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前期朝鮮的慕華思想與事大主義

2016-05-14 22:40張月瑩
關鍵詞:明朝使臣

張月瑩

摘 要:明代中朝關系向來被視為典型的朝貢制度形態,朝鮮對明朝的基本心態是慕華,具體表現則是奉行事大主義。朝鮮王朝的慕華思想源自于“箕子崇拜”,同時也取決于在儒家思想和華夷觀影響下的正統觀念。朝鮮以小事大的做法不僅源自于其仰慕中華的基本心態,更受儒家思想和國力強弱的現實因素影響,這些原因造成了朝鮮奉行事大主義,在思想上尊崇中華,在行動上主動請求明朝的冊封,積極朝貢,恭謹事大,這些做法都對明朝與朝鮮兩國關系的和諧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關鍵詞:明朝;朝鮮王朝;使臣;慕華思想;事大主義

中圖分類號:K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7-0059-03

從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建國到正統七年(1442)王振專權,明前期的中朝關系逐漸恢復并步入正軌,在此期間朝鮮的慕華思想與事大主義原則得到了發展與貫徹,積極奉行以小事大、親華、慕華的政策。

一、朝鮮王朝的慕華思想

朝鮮與中國在長期的相互交往中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中國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風俗習慣等都對朝鮮產生了深刻而長遠的影響。元、明、清三代,朝鮮半島都以“小中華”自居。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朝鮮積極奉行以小事大、親華、慕華的政策。

朝鮮王朝對明王朝的事大慕華政策始于李成桂。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鮮政權后,便表現出了對明朝的親附姿態,以小事大也成為了朝鮮王朝奉行的準則,而這種親附的姿態最突出的表現便是請求明朝賜予國號。

洪武二十五年(1392),李成桂立國之初,便“請更國號”,太祖“命仍古號曰朝鮮”[1],令朝鮮君臣不甚感激。朝鮮著名使臣權進在《陽村集》中作詩頌道:

知尊中國有義聲,世修執壤無遑寧。惟吾老王賢且英,剗除叛亂功乃成。高皇日嘉示寵榮,許以王爵更國名。王拜稽首深惑銘,誓萬子孫為藩城。父以傳子弟讓兄,兄辭弟受敦親情。塼心一力常簞傾,繼繼益篤輸忠誠[2]。

類似這樣的記載在朝鮮使臣的筆下還有很多,這些記載都表現出了朝鮮對于明朝賜予的國名表示感激,這樣的反應正體現了朝鮮的慕華思想。朝鮮慕華思想的產生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朝鮮對于明朝賜更國名感激不已,與朝鮮王朝的“箕子崇拜”[3]有著深刻的聯系?;映r是朝鮮半島上古三朝鮮中的一個,孫衛國在他的多篇論文中都對朝鮮王朝的“箕子崇拜”現象進行了論證。他認為箕子朝鮮就是朝鮮“小中華”的初始,朝鮮以箕子朝鮮為榮,因為箕子朝鮮使朝鮮王朝在中華世界體系中找到一個特定的位置,是其認同中國文化的象征,更是其慕華觀的重要表征[4]。權進在《陽村集》中也提到了箕子朝鮮:

惟我國在海外,僻且阻。然箕子之所受封,孔子之所欲居,禮俗文物,侔擬中夏。畏天事大,世效臣順。欽惟圣明肇興,首先歸附。暨我老王舉義討叛,益效忠順?;实奂沃?,許立為王,命更國號曰朝鮮。今天子即位,改元之三年。文昭洽洽,海宇又安。謂我朝鮮禮義之邦,世篤忠貞,宜加褒賞以旌異之[5]。

從這段記載中不難看出自認為地處海外的朝鮮對箕子受周武王冊封的傳統、孔子所代表的禮儀風俗都十分推崇,這種箕子崇拜使朝鮮在接受明朝賜予的國號時倍加感恩,也直接導致了朝鮮對明朝“畏天事大”“世篤忠貞”的慕華思想的具體表現。

