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教師微研究實現路徑探析

2016-05-14 12:51劉桂影
新教師 2016年9期
關鍵詞:場域研究者情境

劉桂影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作為研究者”業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和關鍵一環,教育教學研究既為中小學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亦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促進專業成長與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和探尋,教師作為研究者的身份越來越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所認可和接受。隨著研究類型的多樣性發展,微研究逐漸進入基礎教育學術視野并日漸被關注。但是,何為微研究?如何實施教育微研究?等等,仍蒙塵未見,尚待探討。

一、微研究的本質探尋

關于微研究,目前沒有較為明確、統一的界定。有研究者認為,“微研究并不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而是指視角微、形式微的研究,是析微察異、造微入妙的研究”。也有研究者認為,微研究“是以一線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改進教育教學實踐、成長師生為價值取向,以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各類教育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制定合理的研究過程,從而解決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師生的協同發展的一種研究范式”。由此可見,首先,微研究不是一種研究方法,而是一種研究層次。通常情況下,大家習慣性地認為教育研究從事的是對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具有概括性的問題以及具有普適性的規律進行的分析、探討。微研究針對的是具體教育教學情境中的現象和問題進行的研究??梢?,相對于一般的教育研究,微研究具有微觀性,是對微觀教育教學世界的研究。其次,微研究是小規模的、具體化的研究。一般研究通常是以教育教學中的普遍現象為研究視角,探究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找尋指導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微研究是教師在特定的教育教學場域中,針對特定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現象和特殊問題所進行的探究,從而發現針對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方式方法,目的是促進特定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提升學生和教師的學校生活品質,促進師生的成長與發展。

據此,本研究認為在教育領域中,微研究是教師在具體的教育場域中,針對特定的教育教學事件所展開的精微研究。從修辭學的角度來看,“微”有細小、精妙之意,那么,微研究大致指的是小型的、精細的研究。這種小而精的研究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涵義指的是微研究研究的對象是教學場域中構成教學生活的一個個微小的教育教學事件,關注的是教育教學境遇中的具體現象和問題。對于微小教育教學事件的研究,可以解決具體教育教學情境中的問題,提升特定教育教學場域中的教學生活質量。第二層涵義指的是微研究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導特定教育教學場域中的教育教學。微研究關注的是特定教育教學場域中的教育教學實踐,這種教育教學實踐關涉的是特定教育場域中的教師和學生,準確地說,是特定教育教學場域中的教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生活,這種教育教學生活由其特定的校園文化構成的生活環境、特定生活環境中的教師和學生的具體教育教學和學習生活,以及這種生活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效用。這種效用直接指向學生和教師的學校生活的改變,提升特定生活場域中學生和教師的生活品質,改善特定學生和教師的學校生活環境,從而促進學校教育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共同實現。

二、教育微研究的實現路徑

(一)微研究的實現條件

任何研究的展開都離不了人和物兩個條件。微研究作為研究的一種特殊類型,其實現同樣需要人的條件和物的條件。人的條件即微研究的研究者,是微研究的實施者,物的條件即微研究得以實施的場所和承受者,微研究的實現表現在對兩個方面條件要求的滿足,即對人和對物要求的達成。

既然教師是微研究的實施者,對人的要求實現即是對于教師的要求實現。自本世紀初的新課改,斯騰豪斯所提出“教師作為研究者”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新的理念,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和推進,“教師作為研究者”不再只是一句口號,這可以從作課題寫論文是教師評職稱和晉級的硬性規定的條件可見一斑。當下,“教師作為研究者”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許多教師已經或正在主持或參與各種國家級、省級或市級、校級的課題研究,教師不再僅僅是教書匠。教師也是自己的教育事業的批判者和反思者,他們在自身工作的過程中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進行著認真的審思和深入的研究?!敖處熥鳛檠芯空摺奔仁潜U险n堂教學順利實施和提升教學質量的條件,也是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保證。隨著教師作為研究者身份的日益鞏固,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中小學教師的研究視野需要聚焦,應該關注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活,畢竟教師的研究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這種聚焦教師自身工作的研究就是微研究。

