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維納斯”

2016-05-14 11:59勞理殿中
新少年 2016年8期
關鍵詞:博興縣佛像菩薩

勞理 殿中

我去過很多博物館,幾乎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

在山東省博物館,也有這樣一件鎮館之寶,那是一尊歷盡了千回百轉才得以呈現在世人眼前的瑰寶——蟬冠菩薩像。這尊菩薩像通高120.5厘米,雕工精細,形態優美,面容慈祥睿智,衣服飄逸舒展、裝飾流暢繁復,最為引人注意的是菩薩寶冠正中裝飾的蟬紋,“蟬冠菩薩像”也由此得名,這種佛教蟬冠,即使在世界范圍內也十分罕見,因此彌足珍貴。因雙臂殘失,又有“東方維納斯”之譽。

據考古學家考證, 蟬冠菩薩像建造于東魏至北齊時期,距今約有1500年歷史。

話說蟬冠

有“蟬冠”的雕像在世界上十分罕見,至今只有在山東青州地區北朝石雕造像中發現兩例,此尊菩薩像是其中保存較好的一例,彌足珍貴。什么是蟬冠?據史料記載:蟬冠最早為漢代時侍從官所佩戴,侍從官經常陪伴在皇帝的左右,為皇帝的顧問,可以出入宮廷。后來地位逐漸提高,有的甚至代表皇帝與朝臣論政,權力蓋過宰相。后人常常以“蟬冠”比喻顯貴、高官。但蟬冠裝飾在菩薩像上又是何意呢?這還得從蟬的生理和人類賦予蟬的喻意說起。蟬的幼蟲長期蟄居地下,若干年后出土、脫殼、升樹、高鳴,蟬的生命就是這樣循環往復,象征著生命的復活和事物的循環。早期道教更是以“蟬蛻”來比喻人類羽化成仙,蟬也成為仙界的靈物、不死的象征。中國早期佛教接受了本土民間神仙思想和道教觀念,常常把佛和菩薩視為神仙,因此菩薩冠上裝飾蟬紋也就不奇怪了,這也是佛教造像中國化的一個例證。同時蟬的生死循環,亦表達了佛教的輪回觀念。而東漢人應劭則認為蟬具有“居高飲清,口在掖下”的特征,戴蟬冠被喻為韜光養晦、默默奉獻??梢娤s冠的這種寓意也是以儒家道德為準則的。

佛像出土

歷經千年的磨礪與洗禮,“蟬冠菩薩像”作為山東青州地區南北朝佛教造像的經典,依然閃耀著造像鼎盛期的光芒。然而在菩薩睿智的微笑背后,還隱藏著一段曲折的故事。

1976年3月,山東省博興縣陳戶鎮張官村一位村民挖土墊房基時,無意中挖出了一堆佛像,這些佛像主要是石質的,雖然都殘破不堪,但在土坑中擺放比較整齊??上?,當文物工作人員聞訊前來勘察時,現場早已破壞,大部分石像已被附近村民當作石料運走了。后來,經過當地文物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幾年間陸續找到幾百件殘塊,經粘接修復,合計收回佛像、佛像座等殘缺個體73件,蟬冠菩薩像就是其中被收回的最為珍貴的一件。蟬冠菩薩像發現之時就已斷為三截,是文物工作人員前后用了三年的時間分三次從三位村民家中找到的,并且終于拼接成一尊較為完整的菩薩像。

回歸故鄉

1994年7月初一個大雨滂沱的深夜,歸藏于博興縣文物管理所的蟬冠菩薩像不翼而飛,此后幾年間杳無音信,直至1999年12月才發現了蟬冠菩薩像的迷蹤。原來,蟬冠菩薩像被不法分子盜走后,流轉到英國文物市場,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館花費巨資購得,成為該館的展覽文物。在國際諸方友人的協助下,中、日雙方經過了多回合的談判,終于在2001年4月達成協議,并正式簽署備忘錄,確定2007年底在美秀博物館創立10周年之際,日方將這尊稀世珍寶無償捐還中國山東。2008年1月,在外流浪長達14年的蟬冠菩薩像終于回到故鄉,入藏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也因此與美秀博物館結下了良緣,按照先前簽定的贈還協議,蟬冠菩薩像此后每五年到美秀博物館展覽一次。

如今,“蟬冠菩薩像”靜靜地矗立在山東省博物館的展覽大廳里,細細講述著海外流浪和重返故土的曲折經歷,見證著歷史的變遷與文化的交流碰撞?!跋s冠菩薩像”依然面帶微笑,表達著人們對世界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責任編輯 張仁斌)

猜你喜歡
博興縣佛像菩薩
“弱有所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研究——基于博興縣基本公共服務試點探索
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
佛像面前的 菩薩
閱讀讓我收獲太空夢想
繞暈爸爸,我最強
劉紅衛
濱州市博興縣某窯坑積存廢水網絡輿情案
遼代八大菩薩造像研究
佛像面前的菩薩
社會意識與菩薩造像的演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