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供需現狀及建議

2016-05-14 18:43蔣豐一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

蔣豐一

摘 要: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誕生和發展改變了金融行業的原有格局,開啟了金融業從傳統借貸服務向綜合理財服務的新時代,創新與融合已成為金融業的主旋律。經過近幾年發展,互聯網金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也不斷凸顯,如在人才方面存在缺口大、從業人員與崗位不匹配、行業薪酬虛高等問題,需要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人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8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8-0079-02

一、互聯網金融定義

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定義,學術界暫時還未形成一種確定的、能夠被廣泛接受和認可的概念。謝平(2012)提出,在互聯網的大范圍覆蓋和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趨勢下,可能會出現一種不相同于商業銀行間的接融資,也不相同于資本市場上的直接融資形式的融資模式,稱為“互聯網金融模式”。吳曉靈(2012)則認為,互聯網金融就其本質來說,就是包括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其本質還是金融,也要遵從金融的法則,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存在互聯網金融。但正如曾剛(2013)所指出的,“目前關于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的定義并不清晰,它的外延還在不斷擴大……互聯網金融的內涵很難界定,因為它服務的對象和交易模式各不相同,統一在一個框架下很難?!?/p>

關于當前互聯網金融的定義,作者歸納總結為以下3類較流行的說法。

(一)模式論

萬建華(2012)提出,互聯網金融是信息時代的一種金融模式。李麟、馮軍政(2014)指出,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興的集商業與盈利為一體的模式,能夠在商業銀行長期的發展中扮演鯰魚的角色?;ヂ摼W金融模式會改變商業銀行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導致商業銀行支付功能邊緣化,重構已有融資格局,挑戰傳統的金融中介理論。

(二)業態論

侯維棟(2013)在陸家嘴論壇上提出,互聯網金融是以會聯網技術為基礎,對金融業務進行一系列深刻變革之后產生的一種新型的金融業態。上海市政府(2014)發布的《關于促進本市互聯網金融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互聯網金融是基于互聯網及移動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社交平臺、搜索引擎等信息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結算等金融相關服務的金融業態,是現有金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

(三)狹義廣義論

馬云(2013)則從另一個角度對其進行解釋,他認為,互聯網企業涉及金融業務的行為稱之為“互聯網金融”,而傳統的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開展的業務稱為“金融互聯網”?!吨袊鹑诜€定報告(2014)》(2014)指出,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是借助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型金融模式。

廣義的互聯網金融包括作為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企業從事的金融業務,也包括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展開的業務。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僅指互聯網企業開展的、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金融業務。本文中的互聯網金融是指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僅包括新興互聯網金融業態及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企業從事的金融業務。

二、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

2004年,支付寶平臺成立,隨后第三方網絡支付在我國正式起步,并逐漸成長起來。根據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12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2.9萬億元。2007年,一批P2P平臺的產生標志著國內網絡借貸興起。根據《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3》顯示,2012年底平臺數量已超過200家。網絡眾籌模式作為繼P2P網絡借貸之后的一種新型融資模式于2009年在國內開始起步??傮w來看,2013年之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各個業態均已成型,但處于緩慢發展期。第二階段是2013年至今,為互聯網金融2.0時代,互聯網金融各個業態均呈現爆發式增長。2013年被公認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2013—2015三年中,我國互聯網金融得到迅猛發展。2013年P2P平臺達到800家,到2014年底已經超過1 500家,2015年底達到3 770家。從年網貸成交量2015年全年網貸成交量已達到9 823.4萬億元,相比2014年全年的網貸量增長率288.57%。第三方支付在這3年也得到迅速發展,根據易觀智庫在2016年初發布的《2016—2018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趨勢預測專題報告》顯示,僅第三方移動支付在2015年的交易量達16.36萬億元。經2013到2015三年間持續爆發式的增長,在規模上,中國第三方支付已是全球最大的,同時業務種類也是全球最全的。眾籌行業在這兩年得到突破性的發展,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眾籌平臺已增至303家。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三、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現狀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在近幾年迅速的發展,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包含行業人才缺口大、人員與崗位不匹配、行業薪酬虛高等問題。根據對市場的調研,顯示目前行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市場難以填補行業人才缺口

