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風險的規避研究

2016-05-26 00:10盧成會吳麗麗
江漢論壇 2016年3期
關鍵詞:有限理性

盧成會 吳麗麗

摘要:從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籌資的實踐來看,個人、企業(單位)、政府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來源的三個重要主體。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過程中,每個社會養老保險參與主體存在著不同動機,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它們都從理性出發追求自己本身利益最大化,導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出現許多不確定風險。參與主體在籌資過程中對自身利益過渡追逐,使社會養老基金面臨著隱性債務、個人空賬、收支失衡等風險,影響著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穩定。而要避免這些風險,不能僅僅依靠內部制度的完善,還需加強法制、監督、誠信等制度外部環境的建設。

關鍵詞:有限理性;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風險;社會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6)03-0017-06

從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籌資的實踐來看,個人、企業(單位)、政府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來源的三個重要主體。從客觀上看,個人、企業(單位)、政府都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受益人,三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在社會養老保險籌資過程中,三者常常從自身或短期利益出發,逃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繳費義務,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面臨著風險,制約著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穩定發展。

一、有限理性視角下社會養老保險參與主體行為分析

在社會養老保險籌資過程中,個人、企業、地方政府從理性出發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導致籌資過程中不確定性風險的出現,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規模不能滿足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支出需要。各參與主體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的利益角度不同,它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存在較大差異。

1.有限理性影響下的個人繳費行為

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籌資模式通常有三種,即完全積累制、部分積累制、現收現付制,結合人口老齡化、國家財政實力、制度的激勵性等,我國選擇了部分積累制的籌資模式,即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籌資模式。就個人賬戶而言,本質上應屬于強制性儲蓄,個人繳納的費用直接計人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給每個人指定的賬戶,由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營機構進行投資,實現保值增值,在個人達到退休年齡后再返還給個人,并且后代擁有對個人賬戶積累基金的繼承權。從個人賬戶的建制理念看,該制度具有較強的激勵性,個人繳費越多,退休后的生活待遇就越好,個人應積極主動繳費。但是從個人賬戶的實踐來看,個人賬戶還存在著諸多風險,導致個人賬戶信心不足,影響著個人繳費的積極性。

首先,個人賬戶“空賬”問題減少了個人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預期。為了滿足社會統籌賬戶的支付需要,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挪用了個人賬戶的積累部分,使個人賬戶變成了名義賬戶,形成了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空賬”問題。2007年社會養老保險“空賬”規模為1.1萬億元,2013年達到3.1萬億元,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空賬”問題呈現嚴重化趨勢。其次,社會養老保險積累基金貶值嚴重。為了確保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性,國家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做出嚴格的限制,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只能用于購買國家債券或進行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導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積累部分收益率較低,無法應對通貨膨脹壓力,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縮水嚴重?!耙陨鐣骄べY增長率作為參照,2011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積累部分縮水高達1.3萬億元?!弊詈?,變現能力受到限制,強制性儲蓄不如自愿性儲蓄變現性方便,不能滿足個體的交易和投資需要,存在機會成本。因此,個人從自身利益出發,不愿意把更多的錢存入到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導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能力不足。

就社會統籌賬戶來講,企業繳費多少與企業員工的社會養老保險收益沒有太大關聯性,企業繳費多,并不必然保證本企業員工的社會養老保險金高。因此,可能會導致員工與企業主達成某種協議,會通過降低工資標準增加獎金或企業年金的方式,減少社會養老保險統籌部分費用的繳納,對于個人來講,獎金或企業年金更加具有激勵性。個人和企業通過達成某種協議逃避社會養老保險繳費,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面臨風險。

