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覓共同的精神家園

2016-05-14 16:11常佩婷
上海戲劇 2016年8期
關鍵詞:木箱個體戲劇

常佩婷

空蕩的舞臺,矗立著一堵由大約20個簡陋木箱堆砌而成的高墻。隨著演出的進行,這堵高墻被拆解,木箱的不同組合構筑成了不同的戲劇場景——戰火下的避難所、柏林辦公室、前往故鄉的大巴、父親安葬的墓地等。關于戰爭的記憶,對于故鄉的懷念混合著戰火的硝煙和家破人亡的傷痛被塵封在心底,不愿去回想和提及。那堵構筑在心中阻隔著我們回溯過往歷史的高墻,在木箱的一次次搬動中被拆解成碎片,又在一次次重組中被還原成記憶中的場景,被遺忘的歷史逐漸在殘垣斷壁中得以重塑,失落的家園,關于故鄉的記憶碎片也在被打亂后重現于我們的眼前。當演員在舞臺上搬動木箱組合不同生活場景并從中取出服裝和道具進行替換時,木箱便成為了承載他們各自歷史的載體與情感記憶的容器,貫穿演出始終。

在戲中,演員們探訪一位在戰爭中被強奸并親眼目睹自己女兒被強奸的老婦人,演員扮演的老婦人因為激動不停地抽煙,而其身后的大屏幕上投影出現實中這位真實的老婦人抽煙的影像,伴隨著演員以一種冷靜克制的表演狀態對于其慘痛經歷的講述,虛構的戲劇場景與現實彼此交織呼應,令在場的觀眾為之動容。一位逃難至柏林的中年男人,在旁聽了老婦人的講述之后,對自己身為施暴民族的一員感到內疚和抱歉,也在此過程中回憶起自己家庭在戰爭中的經歷:當他在柏林開始新生活的時候,他的家人被炸了;當他晚上去夜店的時候,他的家人被炸了;當他在盲目趕時髦并苦惱于自己脫發即將禿頂的時候,他的家人被炸了!當演員面對觀眾,用聲嘶力竭的聲音哭喊出這一段對白時,戰爭帶來的家破人亡的慘痛與流離失所的孤獨,仿佛一把利刃刺進了每一位觀眾的心。戰爭曾經離我們那么遙遠,而此刻,卻又如此的近!

戲的結尾,場景設置在返回德國的候機大廳。灑滿鐵銹色木屑的舞臺上,木箱被重新整齊搭建成候機大廳的一排座椅,演員們坐在座椅上等待飛往柏林的航班起飛信息,他們看書、聽音樂或輕松交談。這段旅程中關于故鄉、歷史真相和他們個體經歷的記憶,沒有在結尾處被歸納性地總結和沉重地訴說,但歷史在他們身上烙上的新的印記將伴隨他們此后的生活,帶著對回不去的故鄉的所有情感與追憶。

幕落暗場,喧囂歸于沉寂,而戰爭的炮火聲,家園的坍塌聲,演員們的哭泣聲和敘述的話語聲久久縈繞在觀眾的耳旁。演員帶領我們進行的這一場旅途,不僅讓遠離戰火硝煙的當代中國觀眾,如此真切地接近這一段發生在遙遠的歐洲大陸上陌生的歷史,更真切地體悟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至今揮之不去的傷痛。

導演在演后談中提到她一直從事政治戲劇的創作。這部戲給我帶來的最大思考與啟迪是,如何在當代創作政治戲劇,如何將個人生活經驗投射到歷史與時代變遷的大環境之中,如何從中尋找到一種最適當的言說方式,以獲得來自不同地域文化與政治背景的觀眾的心理認同,而這樣一種共同情感體驗與心理認同,即構成了作品通達世界、通達不同地域觀眾內心的共同基礎。根據這部作品的主題,導演選擇文獻戲劇的創作模式,帶領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演員進行田野調查,從每個人自身真實經歷出發,去探尋歷史真相與政治事件對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在呈現方式上,作品繼承了德國戲劇敘事性的傳統。德國戲劇的哲理思辨性與冷靜客觀的反思精神自18世紀啟蒙主義時代起便深深植根于其創作傳統之中,著名的戲劇家席勒和萊辛都積極倡導戲劇對于社會現實的批判性與道德教育方面的社會功用。而與德國戲劇對于現實的批判與哲理思考傳統相對應的,是德國戲劇的敘事性傳統。為揭露社會現實對個體生活造成的影響,表現廣闊歷史背景與時代變遷中的個人生活與精神世界,敘事性的戲劇打破了古典主義時代對于戲劇情節及時空集中整一的要求,將與主題相關的不同場景與事件按一定敘事邏輯進行組接,時間與空間的安排自由跳躍,用以表現宏大的歷史時代背景及社會生活全貌,并揭示在此背景之下的個體生活現實,如歌德的《浮士德》及畢希納的《沃伊采克》等。發展到20世紀初期,在皮斯卡托的政治戲劇理論主張及舞臺創作方面的革新性推動之下,至布萊希特的戲劇創作時期,敘事體戲劇體系得以建立并影響了之后德國乃至世界的戲劇創作潮流。

在《共同基礎》中我們見到了創作者對敘事體戲劇美學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演出文本由導演及演員的親身經歷構建而成,六位演員各自的生活及情感經歷交織成復雜的故事線索,時空在現實與回憶之間來回跳躍;空曠的舞臺上用數個簡易木箱的組合構筑成不同戲劇情境;投影屏幕上的照片、電影片段、錄像等文獻資料的運用作為舞臺敘事的第四維度,與演員的現場表演相互補充或形成對比,拓展了舞臺表現空間;多媒體與音樂的蒙太奇組接,既豐富了敘事語匯又為演出注入了鮮明輕快的舞臺節奏。而導演通過對于舞臺節奏流暢自如地把控,使演出具有了一種游戲式的自由與靈動。演員身兼敘述者,不同角色及自我的多重身份,在快速轉換的場景中迅速地轉換身份,帶領觀眾穿越歷史的迷霧,進入演員們對個體生命記憶的探尋之路,抵達他們隱秘的個人情感世界。觀眾在被這些個體經驗吸引并感動的同時,不由自主地反思政治及社會對于個體生活的巨大影響。演出是一個從歷史到個人,再從個人回歸到歷史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歷史變遷與政治事件這些沉重的主題以一種自由流暢的敘事節奏與輕松詼諧的游戲般的舞臺呈現方式,從個體生活經驗的回顧之中被重新審視與認知。

演出散場,一切喧囂歸于平靜,承載著個體記憶與歷史碎片的木箱堆砌在灑滿鐵銹色木屑的舞臺上,構筑成我們所有立足于大地之上,來自不同地域的地球子民的共同基礎——對于他者傷痛的感同身受,對于共同精神家園的尋覓,對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作者為上海戲劇學院在讀博士)

猜你喜歡
木箱個體戲劇
自我寬恕的心理學研究
傳統戲劇——木偶戲
戲劇評論如何助推戲劇創作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冠軍誕生記
論戲劇欣賞與戲劇批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把木箱換成紙箱
2009年高考理綜試卷(I)第25題評析
戲劇就是我們身邊凝練的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