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新常態”下紀念類博物館的公眾服務策略

2016-05-14 11:33黎亦淮
學理論·下 2016年4期
關鍵詞:社會教育新常態數字化

黎亦淮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博物館的發展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面對的服務對象主體就是社會大眾。因此博物館的公眾服務必然成為博物館界需要探討的熱門話題,也必將成為影響博物館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作為紀念類博物館,如何適應“新常態”,結合自身特色,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強化公眾服務理念,提升對公眾的服務水平,以公眾為導向,讓文化融入生活,值得我們思考和實踐探索。

關鍵詞:公眾服務;策略;社會教育;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26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4-0164-02

博物館是廣大社會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主要公共場所,公眾到博物館來參觀文物展品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因而,公眾就是博物館服務的主要對象?!安┪镳^總是為大眾而設立,亦為大眾而施行,其業務便不能離大眾而獨立”,“沒有參觀者進門,無論陳列品怎么樣精巧,陳列方法怎樣精妙,說明怎樣明白,指導(指為觀眾講解和做向導)怎樣細致,都是不中用的?!盵1]新常態下不斷強化博物館公眾服務理念,是做好博物館公眾服務的思想理論的基石。紀念類博物館作為公益性文化場館,更應注重把“以公眾為導向”作為創新公眾服務模式的切入點,開展貼近公眾的服務項目,拓寬公眾服務途徑,不斷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進而更好地推進博物館服務社會、服務公眾功能的發揮。在展覽設計中,要從細節入手,無論從內容的設計編排,文物、圖片資料的解讀,還是從展廳樓層的連接設計等,都要注重“人性”,體現“人本”;在引進展覽、宣傳教育等方面,堅持以公眾服務為落腳點,以公眾滿意度為努力方向,積極發揮博物館傳播知識、資政育人的社會教育功能,為公眾提供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還要盡力為公眾營造整潔、美觀、舒適、高雅的人文環境等,處處體現公眾服務理念。鴉片戰爭博物館坐落在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由虎門林則徐紀念館、海戰博物館、沙角炮臺管理所和威遠炮臺管理所組成,是一座紀念性博物館。本文將以鴉片戰爭博物館為例,探索對紀念類博物館的公眾服務策略進行思考和探索。

一、體驗式的社會教育

“博物館成了進行成人繼續教育的好場所,同時也成為輔導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生動校外課堂。博物館的教育工作是博物館與公眾交往的一種重要形式”[2]?!安┪镳^以逐漸成為公眾終身教育的重要場所”,不同于學校教育,“博物館教育是自由的、非正式的教育,具有實物性、直觀性、自主性、社會性、寓教于樂等特點?!薄敖逃藛T之間的單向傳播過程不再是唯一的手段,受教者自主選擇權逐步擴大,觀眾與博物館的互動越來越受到關注”[3]。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手段以更加有效地服務公眾,舍棄單純灌輸式的講解,引導公眾參與其中,通過互動式的參與交流,體驗性強的社會教育活動,更好地實現博物館與公眾的互動,增強公眾的參與性與趣味性,產生心靈共鳴,進而達到博物館教育的目的。因此,近年來,我館不斷推出集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為一體的系列體驗式社會教育活動。

一是重大歷史紀念日系列活動。博物館是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宣揚愛國主義、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場所。我館圍繞“沙角海戰”“虎門海戰”、清明節、國際禁毒日和等紀念日,聯合學校、部隊、社區舉辦系列活動。如在“沙角之戰”紀念日,舉辦紀念“沙角保衛戰”主題活動;在“虎門海戰”紀念日,舉辦“追憶先賢重走古戰場”主題活動;在清明節前后,舉辦“虎門贊”詩歌朗誦會暨清明祭奠活動;在6.26國際禁毒日,舉辦禁毒征文比賽、禁毒知識講座、毒品題材黏土制作比賽等活動。

二是重要節假日系列活動。春節期間,推出“迎春接?!蹦晡断盗形幕顒?,讓公眾在博物館里體驗節日的樂趣?!?.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推出“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為主題的多項互動體驗活動。如“去偽存真免費鑒寶”“巧手良醫”——文物醫生體驗記、歷史大講堂等。暑假期間,開展“我是小小講解員”“我是小小科普家”“我是小小傳承人”“我是小小考古者”活動。如小小講解員訓練營、“文物零距離——文物病害和傳統拓片體驗活動”“探索·發現之旅——小小考古家體驗活動”、中小學生太極拳自衛防身訓練營活動、草坪故事會、尋找博物館里的故事大王等。國慶期間,推出內容豐富的文化展覽,組織與公眾互動的文化活動。如校園征文演講比賽、少兒藏書票制作、博物館之友茶文化體驗等。