微研究的實施和開展需要教師具備某些從事研究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這也是從事一般研究的研究者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從事研究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育理論知識;二是研究技能;三是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的制訂能力。一言以蔽之,教師要從事微研究必須具有教育理論知識和學術素養。教師若要從事微研究,就不能單單是個“唯手熟耳”的教書匠,必須要具有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

學術素養指的是微研究的開展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研究知識和研究技能。研究者首先具備的研究知識和技能是對文獻的查閱、綜合和評述,也就是研究中的文獻綜述,這一技能在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文獻的查閱和分析能使研究者明晰本研究領域的成就水平如何,還存在著哪些不足,還有哪些是該研究領域的空白,從而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點。另外,已有的文獻可以為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其次是對研究方法的把握和使用。任何事情的處理都需采用某種方式方法,方法的得當與否關涉事情辦理的結果,行動的后果,所謂事倍功半或事半功倍便道出了方法重要性的真諦。微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一般研究方法有相同之處,但是微研究更多采用田野研究法、調查法和觀察法。這是因為微研究關注教師的教學現場,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即時采用的研究方法,調查法和觀察法更有利于教師獲取第一手的、真實的研究資料和數據,從而保證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再次是對研究數據的搜集、整理與分析的能力。研究結果來自于對研究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只有具備一定搜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才能準確地對通過不同的研究方法所獲取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保證研究結果的正確性和真實性。研究者要具有在研究數據的基礎上,對研究結果進行整合和總結,對研究問題進行發掘和討論的能力等等。最后,教師必須具有撰寫研究計劃或研究方案的能力。研究計劃或研究方案是教師進行研究的藍圖和規劃,體現了教師從事研究的總體框架。從研究方案可以看出教師研究的總體過程,包括前期的選題、中期的研究路線和研究步驟、后期的研究結果,囊括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等等,便于微研究的操作與實施。

對物的要求的條件指的是教師從事微研究所需的物質條件的實現。它首先表現為對研究場所的認知。從哪兒來、去往哪兒等即微研究場所的確定是從事微研究必須首先明確的問題。其次是對研究對象的精準確定。教育教學現象無處不在,教育教學問題時時出現,研究對象作為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中的一分子,需要從中進行篩選和定位,從而得以準確捕獲。再次表現為對研究方法的確定。微研究的研究方法通常采用觀察法和調查法,至于選擇哪種方法最合適,需要針對研究對象而定。最后表現為對研究目的的確證等。研究目的是微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研究目的最終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了保障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為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因此,任何一個微研究項目都首先要明晰研究目的。只有當這些人的條件和物的條件得到保障,微研究才能得以順利實現。

(二)微研究的實現策略

1. 關注具體教育場域,確定研究場所。

場域這一術語是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布迪厄在其著作中首先使用。在布迪厄看來,我們這個社會大世界是由一個個相對自主的社會小世界構成的,每個社會小世界都有其自身的邏輯和必然性的空間,這種邏輯和必然性存在于客觀關系中,在社會世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客觀關系,場域就是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構型。場域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就教育場域而言,作為社會大世界系統的一個部分,它是由各種不同的客觀關系交織而成的空間構成的。構成教育場域結構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學生、課程和學校,這幾種因素相互之間彼此交織、互動,形成不同的關系,從而構成特定的教育場域。

教師既是微研究主體,又是教育場域的基本構成因素之一。教育場域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和專業生活活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教師和其他構成因素進行著不同的交往和聯系,產生不同的矛盾,形成不同的關系。作為微研究的研究主體的教師就是在各種不同的矛盾和關系中進行著各種不同的活動,包括微研究的實施和開展??梢?,教育場域是教師從事微研究的場所,離開了這個場域,教師的微研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成為空中樓閣。因此,作為微研究實施者的教師,要時刻關注身在其中的教育場域,把教育場域作為自己開展微研究的場所。

2. 著眼特定教育情景,鎖定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存在于教育情境之中,教育情境是一系列教育行為的發生連續體,研究對象是構成教育情境的某一個動作或某一幀畫面。微研究的研究對象存在于特定的教育情境中,若要獲得確定,必須關注特定的教育情境。

