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鄧小平、江澤民“三農”思想異同

2016-05-30 14:46郭洪亮
關鍵詞:科技興農三步走發展戰略

郭洪亮

摘 要:“三農”問題是一個涵蓋農業、農村和農民的、關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全局的重大理論和現實性問題,更是一個困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問題。鄧小平、江澤民等人在領導中國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從中國農業、農村及農民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一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理論、方針和政策。為發展農業、建設新農村留下了極為寶貴的財富。對兩代領導人“三農”思想的異同點進行梳理、歸納與總結,對指導、解決當前及未來可能面臨的諸多“三農”問題,促進農業發展、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扎實推進“中國夢”進程具有啟發性意義。

關鍵詞:“三農”問題;科技興農;“三步走”發展戰略;“中國夢”

中圖分類號:D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3-0109-03

一、鄧小平“三農”思想概述

鄧小平的“三農”思想基于“文革”的歷史教訓和建國以來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

(一)鄧小平面臨的“三農”問題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中國面臨嚴峻的“三農”問題:第一,歷經十年“文革”,國民經濟早已處于崩潰的邊緣。第二,大集體農業生產機制和平均主義的產品分配制度嚴重束縛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第三,“以糧為綱”的農業發展政策嚴重制約了農業發展。農村發展僅僅局限于農業,而在農業方面又偏重于糧食生產,這種過于單一的農業經濟結構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針對種種問題,鄧小平、陳云等人從國情出發,認真總結建國以來農業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過去的種種錯誤,走出了一條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路子。

(二)鄧小平“三農”思想內容

1.思想上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是鄧小平“三農”思想的精髓?;跉v史經驗教訓,鄧小平將“三農”問題解決的好壞置于能否實現社會改革、保持社會穩定的歷史新高度。(1)改革事業的突破口和難點在農村。鄧小平指出,改革的關鍵在農村,農村有著80%的人口,能否妥善處理好這80%的人的生活問題是關乎社會安定的大事,必須給予足夠重視。(2)中國社會發展程度取決于農村的發展程度。鄧小平說:“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盵1]因此,關注中國的發展變化應該主要關注農村,關注農民的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而不是其它別的東西。(3)農村穩定是中國穩定的基礎。鄧小平一再強調,農村是否穩定影響整個政治局勢,農民能否脫貧致富事關國家未來。

2.適時創新解決“三農”問題的途徑、方法。鄧小平“三農”思想的另一個突出貢獻就是開辟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他提出要尊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內在規律,適時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和機制。(1)堅決突破人民公社體制,走出“以糧為綱”的條條框框。鄧小平否定了過去“以糧為綱”的農業發展模式,提出要走多種經營的發展道路。對此,他作出專門指示:“農業翻番,不能只靠糧食,主要靠多種經營?!盵2](2)堅決打破平均主義,走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之路?!拔母铩睍r期,國家施行的“一大二公”人民公社體制過于強調平均主義,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結果只能是共同貧困而不是共同富裕。1983年,他嚴肅指出,“打破‘大鍋飯的政策不會變”,“勤勞致富是正當的”,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3]。在鄧小平的支持下,農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開始了新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事業。

(三)具體解決措施

1.適時調整農村生產關系?!耙淮蠖钡娜嗣窆珞w制嚴重束縛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更不利于農民生活的改善。因此,適時調整農村舊有的生產關系已成為鄧小平等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谶@種共識,中央果斷廢除了舊有的人民公社制度,在農村實施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重新解放、發展了農村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調整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發展、糧食增產基本解決了8億農民的溫飽問題。

2.適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農業結構不合理的突出表現就是“以糧為綱”,只注重糧食生產,忽略林牧副漁業。對此,鄧小平認為,農業翻番應主要依靠多種經營,而不是單靠種糧食。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地開展多種經營,該種糧食的地方種糧食,該種經濟作物的地方種經濟作物。鄧小平的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大農業概念打破了傳統單一農業概念,為進一步發展農業指明了方向。中央根據這一思路,制定了農林牧副漁五業并舉方針。各級地方政府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搞活了農業,在短時間內就扭轉了糧食和其他主要農產品的供給短缺狀況。

3.積極發展鄉鎮企業。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但也產生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如何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問題成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難點和重點。鄧小平認為,隨著農村改革的逐步深入,農村農業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勢必產生剩余勞動力。而解決和安置多余勞動力的有效辦法就是發展新興中小企業,建設大批小型新型鄉鎮。通過摸索,中央制定了搞活政策,給予了鄉鎮企業最優惠的貸款、稅收、技術政策,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鄉鎮企業的迅猛發展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在增加農民收入、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鄧小平等人結合現實需要和歷史經驗,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創新解決“三農”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緊扣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適時調整農業生產關系和結構,積極發展鄉鎮企業,開創了解決“三農”問題、建設新農村的新思路。鄧小平“三農”思想為后來的共產黨人進一步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豐富的可供參考的經驗和材料。

