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獨特的初始條件

2016-05-30 17:44周德華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工業化

周德華

【摘要】本論文以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過程中獨特的初始條件為研究對象,同時在以南美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巴西為研究對象,巴西與中國同為發展中大國,且都為“金磚五國“成員,同時本文介紹了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三個階段與巴西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兩個階段,以當時的自然資源,社會歷史條件,國際環境等影響因素進行對比。同時深刻分析了巴西發展過程中由于過度城市化所遇到的問題,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取得巨大成就背后所隱藏的深層原因。

【關鍵詞】工業化;過度城市化;歷史條件

一、中國與巴西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歷程比較

(一)中國

從世界范圍和歷史上工業化概念的提出,都是以一個國家的出現和一個民族的成熟為表現形式,同時,工業化的推動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作為前提,不以國家為工業化單位的研究是沒有意義的,同時沒有一個對內能有效整合各階級利益,各種資源,對外能維護民族利益的統治階級的存在,工業化不可能被強有力的推動,同時工業化也不可能真正獲得成功。

綜上兩點所述,中國的工業化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861-1949)舊中國的工業化,由于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清政府進行洋務運動以自救。在洋務運動中,雖沒有使中國強大起來,但是卻引入了國外先進的技術,為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第二階段(1949-1979)社會主義現代工業化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可以說中國才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民族國家,中國才有能力去整合各個階層的利益,集合全國所有的資源去搞經濟建設,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我國工業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第三階段(1979-至今),將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的這段時間的工業化稱之為強國,那么1979年改革開放中國所經歷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推動工業化的過程就可以稱之為富民。對外開放,吸引僑資、外資,來中國投資建廠,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現代化建設。

(二)巴西

巴西,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巴西與中國一樣,是世界新興經濟體,“金磚五國”之一。巴西走過的工業化道路跟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從高速發展到停滯不前,從“巴西奇跡“到“拉美陷阱”。雖然巴西基本細線了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但是,巴西并未真正實現經濟的現代化,巴西的工業化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70年代),工業高速發展時期,19世紀末,由于巴西的工業化剛處于起步階段,跟世界上其他工業化國家一樣,資源的有限性成為了限制巴西發展的制約因素,同時巴西當時的經濟結構雖然依然以農業為主,但已經建立了非耐用輕工業消費品體系。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今)1950-1980年的30年間,巴西的城市化水平達到66.2%,但是,在同樣的城市化水平內,發達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2.5倍,但巴西卻只增加了60%。巴西在2013年的城市化率達到85%,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50%。種種數據都表明,巴西的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嚴重脫節。同時,由于過度城市化,巴西不得不面臨嚴峻的社會問題。

二、中國與巴西的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對比

(一)自然條件。中國和巴西都是發展中國家中的大國,中國的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巴西的國土面積約851萬平方公里,居發展中國家中的前兩位,兩國的自然資源都較為豐富,但由于巴西人口為2.01億,中國人口為13.7億,所以中國的人均資源過少,中國的國土多山地,丘陵和崎嶇高原,所以巴西的農業發展條件優于中國。

(二)社會歷史條件。中國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發展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在1840年鴉片戰爭過后才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且中國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經歷的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都使中國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國民經濟受到重創,雖然在晚清后期,出現了洋務運動以及戊戌變法等吸收西方先進知識和技術的運動,但由于當時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存在,以及國家處于內憂外患,這些工業化運動都是被動的,而非主動的去推行,所以在1950年以前,中國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巴西的情況略為特殊,葡萄牙人占據巴西300年之久,直到19世紀初拉美的獨立運動,才使巴西在1825年獲得民族獨立,建立了巴西聯邦共和國。

(三)國際環境。中國的工業化晚了巴西近一個世紀,相對于巴西來說,中國工業化初期所面臨的國際環境要比巴西困難得多,一方面,中國的民族革命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從而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中國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而當時的發達國家大多是資本主義國家,所以對社會主義有一種天然的仇視,從而中國面臨著國際資本主義的經濟和技術封鎖,中國走的完全是一條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而巴西當時受二戰影響最小,且巴西歷屆政府都與西方國家保持著較為親密的關系,從而巴西是獲得直接投資和貸款最多的國家。特別是美國對巴西援助。

三、結論

1970年以前,巴西是快速發展的,而1970年以前的中國可以說是發展極其緩慢的,但1970年以后,由于巴西的過度城市化和“重工輕農”的經濟政策,導致巴西的工業發展在20世紀70年代過后停滯了20年,甚至現在的巴西還有著“去城市化”的說法。而中國在1979年的改革開放,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同時確定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所以在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巴西的工業化發展過程多少跟中國有點相似,每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遇到發展瓶頸,當遇到發展瓶頸的時候更多的是考驗一個政府的領導力,能否通過自我改革去躍過這些瓶頸。巴西的過度城市化和“重工輕農”留下的后遺癥應該值得我們警醒,但我們更應該為曾經的“巴西奇跡”到現在的“中國奇跡”感到自豪。

猜你喜歡
工業化
Unipol茂金屬聚乙烯管材料的工業化開發與應用
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
《新型工業化》征稿啟事
工業化失敗的國家缺了什么?(上)
全球“再工業化”競爭
MEBIOS技術的工業化應用現狀
工業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研究
工業化與城市化關系:一個全面述評
加快拜城縣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思考
工業化住宅漸行漸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