2.有限理性影響下的企業繳費行為

企業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組織,企業活動圍繞著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更多利潤進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繳費是人力資源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繳費會使商品的成本抬高,降低商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企業主為了增加商品的競爭力獲得更多的利潤,會想方設法地降低生產成本,少繳或逃避社會養老保險費成為其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有限理性的影響下,企業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繳費中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行為。首先,企業為了獲得利潤最大化,人為地瞞報、少報工資總額。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是按照企業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收取,企業工資總額越多,企業繳納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費用就會越多,因此,企業為了壓縮社會養老保險費用的支出,往往通過瞞報工人人數或少報工資總額的方式來達到少繳費的目的。其次,企業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拒交社會養老保險費。由于我國社會養老保險法制化進程較慢,社會養老保險繳費監控機制還不健全,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強制性還不夠,對企業還缺乏一定的約束力。因此,部分企業出于對自己利益的考慮,拒不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最后,企業為了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拖欠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一部分企業由于經營不利,企業處于2虧損狀態,沒有錢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即使有了錢也會投資到企業的轉虧為盈上,造成了拖欠社會養老保險費用現象的出現。另一部分企業為了擁有更多的流動資金,便于開展企業經營活動,而刻意地拖欠社會養老保險費用,造成惡意拖欠社會養老保險費現象的出現。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籌資過程中,企業為了實現自身利益,通過瞞報人數、少報工資總額、拒不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用等方式來減少或逃避社會養老保險繳費義務,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面臨巨大風險。

3.政府對社會養老保險財政支持行為分析

目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實現全國統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市縣級統籌為主,部分地區實現了省級統籌,社會養老保險財政支持主要是地方政府行為。地方政府在財政支出的決策上,首要目標是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即財政支出對地方GDP增長的貢獻率。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作為消費基金,長期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地方政府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中的“無為”會影響到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穩定運營。

地方政府在有限理性行為的影響下在社會養老保險籌資過程中會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行為。首先,為了獲得更多的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對企業逃避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的行為放任自流?!暗胤秸谫Y本與勞動力的關系上,偏好資本,忽略勞動力的重要性?!钡胤秸I導都有任期,任期內的考核主要看經濟的增長率,地方官員為了獲得升遷,會出現追求短期利益的行為傾向,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投資,實現經濟短期內的快速增長,獲得更大的政績,導致地方政府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繳費的違規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其次,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權和財權劃分不明確,形成了下級政府依賴上級政府、地方政府依賴中央政府的現象,最終將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風險轉移給中央政府。在社會養老保險籌資中,由于中央財政起著兜底的作用,地方政府為了本區域經濟的發展,避免社會養老保險費過高影響到經濟增長,采取能收多少收多少的消極策略,將最后的財政責任轉移給中央政府。最后,地方政府為了獲取更多的發展機會,可能會擠占、挪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給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地方政府作為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者,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擁有絕對的處理權,在經濟發展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會通過擠占、挪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方式促進經濟發展。

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過程中產生的風險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主要來源于個人、企業和政府,它們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過程中的態度和行為影響到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來源的穩定性。在社會養老保險籌資過程中,地方政府存在著效率、資本偏好;企業存在著追求剩余價值最大化偏好;個人存在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的偏好。在這些偏好的影響下,地方政府對社會養老保險籌資表現消極,財政支持力度不大;個人和企業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存在道德風險傾向,逆向選擇現象嚴重,給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出了嚴峻挑戰。

1.社會養老保險轉制成本無人分擔,隱性債務規模居高不下

在人口老齡化的沖擊下,現收現付制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模式難以為繼。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1997年我國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即部分積累制。在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由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轉變后,個人繳納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將會進入個人賬戶,“中人”和“老人”由于缺乏前期積累,在待遇不變的情況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必然會出現缺口,這部分資金缺口就成為制度轉型的成本,轉制成本能否得到有效解決,關系著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模式轉型的成敗。目前,由于社會養老保險轉制成本缺乏明確的分擔主體,社會養老保險轉制成本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使其轉化成巨額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隱性債務?!?000年全國社會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總額接近110000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25%,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都存在隱性債務?!痹诰揞~的隱陸債務面前,個人、企業、地方政府出于對自己利益的考慮都不愿分擔,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隱性債務一直延續到現在都沒有得到解決。