首先,以校為本。從研究的層次上來說,微研究屬于微觀研究,其目的不是為了發現宏大的教育理論和教育規律,也不是為了某一地區或學校的頂層設計,而是為了解決本學校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改進本學校的教育實踐。所以,微研究關注的不是宏觀教育問題,而是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微觀問題,目的是解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以及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校為本意味著微研究不能超越本校實際,不能游離于本校的課堂教學之外。

其次,關注具體教育情境。關注具體教育情境指的是教師或教育管理者對研究對象的確定不能脫離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實踐。教育情境是教育教學活動具體展開的圖景,是教育教學行為的連續體,每一個教育教學行為在整個教育情境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共同構成教育情境。具體教育情境是教育情境的某一特定片段,該片段往往被稱為“課”,“課”所依賴的物質是課堂。具體的教育情境關涉的是具體的課堂,具體的教育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稱為課堂場景,課堂場景是由一個個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行為構成的,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既是具體教學現象又或隱或現包含著教育教學問題。當某種教學現象阻礙或促進教學的開展,就會和具體教學問題一樣構成微研究對象。因此,要確定微研究對象,需要關注具體教育情境。

3. 熟悉特定教育現場,選擇研究方法。

當微研究對象得以確定后,研究方法的選擇成為當務之急。研究方法的選擇和確定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研究工作的開展。教育研究方法有很多,總體分為質性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中小學教師進行微研究時,可以采用質性研究方法也可以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也可以是兩類研究方法的結合,關鍵是研究方法的選擇要合適、適切、適用。例如,為解決某個教育教學問題,研究者需要對教育教學現場的課堂進行細致的觀察,翔實地記錄真實發生的教育場景、認真描述場景中的人和物及其行為并認真分析所采集的信息,這時觀察法往往最合適。再如,為了明晰某個教育教學現象及其背后的真相,教師可以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的形式進行相關研究信息的搜集。

教育現場指的是教育教學實踐產生的行為及其背景,它涵蓋教育行為發出者的師生以及師生圍繞著教育內容所產生的教育事件,特定的教育現場產生特定教育場景。微研究的展開就是對教育現場某些特定場景的觀察、調查、分析、研究,所有觀察、調查、分析和研究這些行為都需要采用合適、恰切的研究方法進行。因此,恰切、適當的研究方法是熟悉特定教育現場,搜集研究所需的相關數據和研究材料所必需的。熟悉特定教育現場的目的不僅在于方便教師采用合適、恰切的研究方法進行第一手研究材料的獲取,更是為了保證獲取材料的真實性和即時性。只有真實、即時的研究材料才能保證研究結果的適宜性、針對性和指導性。

4. 指向細微教育事件,達成研究目的。

無論是一般的教育研究還是中小學教師所從事的微研究,都有其研究目的。一般的教育理論研究是為了發現教育教學規律,豐富教育理論,而教育應用研究的目的是指導教育教學,對一般的教育教學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相對于一般的教育研究,微研究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解決教育現場中出現的問題,促進教育教學實踐的順利開展,其間接目的是為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人才培養,這也是進行教育微研究的終極目標。

教育教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其展開表現為行為過程,這種行為過程即是一個個教育事件的連續發生的過程。教育事件的順利發生標志著教育實踐的順利開展,教育事件受到阻隔或難以發生或扭曲發生,表明教育教學實踐具有病態性,其展開必然受阻。因為微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實現教育教學實踐的順利進行,使教育教學得以順利實施,所以直接指向一個個細微的教育教學事件是教育微研究的直接價值取向。每一個教育教學事件的適時、順利、次第的展開是教育教學的理想狀態,因為一個個細微的教學事件不是孤立的、無意義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教育教學實踐,并且每一個教學事件都蘊含著教育教學實踐所期望的教育主體所應達成的發展和成長目標以及社會對教育教學的訴求。只有當一個個細小的教學事件得以順利展開,蘊含在期間的教育本體價值和工具價值才能得以實現,這是教育教學之所以發生的根本目的。據此,從事微研究的一線教師,需要把研究目光投向構成教育實踐活動的細微教育教學事件,以實現教育教學的直接目的和間接目的。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公管學院教管系 責任編輯:朱蘊茝)

猜你喜歡
場域研究者情境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成為研究者及其啟示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研究者稱,經CRISPR技術編輯過的雙胞胎已出生??茖W將如何回應?
護患情境會話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醫生注定是研究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