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談小學音樂教育

2016-05-30 08:48袁薩仁格日樂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3期
關鍵詞:預設美的情感

袁薩仁格日樂

【摘 要】21世紀已經不再允許我們使用過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了,關于現今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思考。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哪些弊???我們針對弊病作如何改進?在現代化的今天多媒體的普及帶給老師們的應該是教學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紀,老師們的知識和教學法的更新或許才是培養下一代的至關重要的內在的條件。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育

音樂是人類精神的靈魂,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音樂教學當中,作為教師要傾注人文關懷,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以人為本”,讓音樂的花朵在小學生心靈深處開放,真正做到關愛生命,創造社會的和諧,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充滿溫馨。筆者作為教學多年的音樂教師,下面談談個人在音樂教育上的體會和建議。

一、促進德育與美育均衡發展

音樂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審美教育即美感教育,簡稱美育。它培養受教育者感受美、鑒賞美、評價美、創造美的能力,關注人的內心世界,是最具教育本質的人的教育。

音樂具有美的屬性。音樂的美是內在于音樂之中并能夠為審美主體所感知的美。它是主客觀完美結合的產物,即審美客體對象美與不美,不僅取決于審美客體對象是否具有美的屬性和審美價值,而且取決于審美主體是否能感知美、體驗美、理解美、表現美。音樂美存在于健康的音樂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之中;音樂美蘊涵在藝術化的聲音組合之中;音樂審美通過音樂情感體驗引導人們求真、向善,通過對美的感知、判斷和體驗,得到美的享受與啟迪。

音樂教育通過對音樂形象的渲染,激起人們心理情感上的共鳴,使音樂中的真善美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行為規范。在音樂教學中,審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在審美主體上容易產生共鳴。如學生在欣賞英雄題材的音樂作品時,會同時產生對音樂形象之美的贊嘆和對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在同一過程中,欣賞主體同時產生了審美情感和道德情感,音樂教育使德育與美育相融合。

二、建立新的“課堂秩序”,營造良好的課堂合作氛圍

現代教育觀認為:“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遞書本上的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要將孩子的思考能力激發出來,為孩子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并給孩子提供指導與支持?!彼?,老師不僅在講臺上要嚴格要求學生,還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與他們進行交流、合作,給學生一個輕松的教育環境,做到恩威并施,不僅要成為他們的老師,更要成為他們的朋友——一個相互交換意見、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常常與老師交流,說出心里的困難與喜悅,努力營造一個快樂、輕松、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建議教師用一種“伙伴型學習”方式,就是老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間互相探討,變常規的講臺教學為情感型教學,變封閉式為開放式。把樂器帶入課堂后,讓學生自由組織,表演音樂。課堂教學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不同的交流方式。當然,一堂課的交流也可以由多個方式相結合,自由運用。

三、促進科學與藝術融合發展

音樂不是一種具象的藝術。音樂藝術的模糊性、自由性和不確定性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演繹提供了想象、聯想和創造的廣闊空間。音樂世界充滿詩情畫意,帶給人無盡的想象。優秀的音樂作品能激活人的形象思維,豐富人的審美想象力,使人以一種生動而鮮明的方式探索未知世界。

科學教育注重并擅長理智,音樂教育注重并擅長情感。如果我們能在理智與情感之間求得平衡,學生才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在音樂教育中,學生通過音樂藝術與科學的聯系和比較,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藝術與科技手段的結合,感受科技產品中蘊涵的藝術要素,了解藝術想象和審美要求對科技發展的促進作用;探索現代科技手段對藝術形式和風格的影響。因此,學校教育應引導學生感受和發現音樂中的“想象美”,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關注音樂,關注科學,達到感性與理性的平衡。

四、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是“預設教學”與“動態生成”的結合

傳統意義上的預設教學形式要求老師將所有的目標和教學內容以及課堂內的問題等全都事先準備好,設計出來。但這樣就無法做到課堂的“動態生成”,所以預設內容要為“動態生成”出來的目標留有一定的發揮空間。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生成的目標也許是沒有預設到的,這是對預設目標最好的補充。任何精彩的音樂課堂都不完全是在課前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師與生的互動中,心與心的溝通中,思想與思想的碰撞中,情感與情感的共鳴中生成出來的。如何在音樂課堂中更好地實現“預設教學”與“動態生成”的結合呢?音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這不意味著預設教學是不需要的,課程的深化應該把握預設教學與動態生成的平衡,讓兩者相互結合在一起。課堂在注重教學生成性的同時必須關注預設內容,動態生成的模式不是降低了預設的要求,反而是提高了。它要求預設的內容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供了基本保證。預設生成教學是用一種開放的心態來對待音樂教學,重視學生的發散思維。預設教學對待教學的態度相對來說則比較保守,重視的是學生的集中思考的能力。而學生音樂能力的提高正是在發散思考和集中思考的相互影響和促進中發展并逐漸提高的,二者要互相協調平衡,才能真正將動態生成與預設教學結合起來。

五、促進智商與情商協調發展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有20%依賴于智力因素,80%依賴于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里最關鍵的是情緒智力因素。情緒智力因素即情商(EQ),主要體現在人的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關系、挫折承受能力五個方面。音樂教育關注人的情商,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對于音樂教育來說,其教育效應不在于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而在于情感的熏陶、凈化與頓悟。音樂教育作為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能有效地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人們感知、情感和想象的發展。

理性與感性、理智與情感的協同發展是人全面發展的內涵所在。只重理性發展而不重感性發展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音樂是善于表達情感的藝術,它比其它藝術更直接、更強烈,更能深入人的情感世界。音樂不僅可以表達情感,還可以撥動人的心弦,滿足人的內心需要,引導人健康向上、積極樂觀。重視音樂教育,能促使受教育者在智力和情感兩方面均衡發展。

六、增強素質教育意識,更新傳統音樂教育理念

傳統的音樂教學是單純地灌輸音樂,我們要改變這種方式,以啟發式、誘導式教學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給學生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缺點,老師作為指導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素質教育要求師生平等、民主,互敬互愛、教學相長。要建立必要的民主生活制度,讓學生在和睦的氛圍下輕松地學習,老師從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老師從嚴厲變為和藹,師生從上下級轉變為平等,在教學上由原來的單一轉為多樣,方法上由繁瑣變為簡單,讓學生由原來的厭煩轉為積極,變死記硬背為靈活運用,發揮學生內在的天賦與潛力。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發揮最好水平,又不會讓學生感覺學習沉重,特別是在情感上,能使學生學習過程中感到輕松、愉快,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悅,給予他們信心,從而在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充滿豐富多彩的美好幻想。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要讓美好的小學音樂教育融入每個學生的心中,讓素質教育充分地運用到音樂教學中,使學生在感受音樂的美好同時,塑造快樂、向上的性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

參考文獻:

[1] 劉明明.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 大眾文藝. 2011(16).

[2] 孫雷.新形勢下小學音樂課的上法[J]. 成才之路. 2011(15).

猜你喜歡
預設美的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霧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移植
問題是預設與生成間的橋
出來“混”,總是要美的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預設留白 生成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