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模式探析

2016-05-30 20:39孫鶴瑜
科技風 2016年19期
關鍵詞:網絡思政管理模式高校

孫鶴瑜

摘 要: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移動互聯通訊工具的普及,使青年人越來越多的使用互聯網來獲得信息,互聯網對青年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已遠遠超越了傳統媒體的作用。高校對網絡思政工作也越來越重視,但是,高校網絡思政工作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本文從高校網絡思政工作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高校網絡思政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重點討論高校網絡思政工作應當采用的有效模式和策略。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政;管理模式

一、高校網絡思政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思政教育人員的問題

高校傳統思政教育主要由學校的團委、輔導員、任課教師和學校的群團組織負責。

首先,思政工作采用分而治之的工作模式,這種模式的最大問題在于不能有效溝通,從事學生專職管理的輔導員對網絡技術掌握有限,不能利用互聯網充分獲取學生思想信息,由于工作繁忙,投入在互聯網上的精力有限,導致師生信息交流處于不平衡的狀態。

其次,管理觀念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充分學習和使用信息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無法對即時的網絡事件展開針對性的教育,導致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無法有效控制網絡輿論。

第三,高校思政教育人員對網絡信息和政治事件的敏感度不夠,往往具有網絡行為處置的后發性和滯后性,高校從事思政工作的部門和人員很難利用網絡平臺把學生思想引入正軌。

(二)高校思政管理體制的問題

在高校傳統的思想教育管理體系中,極力的推崇分工合作的管理體制,針對學生的思政工作由學校黨委和教育兩個體系分別執行。思政教育體系主要負責講授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主流的社會思想政治觀點。學校政工體系負責學生的思政活動,組織學生踐行社會主流價值觀,形成學生的思政活動行為與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推行和使用,這種分工體制已經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

首先,職能管理部門不適應網絡時代特征,分工體制不適于網絡監管,造成網絡思政工作的漏洞。其次,在網絡應急和突發事件的處置機制落后,造成高校網絡思政工作話語權的弱化。第三,對網絡敏感事件的政治敏銳度不夠,使小事件不能及時澄清,常常導致較大的校園事件,造成事態的擴展和升級。

二、調查交網絡思政工作的原則

(一)尊重網絡信息共享原則

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使用理論知識講授法和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獲取大量的思想政治敏感話題,可以進行充分的交流或討論,可以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高校不可能再對學生進行信息封鎖,也不可能再避開敏感話題不談。這就需要高校思政工作從網絡的即時傳播信息特征出發,充分尊重互聯網的信息共享特征,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大量較為權威的互聯網信息,另一方面與學生進行網絡思政互動,從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網絡成為建立學校與學生聯系的橋梁,使學生及時得到他們關注的信息,更好的滿足學生的求知心理和欲望。

(二)構建學校與學生的平等關系

互聯網的最大特征就在于網絡地位的平等性,在互聯網世界不再有上下級之分,也不再有明確的師長關第,學生與教師的身份都可以是匿名的。自由的文化氛圍,使傳統的學生管理體制必須讓位于師生的平等關系,從而使高校網絡思政工作在平等的氛圍中進行,這樣更有助于交流情感、傳遞信息,使學校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更親近學校的思政網絡平臺,切實發揮出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的積極作用。

(三)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出發

學生借助互聯網平臺獲取知識和信息,大多數學生不僅僅對思想政治領域的信息感興趣,往往是在各種綜合信息的獲取中受到了思政輿論的影響。因此,高校要通過網絡提高學生的思政能力,應當將思政工作滲透到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層面進行。

首先,在學生網絡生活的各個領域開展思政工作,其次,充分的將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使學生不再沉迷于不良網站中。第三,不斷加強校園文化陣地建設,用優秀的文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網絡思政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

高校利用網絡進行思政工作,不僅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素質教育的內在需要。高校應當在充分認識網絡環境特征的基礎上,有效改變傳統的管理體制,使用正確的網絡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切實發揮各級思政教育人員的作用,有效發揮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模式的作用。

(一)建立專職網絡思政管理部門

為了提升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加強對學生的網絡監督管理力度,充分的對學生實施正確的引導,能對網絡事件進行及時快速的反應,使思政教育精神得以有網絡有效落實,高校應當建立專職的網絡思政管理部門。

首先,實行高校網絡思政權威發布制度,定期在校園網絡中發布權威信息,對學校和各種時事熱點進行解讀,達到澄清事實真想的目的。其次,對高校的信息渠道進行統一規劃,打破高校行政管理機構、各系輔導員、政治教育教師的條塊分割,建立統一優化的信息發布平臺,發揮網絡宣傳引導的合力,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冗余和重復問題。第三,建立網絡應急響應機制,編制網絡突發事件處置預案,設定校園網絡事件處理時效追責機制,積極建立突發事件的疏導渠道。第四,創辦高校網絡思政訪談欄目,使學生在有效的渠道暢所欲言,從而在有限把控的情況下,積極引導和把握學生的輿論風向。

(二)建立專職網絡思政管理隊伍

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要求高校提高網絡思政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而且要提高網絡思政的技術水平,為此應當成立由專職理論教育人員和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專職的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隊伍。首先,要抽調思政工作業務骨干,使思想政治覺悟高、具有強烈責任感、熱愛思政教育事業的教師作為隊伍主體。其次,加強網絡思政管理隊伍的技術力量,為網絡思政管理隊伍安排專業的網絡技術人員和網絡信息發布美編、創意人才,從而不斷吸引學生對高校網絡平臺的注意力。第三,加強對這支隊伍進行專業培訓,使這支隊伍具備處理網絡突發事件、進行思政工作引導、善于宣傳主流思想價值觀念的能力。

四、 結語

高校網絡思政管理工作必需從實際出發,既要尊重網絡時代的獨特規律,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使網絡思政工作逐漸被學生接受和認可。

參考文獻:

[1] 陳海波.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的問題與創新[J].科技致富向導,2014.10(02):127-128.

猜你喜歡
網絡思政管理模式高校
基于用戶體驗的輔導員微信公眾號建設思考
基于高校網絡教育平臺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創新性研究
英國高校的網絡思政課怎么上
高職院校網絡思政工作管理體制的問題與完善措施
高校網站安全管理研究與探討
淺談高校圖書館隨書光盤的編目與管理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工程應用型本科機械專業學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