在部分積累制建立之初,政府期望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內來解決轉制成本問題,即通過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部分來逐步化解隱性債務問題。在人口老齡化的沖擊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部分遠不能滿足當期退休者的支付需要,不可能拿出多余的資金來化解隱性債務問題。如果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內解決隱性債務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把社會養老保險繳費率提升到一定高度,這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加劇代際之間的不公平,會遭到個人和企業的反對,地方政府又存在資本偏好,為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會同意通過提高社會養老保險費的方式解決,社會養老保險隱性債務在制度內解決存在很大難度。在社會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無法靠內部解決的情況下,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外部的資金支持上,特別是地方政府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財政支持上。但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相對于社會養老保險,更愿意把財政資金用在經濟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同時,面對巨額的隱性債務,許多地方政府財政也負擔不起,不具備解決這一問題的財政實力,因此,雖然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模式完成轉型已經有18年了,但社會養老保險轉制成本至今還沒有得到解決,威脅著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制約著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有限理性視角下讓個人、企業、政府分擔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轉制成本是很難實現的,社會養老保險隱性債務困擾還會繼續下去。

2.社會養老保險統籌資金入不敷出,個人賬戶基金長期“空賬”運行

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模式轉型所產生的轉制成本無法分擔,社會統籌基金不能滿足當前退休人員支付需要。為了解決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問題,政府挪用了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的積累部分,導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運行,使積累制變得有名無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還沒有真正實現轉型,現收現付制還在繼續運行。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部分被挪用的越來越多,“空賬”規模也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制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安全的重要瓶頸?!?005年底,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部分‘空賬規模已經達到8000億元,成為制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實踐的重要障礙,引起公民的普遍關注?!边@種通過侵犯公民的私有財產來解決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不足、致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行為,必然會引起公民不滿,也不能從根本上抵御人口老齡化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沖擊。

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部分人不敷出、個人賬戶“空賬”運營的情況下,個人和企業將會從理性出發,必然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首先,個人、企業將會出現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信心不足。在人口老齡化的沖擊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部分人不敷出,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規模不斷擴大,未來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能否擔當起養老保障的重任受到質疑。從勞動者個人和企業的角度來分析,不如退出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參加企業年金。其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不如選擇自愿儲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既然成為名義賬戶,個人賬戶又存在貶值、縮水風險,對于個人來講選擇自愿儲蓄對他們更有利。最后,地方政府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不作為。會降低個人、企業繳費的積極性。地方政府傾向于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內解決個人賬戶“空賬”問題,不愿意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來做實個人賬戶,雖然國家提出要做實個人賬戶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但地方政府在做實個人賬戶行動上比較遲緩,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呈現繼續擴大趨勢,這嚴重挫傷了個人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用的積極性。因此,在個人、企業、地方政府理性行為的影響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入不敷出的情況很難改變,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還會繼續存在,這無疑增加了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籌資難度和風險。

3.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繳缺口巨大,基金財務長期收支失衡

目前,從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情況來看,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還存在結余,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部分和個人賬戶部分混在一起,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挪用了個人賬戶的積累部分,把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掩蓋了起來,一旦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部分和個人賬戶分開管理,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缺口就會很快顯現出來?!邦A計2035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缺口達19236億元,2050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累缺口為26487817億元?!鄙鐣B老保險基金缺口的不斷擴大,導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財務收支的失衡,影響著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穩定運營。從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平衡的模型來看,影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由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兩個部分構成,內生變量主要由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比率和基金投資收益構成,外生變量由人口老齡化和社會養老保險隱性債務構成。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收益率較低、社會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缺少明確的承擔主體下,要應對人口老齡化對社會養老保險財務收支平衡帶來的挑戰,解決的辦法只有采用提升社會養老保險費率的方式。但過高的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必然會遭到個人和企業的抵制。一方面,企業會減少人力資源的使用,失業者無力繳納社會養老保險金,會進一步加劇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的失衡。另一方面,個人與企業合謀,隱瞞工資總額或瞞報工人人數,以減少社會養老保險繳費,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出現新的風險。

