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

2016-12-27 13:50徐艷惠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現代教育家也提出"人的一生要受到三個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我校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工作理念,立足各學院學科特色及就業現狀,在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我們建立了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全員育人為保障的全過程多途徑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資源,傾情打造就業合力。

關鍵詞:就業能力培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一、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體作用,眾志成城,搭建常態化規范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

1.全員動員、廣泛參與,就業工作有機聯動

(1)領導重視,構建全員參與的就業體系

在我校以"育人為本,促進人才輩出"的人才培養理念的指引下,各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的學院就業領導小組,督導并建成了學院班主任、系支部書記、任課教師、研究生導師、輔導員等一體化的就業通報聯動機制,把握契機,群策群力解決就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瓶頸,形成了濃厚的全員參與的就業氛圍。

(2)黨員示范,深化就業"三個一"制度

發揮教工黨員的先進示范作用,圍繞就業工作開展教授、班主任、全體教工三個層次的立體化就業指導團隊。召開多場黨政聯席會議和本科生班主任、研究生導師就業工作研討會,推動學生國防就業、高端就業;號召全體教工黨員繼續深化就業"三個一"制度,每名教工黨員指導一名就業困難學生,加強就業的過程指導和目標指導。

2.提前規劃、互幫互助,生涯指導扎實推進

(1)積極引導,就業能力穩步提升

面向本科生群體開展:向左走&向右走--選擇的智慧主題講座;與教授對話--教授工作日活動啟動;與班主任對話--師生座談會活動;"群英會談"--研、本學生座談會;鍛煉表達--挑戰主持人大賽;"對話明天,點亮人生"--院友訪談主題教育活動。面向研究生群體開展:職業論壇之"職場早知道";職業論壇之"閃亮就業之路";模擬招聘會--"職場全體驗"。推進了對學生的生涯指導工作,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2)學生主體,互幫互助主動就業

就業不能單靠學生個人。就業工作中,我們充分發揮學生的團體作用,形成學生自我服務的就業團隊。每周一期的就業心得集錦、每日一期的就業簡報、每天多條就業訊息發布也幫助年級學生及時了解到校內外各類就業訊息,引導學生自發總結和思考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交流就業心得,提升就業能力。

3.搭建平臺、分類指導,人職匹配深謀發展

從普惠式生涯教育、協助式生涯輔導、自助式生涯服務、個性化生涯培訓四個層次搭建了全程化多路徑的生涯輔導體系。為健全培優育人機制,拓寬職業生涯指導模式,需要不斷提升就業指導活動質量,結合學生發展訴求,多管齊下,分層次,有重點,全力推進職業生涯指導工作高效開展。

4.鞏固學風,關注學困,促進升學提升就業

學分績點的高低對學生是否能到理想的單位就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投入大量精力關注招聘的同時,我們尤其注重學院學風的鞏固,特別是動員一批有能力的同學讀研再深造,提升就業層次。各學院領導特別召開了考研動員會,在考研宿舍布局及其他環境等方面為該群體做了充分的考慮與支持。安排學生聯系人定期匯報學生的考研狀態,不斷鼓勵堅定信心。為畢業生的升學率提供了保證。

二、發揮社會教育的聯動作用,多管齊下,加強多元化多路徑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

1.校友合作,開拓就業渠道

學校積極挖掘外部校友力量,梳理校友信息,加強校友聯系,健全校友網絡。邀請杰出院友來校開設講壇,設立獎助學金、召開專場招聘會,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榜樣魅力,樹立鴻鵠之志。

2.院企合作,增添就業合力

學校老師利用暑期時間帶領學生參加企業走訪活動,探尋校企合作機遇,積極爭取更多的就業資源,探索更高效、雙贏的校企合作模式,增添就業合力。

三、發揮家庭教育的協同作用,同心同力,發揮普惠式全程化的就業指導保障作用

通過就業意向調研,我們了解到絕大多數學生確信自身已具備明確的個人職業定位和職業發展規劃。但在實際求職環節,學生比公司聲譽、比薪酬待遇、比工作崗位、比就業地域的盲目行為屢屢發生。在職業定位教育上,部分家庭未能發揮理性引導作用,不切實際地希望子女回原籍工作、繼續深造、找高薪職業等影響了學生的自我定位和擇業觀,阻礙了畢業生順利就業。

在新時代的就業工作中,家庭因素對于學生去向的選擇影響比重原來越大。很多學生對滿意工作的定位為"錢多事少離家近",許多學生家長也都盲目的要求孩子回到原籍工作?;诖祟惉F象,如何做到既能發揮家庭教育的協同作用,又能避免學生"啃老"、如何做到既能讓學生充分利用家庭資源順利就業,又能避免因家庭所在地的原因束縛了學生自身的發展是我院長期以來一直不斷探索解決的問題。因此,以事業為引導,發揮家庭教育的協同作用,實現學校與家庭的高效的溝通與無縫連接,發揮教育正能量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幫助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自我認識,確定合理的就業期望值的基礎上,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與溝通,制定完善《學生就業情況家長聯動規范》等操作指南,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家長開放日等形式發掘就業資源的同時,充分調動了學生家長的能動性和對就業的正確導向作用。力爭實現充分聯動單位、學校、家庭的資源與作用,形成學院搭臺、單位唱戲、教師引導、家長關心、學長身范的全員育人、事業引領的工作機制。

完善家校橋梁的搭建,強化落實安全穩定。綜合利用以下幾種渠道實現家校信息的及時溝通和反饋,掃除交流距離障礙。

(1)輔導員建立家長飛信群。通過飛信定期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就業考研情況,落實安全穩定工作。

(2)推行家長QQ群,加快信息的雙向傳遞。建設學院學生成長網絡平臺,及時發布學院專業信息及年級學習生活信息。

(3)假期給家長的一封信。結合學生概況和專業整體情況,再話學生的就業和發展。

除此之外,我們將依據歷年就業調研分析結果,繼續做好重點比對,綜合分析,剖析數據的內在邏輯關系,加大對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特點以及崗位要求分析工作。第一、針對考研學生、學困生、立志國防就業學生、社會企業就業學生、創業學生等各類應屆畢業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和人職匹配實施橫向上的分層分類指導。第二、就業指導不僅在畢業班,更需要貫穿整個學生生涯,因此,在加大面上職業規劃教育的基礎上,針對大學的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職業規劃指導任務,幫助學生在縱向發展上實現個人就業能力、素養的穩步提升。第三,就業工作人員尤其是處在一線的輔導員也將繼續加強自身理論學習,不斷加深對就業指導工作的研究,積極參加與就業相關指導培訓,提升專業指導能力,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

作者簡介:

徐艷惠(1987-6--),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助教,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論幼兒園社會教育與數學教育的融合
談小學階段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形式的結合與創新
中學技術學科STS的實施研究
淺談社會教育中的古箏教育優化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學校教育的新挑戰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