、氣促等癥狀。在年齡、性別、入院診斷、手術及麻醉等基本情況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模式。

1. 2. 1 術前舒適護理 ①心理舒適護理?;颊呷朐汉蠼巧淖?, 在身體痛苦的同時精神上難以接受, 在手術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緊張心理, 并因對疾病的不了解, 擔心預后而產生心理壓力。管床護士要熱情的接待患者, 主動的與患者溝通, 親切地詢問, 關懷周到, 使患者盡快適應環境, 增強患者的安全感, 增強患者對醫務人員的可信度, 建立伙伴式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的性格類型、心理狀態和社會角色, 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 主動地進行術前心理干預, 盡可能地使患者放松情緒, 積極準備迎接手術。同時還應詳細介紹疾病的基礎知識、手術目的和意義, 手術方法和注意事項, 術后康復情況、治療效果, 鼓勵患者與治療成功的病友交流, 從而提高治療的信心。②環境的舒適護理。每日開窗通風, 保持空氣清新, 調節適宜的溫濕度調節, 室溫控制在22~25℃(冬天調至26~28℃), 相對濕度50%~60%, 病室內物品擺放整潔, 合理安排護理流程, 嚴格執行探視制度, 保持安靜, 讓患者充分休息。③呼吸功能鍛煉。指導患者深呼吸, 取半坐位, 3次/d, 10~30 min/次, 以增加肺活量, 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講解有效咳嗽的方法, 半坐位或坐位, 深吸氣末憋氣3~5秒后用力咳嗽, 氣體快速沖出, 促進分泌物排出。

1. 2. 2 術后舒適護理 ①呼吸道的舒適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是術后預防呼吸道并發癥的關鍵。因此, 應加強術后監護, 注意觀察其血壓、呼吸及脈搏氧, 防止低氧血癥的發生。術后常規予以氧氣吸入2~4 L/min, 并向患者講解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重要性, 由管床護士指導正確的咳嗽、排痰方法, 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 主動進行早期咳嗽和深呼吸鍛煉。幫助患者叩背4~6次/d, 常規給予霧化吸入3次/d, 促使肺復張, 利于胸腔內積液、積氣的排出, 叩背時動作輕柔, 對無力咳嗽的患者, 護士應刺激其氣管引起咳嗽反射。②引流管的舒適護理。護士應保持引流管的密閉性, 定時擠壓引流管, 嚴密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 嚴防導管受壓、阻塞、扭曲及滑脫等。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的變化, 水柱波動的范圍(4~6 cm), 準確記錄引流量, 為防止氣體或液體進入胸腔內, 長管應沒入液面3~4 cm, 液面低于引流管出口60~100 cm, 不可倒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 保持切口處清潔干燥, 如有滲出及時更換, 防止感染。③疼痛的舒適護理。疼痛是術后必然發生和不可避免的,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 住院患者舒適需求中把無痛放在首位。由于手術創傷, 引流管刺激和心理原因, 不可避免的發生術后疼痛, 疼痛可使患者出現焦慮、煩躁、心率加快、血壓上升, 從而對患者的精神、心理和體質等方面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 對疼痛的評估和控制至關重要。觀察患者的身心狀態, 檢查引流管的通暢情況和傷口處的腫脹情況, 找到患者疼痛的原因, 指導患者一些疼痛的方法, 如聽音樂、交談等,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有助于機體放松和鎮靜, 疼痛劇烈者可遵醫囑使用止痛劑。同時指導患者咳嗽時輕提引流管, 用手按壓引流管出口部位, 以減輕咳嗽時引起的疼痛。④體位的舒適護理。術后患者的體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易產生煩躁和不舒適, 影響食欲和睡眠, 不利于術后康復。護士應向患者講解體位的重要性, 協助取舒適臥位, 若生命體征平穩, 可給予坐位或半坐位, 利于呼吸功能的改善和胸腔積液的排出。同時臀下、膝下墊軟枕以減輕不適, 并協助患者經常變換體位, 保持床單元整潔、干燥、舒適;增加防護措施, 使用護欄, 防止發生墜床。

2 結果

兩組患者舒適度和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舒適度及護理滿意度為92.5%和97.5%, 對照組為70%和85%, 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護理模式, 它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 以患者舒適度為考慮重點, 讓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均可達到最舒適的狀態[2]。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壓力, 增進了護患關系, 使患者充分受到了安全、舒適的醫療護理服務。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利于患者康復, 提高了護理質量及患者與家屬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趙春花.舒適護理在剖胸術后的運用.臨床肺科雜志,2010,15(4):598.

[2] 周劍英.舒適護理在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中的應用.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6):53-54.

猜你喜歡
自發性氣胸舒適護理圍手術期
舒適護理在小兒骨折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
舒適護理用于肺癌患者護理的觀察效果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創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
雙孔法胸腔鏡肺大皰切除治療自發性氣胸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