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稱謂語的性別歧視現象探究

2016-05-30 20:10崔現悅
西江文藝 2016年10期
關鍵詞:性別歧視傳統文化漢語

崔現悅

【摘要】:漢語稱謂語是漢語詞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稱謂體現了人們在特定人際關系中的特定身份和角色,反映了社會文化和一定語言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男性往往是處于中心地位,而女性常常被人們理所當然地排除在社會活動以外,從漢語稱謂語的使用上,就能十分明顯地看出一些性別歧視現象,主要表現為:社會稱謂語中相關女性稱謂的缺失和加“女”字以示區別;親屬稱謂語中“內”“外”有別、男前女后的詞語排序、男性為中介;姓名稱謂語中男女命名的差異、婚后女性姓名的變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儒家文化的影響和社會分工的不同。由于稱謂語的性別歧視現象的存在,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可以通過改造語言文字和改變人們的意識形態來逐漸消除這種歧視現象。

【關鍵詞】:漢語;稱謂語;性別歧視; 傳統文化

一、漢語稱謂語的概念

(一)漢語稱謂語的概念

一直以來,對稱謂語和稱呼語的概念都眾說紛紜,沒有一致的結論?!冬F代漢語詞典》對稱謂語是這樣解釋的:“人們由于親屬和別的方面的相互關系,以及身份、職業等而得來的名稱,如父親、師傅、廠長等?!?/p>

此外,對于稱謂語和稱呼語的區分,學界也存在一定的爭論。按照曹煒先生的觀點,他認為稱呼語和稱謂語是不同的,他把稱謂語劃分為親屬稱謂語和社會稱謂語兩類,稱呼語則可以分為親屬、社會和姓名稱呼語三類。有的認為稱謂語里包括稱呼語,他們認為“稱謂語是人們用來表示人與人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身份、職業等的名稱;而稱呼語是稱謂語中那部分能夠用來當面招呼的名稱?!盵2]

二、漢語稱謂語的性別歧視表現

稱謂體現了人們在特定人際關系中的特定身份和角色,反映社會文化和一定語言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們的社會地位、角色身份都可以在稱謂中得到體現。一個普通的稱謂語,比如“男”和“女”,單看兩個字,是區別詞,只是用來區分性別,是平等的,但是,一旦用到某一個現實的社交活動中,它就具有了不同的社會內涵,甚至出現對女性的嚴重的貶低和偏見。

(一)社會稱謂語中的性別歧視

社會稱謂語一般是沒有血緣親屬關系的人在社交中使用的稱謂語,它們表示的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v覽如此多的社會稱謂語,不難發現,在對待女性這一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歧視。

1.相關女性稱謂的缺失

在眾多的社會稱謂語中,女性社會稱謂語的缺失很能體現出男尊女卑這一明顯的歧視視象。比如“先生”和“小姐”、“女士”:“先生”一詞是一個使用很普遍的大社會稱謂,用來稱呼男士,可以用于口語也可以用于書面語,可以稱呼陌生男士也可以稱呼熟悉的,不含貶義;而“小姐”一詞,多是用于稱呼年輕女性,現如今甚至被賦予了一定的貶義色彩。也許你會問,“女士”一詞難道不可以用來和“先生”一詞作對應稱呼女性嗎?是的,“女士”一詞更多用于那種十分正式的場合,比如開會致詞的時候,會用“女士們”、“各位女士”稱呼女性,除此之外,“女士”一詞更多用于背稱,生活中鮮有見了女性就說“女士你好”的,那樣讓人非常別扭,但是見了男性則可以說“先生您好”,這樣就找不出一個詞來與“先生”一詞相對應地稱呼女性。這樣從社會稱謂語的缺位現象看,很多關于女性的稱謂缺失,而關于男性的則很容易找到,就不難發現其間對女性的歧視。

2.加“女”字以示區別

現代社會中我們總會有一種刻板印象,覺得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男性,一旦某一位女性在某一領域做出些成績,都會引起特別的關注,人們就會十分刻意地在她的姓名前邊加一個“女”字標簽以示區別,比如“女作家”、“女博士”、“女科學家”、“女飛行員”等等, 但人們卻從來不說“男作家”、“男博士”,只要出現“作家”“博士”人們也是習慣性地認為是男的??桃獾丶印芭弊謽撕瀬硪允緟^別,這在表面上看好像是在強調或者說是提醒大家特別注意到某女子的不同尋常,但在另一方面卻是在體現一種對女性的歧視。