其次,對政權正統性的渴望。這其中包含了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朝鮮對于孔子及儒學的推崇和對程朱理學的宣揚,使得儒學所代表的春秋大義、程朱理學的正統觀成為判別政權正統性的原則。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后,以朱子學作為立國準則,以儒治國,這種文化的認同感使朝鮮認同明朝為中華正統。因此陳尚勝認為:“以‘朝鮮作國號,顯示李成桂對王朝正統性的考慮,既從本國歷史上尋找新興王朝的合法性,又通過箕子朝鮮接受周武王冊封的傳統,來爭取明朝天子的冊封,從而為其王朝獲取宗主國的認同,以確立其正統性?!盵6]

二是朝鮮的華夷觀。朝鮮最初的自我定位是“夷”,在朝鮮使臣的很多記載中都能看到“小邦”“海外之邦”等字樣。權進在《渡鴨綠》中寫道:“塞邑蕭條樹老蒼,長江一帶隔遼陽?;曙L不限華夷界,地理何分彼此疆。任見波濤掀小艇,欣瞻天日照遐荒。誰知此去匆匆意,愿奉恩綸報我王?!盵7]可見權進雖然認為明朝與朝鮮是不分彼此的親密關系,但始終有著“華”與“夷”的區別。在朝鮮的眼中,明朝是“往還萬余里,城池之大,宮室之壯,甲兵舟車之富,人物財賦之繁,所見既廣,而肇力有不逮,不能盡其詳”[8]的遼闊富饒的禮儀之邦,而朝鮮則是地處海外的僻陋小邦,因此這種對于明朝所代表的中華的向往,并追求以夷變華,是朝鮮慕華思想的出發點與動力。

二、朝鮮王朝的事大主義

朝鮮對明朝在思想上是慕華,在具體做法上則表現為奉行事大主義。事大主義自古有之,這是一種小國在面對大國的時候所自然表現出或選擇的一種外交策略。這種外交策略能夠使小國很好的處理與大國的關系,從而保存自我。

(一)朝鮮王朝奉行事大主義的表現

首先,朝鮮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認同明朝的正統地位,在思想上仰慕中華,在主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忠誠事大,恪守藩邦之責。卞季良在《謹事大》中說道:

臣竊謂君臣之分,如天尊地卑之不可紊也。則事大之禮,固不可以不謹矣。大小之勢,如白黑之不可以相混也,則事大之禮,亦不容于不謹矣?!钕率麓笾\,至矣盡矣。伏惟殿下執此之心,堅如金石,信如四時,無怠終始,以順天命,以立人紀,以定民志。宗社幸甚,臣民幸甚,萬世幸甚[9]。

在卞季良看來,君臣之間猶如天地黑白一樣,尊卑有序,不可顛倒,朝鮮對明朝也應該謹守本分,恭謹事大。

其次,上文提到過朝鮮認同明朝的正統地位,并渴望政權的正統性。因此,朝鮮奉行事大主義還表現在通過明朝的冊封來得到國王、世子乃至國家的正統地位。孫衛國在《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一書中認為:“李成桂建立政權,奏告明廷,請求國號,是以‘權知國事的名義,而非以朝鮮國王的名義,因為在未得明朝冊封以前,他們還不能被稱為朝鮮國王,這成為一條重要的標準,為歷代朝鮮國王所遵循?!盵10]

又則,冠服制度是區分華夷的重要標準,仰慕中華、事大以誠的朝鮮自然把禮樂衣冠看得很重,對于明朝賜予冠服倍感榮幸。權進在《送潘行人使還詩序》中道:“深仁厚澤,衣被天下。而我寡君忠順事上之誠,綏惠撫民之仁,視古諸侯無愧,皇上嘉之特賜冕服九章,秩比親王,以視褒寵之異?!盵11]表達了朝鮮對于明朝賜予冠服的感激之情。

