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匯賬戶管理體系改革框架探討

2016-05-14 12:34石紅波
金融發展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可兌換結匯結售匯

石紅波

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完全可兌換進程的加快,外匯管理日益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后監管,跨境資金流動監測成為外匯管理的重要職能。賬戶由于其天然的賬務記載作用,在跟蹤資金流動、監測主體行為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但原有的賬戶體系在管理理念、框架、手段等很多方面,阻礙了自身優勢的有效發揮。如何使外匯賬戶體系既能兼顧現行管理需要,又能服務和推動人民幣完全可兌換的改革進程,是當前應該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加強賬戶在外匯監管體系中的基礎作用

(一)賬戶數據與企業資金活動天然契合

賬戶記載和反映著企業資金變動情況。目前外匯管理部門開展跨境資金流動監測所依賴的數據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國際收支申報數據,二是結售匯數據,三是外匯賬戶數據。

國際收支統計數據側重于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統計分析,只是對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交易進行登記,境內劃轉數據部分缺失,而且依賴自主申報,數據有延遲。更重要的是,隨著我國涉外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收支數據統計量越來越大,逐筆填報、逐筆采集的統計模式成本越來越高,面臨著調整和改變。因此,長遠來看,國際收支申報數據不能保證其明細具體和穩定,無法長久作為外匯管理體系的基礎數據發揮作用。

結售匯統計重點在于匯兌環節的監測,無法反映資金收支和劃轉情況,且目前逐筆結售匯數據采集不全,不能滿足全口徑監管的需求。

賬戶作為企業資金活動的天然記載,其記錄和反映最全面,能夠涵蓋跨境和境內劃轉、結售匯和現金收支數據。同時,以賬戶為管理基礎與銀行對資金管理的理念一致,有利于減少政策傳導阻礙,提高監管效果。因此,以賬戶作為基礎,構建外匯收支全方位的監測系統,從而實現對跨境資金流動的全面監測,具有內在優勢和可行性。

(二)外匯賬戶體系對于實現外匯收支的可控管理具有優勢

外匯管理改革的方向,是在可控基礎上的充分便利化。賬戶系統具有即時反應、相互聯系、相互驗證的特性,具有較強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可控性。通過賬戶管理,可實施對不同主體的分類監管,可實現對不同業務類型的層次管理,能夠對經濟主體實施松緊有度的調節。既可以反映國際收支活動,又可以反映國內的外匯轉移情況,有利于完整、清晰地描述外匯活動脈絡,可為外匯監管、反洗錢等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賬戶系統建設不斷完善,為監測和分析跨境資金流動行為提供了基礎

近年來,外匯局建立了面向金融機構的數據采集系統。一是采集手段更加先進。實現了通過規范的后臺數據接口進行批量、定期采集文件。各金融機構定期按照規范要求生成數據接口文件,并通過消息傳輸系統(MTS)報送到外匯局。二是范圍進一步拓展。外匯局最新外匯業務數據采集平臺已整合了涉外收支交易、賬戶數據、結售匯、銀行自身業務、部分代客業務、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交易,以及個人外幣現鈔存取信息等數據的采集需求,采集范圍在不斷拓展、數據越來越完整。三是監測手段進一步豐富。新上線運行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平臺實現了收支數據、賬戶數據、海關進出口報關數據、外匯局內部業務系統數據的信息共享,并設置各種查詢方法,可以實現不同業務數據之間的邏輯比對,為監測、分析跨境資金流動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

(四)賬戶在外匯管理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得到政策支持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通過外匯賬戶辦理外匯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08]60號)明確,除另有規定外,銀行為境內機構和境外機構辦理外匯收支業務,包括跨境收付匯結售匯、境內外匯劃轉等,均應先為其開立外匯賬戶,并通過外匯賬戶辦理。對于有零星外匯收支的客戶,銀行可以不為其開立外匯賬戶,但應通過銀行以自身名義開立的“銀行零星代客結售匯”賬戶為其辦理外匯收支業務。因此,銀行在為客戶辦理外匯業務時,必須通過外匯賬戶辦理,外匯賬戶是外匯業務辦理最基礎的環節。

二、目前外匯賬戶體系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現行的外匯賬戶監管體系是基于1997年外匯短缺、結售匯嚴格管理的背景設計的,按照資金來源,將外匯賬戶分為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兩大基本類別,分別實行不同的管理政策。近年來,外匯局先后多次對外匯賬戶管理政策進行了調整,如增加特殊外匯賬戶、暫存戶兩類賬戶,推動外匯賬戶管理模式從前臺審批走向后臺監測等,但外匯賬戶的基本管理體系并沒有改變。

