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在種植過程中病害發生的分析研究

2016-05-30 10:48尚濤
吉林蔬菜 2016年6期
關鍵詞:鉀肥病斑病菌

尚濤

萊蕪市萊城區寨里鎮隨著姜連作和大規模的種植,在生產過程中病害有加重危害和擴大蔓延的趨勢。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腐爛病、斑點病、炭疽病、葉枯病等。在我市對生姜生產威脅最大的是姜瘟病,發病地塊一般減產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絕產,是當前制約生姜生產發展的一大障礙因素?,F將幾種病害的發病癥狀、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 姜瘟病

1.1 發病癥狀:姜瘟病是生姜上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產姜地區均有發生,嚴重時姜株成片死亡。是一種較難防治的經由土壤傳播的細菌病害。流行性很強,一旦侵染,24小時就能顯現癥狀。病菌主要侵害姜的根部、地下莖和地上莖,尤其是危害肉質的地下莖,初期呈水漬狀,黃褐色,內部組織軟腐、發臭,最終病組織消解,僅剩表皮,可以擠出白色粘稠液體。地上莖受害呈暗紫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最后僅殘留纖維。病株葉片初期變黃,邊緣卷曲,后期葉片萎蔫,以至整株枯死。

1.1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帶菌種姜和重茬姜田是發生病害的根源,水是傳播姜瘟的主要途徑。高溫高濕有利于生姜病害的發生,適宜的發病溫度為20~25℃。通風和透光不良的地塊易發病。黃泥土、黏性重的土壤發病重。宜選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土壤pH值以6~7為宜,磷、鉀肥能有效地促進生姜生長,提高抗病性。病菌能在土壤中長期存活,重茬連作地塊,田間菌源量累積,發病較重。

1.3 防治技術:在7~9月姜瘟流行、擴散的時候,是難以控制其蔓延的。因此,必須采取以農業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盡量創造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選用抗病品種,大姜、片姜等品種抗病性較強。選用無病姜種,建立無病留種田和選留無病姜種。消毒處理姜種及姜田土,下種前可用7000倍硫酸鏈霉素浸種半小時后撈起堆放催芽,或催芽前用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浸姜種15~30分鐘。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塊,深翻后施有機鈣肥100~150千克,起高壟,增施磷、鉀肥、生物菌肥,實行2~3年以上輪作,避免與茄科作物連作或套種。重視姜田排水,嚴格控制姜田灌水,提倡噴灌。人工澆灌時,嚴禁大田浸灌、漫灌,雨后及時排除積水,重施底肥,輕施、巧施追肥,避免過多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及有機肥,發現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連同窩中土壤帶出田外處理,并用生石灰對附近土壤消毒。在齊苗期后,用50%代森銨300倍藥劑灌窩,進行預防;發病初期可用50%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500倍液、80%代森鋅800倍液,硫酸鏈霉素3000倍液等,每畝噴75~100千克,每隔5~7天噴1次,或用上述藥劑灌根,連續2~3次,每次間隔7~10天。

2 姜莖塊腐爛病

2.1 癥狀:主要危害地下塊莖、根部,塊莖變褐,從外表皮向內腐爛,根部壞死,地上部植株心葉干枯,整株呈枯萎狀,是真菌性病害。姜腐爛病病塊變褐而不帶水漬狀半透明,擠壓患部雖滲出青液但不呈乳白色渾濁狀,姜塊腐爛一般從外向里爛,鏡檢病部可見菌絲或孢子,保濕后患部多長出黃白色菌絲;挖檢塊莖表面有菌絲體。

2.2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均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帶菌的肥料、姜種塊和病土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傳染。連作、低洼排水不良或土質過于粘重,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易發病。

2.3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耐澇品種。常發地或重病地宜實行輪作,有條件最好實行水旱輪作。選高燥地塊或高壟深溝種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收集病殘株燒掉。常發病地塊在種植前注意精選姜種,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浸姜種1~2小時,撈起晾干下種。發病初期于病穴及其四周灌40%代森銨300倍液,20%絡氨銅鋅水劑600倍液,70%琥·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1~2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3 斑點病

3.1 癥狀: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病斑較小,發病初期葉片反面呈水漬狀,正面呈黃白色,棱形或長圓形,長2~5毫米,病斑中部易破裂或穿孔,嚴重時,病斑密布,影響光合作用,植株長勢減弱或停止生長,發病中心明顯。是一種真菌性病害。

