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三種國家治理方案看先哲的智慧與理性的法律思維

2016-05-17 03:41張晉藩
21世紀 2016年5期
關鍵詞:先哲法家禮樂

【法史鏡鑒】

從三種國家治理方案看先哲的智慧與理性的法律思維

張晉藩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院名譽院長

中華法制文明是早熟的,中華法文化的底蘊是深厚的,在治國理政上的經驗也是豐富的。中國古代曾先后有三種國家治理方案,顯示了中華民族先哲們高超的政治智慧與理性的法律思維。

禮樂政刑綜合治理的國家治理方案

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后,如何治理國家,應對險惡的形勢和建立未來的功業。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設計了禮樂主宰下的“禮樂政刑,綜合為治”的國家治理方案。禮是確認貴賤尊卑等級秩序的行為規范,以確保王室獨尊的政治地位和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權力結構;樂是與禮配合的音樂,主要功能是渲染禮的嚴肅性和移風易俗,故而有廟堂之樂、宮廷之樂、諸侯大夫之樂和庶民之樂,孔子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政是設官分職建立政權機構,《尚書·立政》列舉了周朝職官的名稱與職掌;刑主要指立法建制,周初制定了“九刑”,《左傳·文公十八年》有“在《九刑》不忘”的記載?!熬判獭笔蔷诺刃塘P,也可視為刑書九篇。對于禮樂政刑的相互關系和效用,《史記·樂記》做出了解釋:“故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倍Y樂政刑綜合治理的國家治理方案,造就了西周數百年穩定的統治,對后世影響深遠。

以法治國的國家治理方案

春秋時期生產工具的進步,帶動了生產關系的變化,原有的土地國有制度逐步為新開墾的私田所取代。生產關系的變化又推動了上層建筑的變化,曾經是天下共主的周王室衰微了,諸侯不朝,王命不行;諸侯之間篡弒不絕,僭號稱王、僭號稱公,層出不窮,周公制定的禮樂崩壞了。

在社會大動蕩的嚴峻形勢下,儒墨道法各派的思想家都在思考著如何控制局面,營造理想的國家制度。僅以儒法二家為例:儒家創始人孔子提倡仁政,以“天下歸仁”為終極目標,以“克己復禮”為達到這一目標的手段,在政治上主張“為政以德”??鬃又蟮拿献?、荀子也都主張以德禮來重整世道人心,用刑罰來輔弼教化,最終使“天下歸仁”。

與儒學并稱“顯學”的法家學派提出以法治國的新的國家治理方案。早期法家管仲說:“威不兩措,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法家不僅是言者,而且是行者。在他們執政的齊、楚、魏、秦各國,都進行了以“法治”為目標的社會改革與法制變革。如魏國李悝制定《法經》,以推動和保障“盡地力之教”的社會改革,終使魏國富強。秦國商鞅頒行一系列法令,引領改革的方向,規范改革的內容,掃蕩改革的阻力,鞏固改革的成果,奠定了秦滅六國的基礎。

后期法家韓非,傳承早期法家的法治思想,并且設計了他理想中的以法治國:“境內之民,其言談者必軌于法,動作者歸之于功,為勇者盡之于軍。是故無事則國富,有事則兵強?!彼€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奉行以法治國主張的法家,活躍于政治舞臺達數百年之久。

外儒內法,德主刑輔的國家治理方案

西漢建立后,鑒于秦朝法繁刑暴遭致二世而亡的教訓,遂以儒家學說為統治思想,實行“霸王道雜之”,外儒內法,德主刑輔的國家治理方案。

至唐朝進一步發展為“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并將二者互補互用的關系比喻為“昏曉陽秋”自然現象的永恒不變。唐以后的歷史一直沿著以德化民、以法治國的軌跡運行直到清末。

以上三種國家治理方案的設計,充分顯示了古圣先哲的智慧和理性的法律思維。每一種國家治理方案都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與特定的時代背景相契合,而且是在特定的思想理論指導下完成的,都具有歷史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先哲法家禮樂
“高處”與“低處”
禮樂之道中的傳統器物設計規范
春日偕詩友登文華閣
漫畫家許先哲:夢想不遠,“鏢人”為證
周人傳統與西周“禮樂”淵源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用莊嚴禮樂慰英靈勵軍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