(一)當前結售匯制度已經發生變化

在經常項目賬戶管理方面,適應1994年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進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管理積極改進,目前基本實現了從嚴格管理、逐步放松到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的過程,企業可憑需求開立和使用經常項目外匯賬戶。2015年6月1日以來,直投項下外匯登記業務下放銀行辦理,各類直投項下外匯賬戶開立核準取消,資本金等直投項下資金實行意愿結匯等,資本項下人民幣可兌換進程在加快。隨著人民幣完全可兌換進程的推進,經常、資本項下的結售匯制度必將日益融合。

(二)賬戶分類復雜,增加監管成本

目前外匯賬戶管理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專戶管理。如經常賬戶包括經常項目結算賬戶、待核查賬戶、邊境貿易結算賬戶、捐贈賬戶、保險機構外匯賬戶等;資本賬戶包括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賬戶、外債賬戶、前期費用賬戶、國內外匯貸款賬戶、股權激勵計劃專用賬戶、證券公司股票專戶等。一是分類標準不一。有的按資金來源,有的按開戶主體性質,有的按行業,賬戶開戶標準、限額和收支范圍均不相同。二是賬戶種類日益繁多。三是賬戶管理標簽化。由于對應的外匯收入的單一性,設立的賬戶僅起到了管理者所需求的“標簽”識別作用,核算功能弱化。

(三)外匯局和銀行的外匯賬戶內涵口徑不一致,容易造成政策執行偏差

銀行作為經營者,設計外匯賬戶是從滿足其會計核算需要出發的,一般以存款人身份(對公、對私)、存款期限(定期、活期)等因素來界定外匯賬戶,且基本穩定,極少變化。外匯局作為管理者,是出于管理的需要,要求以存款人身份(居民、非居民)、外匯資金來源或性質等對賬戶種類進行定義,規定收支范圍,并隨著形勢變化不斷調整。外匯局設計的外匯賬戶種類越多,銀行執行政策的難度就越大,容易產生賬戶混淆、盲目入賬的情況,影響政策執行效果。

(四)本外幣賬戶管理體系不一,不利于對主體的全口徑監測

根據《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單位銀行結算賬戶按用途分為基本存款賬戶、一般存款賬戶、專用存款賬戶和臨時存款賬戶四類。其中,基本存款賬戶是因辦理日常轉賬結算和現金收付需要開立的銀行結算賬戶,單位存款人只能在銀行開立一個基本存款賬戶。一般存款賬戶主要滿足借款或其他結算需要,專用賬戶用于管理特定用途資金,臨時存款賬戶是存款人因臨時需要并在規定期限內使用而開立的銀行結算賬戶??梢钥闯?,人民幣賬戶體系設計與外匯賬戶按照資金來源或性質劃分賬戶種類截然不同。隨著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深入推進,監管部門面臨著對企業進行本外幣一體化監測的管理需要。不同的賬戶管理體系割裂了資金的自然屬性,增加數據核對成本,不利于全口徑監測進程的推進。

(五)賬戶數據采集不全,制約了監測分析功能的發揮

一是收支數據。未采集非金融機構外匯賬戶逐筆收支明細,無對公現鈔賬戶數據和銀行自身涉外收支數據等。二是結售匯數據。僅采集了符合條件的賬戶內結售匯數據,但賬戶外結售匯數據未實現采集。如企業服務貿易項下收匯可不進入企業結算賬戶直接結匯、貿易項下購匯可直接通過銀行科目實現匯劃等,這部分結售匯數據缺失。三是境內劃轉數據。境內同一居民通過境內銀行辦理的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間劃轉,以及與個人外匯儲蓄賬戶間等收付款雙方均不是資本項目賬戶的外匯同名劃轉、資本項目外匯賬戶間的資金存款期限轉換等業務,均未采集。

三、改革框架

(一)基本思路

契合結售匯改革進程和跨境資金流動監管需要,打破目前按照資金來源類別設置賬戶的思路,建立以一般結算賬戶為主,專用賬戶、臨時賬戶為輔的賬戶管理體系框架。強化賬戶管理對資金收支的約束力和控制力。全面采集外匯賬戶明細信息,更好地發揮賬戶在外匯監管體系中的基礎作用。

(二)近期措施

1. 建立一般結算賬戶體系框架,適應目前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和資本項目部分可兌換的結售匯改革進度。