第三,事大主義最直接的表現便是朝貢。明朝與朝鮮的關系一向被視作典型的朝貢關系[12],在朝鮮與明朝交往的兩百余年時間里,這種朝貢關系從未間斷。洪武初年,明朝與朝鮮在確立宗藩關系后,兩國之間往來頻繁,朝鮮謹遵事大之禮,不斷向明朝遣使朝貢。

(二)朝鮮奉行事大主義的原因

首先,慕華思想是朝鮮奉行事大主義的思想動機。在與中國的長期交往中,朝鮮的政治、思想、文化、風俗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中國的深刻影響,形成了慕華思想。這種思想使朝鮮承認明朝的正統地位,在思想上親附明朝,在文化上達到高度的認同,在制度建設等各方面仿效中國。正是這種主觀上的仰慕,使得朝鮮將這種思想投射到以小事大的行動上來。

其次,事大主義是儒家的一種外交理念?!笆麓蟆币辉~,最初見于《孟子》,認為“事大”即為智,“字小”即為仁,“天”即為儒家宣揚尊卑觀念與禮儀規范。大國遵守這種規范能夠保全天下,小國遵守這種規范則能保全自身。以程朱理學立國的明王朝,秉持儒家理念,對朝鮮“字小以仁”,而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朝鮮也“事大以誠”,恪守番邦之責。

最后,朝鮮奉行事大主義也源自于其對強國的畏懼,是小國保存自身的必要選擇。

1.朝鮮對明朝仍然存在警惕戒備的心理,說明其想保持相對獨立的目的。

朝鮮大臣梁誠之以《備邊十策》上書,十策分別是“定朝謨、選士卒、擇將帥、儲糧餉、備器械、繕城堡、定邊防、壯根本、充自治、議行城”[13]。梁誠之的十策主要是防患于未然,避免韃靼的入侵。他認為朝鮮與明朝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如若韃靼攻占遼東,則朝鮮必被殃及,到時再做抵抗已是不可能,用歲幣來講和也必不能讓敵人以禮相待,因此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防御體系,即便是議和也要等到取得一次大的勝利之后。梁誠之的備邊十策雖然不是針對明朝而提出的,但這些建議表達了朝鮮人民渴望國家擁有自己的防御體系來保持國家獨立的強烈愿望。

2.在朝鮮使臣的記載中,“畏天事大”的說法很多。

朝鮮著名大臣卞季良作《送參贊議政府事柳公奉使朝京詩序》云:“皇明有天下混一之盛,垂五十年。欽惟圣天子御極,接下之恭,字小之仁,曠古無比。而我殿下小心翼翼,畏天事大,朝聘往來,岡敢或遑。天子嘉之,每稱至誠,易所謂天地交恭,上下志同,此其時矣,誠千載不可逢之佳會也?!盵14]

權進也說過:“大以字小,小以事大,各盡其誠……今其歸吾王畏天事大之誠益以上達,而上下之問,誠意交孚,遠近洽和……”[15]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朝鮮與明朝的交往,是小國對大國小心翼翼的侍奉,這種侍奉也不能排除小國自保的因素。

3.朝鮮與明朝在朝貢等方面存在摩擦,說明朝鮮在明前期奉行的以小事大的政策有一定被迫的因素。

首先,朝鮮對明朝的很多要求表示不滿。申概在《寅齋集》中記述:

今者,通事金精秀回自北京曰:“指揮金聲之第言曰‘去冬,裴指揮見辱于揚木答兀,皇帝欲發遼東軍九千皇城軍一千,討以灑之,其皇城軍糧餉,令朝鮮供之。予聞之,以為一千名一朔之糧,不過四百石,加一朔則八百石,其數不為多矣。且此事不得已聽從,若待敕書而后轉輸,則無乃事緩乎。預先次次轉輸以待之何如。彼人等聞本國資糧,必結怨于我國,然圣旨不可不從,何計其怨我乎?!盵16]