(二)親屬稱謂語中的性別歧視

“親屬稱謂語基于人們的血緣或婚姻關系存在,主要在有親屬關系的人之間使用?!盵4]家族中的稱謂也是依血緣關系而定的。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是幾世同堂的大家庭, 老舍曾寫過《四世同堂》,老北京有四合院,在傳統的中國家庭中,人數總是有很多,中國古代禮法又十分嚴格,對親屬的稱謂方面自然是不能有半點的馬虎,十分地嚴謹,幾乎給每個親屬都制定了不同的稱謂,而縱觀眾多有關于女性的親屬稱謂語上,我們會發現很多男尊女卑的現象。比如以下幾個方面:

1.“內”“外”有別

嫡長子繼承制是十分重視男性血親的,而女兒一般不會被選為家族的繼承人,因為她們總是要嫁出去,成為別人家的人,進入到丈夫所在的家庭中。在漢語稱謂語系統中,和父系親屬稱謂比較,母系親屬稱謂分類少,也不如父系復雜。母系親屬都會加個“外”字,女兒一旦出嫁成家,有了孩子,就會被娘家人看做“外”人,不能再算在父親家族中了。而我們稱呼自己爸爸的父母為“爺爺奶奶”,與稱呼媽媽的父母為“外公、外婆”相比,顯得更為親切。如此看來,外親和內親相對存在,女性的從屬地位可見一斑。

2. 男前女后的詞語排序

男先女后的詞語排序,是說在表示男女兩性的詞同時出現時,兩者前后順序不同,男的總在前,比如:“父母、夫婦、公婆、兒女、兄妹”等,如果反過來說“母父”“婆公”則是絕對不允許的,女的總在后邊,排序分先后反映出人們對性別角色的不同認識,也仿佛在向我們顯示男性獨特的優越感,而女性注定是跟隨其后的弱勢群體。悠悠華夏幾千載,封建思想的烙印早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每個人的腦海里,漢語稱謂上的性別歧視也隨之由來已久,從男女兩性詞的排列順序上就可看出。儒家思想中的“男尊女卑”,到現在依然束縛著廣大中國女性。

3.男性為中介

中國社會習慣以男性為中介來稱呼女性[5],比較常見的是,男人年齡如果比參照者大,妻子的稱謂就隨之大,反之,就小,卻不是根據妻子的實際年齡比參照者大還是小,好像女人的年齡可以忽略不計。時至今日,在一些農村地區,有的婦女要降一輩分,自己的子女稱呼長輩什么自己就稱呼什么,以此來表示對長輩親屬的尊敬3。比如,跟孩子一起稱公婆為“爺爺”、“奶奶”,稱丈夫的兄弟姐妹為“大伯”、“叔叔”、“小姑”等。至此,女性再次喪失了自己的存在感,又變成了孩子的附屬,這也恰好透露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是跟隨丈夫,就是跟隨孩子,從沒有自主權,是男人的附屬。

結 語

稱謂語是人們由于身份、職業、性別等因素的差異,在不同社會角色和各種社會關系里使用的名稱。從它的分類切入,我們看到了親屬稱謂和社會稱謂里的性別差異:人們標記有作為的女性,讓有關女性的稱謂缺失;血緣關系里內外有別,男性為主;言辭中男前女后,褒男貶女;取名字時,男女有別,已婚女無名無姓。那些貶低女性的稱謂,那些不公平的過去,都是我們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的產物,影響了我們新時期和諧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拋棄舊眼光,公平對待女性,這將有助于兩性之間更好地溝通,也助于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更加正確地使用稱謂語,增強對性別歧視語的敏感性和抵制性,能幫助我們建立平等友好的新型人際稱謂系統,也有利于更加順暢有效地進行社會交際。

參考文獻:

[1]劉彬.漢語中體現出的性別歧視現象[J].焦作大學學報,2009(2):18.

[2]曹煒.現代漢語中的稱謂語和稱呼語[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62,64,65.

猜你喜歡
性別歧視傳統文化漢語
學漢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性別歧視現象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