二、江澤民“三農”思想概述

(一)江澤民“三農”思想提出的歷史背景

20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在農業發展方面暴露出了許多新問題:(1)工業、服務業伴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農業發展緩慢成為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2)農業和農村經濟依舊存在著比較突出的結構問題,嚴重影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針對這些新問題,江澤民等人積極探索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為黨和國家解決“三農”問題作出了新的歷史貢獻。

(二)內容

1.實施增收減負農業改革計劃,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加快農業發展。江澤民指出,必須充分重視、調動農民積極性,才能穩步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敖▏詠淼臍v史經驗證明,什么時候農民有了積極性,農業就加速發展,什么時候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農業就停滯甚至萎縮?!盵4]為此,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把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和措施落實到位,切實保證農民增產增收。為了加快落實減負步伐,從2000年開始,中央在農村開始了新的由點到面的稅費改革。通過實施增收減負改革,減輕了農民負擔,改善了干群關系,加快了農業發展速度。

2.建立、完善農業相關保護體系?!敖鉀Q三農”問題要充分利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搞好農業生產。江澤民認為,農業是國家宏觀調控必須要關注、重視的產業。要充分借鑒發達國家在發展農業上的一系列保護和補貼本國農業的法規與政策。積極探索“逐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對農業強有力的支持和保護體系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5]。為此,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國人大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相繼建立了農產品收購最低價制度、糧食專項儲備和風險基金等法律制度,這些制度在平衡糧食供求關系、保護農民和消費者利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影響,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發展。

三、鄧小平、江澤民“三農”思想的共同點

鄧小平、江澤民“三農”思想的共同點,首先,都認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其次,都認識到農村、農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戰略作用和地位;第三,都強調“科技興農”戰略對于解決“三農”問題的積極作用。

(一)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是鄧小平和江澤民“三農”思想的首要共同點。1975年8月,鄧小平在一次國務院會議上指出,發展工業必須確立“以農業為基礎、為農業服務的思想”。在改革開放初期,許多地方政府為了能早日帶領百姓脫貧致富,都積極發展工貿業而忽略農業發展。鄧小平及時地告誡全黨:“農業是根本,不要忘掉?!盵6]江澤民也一再強調,全黨要對農業的基礎地位有深刻的認識。中國現階段的國情決定了農業問題、糧食問題是國計民生第一要考慮的問題。必須把支持農業發展置于國家戰略之中來實施,任何時候都不得松懈糧食生產。他要求黨員、干部牢記建國以來農業發展教訓,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堅定不移地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中的首位?!盵7]在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更要做到全心全意地重視農業、保護農業。

(二)農村、農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戰略作用和地位

兩代領導人除了重視農業外,也一再強調要重視農村和農民。農村在革命時期是孕育、培養革命火種的搖籃,是抵抗內部壓迫和外來侵略的重要戰場,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時期處在一個首當其沖的戰略地位。而農民更是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主體力量,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鄧小平和江澤民深知發展農村、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性。因此,他們高度重視農村建設,想盡一切辦法為農民減負增收。鄧小平指出,農民始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的依靠力量和執政基礎。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充分彰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必須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只有切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不斷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才能盡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才能更好地為工業、服務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產品原料和市場,才能穩步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江澤民則進一步強調指出,在各種挑戰面前,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和加強農業,把農村經濟搞上去,這樣才能保持經濟和社會的穩定,才能增加發展的回旋余地[8]。

(三)科技興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注重科技興農是鄧小平和江澤民“三農”思想的又一共同點。他們多次強調要學習西方發達國家,走科技興農之路。農業發展必須走科技和農業相結合的道路。

1.注重科學研究與農業發展的有機結合。1975年,鄧小平提出農業發展、國家建設都離不開科學研究?!叭绻覀兊目茖W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個國家建設的后腿?!盵9]因此,他十分關注農業科技工作、關心人才,提出要“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科技興農”,鼓勵農民走農業科研與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新道路。在鄧小平的提議和支持下,1986年1月,以科學技術為核心振興地方經濟的“星火計劃”正式出臺?!靶腔鹩媱潯敝С?、資助了一批具有引導性、示范性的科技項目,逐步提高了農村經濟包括鄉鎮企業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江澤民也指出,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進行新的農業科技革命。1991年11月,江澤民在中共十三屆八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要抓緊實施科技興農的發展戰略。