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的長期失衡得不到有效的解決,會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穩定性產生重要影響。首先,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作為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物質基礎,巨大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給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其次,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為了彌補收支缺口不斷地侵蝕個人賬戶基金,會把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矛盾無限期地延長下去,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風險隨時間推移不斷增大,會逐漸減少個人和企業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良好預期,促使它們產生少繳費多領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不良動機,甚至它們相互合謀,逃避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建立企業年金來滿足本企業的養老需要。這會進一步加劇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財務收支的缺口,直接威脅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穩定運行。

三、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風險的控制

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模式由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的轉變,是應對我國快速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符合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但是在實際運行中部分積累制籌資模式由于缺少相關的制度環境支持,個人、企業、地方政府都又從理性出發,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過分地關注自己的利益,從而給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帶來風險,形成了社會養老保險隱性債務、個人賬戶“空賬”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和出現不是部分積累制本身造成的,而是制度安排缺少相應的外部環境支持誘致的結果。因此,要解決有限理性視角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風險問題,需要不斷完善外部制度環境的建設。

1.完善與社會養老保險籌資相關的法律制度,避免法制缺陷帶來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風險

有限理性視角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風險的形成,客觀上與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法律制度建設相對滯后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要化解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風險,必須重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法律制度的建設?!傲⒎ㄏ刃惺巧鐣U现贫榷ㄐ?、穩定的客觀標志,也是建設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并實現其發展戰略目標的內在要求?!鄙鐣B老保險基金的籌資關系到個人和企業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物質基礎的穩定性,更需要通過強制性的法律制度來進行規范和約束。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法律制度,有助于減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過程中個人、企業、地方政府三者之間的博弈,避免在社會養老保險繳費過程中出現討價還價的現象,強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權威性,從制度上確保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來源的穩定性。

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法律制度的建設中,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明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個人在社會養老保險籌資中的具體責任,特別是社會養老保險籌資中的供款責任。規定個人、企業、地方政府不得以任何拒絕、逃避和拖延社會養老保險供款,違者將受到法律制度的嚴懲。其次,以法律強制的手段擴大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籌資范圍,嚴厲制裁個人和企業少報工資總額、瞞報工人數量等行為,杜絕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行為。再次。要明確社會養老保險隱性債務承擔主體,用法律制度清晰界定社會養老保險轉制成本的承擔主體,特別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社會養老保險轉制成本中的具體財政責任。最后,要用法制手段嚴禁社會養老保險統籌支付對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的侵蝕,嚴懲地方政府隨意挪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行為,逐漸地做實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

2.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監督機制,嚴懲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出現的違規、違法等行為

社會養老保險金籌資模式雖然完成了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的轉型,但新的籌資模式還不夠成熟,在制度設計上還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社會養老保險參與主體從自身利益出發,利用制度的漏洞和缺陷逃避社會養老保險籌資中的應有責任,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產生風險。因此,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監管機制,嚴懲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出現的違規、違法等行為,確保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來源穩定就變得十分重要?!半S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以及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速度的加快,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管機制迫切需要進行完善?!蹦壳?,國家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監管還不夠重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監管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應在借鑒國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管經驗的基礎上,加快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監管體系的建設,實現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出現的違規、違法等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

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監管機制的建設中,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把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監管從基金運營中分離出來,建立獨立、高效、專業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監管機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監管系統的獨立能夠打破對其他行政部門的依附,更好地行使自己的監督權力,做到高效監督。其次,要強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監管的法制建設,提高其監督的權威性,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監督開展的重要基礎是法律賦予的權力和職責,如果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撐,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監管則“名不正,言不順”,監督的權威性會受到質疑,不能做到有效監督。因此,要加強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監督的法制建設,形成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違規、違法行為的震懾。最后,要培養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監管的專業人才,實現對社會養老保險籌資過程全程全方位監督。業務能力強的專業監督人才是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監督的重要前提,因此,要重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管人才的挖掘和開發,實現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過程全程全方位監督。