很明顯朝鮮對明朝這種征糧行為表示不滿,但又不得不遵從。又卞季良在《世宗實錄》中記載:“似聞使臣欲親往年魚產處造監。從之則將開萬世之弊,不從則有虧享上之儀,何以處之。唱歌兒女三十名,何以采之?!盵17]各位大臣商討如何回復明朝使臣,最終以年魚產地道路險阻難以到達,拒絕了使臣前往監察,又以10歲以上20歲以下能唱歌的少女很少為原因,只能派遣幾人至十幾人。這些做法基于朝鮮的實際情況,但也反映出朝鮮對明朝的做法有所不滿,只是朝鮮并不敢公然反抗,并積極采取對策,以圖達到表面上的忠誠事大。

金銀、人參、貂皮、土布、海東青等特產是朝鮮傳統的貢品,但從朝鮮使臣的很多記載中都可以看出這些貢品給朝鮮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很多大臣都曾上書請求免去金銀的朝貢,其他的貢品也應當根據國力適當的調整數量和品質。但事實是這種狀況很難得到改善,梁誠之在《便宜十六事》中提到“筵宴之費”與土布的進貢已使得朝鮮“財殫力竭,不能支矣”[18]??梢姵暫褪钩嫉耐鶃矶甲尦r感到有負擔,但不這樣做又無法表現其以小事大的忠心。再如明朝使臣的一些做法也讓朝鮮感到不滿,卞季良在《春亭集》中記載了明朝使臣向朝鮮索要衣物的事情:

使臣求毛衣席子甚勤,答以有圣旨難聽,使臣怒不接見。上曰:“卞季良云從權與之可也,卿等以為如何?!彼颊\曰:“天氣甚寒,贈以毛裘似可?!鄙?、誠皆以為不可,乃止[19]。

其次,朝鮮在奉行事大主義的原則下也存在著欺騙明朝的地方。梁誠之的《便宜三十二事》寫道:

進獻參布。臣伏見方物人參,例以數參合而作之,至有雜之以他物,實之以沙土,其為詐偽,口不可言。若中國覺之,豈不以為非乎。今后專以白參封進,萬一中國以為言,以此答之,無不可也[20]。

這種現象雖不多見,但仍可看出朝鮮對待明朝確實存在陽奉陰違的狀況。這種狀況隨著壬辰之變等事件的發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雙方關系更勝從前。

——————————

參考文獻:

〔1〕張廷玉.明史卷320.朝鮮.[M].北京:中華書局,1974.8283.

〔2〕〔5〕〔7〕〔8〕〔11〕〔15〕權進.陽村集.韓國文集中的明代史料(第一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9,38,6,12,39,37.

〔3〕孫衛國.傳說、歷史與認同:檀君朝鮮與箕子朝鮮歷史之塑造與演變[J].復旦學報,2008,(5).

〔4〕〔10〕〔12〕孫衛國.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朝鮮王朝尊周思明問題研究(1637-1800)[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38,59,21.

〔6〕陳尚勝.論朝鮮王朝對明朝的事大觀[A].第三屆韓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924.

〔9〕〔14〕〔17〕〔19〕卞季良.春亭集.韓國文集中的明代史料(第一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88,87,129,131.

〔13〕〔18〕〔20〕梁誠之.訥齋集.韓國文集中的明代史料(第一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97,199,200.

〔16〕申概.寅齋集.韓國文集中的明代史料(第一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49.

(責任編輯 賽漢)

猜你喜歡
明朝使臣
朝鮮使臣紀行文學中的山東文化元素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介紹
——明清朝鮮使臣漢詩整理與研究(20BWW023)
論明朝監察制度及對當代中國借鑒意義
淺談北魏以來莊浪地區的石窟營建
試析播州之役對明朝的影響
淺論越南使臣與花山巖畫
明代海上力量緣何稱雄東方海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