2.科技興農的關鍵在人才。鄧小平提出要實行人才強國戰略,大力培養農技人才。他指出,為實現科技興農偉大戰略需要一大批擁有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農村工作干部、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業科技專家等。為此,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央制定符合實際的農村教育發展戰略,加快農村教育發展步伐,為廣大農民首先是青年農民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對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通過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農業中等專業學校和農業職業中學等,逐步提高整個農民的文化、科學素質;切實改善和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讓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做好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應用工作。而江澤民也多次提到,要堅決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不斷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素質,為解決“三農”問題培養一批又一批專門性科技人才。

四、鄧小平、江澤民“三農”思想的不同之處

江澤民的“三農”思想是對鄧小平“三農”思想的繼承,兩者之間有著很多相似相同之處,但又有著不同之處。兩者的不同之處主要集中在:第一,兩者的“三農”思想提出的歷史背景、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不一樣:鄧小平“三農”思想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是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而江澤民“三農”思想的出發點則是平衡農工業關系,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第二,兩者的“三農”思想提出的解決“三農”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也不盡相同。

(一)鄧小平“三農”思想解決農民溫飽問題,江澤民“三農”思想旨在平衡工農業關系

鄧小平“三農”思想立足于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是基于歷史和現實兩方面綜合考慮的結果。從歷史原因來看,基于國家長期發展戰略考慮,第一代領導集體為了籌集工業發展所需的原始資本,在很長時間內對農民實行所謂的低價收購農產品,高價賣給農民工業品的“剪刀差”貿易,農民生活水平不能得到及時的改善和提高,長期處于一種半溫飽狀態,直至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尚有2.5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從現實原因來看,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市場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多,而我國農業發展,特別是生產能力嚴重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因此,鄧小平指出,要牢記農業是國家發展之根本,農業關乎國計民生,關乎整個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為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為工業發展創造市場,鄧小平適時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就是立足現實,發展農業,徹底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

20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效益上升而農業效益下降,農民棄耕經商務工造成工農業關系失衡。為了協調、平衡工農業關系,江澤民提出要“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10]。他告誡全黨永遠不能忽略“三農”問題,不能只抓工業生產而不顧農業發展,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正是在這種思想、方針指導下,我國農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從1996年開始,農產品供求實現了平衡、豐年有余,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二)兩者解決“三農”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側重點不同

鄧小平解決“三農”問題采取的措施“一是靠政策,二是靠科學”[11]。早在1962年,鄧小平就指出,恢復農業需要一系列政策,一是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二是工業要支援農業。把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同時依靠科學,工業反哺農業。而江澤民則認為發展農業,一是必須改變現有的計劃經濟體制,積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尊重市場內在規律,種植經濟作物,提高農民收入;二是通過國家宏觀調控對農業農民加以保護。三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積極發展農業科學技術,逐步提高農業投入中的科技含量和勞動者的素質,最終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五、啟示

鄧小平、江澤民將歷代共產黨人的三農思想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提出了新內容。他們的“三農”思想不僅是對馬克思等人農民思想的繼承,更是創新與發展。兩者有著不同之處又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提出的一些真知灼見,對實現中國夢有著啟示性意義。

1.必須將“三農”問題置之于發展國民經濟的首要地位。中國是多人口多農民的國家,我們必須始終將“三農”問題放到第一要解決的位置。不發展農業,就無法為工業提供所需的原料;不發展農村,就解決不了嚴峻的城鄉貧富差距問題;不關心農民疾苦,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種種問題不解決,國富民強的“中國夢”就只能是一個夢。只有加快農業發展、建設新農村、提高農民收入,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參與構筑中國夢的積極性。中國夢,終究是人民的夢,終究是農民的夢。只有實現了“農民夢”,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夢”。

2.發展農業必須重視科技、重視人才。只有充分重視科技、重視人才,農業才能得到充分保障,才能持續不斷發展。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雖有了長遠進步,但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農業發展單靠政策不行,還得靠科技。而科技運用于農業最終要靠人才來實施。因此,唯有把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結合起來才能最大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積極作用,促進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2〕〔3〕〔6〕〔1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8,23,23,23,17.

〔4〕〔7〕〔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09,119,524.

〔5〕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N].人民日報,1996-7-15.

〔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徐陽)

猜你喜歡
科技興農三步走發展戰略
董敏芳:在科技興農的道路上大步前進
科技興農?促進鄉村振興
中國創新“三步走”令人著迷
石門:科技興農打出“特色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