(1)整合賬戶,建立一般結算賬戶。將目前已經實現可兌換的賬戶合并為一般結算賬戶。一般結算賬戶用于境內機構存款人辦理經常項下業務和已經實現可兌換的資本項下業務的收匯、付匯、結匯、購匯及提取外幣現鈔。為便于結算,可允許在多家銀行開立多個一般結算賬戶。一般結算賬戶之間資金可以相互劃轉。

(2)設置輔助賬戶。為滿足境內機構外匯資金運營的特殊需求及特殊外匯監管需要,可設置專用賬戶和臨時賬戶兩類輔助賬戶:一是專用賬戶主要用于解決改革進程中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的資金核算需求以及特殊政策監管需要。如資本金賬戶、外債專戶、國內外匯貸款專戶、目前實行特殊管理的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證券管理賬戶等。在目前階段,專用賬戶數量、種類可以與剔除經常項目結算賬戶后的原賬戶分類一致,以便于各項監管政策與賬戶體系之間的銜接。隨著可兌換進程的推進,逐漸縮減專用賬戶的數量和種類。二是臨時賬戶用于滿足境內機構一次性或臨時性的收支、匯兌需求。如行政事業單位的臨時結售匯需求等。

(3)統一現鈔賬戶和現匯賬戶。不再區分現鈔賬戶和現匯賬戶,境內機構存款人提取外幣現鈔只能在一般結算賬戶發生。由于銀行管理現鈔有額外成本,可通過增加存取現鈔手續費的方式,以區別現匯與現鈔的匯兌結算性質、抵補銀行管理成本。同時,設置每日提取外幣現鈔限額,實行大額外幣現鈔提取提前預約制度等,方便銀行管理。

2. 完善賬戶信息系統建設。一是強化賬戶對業務的約束和控制作用。增加外匯賬戶管理與其他業務管理之間的關聯,如外債專戶開戶時增加與資本項目信息系統關聯外債簽約登記表信息功能、企業出口收匯待核查賬戶資金結匯時增加與貨物貿易監測系統關聯名錄登記信息功能等,通過賬戶管理與業務處理之間的關聯,逐步使賬戶系統成為管理系統,而不僅僅是數據采集系統。二是拓展賬戶數據采集范圍。在現有金融機構數據采集規范的基礎上,增加外匯賬戶的逐筆明細數據、所有賬戶內結售匯數據,以實現對外匯賬戶收支的全口徑監測。三是提高數據質量。加強對賬戶數據質量的日常核對和現場核查。

3. 改進和整合賬戶管理政策。一是落實“所有外匯收支必須經過外匯賬戶”的基本原則,并且制定實施細則。二是大幅度簡化開戶核準手續。除部分專用賬戶有特殊監管要求外,其他賬戶的開戶,均由銀行憑系統內基本情況登記信息直接為境內機構辦理。三是一般結算賬戶和部分專用賬戶結匯實行意愿結匯制。如資本金專用賬戶、資產變現賬戶等政策明確實行意愿結匯的資金賬戶,均實行意愿結匯,且結匯后資金必須入人民幣結匯待支付賬戶管理。

(三)遠期規劃

本外幣賬戶一體化管理,外匯賬戶類型大幅度簡化,適應人民幣完全可兌換進程。

1. 本外幣賬戶一體化。一家企業在一家銀行僅有一個一般結算賬戶,該賬戶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管理,即在一個賬號下分設人民幣、美元等多個幣種的二級賬號。

2. 大幅度減少和合并專用賬戶。隨著人民幣可兌換進程的加快,實行特殊管理政策的外匯項目會越來越少,專用賬戶的類型和數量必將大幅度減少。

3. 強化外匯賬戶系統建設功能。一是加強賬戶系統功能與銀行業務之間的銜接和滲透,使賬戶系統成為銀行資金清算的一個必經中轉,從根本上實現通過系統發揮對銀行的監測和控制作用,發揮賬戶在跨境資金流動監測中的基礎作用。二是研究本外幣系統數據的共享。運用大數據技術,盡可能延伸數據采集的廣度和深度。

4. 外匯賬戶管理政策大幅優化。允許賬戶內外幣資金意愿結匯,結匯后資金在企業經營范圍內自由支付。外匯局通過事后核查和檢查手段促進結匯后資金使用的合規性。

(責任編輯 孫 軍;校對 CX,SJ)

猜你喜歡
可兌換結匯結售匯
人民幣區域化背景下的人民幣可兌換策略研究
自由兌換又一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