3.2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該病是由姜斑點霉菌侵染所致。8月中旬始見中心病株,隨后蔓延全田,9月中下旬為流行盛期,末期在10月下旬,這期間日平均氣溫高,高溫達30℃以上,最低氣溫20℃左右,是全年溫度最高時期;降雨量大,是全年降水最集中的時期,高溫高濕是此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且8、9月份雨天多,利于姜斑點病借雨水濺射傳播蔓延。另外,種姜地片較為固定,連年種植,土壤中積累了大量菌源;肥料單一,氮肥投入量過多,磷鉀肥施用偏少,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是此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姜斑點病發生的早晚與汛期出現的早晚有關。汛期來得早,姜斑點病發生的也早。

3.3 防治方法:要避免連作,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加強健苗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搞好田間調查及早發現病株,在發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和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600倍液或30%嘧菌酯1000倍,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或30%愛苗乳油4000~5000倍液,乙蒜素1500倍噴霧,每畝用液50千克,對發病中心進行重點噴霧,隔6~7天噴一遍,連續防治3~4次,防治效果達80%以上。

4 姜炭疽病

4.1 癥狀:可危害葉片、葉鞘和莖。染病葉片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出現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濕潤狀褪綠病斑,可相互連結成不規則形大斑,嚴重時可使葉片干枯,潮濕時病斑上長出黑色略粗糙的小粒點,嚴重時可使葉片下垂,但仍保持綠色。

4.2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此病屬于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絲潛伏在姜種內越冬,播種帶菌姜種便能引起幼苗發??;病菌還能以菌絲或分生孢子盤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下一季發病的初侵染源。越冬后長出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濺散、昆蟲或淋水而傳播,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萌發長出芽管,從寄主表皮的傷口侵入。初侵染發病后又長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傳播后可頻頻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濕有利于此病的發生。如平均氣溫26~28℃,相對濕度大于95%時,病菌侵入后3天就可以發病。地勢低洼、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種植過密通透性差、施肥不足或氮肥過多、管理粗放引起表皮傷口,或因葉斑病落葉多、果實受烈日暴曬等情況,易誘發此病害。

4.3 防治方法:防治姜炭疽病應采取以加強栽培控病措施為主,結合噴藥保護的綜合防治方法。減少菌源,徹底清潔田園,勿施用混有病殘體堆積而未完全腐熟的土雜肥,深翻曬土,均可有效減少初侵染源。不要與茄科或姜科的其他作物連作或鄰作,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效果好。高畦深溝種植,施優質有機底肥,整平畦面,及時中耕培土,清除雜草降低田間濕度,適當增施磷鉀肥。噴藥保護,發病初期可選噴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0%咪鮮胺乳油10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800倍液等隔8~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

5 姜葉枯病

5.1 癥狀: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葉片發病,初時產生黃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展成大小不等的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黃褐色,邊緣褐色。后期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粒點。發病嚴重時,葉片布滿病斑或病斑連成片,致使整個葉片變褐枯萎。

5.2 發病條件:病菌借風雨、昆蟲或農事操作傳播蔓延、高溫、高濕利于發病、連作地、植株長勢過密、通風不良、氮肥過量、植株徒長發病重。

5.3 防治措施:選用優良品種,做好種姜消毒處理工作。重病地與禾本科或豆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機復合肥。秋冬要徹底清除病殘體,田間發病后及時摘除病葉集中深埋或燒毀。在發病季節前用1:1:150的波爾多液連續噴霧2~3次。發病初期用43%好力克懸浮劑3000倍液、50%翠貝干懸浮劑50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劑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噴霧,上述藥劑交替使用,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效果更佳。

猜你喜歡
鉀肥病斑病菌
我國在境外首個百萬噸級鉀肥項目竣工
釋放鉀肥儲備正當時
鉀肥迎來零關稅
改進自適應分水嶺方法分割棉花葉部粘連病斑
一種桑輪紋病病葉發病程度的評價指數
9種藥劑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試驗研究
小病菌影響鴉片戰爭
頭狀莖點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檢疫鑒定(內文第98~101頁)圖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離與篩選
病菌來了 快穿好防菌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