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2016-05-24 13:06黃旭
課外語文·下 2016年3期
關鍵詞:夏瑜周瑜赤壁

黃旭

【摘要】一節語文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往往是固定的,如何讓學生掌握這似乎是固定的內容,方法有很多,我們現代教學已經摒除了所謂的滿堂灌式,因為這種方法學生如鴨一般,老師程式化地將這些知識告訴學生,學生到底消化多少,不得而知,思維根本得不到訓練。

【關鍵詞】語文教學;高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問題對孩子的思維有引領性。所以,“提問”藝術被提上了日程,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課堂問題設計內容含量越大,越能激起學生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欲望,越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訓練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

一、到底誰“可憐”

《藥》的教學:《藥》的文字很多,四大板塊,雖然情節性很強,但初讀對夏瑜這條線可能不大能把握住,怎么辦?一步一步,一章一章地分析,其實是肢解了小說的整體性。小說作為反映生活的一種題材,把握人物進而把握主旨顯得比較重要,紛繁復雜的人物,到底怎么讓學生把握?

此時,作為老師,我們在考慮時要用一個問題將這些內容囊括進去,問題怎么設計呢?魯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中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薄端帯分械娜宋锲鋵嵍际囚斞腹P下那些不幸的人,我們找到了總的特點,就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設問。同時,設問也要根據文本,文章第三部分夏瑜說紅眼睛阿義可憐,“可憐”這個詞非常妙,能概括所有出場人物有名字的沒名字的人物的特點。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設問:華老栓家的遭遇“可憐”嗎?夏瑜“可憐”嗎?

學生接到這個問題,就會到文章中搜索所有與這兩個人物相關的文字來證明他們是否可憐。毋庸置疑,兩者都“可憐”,但我們在與學生一起分析時還會有“意外”收獲:華老栓不但“可憐”而且愚昧“可悲”,夏瑜是“可敬”之余有“可憐”,還有其他人,如夏四奶奶,花白胡子,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駝背五少爺,康大叔,還有一群圍觀的人,他們也“可憐”,而且“可恨”,人物理解到位了,離主旨的揭示和接受還遠嗎?

小說的問題可以這樣設計,散文也可以。

二、成功還是失敗

《游褒禪山記》的教學:這是王安石經典的游記散文,理趣十足,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領略到呢?巧妙設計“提問”的難題就擺在我們面前。

王安石和友人一起去游褒禪山走到華山洞的深處就折回很顯然成為作者最大的遺憾。這就是突破口,無限風光在險峰,沒看到無限風光的游山表面上自然是失敗的,但是主題突出,重點鮮明,結構嚴謹。我們不能否認這是一篇成功的“游記”,這篇文章重在體現 “記”的理性色彩,得到如此理趣的人生認識,無疑又能證明是“成功”的,這次游山的四年后,他給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改革政治;十六年后拜相,不顧保守派的反對,積極推行新法。以此對自己政治生涯的激勵又是極為成功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設問:王安石的這次游山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生多角度審視這篇散文和王安石這個人。學生們都會認為是“成功”的,但必須為“成功”找原因。

詩歌的問題設計也不例外。

三、“哭”的巨大魅力

《兵車行》的教學:《兵車行》是杜甫為了批判統治階級窮兵黷武而創作的一首敘事詩,是這位憂國憂民的大師第一篇為人民吶喊的杰作。對于這首詩,許多老師都會用自己的方法在課堂上來演繹它。這首詩歌就是兩大塊的內容,如何處理這兩大塊,如何讓學生在把握這兩塊內容的基礎上領會詩人的批判性,此時的提問便顯得非常重要。其實,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哭”字帶動了詩歌開篇送別場面上的所有令人心顫的動作,重復使用,頂真的手法又加強了這一悲情效果;哭訴一段,雖然沒有明寫,但“哭”字暗含其中,讓讀者跟著“行人”和“詩人”一起落淚;最后的“鬼哭”,更是讓人心中滴血。在內容上一貫而下的同時,“哭”字又自然成了這首詩貫穿全文始末的線索,使詩歌從頭至尾,渾然一體,耐人尋味。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設問:開篇的送別場面中,人們為什么“哭”得如此震天動地?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學生必須理解詩歌全部內容,這樣才能進一步探究原因。原因又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學生的思維會被逐漸打開,思考這些人為什么會這樣,答案自會帶出,因為生離死別,因為妻離子散,因為苦海無邊……再進一步探究,主題便水落石出,整節課解決了這一個問題,即解決了整首詩的理解。

敘事詩要考慮問題,抒情詩也如此。

四、為什么選擇周瑜?

《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教學:《念奴嬌 赤壁懷古》是蘇軾詩詞的經典名篇,這首詞通過赤壁之景的描寫和對三國時期周瑜的回憶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如果說蘇軾被貶到黃州,借“赤鼻磯”寫赤壁,寫三國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在情理之中,那么,寫周瑜呢?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就一個赤壁之戰,彰顯的英雄也絕對不止周瑜一人。所以,在賞析了詩歌中的寫景之后,我們可以這樣提問:蘇軾懷古時為什么偏偏選擇了周瑜?

探究詞中蘇軾筆下的周瑜,我們會發現其中的原因所在,那就是:在蘇軾心中,周瑜是無比“得意之人”,而自己卻正好相反,是無比“失意”之人。失意與得意的巨大反差,真切地表現出蘇軾當時的真實心境。兩人才華不分彼此,但是境遇卻相去甚遠,這種巨大的反差更能體現出當時蘇軾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哀怨、悲憤。所以“失意”的蘇軾選擇了頗為“得意”的周瑜,便在情理之中了。理解到這樣的層面,我們在朗讀時自然多了些情感體會。

語文課堂本來就有別于理科課堂,它不需要一步一步按步驟來解決固定的問題,不能將學生的思維囿住,高明的“提問”藝術是語文課堂的生命力。

(編輯:馬夢杰)

猜你喜歡
夏瑜周瑜赤壁
一氣周瑜(二)
一氣周瑜(一)
政治、經濟及大眾娛樂三重視角下的夏瑜之死及其思想意義
鏖戰赤壁(下)
鏖戰赤壁(上)
場面雖小,亦有乾坤
——作為教學資源的《藥》中的場面描寫管窺
代孕“引喜”惹禍,女董事離奇死亡黑手是誰
“比較”引我們走近魯迅
周瑜『折節容下』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