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部地區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測度與比較

2016-05-26 00:11田俊芳王菲
江漢論壇 2016年3期
關鍵詞:入境旅游中部地區市場競爭力

田俊芳+王菲

摘要: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而在服務貿易眾多項目中,旅游服務貿易是國際上發展最快的服務貿易項目之一。本文運用灰靶模型,選取2008—2014年我國中部六省入境旅游相關數據,對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江西的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最弱,其次是河南,而湖南和安徽則以2011年為分水嶺表現出逆轉現象,其中,2011年之前湖南的競爭力最強,但之后安徽的競爭力逐漸在六省中居于絕對優勢地位,湖北和山西的競爭力位次則基本上在六省的中間區域徘徊。提升中部地區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關鍵在于開展區域性旅游合作,做到資源共享、客源互送與線路互推、政策互惠、節慶互動;加強人力資源培訓與創新管理,建立與健全旅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機制,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并加強創新管理。

關鍵詞:中部地區;入境旅游;旅游服務貿易;市場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6)03-0023-05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起步較晚,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入境旅游服務貿易才逐漸得到發展,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和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目前我國入境旅游服務貿易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1978年我國入境旅游人數為18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2.63億美元;到2014年,我國人境旅游人數已經達到了12849萬人次,是1978年的71倍,旅游外匯收入569億美元,是1978年的216倍。但同時,我國入境旅游服務貿易存在著極為嚴重的區域差異,入境旅游服務貿易區域結構存在著“重東輕西”現象,入境旅游人次分布與入境旅游收入分布極不平衡。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中部地區取得了重要發展。2014年,中部地區第三產業投資為62218.05億元,占全國的22.07%;入境旅游人數為1381.25萬人次,占全國的10.74%;入境旅游外匯收入為61.37億美元,占全國的10.79%。以上數據雖然反映了中部地區經濟和入境旅游服務貿易有一定的發展,但中部地區旅游服務貿易還不發達,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甚遠。

一、相關文獻綜述

國外對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E.Canestrill(1991)等認為,旅游地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旅游市場的占有率,還要看它的發展潛力,必須考慮旅游地的承載力,旅游地的承載力是影響旅游競爭潛力的因素之一;Z.H.Liu(1996)為旅游業競爭力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提出三圈層的旅游系統和環境結構模式;20世紀末,技術知識和人才成為影響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在此情況下,D.Fodness(1997)等指出信息網絡成為旅游需求者與提供者之間連接的重要途徑,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可以通過提高信息質量、完善信息結構、信息可達性和傳播速度來體現;R.Brent Ritchie & Geoffrey I.Crouch(1999)在眾多研究的基礎上,比較完整地分析了影響目的地競爭力的影響因素,他們指出,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核心資源及吸引物、輔助性資源及設施、目的地政策規劃及開發、目的地管理、限制性及放大性因素等,并且以波特的鉆石模型理論為依據,提出了“Crouch & Ritchie”模型,即“旅游目的地競爭力的評價模型”;Peter Murp(2000)等人構建了用于分析旅游產品競爭力的“旅游產品綜合概念模型”,詳細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產品的構成要素,認為旅游者對于旅游產品質量的感知對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強弱有很大影響。

我國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研究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相關內容逐漸豐富并不斷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方面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評價體系研究、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王暉、黃沛(2009)等分析了我國六大區域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格局,對我國各區域旅游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進行了剖析,認為西南和華北地區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東北地區處于中等水平,處于比較劣勢的是華南地區。蔣庚華、張曙霄(2011)認為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在旅游資源分布、旅游業發展、配套設施建設、旅游服務貿易政策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各地區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的失衡。王春梅(2013)認為旅游產品宣傳和品牌意識薄弱、生產要素科技含量低、旅游資源浪費嚴重以及法律政策的不完善等是影響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喬向杰、張凌云(2015)對我國主要客源市場與部分主要伙伴經濟體之間的國際旅游收支狀況進行分析,發現將我國旅游收支逆差作為服務貿易逆差是被高估的。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不盡相同,國外學者更多的是從旅游需求、旅游地客源競爭、競爭策略等角度出發,側重于目的地形象塑造與市場定位等;國內學者更多的是分析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許多學者利用比較優勢理論與波特的“鉆石模型”分析旅游服務貿易的影響因素,對入境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響入境旅游者需求因素、入境旅游客源市場、入境旅游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入境旅游目的地的時空特征等方面。從研究對象來看,國內外研究多從全國或世界范圍進行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宏觀討論,對某個特定區域或者多個區域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相對較少;我國更強調大中尺度區域的宏觀研究,忽視了中小尺度區域的中觀研究:側重個案研究,遺漏整體研究:由于旅游服務貿易數據獲得不易,對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方法較單一,研究內容略顯表面化。

二、指標選取與灰靶模型的建構

要比較評估不同區域的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首先必須明確決定其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同時需要選取適當的指標作為這些潛變量因素的外在量化反應,其次需要運用相關的評估方法進行實證分析,這是競爭力量化分析的重要環節。具體地,在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通常要遵循科學性、全面性、簡潔性、可行性、客觀性等基本原則,而方法論的選擇則應當充分考慮主觀評價法和客觀評價法各自的優劣勢,根據研究需要進行合理使用。