三是展覽延伸系列活動。在舉辦展覽的同時,我館把“寓教于樂”、“體驗式參觀”的新型理念貫穿始終,組織策劃系列體驗活動,讓公眾在觀看展覽的同時,感受著動手的快樂。如圍繞《生物多樣性與地球環境保護三維立體圖像展》,推出科普小課堂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現場制作環保服飾、手工藝品;圍繞《銀裝霓裳——黔東南民族服飾精品展》,開展“體驗銀裝霓裳”——貴州黔東南州民族服飾體驗秀和少數民族服裝蠟染體驗活動,參觀展覽的公眾可以親自動手蠟染實踐,嘗試臨摹蠟染作品;圍繞《畫中的帝國風情——十九世紀通草畫與銅版畫展》展,推出“中國古代通草畫繪制”學習班及通草畫繪制體驗活動;圍繞《錢尚——中國歷代花錢展覽》,開展“寶貝在哪——讀文字找文物”體驗活動和“尋寶”體驗活動;圍繞《畫中看清代海防——鎮海、虎門清代海防聯展》,舉辦“清代鎮海海防圖拼圖”活動等。

二、數字化宣傳推廣

“數字化和信息化給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給博物館的收藏、研究、展示及傳播帶來了好的機遇,也注入了嶄新的內容”“利用數字化和信息化手段,為博物館的面向公共服務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博物館必須無條件地融入這個進程中,才能保持自己的生命力”[4]。我館運用數字化及數字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向公眾傳遞文物、文化、歷史、教育等各種信息。

一是開展智能手機導覽宣傳。一方面,通過官方微信的全新升級,為公眾提供本館概況、語音導覽、全景漫游、展覽精品、鴉博視野、活動資訊、服務指南、微互動和個人中心共9個欄目內容,從微信平臺微網站入口訪問,移動終端可實現虛擬導覽參觀,實現自助導覽。另一方面,手機APP的開發推出,在內容上整合了門戶網站和微信的所有信息,涵蓋了資訊中心、展館導覽、語音導覽、文物、AR導覽、服務等6大部分,向公眾全面地展示展覽和展品的詳細信息。

二是實現與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深度合作。新媒體的應用,不僅僅停留在博物館的本身,更應該從外界尋求支撐點,擴大博物館的影響力,讓更多的公眾關注博物館。我館與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合作,實現鴉片戰爭博物館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的成功上線,成為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升級后在廣東合作上線的第一家博物館。利用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平臺,網友可以在網上體驗場面宏大的《虎門銷煙》陳列全景漫游系統和鴉片煙具館等6個數字分館,全方位展示了我館收藏的87件珍貴文物,其中59件文物是在網上的首次展示,其余28件文物為《虎門銷煙》陳列展品,瀏覽者足不出戶,便可感受到博物館的全部魅力。我館在放置文物的窗上貼有對應文物的二維碼,公眾可通過手機掃描文物外放置的二維碼,配以語音解說,實現與文物藏品的無縫對接。

三是完成加盟谷歌藝術計劃。除了與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合作外,我館還加盟了谷歌藝術計劃,實現“虎門銷煙”線上展覽在谷歌藝術計劃平臺成功上線。該線上展覽內容包括了鴉片走私、鴉片禍害、禁煙歷程、虎門銷煙共4個部分,展出了41張圖片,當中不乏鮮為人知的珍貴史料,成為國內與谷歌藝術計劃開展合作的十家博物館之一,為更多海外公眾打開了解東莞、了解虎門、了解虎門銷煙歷史的新窗口。

