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物教學中生命倫理觀的教育

2016-05-30 16:35董玉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3期
關鍵詞:途徑生物教學

董玉穎

【摘 要】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生物教學不應局限于傳授書本知識,還應當教育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環境、自然。因此在生物課堂中,教師應當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生命倫理觀。

【關鍵詞】生物;教學;生態倫理觀;途徑

生命倫理學(bioethics)是一門新興學科,它主要研究生命科學、生物技術、以及醫療保健提出的倫理道德問題,并加以規范,使人們有所遵循,倫理指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道德和原則。根據道德價值和原則對生命科學和衛生保健領域內的人類行為進行系統研究的學科。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研究生物醫學和行為研究中的道德問題,環境與人口中的道德問題,動物實驗和植物保護中的道德問題,以及人類生殖、生育控制、遺傳、優生、死亡、安樂死、器官移植等方面的道德問題。生物科學應啟發學生樹立并端正積極向上、健康明麗的生活態度和學習品質。其中,生命教育這個深奧而重要的話題也應在日常生物教學中有所體現,讓學生在內心深處感受到生命的重大意義,從而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珍惜生命,樹立生命倫理觀念。

一、樹立生命倫理觀的重要性

1.有助于愛護自己

現如今,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家庭,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受挫心理及抗壓能力不強,稍有不如意就可能走極端,甚至自殺來結束生命。眾所周知,美國青少年自殺率是全球最高而引起教育界認識呼喚生命教育。因此,教育要關注人的生命,把人受教育的好壞與生命質量緊密聯系起來,使教育飽含生命理念,滲透生命意義,這更能抓住教育的本質。教育要通過“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育人過程,達到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呵護生命的尊嚴,提升生命的品質,展開生命的智慧,實現生命的價值,從而達到愛護自己。

2.有利于保護環境

自工業革命以來,一方面經濟社會在高速發展,另—方面出現了水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也日益遭到破壞。當前,威脅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即以損壞生態環境、過度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使整個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困境。以上這些都是人與自然的二元對立,片面強調人類中心主義,無節制地開發和消耗自然資源,忽視生態環境保護所造成的惡果。通過生命倫理觀的教育,是學生明白協調與自然的關系,抑制以個人為中心的觀念,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倫理觀,使人類在與自然和睦相處、共生共存中得到持續發展。

二、利用生物教學實現生命倫理觀教育的途徑

1.修訂生物教材,增添生態倫理教育內容

在人教版初高中生物教材修訂時,建議在原有基礎上,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滲透生態倫理觀的教育。編寫高中生物必修教材時,應把大綱的精神和規定,把生態環境建設、保護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觀點及其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在緒論、生物與環境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等章節中。這樣可使學生從更高的層面、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物科學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國家各行業的建設乃至子孫后代的生活都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從而更加自覺地學好生物課。

2.生物教學中加強可生態倫理的教育

要實現教育的目的,課堂教學是生物學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是關鍵。為此,生物課教師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認真分析和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近年來,我國積極貫徹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形勢發展很快,生物課教師要努力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認真收集有關資料,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地、持續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生態倫理觀的教育,加強生物課的實用性,培養學生對保護生態環境的認識意識和參與意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把生態教育滲透到各部分相關知識內容中,在讓學生了解有關生態科學知識的同時,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理念。高中生物教材中蘊含豐富的生態學知識,教師在制定與其相關的教學目標時,可將生態教育的理念加入其中,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滲透生態教育思想。如在講授“植物的光合作用”時,通過學習綠色植物既是過濾器、消毒器,又是消聲器、氣溫調節器,使學生認識到植物對人類乃至自然界的重要意義,進而理解保護植物、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重要性。

3.開設生命倫理校本課程

獨立開設生命倫理學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倫理觀念當然是最有利的,有條件的中學必須配備專門的具備生命倫理教育觀念的教師隊伍,根據學科特點,結合本校辦學理念、育人目標、校園文化、學生需求,整合學校資源,編寫校本教材,開設校本課程,將生命倫理觀以案例、圖片展示、專家講座、學生辯論、問卷調查等方式掌握必要的生物學及倫理學知識,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并運用基本原理、規律和方法分析一系列社會熱點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從而促進學生自己構建生命倫理觀。促使學生形成生物平等的觀念,增強關愛生命的意識。使學生將自己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愿望付諸行動,提高生命倫理水平。

4.通過野外觀察和調查實踐滲透生態倫理教育

生物學具有其特有的學科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堅持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野外實地觀察和學習,在植物園、動物園、人園林場地、附近的山地,讓高中學生動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大自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活動中了解到當地的土地、水資源等生態環境狀況,通過觀察煉化廠等企業污水排放量以及對河段的變化,觀察生活垃圾隨處堆放對水質及周邊空氣的污染情況,調查研究人們在開發利用當地資源過程中對環境和生態的破壞、污染情況,讓學生在親自實踐中認識到保護自然、愛護自然的重要性,從而樹立正確的生態倫理觀。

參考文獻:

[1]亢煦.可持續發展生態倫理觀的教育意義[J].法制與社會,2010年20期

[2]胡桂平.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構建生命倫理觀[J].生物學教學,2003年第4期

[3]程焉平.結合中學生物學教學開展生命倫理教育[J].生物學教學2008年第6期

猜你喜歡
途徑生物教學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第12話 完美生物
構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多種途徑理解集合語言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