2013年至今為互聯網金融2.0時代,互聯網金融各個業態均呈現爆發式增長。例如,P2P平臺方面,從2011—2013年間是幾何倍增長,屬于行業最初的萌芽期,到2015年平臺達3 770家。網絡眾籌公司也由2013年的36家增至2015年的303家,第三方支付企業也增至270家。截至2013 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7 839 家,貸款余額8 191 億元;全年新增貸款2 268 億元,增幅達37.33%。雖然目前獲得網絡小額貸款牌照的公司不到10家。但是網絡小貸相對于傳統小貸公司來說,沒有地域限制,因此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企業數量的增加伴隨著工作崗位的迅速增加,對人才的需求短時間爆發。另一方面,高校沒有開展互聯網金融專業,沒有對應專業的畢業生,也沒有辦法緩解缺口大的問題。根據眾達樸信在2014年發布的一份《2014年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緊缺度報告》顯示,互聯網金融企業產品經理和運營經理稀缺度最高,和其他行業只有某幾個崗位的稀缺度在70%左右相比,互聯網金融崗位稀缺度在70%以上的達10個崗位。

(二)行業挖人現象嚴重,薪酬盲目攀高

互聯網金融行業是一個新興的復合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是比較高,尤其在企業管理層,需要金融和互聯網的復合型人才。這樣的人才較難獲得,因此企業常常以高價為誘餌,從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證券挖到一些管理或風控等業務非常優秀的員工,再在公司實踐過程中慢慢培養其互聯網思路意識,或者從互聯網企業招聘一些管理人員再培養金融思維,又或者從其他互聯網金融機構挖人,導致整個行業充滿不正當的競爭招聘的風氣,造成行業離職率較高。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互聯網金融業的人才流失率高達15%—18%,超過傳統領域,不利于企業長期的戰略發展。另一方面,導致行業薪酬較其他行業高出許多,很多人員跳槽之后工資翻倍,但是能力卻沒有在短期內提升,邊際產出并未增加,導致投入產出不成比例,企業成本增加,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行業內人才缺口較大還造成短期的人員崗位不匹配,有1—2年經驗的人員就可以當上經理,但其閱歷、視野和職場成熟度卻無法短期內建立起來。另外,在基層員工方面,很多員工是從其他行業流入,并不真正了解該行業發展的特點及規律,便盲目進入該行業,不能夠很好地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問題,阻礙行業的發展。

四、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的建議

(一)高校進行靈活培養

雖然目前高校沒有互聯網金融專業,但是可以在金融或互聯網專業設立互聯網金融方向,對該方向學生進行訂單培養,通過用人單位和學校的共同研究和共同參與,較好地實現高等教育的學歷和崗位培訓的最佳結合點。這是學習與時間相結合,真正地把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畢業之后可以直接工作,可以減少企業對于應屆畢業生不能直接參與企業長期戰略發展的憂慮。

(二)政府或行業協會設立行業進入門檻

針對行業基礎工作人員魚目混雜及人員崗位不匹配的狀況,應該設立從業人員的基本門檻,提升整個行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在撤銷證書的大前提下,每年可以由政府及企業共同出資,對于想從事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人員,進行一定時間的理論與實踐的培訓,可以快速的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另外,對于已經從事的人員,企業可以進行內部培訓或者外部與政府結合進行分批次培訓,從根本上提升行業人員的能力。

(三)行業進行規?;衅?/p>

求職者往往看中公司的口碑和名氣,但互聯網金融企業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的小企業,當這些企業進行招聘時,雖然工資高,但是難以獲得求職者的信任,往往面臨問詢者多,但是真正收到的簡歷并不多的困境,因此難以招到合適的員工。行業協會和政府可以組織行業的大型招聘會,一方面企業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有行業協會和政府出面,求職者會更加放心,可以改善行業招聘困境。

猜你喜歡
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手機銀行發展現狀研究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對策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