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轉型期學校德育的偏離和回歸

2016-05-30 08:52金園園
亞太教育 2016年29期
關鍵詞:偏離回歸德育

金園園

摘 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我國的德育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了理念、課程、內容、方法等方面的偏離,只有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使德育回到正軌。

關鍵詞:德育;偏離;回歸

中國社會經過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制度和長期的農業型社會形態,在近代的民主主義革命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國家政權,并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然而改革開飯以來,隨著社會轉型,我國的市場經濟在全球化的沖擊下略顯不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校道德教育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分析其危機,才能使道德教育回到正軌。

一、學校德育的偏離

現代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世俗化、利益化的過程,它割裂了人們之間先前的宗教和家庭倫理紐帶,它使人將精力漸漸地放到了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上。在這股負效應的浪潮之中,學校道德教育漸漸的偏離了其軌道。

(一)德育理念的偏離

在現代學校中,德育理念泛政治化現象十分嚴重,普遍重政治思想教育而輕視道德品質教育。不可否認,任何時期的德育都不能獨立于社會政治的存在而存在,因此如果我們簡單地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視道德品質教育,那么就會使德育喪失相對獨立的地位,那么學生的品行就很難得到全而自由的發展。①德育理念泛政治化與長期以來我們對德育的錯誤認識有關,我們簡單地將“德育”定義為政治教育,那么必然導致德育模式、方法的簡單化,從而給德育理念泛政治化傾向推波助瀾。

(二)課程設置的偏離

當下學校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過上課的方式進行的。它主要包括:小學階段、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大學階段的思修課等。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初高中階段的政治課被稱為“小科”,其地位甚至不如同為“小科”的物理、化學。在大學階段,德育課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名稱和直接載體,帶著明顯的教育意圖,容易使學生產生壓抑感,進而在情感上產生排斥感。更為重要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當下的德育課、政治課缺乏人文科學底蘊,形式主義十分嚴重。

(三)教材內容的偏離

教育內容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途徑之一。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思想政治課所使用的教材內容仍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相比以往雖然當前教學內容中刪除了繁雜、難度較高的部分,但是有些教材內容仍然相當落后,關于抽象的原理性知識過多,而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的生存性和前沿性的知識太少,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對德育力倡的那些道德理念的認識不足,難以把握其本質,更難做到普遍接受和自覺內化、吸收。它將生動形象的現實生活變成了灌輸和說教,將實用的道德規范變成干巴巴的抽象概念,這直接造成了學生上德育課積極性降低。這不僅降低了德育課程的針對性、實用性,還違背了道德教育的初衷。

二、學校德育的回歸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

社會轉型期對人的創造精神和主體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主體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教育能力。在這個目標的指導下,學校應更注重激發學生自我發展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以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們的德育教育者就應該轉變“目中無人”的德育理念,不能只關注我們所要傳授的道德規范,而不考慮學生能不能接受。②只有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發展其道德選擇和道德判斷的能力,才能堪稱為是成功的道德教育。因此我們應注意到道德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育者,而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務則是引導學生做一個積極向“善”的人。

(二)構建隱性的課程體系

要加強學校德育課程體系的實用性,就必須積極構建相關的隱性德育課程體系。首先,注意認識性課程中潛藏的德育。教育者可以將各個學科中“無形”的德育材料同“有形”的德育因素結合起來。其次,積極挖掘活動性教育課程中隱藏的道德因素。由學生獨立選擇和自主設計其喜愛的實踐性活動德育課程,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精神,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道德全面的發展。最后,注重教育環境中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現在:教室布置等空間方面的隱性課程;公平競爭等制度方面的隱性課程;校園文化、學風等文化方面的隱性課程,以上教育環境中的隱性課程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更加注重。

(三)傳授以生活為本的課程內容

所謂以生活為本,就是貼近生活、貼近現實。在人類社會早期,道德教育是為了約束人們的行為而出現的,它主要伴隨著人類的生產活動而進行的,但隨著教育的專門化,道德教育從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分離出來,它開始在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就是在理解課本中的抽象概念、體系、符號的基礎上,并將它背誦出來,參加專門化的考試,只要通過考試就算完成了該學科的學習。但這種教育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對學生并沒有很大的幫助,因而難以被學生真正接受。因此當前的課程內容應根據學生的現實需要,如與學生的經濟生活、社會交往生活等密切聯系,設置相關的課程,使其對學生的社會生活有所幫助,并為學生所喜聞樂見。

注釋:

①殷赪宇.試論我國學校德育的困境與變革[J].教師教育研究,2000(2):63-67.

②劉志山.當前我國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4(3):136-140.

參考文獻:

[1]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林默彪.社會轉型與轉型社會的基本特征[J].社會主義研究,2004(6):134-135.

[3]趙勇,張典兵.論德育理念的內涵,分類與建構[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3(9):5-8.

[4]賈克水,朱建平,張如山.隱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質特征[J].教育研究,2000,8:37-42.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偏離回歸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