三、互動式的陳列展示

“博物館為公眾提供服務,無論是初始時期,還是現在,都是以提供陳列展示為最主要內容服務,其他服務由此衍生而來”[5]。我館不斷探索、創新陳展模式,以更有效地服務公眾。尤其充分利用科技與博物館緊密結合,豐富發展互動式陳列展示手段?!痘㈤T銷煙》陳列展覽多項科技互動項目巧妙運用幻影成像、三維數字影片、互動投影、仿真機械人、電子調光膜、投影多通道融合、燈光控制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將靜態與動態、傳統與現代、民族性與世界性、學術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互動式的陳列展示,由內而外、層層遞進地詮釋出展覽的情感內涵,從而起到教化與審美的雙重意義。例如,在《虎門銷煙》展覽“鴉片由來”展區,結合罌粟花種植園場景通過多媒體互動影像技術的運用,呈現出“地面罌粟花影像”,當公眾觸碰罌粟花,美麗的罌粟花由花變成罌粟果、鴉片球、再到最后被火海吞食的全過程。再如,在展廳內設置“帝國掠影與市井風情”虛擬電子翻書,利用動作捕捉技術,公眾通過用手隔空進行左右移動操作,翻轉畫軸瀏覽一組反映清末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諸方面的水彩畫、珍貴的老照片了解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世界。又如,在展覽的最后設置“互動區”游戲區和影視放映廳,通過“我們在硝煙”“知識競答”“貿易等價交換”“我們來留言”等游戲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公眾在休閑中獲取知識,充分體現互動參與性、科技趣味性特征。

四、惠民式的志愿服務

“博物館志愿者是實現人類資源配置,促進資源有益整合的一個新舉措,也是博物館與社會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提升服務功能的創舉。新形勢下博物館應該更重視志愿者工作,積極創造條件,使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盵6]我館一直非常重視志愿者的培訓和發展壯大,竭力打造自己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務品牌,“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文化志愿服務也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在館內,組織文化志愿者開展多項文化志愿者活動,依托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古遺址文物資源,開辦“道德講堂”“三維立體圖像科普小課堂”“近代史第一課”和“禁毒教育第一課”等知識課堂,舉辦“藝術課堂”“中國近代史教育”“禁毒教育”等系列活動,探索公眾服務的新路徑。在館外,通過“牽手博物館”流動巡展,將《虎門銷煙》《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展覽及《走進中國近代史——虎門銷煙》《以史為鑒抵制毒品——參與禁毒關愛未來》等專題講座送進社區、學校、企業,普及歷史文化知識,構建起獨有的流動式歷史大講壇。隨著文化志愿者服務活動的不斷開展,文化志愿者形式已經成為公眾與博物館之間溝通的橋梁。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已經從最早的“教育”形態職能轉向“教育”“收藏”等功能并重的組合性職能。而博物館“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定義為博物館功能與職能注入了面向社會服務的新時代內涵,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把滿足公眾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作為推動博物館實現教育功能最大化的目標。因此,衍生出各類以公眾為導向的宣傳教育模式。比如,互動體驗豐富了藏品的內涵、外延和意見,通過集趣味性、互動性和學術性于一體的體驗活動讓公眾讀懂藏品。新媒體的應用擴大了博物館與公眾的溝通范圍,在缺乏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把展品信息無礙并完整地傳遞給公眾。文化志愿者拉進了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賦予博物館宣傳教育更具說服性的力量。

“讓文化融入生活”需要主體自主性的發揮,而“以公眾為導向”的博物館公眾服務模式,無論在展覽平臺、宣傳教育,還是在數字媒體方面等,都在創新著博物館的公眾服務模式,必將進一步挖掘公眾在主觀能動性上的潛能,通過體驗式的互動,增強公眾對參觀博物館的興趣,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這恰恰體現了“讓文化融入生活”的主旨內涵。當然,博物館在“以公眾為導向”之后,更應該以未來發展為導向。但如何在傳承歷史文化的同時,豐富當代人的記憶,并將這種記憶轉化為文化財富,通過社會成員的現身表達使社會真正受益,這一系列的問題,還需要我們做出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陳端志.博物館學通論[M].上海:上海市博物館叢書,1936:198,201.

[2]劉芳,盛海濤.博物館功能與觀眾[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6,28(1):17.

[3]劉春,彭黎明.關于物聯網絡技術在博物館觀眾服務領域應用的思考[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1,23(3):32.

[4]聶曉雨.基于業務流程重組的博物館服務創新[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3):26.

[5]鄧佳平.博物館典藏的主題與博物館服務[J].文物世界,2006(3):15.

[6]康寧.淺談免費開放后博物館宣教工作創新[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1):34.

猜你喜歡
社會教育新常態數字化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數字化起舞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
談小學階段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形式的結合與創新
中學技術學科STS的實施研究
淺談社會教育中的古箏教育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