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偉人故居裝進行囊走遍天下

2016-05-14 01:39濮波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天井蔡元培故居

紹興石家池南岸,小江橋與斜橋之北,蕭山街北側局弄與斜橋弄之間,有一條古老的小弄名叫筆飛弄。弄為南北走向,長230余米,寬約2米,石板路面。弄內曾住著兩個名人:晉人王羲之和現代教育家蔡元培。兩人是鄰居。一個是峨冠博帶,一個是長衫馬褂。一位是書法大師,一位是滿腹經倫、鴻學碩儒的現代教育家。王羲之曾任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博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終自成一家。生于浙江紹興府山陰縣的蔡元培,17歲考取秀才,18歲設館教書,后成就為一代教育家楷模。

蔡元培故居坐落在這條筆飛弄的13號,為蔡氏祖父以下幾代聚居地。清道光間,蔡元培祖父嘉謨公在筆飛弄自置房屋,初有大廳三楹,后又在屋后加蓋五樓五底。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誕生于此。

我對于蔡元培先生的記憶來自少年時光,因為我家所在,正是在離蔡元培故居幾步之隔的白華庵弄之內。因此,可以說我是天天路經蔡元培故居上學的。改為省級文保單位之后,更是屢屢探訪這座古色古香的明清臺門建筑。少時不曉得建筑的規格和格局,也從不過問諸如“故居的主體建筑是否坐北朝南、是否磚木結構、共幾進”之類。踏門檻而入,保留在記憶底片里的感覺是門廳、大廳、座樓規整地排列,因為臺門建筑的特色就是四方和規整。因此,后來才知道實際上主體建筑的坐北朝南和次屋的坐西朝東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少年時分,每每徜徉之往返,是被先生傳奇般的一生和故居里彌漫的那種磚木結構、花格門窗、烏瓦粉墻、青石板地所構成的一種靈韻所折服吧。

因此,于他人對蔡元培先生故居的景仰所不同,我的每次踏訪,是帶著玩樂的心情收獲的一次課外的滋養,是帶著鄉人的情感去拜訪的那種與老鄉晤面的一次次溫習。這種探訪也不同于后來我遍訪紹興的老酒館,因為要拍攝人文地理的圖片,撰寫文字。因此看似喝酒,實則類似間諜(我不喝酒),行為目的是訪問人文地理和民間的滋味。

少時還知道,這一帶是一個充滿了筆飛弄、筆架橋、題扇橋等典故和靈韻之地。正是越地這差不多三步一個典故、五步一個名人的土地上,才可以讓我“面晤偉人”的行為那么簡單就達成。因此,少時面對這個青年時期連續中舉人、取進士,后海外求學,學成報效祖國,終成大器,任民國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的教育家的蔡元培,所能領悟的,也是后來被美國文學理論家保羅·德·曼所發現的“盲目與洞見”般的靈光。就是說我少時的無意識踏訪,與對先生的情感,是后來我所有人生足跡的一次原型般的演練。

這些經歷,對我的滋養是巨大的。因為,故居偉人的人格,對那條弄堂里走出去的故人,總有一種無形的約束力。后來,年過三十去上海戲劇學院讀戲劇學碩士,年過不惑而考上華東師范大學文藝學博士。這些看起來像唐吉訶德的行為,對我卻是那么地自然而然。我沒有什么覺得不妥的地方。因為求學并不僅僅局限在你的幼年和少年。這一年,中年考上博士的我,沒忘記去踏訪先生的故居。這一次尋訪,我又有了新發現。在我的以戲劇學、文藝學為主攻的學業中,因為經常閱讀社會學、建筑學等,而變得視野駁雜。因此,這一次尋訪我對先生的一生足跡和事業又有了新的見識和內心的經驗。由于視野的增加,這一次的尋訪,至于我變成了一次類似康德所言“向善”的沉思。另外,少年的尋訪每每對于建筑、地理、格局等空間和物質沒有感覺,這次尋訪,卻仔細地參觀了先生住所的空間格局。在三進門廳的座樓東次間,為其書房兼臥室,在他28歲前及在紹興中西學堂(現紹興一中)任職時和歷次返鄉時均居于此。由門廳通往堂廳的前天井特別開闊,差不多有籃球場那么大,周邊的圍墻也特別高,高墻深院。這種格局終于打開了我的腦洞。我開始相信這種江南開闊建筑格局和江南人相對比其他區域的人“開化”有著一定的內在關聯性。

這次造訪,我是坐在這偌大的天井邊石階上小憩,神思曠遠,我體會著這封閉的建筑中的開闊。在紹興人的記憶里,天井總與童年往事或過去時代的人文情懷聯系在一起。夏日傍晚,在天井的石板上灑一遍井水,搬出八仙桌,圍坐在一起,手持蒲扇一邊驅趕蚊蠅,一邊喝酸溜溜的霉干菜蝦湯是平民階層的生活享受;我還想到了另一個鄉賢魯迅——這位與蔡元培先生有著密切關系的文學家。我在一個陽光充足的日子,走神地想到魯迅小說《故鄉》里下雪的冬天之情境,那雪天中孤寂的天井生活,在少年時代成為魯迅符號的“我”,是否可以得益于由閏土父親傳授捕鳥技術來玩樂,或從容地在雪地上塑一個雪羅漢自娛自樂?當時,我還想,先生后來以倡導科學和民主為己任,那么,這種思維結構——某種程度上是承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和民主、科學并行不悖的渾然天成——是否得益于故居時代就每每熟悉的這種臺門的方正和復雜之間的巧妙平衡,而在將來,一旦有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就生發出了美輪美奐的東方睿智:將科學和民主融入、嫁接到這片當時還混混沌沌的、國民主體性喪失的廣袤土地上?

在我的幻覺中,蔡元培故居中封閉的天井,成了一個民主社會的縮影:它的開闊,足以包容一個人對世界的想象。我還想到了普天之下的天井,那些后來在土改中改頭換面由幾家混居在一起的天井,社會主義的縮影。只要社會是民主和科學的,這種公共場所的生活就會其樂融融:每逢過節,從鄉下送來的柿子、栗子,總免不了要分些給隔壁的太娘、三婆婆、四婆婆們;家里來了客人,左鄰右舍旋即知曉,問暖噓寒,毫無保留。至于下雨天幫忙收幾件晾曬的衣服,沈家殺了一只鵝,隔壁陳家也有口福了此等散發市井溫情之雞毛蒜皮小事,更是司空見慣。每次光臨,蔡元培故居的古雅、樸素,還令人想到它是今天喪失了精神追求的一代人陷落在金光閃閃的寺院光芒的某種反襯。

作家小檔案

濮波 浙江紹興人,1970年12月出生,華東師范大學文藝學博士、英國利茲大學和美國肯塔基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視覺文化和戲劇理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發表文學作品百余萬字,出版有理論專著《全球化時代的空間表演》《三元思辨:當代劇場的戲劇性、空間性和向度考察》等多部。目前任教于浙江傳媒學院。

給同學們的一句話:好的經歷可以成為一生的行囊。

給同學們推薦的書:《希臘神話》

猜你喜歡
天井蔡元培故居
衛立煌故居
探訪“鐵甲元勛”許光達故居
在宜興徐悲鴻故居
學校的天井
“故居”與“舊居”是一回事嗎
一定要留個天井
一定要留個天井
蔡元培借衣服
雨天
蔡元培的氣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