3.明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的責任,加大政府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穩健運營的財政支持

目前來看,在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內解決轉制成本恐怕很難實現,依靠挪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部分來應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的支付需要又很難長久維系。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該拿出切實可行的舉措,通過財政支持的方式來化解社會養老保險轉制成本,做實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逐步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巴ㄟ^建立財政調整機制、改革財政激勵機制、優化財政分擔機制、完善財政監管機制等,不斷完善社會養老保險的國家財政責任?!闭鳛樯鐣B老保險基金籌資模式變革的主導者和受益者,對于變革產生的成本無疑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財政責任。

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政府的財政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明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中承擔的具體責任,并把這種責任制度化。政府作為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最終的“兜底”主體,應該對社會養老保險轉制成本負起相應的財政責任,并根據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轉制成本規模制定出相應的財政補貼制度,并將這種財政支出制度化,確保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的長期平衡。其次,明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社會養老保險籌資中的供款比例。長期以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財權和事權上劃分不清晰是制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獲得財政支持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合理地制定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財政供款比例,要避免下級政府依賴上級政府、地方政府依賴中央政府,產生無財政支持的現象出現。最后,要加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財政支持力度,確保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安全運營。地方政府應該改變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政績觀,把對民生的財政投入放在首位。確保公民的基本生存安全,加大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財政支持,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4.提升個人、企業、地方政府在社會養老保險繳費中的誠信意識,減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實質上是個人、企業、政府三者之間共同簽訂的契約,在契約執行過程中需要參與主體遵循誠信意識,否則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必將受到破壞。在社會養老保險籌資過程中,個人、企業、地方政府從即期利益出發,違背社會養老保險契約精神,孕育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風險,威脅著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安全。首先,由于個人誠信意識較差,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過程中出現利用信息不對稱優勢少繳費多領取社會養老保險金的現象,影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收支平衡。其次,由于缺乏誠信意識,企業在社會養老保險籌資中故意隱瞞工資總額、職工人數等,導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金額不足。最后,由于誠信意識的不足,地方政府刻意減少養老保險財政支出,甚至出現挪用、揮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等現象,嚴重影響著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安全。因此,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過程中,應不斷提升個人、企業、地方政府在社會養老保險繳費中的誠信意識,減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行為。

個人、企業、地方政府在社會養老保險繳費中的誠信意識關系到社會養老保險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制約著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成敗,政府和社會應重視誠信體系的建設,倡導誠信意識,懲罰失信行為,保證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順利進行。誠信意識的提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強化法律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誠信體系建設的支持。嚴懲社會養老保險籌資過程中出現的違反誠信行為,讓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過程中的失信者付出較大的成本,使誠信體系走向法制化的軌道。其次,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的信息公開制度,對違反誠信的行為予以披露。通過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信息的公開,更好地發揮社會大眾的監督作用,抵制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過程中出現的失信行為,促進社會養老保險籌資誠信意識的提升。最后,強化個人、企業、地方政府自身的誠信意識建設,使其自覺遵守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契約精神。

(責任編輯 陳孝兵)

猜你喜歡
有限理性
重慶市排污權交易機制下斯坦科爾伯格有限理性動態雙寡頭博弈的復雜性
基于RIPPER的有限理性下出行路徑選擇行為
地方政府不當干預對產能過剩的影響分析
法律家長主義的合理性及其限度
行為審計需求論:理論框架和例證分析
重大工程關鍵部件供應商合作機制研究
當代大學生網絡抱怨行為低效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國有資源經管責任、人性缺陷和政府審計
物聯網環境下基于演化博弈的動態頻譜分配算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