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高人為峰

2016-05-30 10:48
福建人 2016年12期
關鍵詞:壽寧縣壽寧廊橋

有的人信命運,我卻不信。

到壽寧后,這種意念更加堅定。

其實,是否相信命運、神或別的什么神秘力量,從來都不是天地萬物的最初意愿,更不能成為書寫苦難、激越、純樸、勇敢、堅韌、野心、夢想、希冀、奮斗、冒險、迸發的理由和說辭。

對于地處福建省東北部、1424平方公里、28萬人口、“地僻人難到,山多云易生”的壽寧縣,3年前來到這里,我滿懷憧憬。一路回望,重新梳理它浩瀚渺渺的歷史脈絡,體察它綿綿無盡的風土人情,打量它生生不息的人間煙火,每次深入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驚奇的精神之旅。

十三義勇大夫、馮夢龍、繆蟾、黃槐、林棟、范式人、葉秀潘、范浚、何宜武、何宜慈、何雋、盧少洲、張高謙、鄭義正、陳增光、徐麗珍、胡玉榮、范英嬌、南陽義務消防隊……

官臺山遺址、楊梅州、斜灘渡口、鬼足洞、南山日出、仙巖杜鵑、車嶺古道、西浦流韻、鳳陽梯田、三關虎墓、仙峰云海、牛頭山水庫、北路戲、廊橋、《壽寧待志》、夢龍春酒、金絲扣、烏金陶……

當這些熟悉的漢字,帶著勇敢、正義、堅韌、開拓,作為人物、地名、特產和風景,經過歲月的洗禮與歷史挑選,出現在我的面前時,內心深處總是激蕩著一種叫精神的力量。

沒有縣,壽寧人自己打出一個縣。明1455年,當時還沒有壽寧這個縣名,是這里的13位勇士,沖鋒陷陣,勇入匪穴,引領朝廷官兵攻下了匪窩官臺山。明朝廷為褒獎這一壯舉,賜封他們為“十三義勇大夫”,同時劃福安、政和兩縣的部分地域設“壽寧縣”,從此,神州大地上有了一個縣——壽寧。

沒有鐵釘,壽寧人建出一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聞遐邇、世人矚目的古廊橋,是壽寧的名片,是壽寧展示給世界的一道靚麗風景,更是壽寧人民適應自然、征服高山的智慧創舉。因為重重高山,才有了壽寧人民走出大山的廊橋。因為交通閉塞、物質匱乏,連鐵釘都沒有,才有了壽寧廊橋全部建筑用杉木鑿榫銜接的獨特營造技藝,才有了今天壽寧“世界貫木拱廊橋之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譽。

沒有地,壽寧人造出一座新城。壽寧老縣城,是福建全省最狹小的縣城之一,“地無三尺平,路無三尺寬,出門要爬嶺,出門就見山”,重重疊疊的大山把壽寧縣城圍在一個面積僅1.26平方公里的山峽中。一直以來,壽寧縣城在外人眼里是一個“不宜居、無法發展”的山溝小鎮。但壽寧人民移山改水,平峰填谷,攔河筑湖,不可想象地在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之巔造出一座秀美宜居的山水新城。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兩鎮同城”戰略的推進,挺立在高山云端處的,將是一座氣勢恢宏、令世人驚嘆的大縣城。

沒有路,壽寧人硬是從峻嶺堅石上鑿出一條騰飛路。蜿蜒崎嶇的車嶺古道和高低曲折的長溪河畔,曾是壽寧人走出大山的唯一選擇,化天塹為坦途是世世代代壽寧人的夢想。壽寧人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削山開路,遇水架橋,艱苦接力,從無到有,建起了以高速公路、國省干道為主的“西進東出、承南接北”的交通路網,使壽寧成為“長三角”連接“珠三角”的重要交通節點。

一座大山,不管愿不愿意,你都要承認它的狂放、粗野和厚重。一條河流,只要有魚兒在里面,總會有跳出水面的時候。優與劣、強與弱從來都不是絕對的。

貧瘠,曾經是所有人對壽寧土壤的認識,當地質部門對外發布壽寧土壤具有硒鋅富足,雙素共生、且無重金屬污染的特性時,壽寧的土地一刻間身價百倍、寸土寸金。

落后,長時間來曾是大家對壽寧教育衛生的看法,當壽寧學子再次自信地步入北京大學等高等學府,壽寧縣醫院成功實現與省立醫院和閩東醫院的合作共建、品牌托管,壽寧的教育衛生一夜間倍受矚目。

順境和逆境,是一對攣生兄弟,有時候,只那么一兩步,便改變了一生。機會隨時都有,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謀劃好了,身處劣勢,也能贏得世界。

機會來自外部,但信念發于內心——如果前者是尋找,使視野變得深遠,后者便是一種自信與從容,走屬于自己的路,做別于他人的事——這不是“適應”,也絕非“塑造”,這是向往的本性,煥發出葳蕤的生機。

山高人為峰,海闊心無界!

猜你喜歡
壽寧縣壽寧廊橋
去廊橋找你
閩東北地區造林密度與柳杉生長的關聯分析
作品賞析(1)
閩東與閩北交界地帶的邊界方言
甘薯產業在寧德市壽寧縣的發展趨勢與對策建議
廊橋文化的匯集地——泰順
風雨廊橋——武夷山馀慶橋
壽寧獲評“中國木拱廊橋文化之鄉”
華麗天成的壽寧石雕藝術
聚焦壽寧 打造生態新茶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