1.指標的選擇

本文在借鑒相關研究文獻以及綜合考慮的基礎上,認為人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包含了絕對競爭優勢和比較競爭優勢兩個方面,其中:絕對競爭優勢可以從市場規模和經濟收益兩個維度反映,相應的代理變量分別為人境旅游人數、入境旅游國內市場占有率、旅游外匯收入;比較競爭優勢則可以使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Index of 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RCA)。上述指標的具體定義如下:

三、實證分析

1.數據的預處理及描述性分析

本文以我國中部地區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和山西六省份為研究對象,采集2008—2014年期間的相關指標數據。由于旅游外匯收入指標為名義變量,故使用全國的定基CPI數據進行乎減以得到實際變量值,其基期定為2008年。經此處理后,所有的指標數據不存在物價因素干擾,可對其在省際之間進行分指標對比分析。

由圖1可見,從入境旅游人數來看,中部六省在2008年差距不大,到2011年差距逐步開始增大,到2014年差距已經很大。在2008—2014年間,入境旅游人數持續增長的省份為: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從2011年后開始呈下降趨勢,山西在2014年下降,出現負增長。從近幾年的發展來看,安徽入境旅游人數一直居于中部六省首位,而江西除2014年外一直處于中部六省末位。接待入境旅游總人數依次排名為: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江西。從增長幅度來看,湖南2010年增長達45%,是增長幅度最高的一年。

由圖2可見,從國內市場占有率來看,安徽的旅游服務貿易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江西一直處于最低的位置。從7年的平均市場占有率來看,中部地區國內市場占有率的排名依次為:安徽、湖北、湖南、山西、河南、江西。從年度變化趨勢來看,安徽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一直處于平穩上升狀態,并且在2011—2014年始終處于六省中的最高位置。湖南國內市場占有率在2008—2010年處于六省中的最高位置。山西國內市場占有率從2011年開始超過河南。

由圖3可見,中部六省旅游服務貿易在近7年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在旅游外匯收入方面,安徽一直居于中部六省首位,而江西一直處于中部末位。安徽、湖北、江西、河南相對保持不變,而變動最大的是湖南,從2011年開始呈下降趨勢,到2014年低于安徽、湖北、山西。從外匯增長幅度來看,江西增長沒有超過1億美元的年份,河南只有1年的增長超過1億美元,山西從2011年開始起增長超過1億美元,而湖北、湖南在2010年都增長了2.4億美元,安徽2011年增長達5億美元,是中部六省中增長幅度最高的省份。

由圖4可見,旅游服務貿易具有極強比較優勢的省份(RCA>2.5)是山西和湖南。山西除2008年外,其RCA指數均大于2.5,從2009年開始趨于穩定狀態,最高為2013年;湖南的RCA指數最高為2011年,最低為2014年,數值有所波動。旅游服務貿易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省份(RCA在1.25—2.5之間)是安徽、湖北。安徽和湖北的RCA指數在2008—2014年間均大于1.25。安徽在2011年、2013年和2014年RCA指數均大于2.5:湖北RCA指數始終處于1.25—2.5之間。旅游服務貿易具有顯性比較優勢的省份(RCA>1)是河南,河南RCA指數在2008—2011年間均大于1,但2012-2014年間RCA指數均小于1。旅游服務貿易沒有顯性比較優勢的省份(RCA<1)是江西,江西的RCA指數除2008年和2009年大于1外,其余年份均小于1,一直處于下滑狀態,2014年降到最低。

2.確定影響空間(原始序列)@INU

四、主要結論與建議

由靶心度計算結果可知:第一,就中部六省平均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而言,除2014年出現弱化跡象外,其余樣本期間整體呈不斷增強狀態。第二,根據灰色理論的最少信息原理,靶心度若小于0.3333則視為無效,縱觀上述靶心度數值可以發現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結果均為有效,但距離最優靶心度目標尚有較大差距,這也反映出中部地區的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普遍較弱。第三,從分區域的時間序列變動情況來看,安徽、江西和河南的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總體呈現不斷提升態勢,湖北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在2013年之前都在穩定增強,但2013年和2014年出現下降趨勢;與湖北情況相似,湖南自2012年開始出現下滑,而山西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則在臨近年度均表現出頻繁的波動性。第四,從分年度的橫向截面變動情況來看,江西和河南的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幾乎在樣本期間都處于中部六省的末兩位,其中江西的競爭力最弱,而湖南和安徽則以2011年為分水嶺彼此表現出逆轉現象,其中2011年之前湖南的競爭力最強,但之后安徽的競爭力逐漸在六省中居于絕對優勢地位,湖北和山西的競爭力位次則基本上在六省的中間區域徘徊。

鑒于以上結論,對提升中部地區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出如下對策建議:首先,開展區域性旅游合作。六省力爭做到資源共享、客源互送與線路互推、政策互惠、節慶互動。其次,加強人力資源培訓與創新管理。建立與健全旅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機制,建立與健全旅游產業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機制,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并加強創新管理,提升高校旅游專業教育水平。另外,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從文化內涵、服務水平、節能減排等方面實現旅游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旅游服務相關產業及支持產業的發展,構建我國中部地區旅游產業鏈。

(責任編輯 陳孝兵)

猜你喜歡
入境旅游中部地區市場競爭力
國內入境旅游波動周期研究綜述
我國入境旅游貿易發展現狀及策略探析
河南省入境旅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
我國中部地區農村居民消費行為階段特征分析
中部地區產業承接經濟風險的TOPSIS評價
中部地區新型城鎮化質量動態綜合評價
RFID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中小企業經濟管理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