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說作文指導中的“感發”

2016-05-30 22:38朱衛國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6年10期
關鍵詞:事理絲瓜落葉

朱衛國

著名詞學大家葉嘉瑩先生的系列著作中有一個關鍵詞:感發。她認為詩歌的力量就是感發,這種感發是生生不已的,可以叫做“感發的力量”。好作品能給人感發,反過來,對生活有精細的感發,才能出文章。在作文指導中,我們缺失的正是“感發的力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產生感觸,有所生發,繼而傳達與抒寫自己的感動與思考,才是作文指導的真諦所在。于外圍的形式技法層面作無效指導,早已廣受詬病。抵達內在,觸及文心,用感發的力量驅動學生為文,方有源源活水、蔚為大觀之景。

因此,作文指導的有效著力點是“感發”,在日常的“感發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感性、理性思維,激活學生的作文內驅力。常見的感發角度可以列為以下四種:

由外到內的感發。筆者曾經向學生提過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看到落葉飄零通常會有悲傷之感?學生很詫異,不覺得這有必要去思考。的確,見落葉生感傷之意,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氨淙~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陸機《文賦》),已成為一種生活現象,可我們還真有必要去問一個為什么,這就是在訓練感發能力,把一些外部的“定律”推向內在思考,在思考中勾聯事理,提升感悟能力。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作這樣的思考:枝葉相連,根深葉茂應是樹的圓滿狀態,葉子離開樹干,脫離母體,又是無法改變的生命規律。每個人都能從這一自然現象中產生類比聯想,人從出生開始,依偎在父母懷抱,享受著家的庇護,圓滿美好,隨之長大,離家,衰老,死亡,任何人都無法左右這一規則,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見落葉而感傷,實則是外部的物象觸動了內心的蓄積,遂有生命無常、美好易逝之傷。越是被忽略的常態,往往越有思考價值,它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回歸內心,收獲感發的力量。蘇格拉底有言,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同樣,未經凝視的世界是毫無意義的。

由事到理的感發。女兒過五歲生日,已訂好了房間,上好了蛋糕,等幾位親朋到齊后,就可以開席了,可久等客未全,女兒不耐煩了,迫不及待,想把蛋糕分了。她媽媽說,等客人到齊后,吹蠟燭,許心愿,照個相,多有意義呀??膳畠翰宦?,執意要先切開,并把奶油弄得滿臉都是,女兒自個玩得樂,說,這多有趣呀。就這件事,我讓學生感發,從中領悟到了什么事理?我引導學生抓住兩個關鍵詞“有意義”與“有意思”進行列舉,一一梳理經歷過的有意義的、有意思的事,并發現,自己喜歡的倒是有意思的事,很多有意義的事,是被家長或老師要求去做的。再進一步提煉,便有所發現,有意思才是生活的終極價值,很多“有意義”是對生活的羈絆、人生的束縛,“有意思”最終會戰勝“有意義”。在“踐行孝道,心懷感恩”的征文中,我曾給學生講了一個真實生活細節,以此讓學生去感發:我的老父親愛吸煙,出于人之常情,我勸他少吸,但效果不佳,因而我有時會疾言厲色地訓斥他,他就躲躲藏藏地吸,有時發現我在隔壁房睡下了,他會吸上老半天,其實很多時候我就故意在房里弄出點聲音,表示我沒睡,隨時可能會督查他,一來不讓父親吸得太兇,二來避免了當面勸誡的尷尬。我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孝,怎樣做才是行孝?有時,給彼此一點空間,是最好的孝道,孝不是服務也不是服從。學生從這樣的生活瑣事里,容易得到感發,也就能把大題往小處寫,把很空的題往實處寫。

由物到人的感發。我的母親年年種絲瓜,成熟了的絲瓜任人摘,討個歡喜,低處的,好看的,都被人隨手摘走了,只有高處的還在,母親也不管,任它在高處風干老去,待來年春風吹過,它的“孩子”們從它殘破的身子里漏出來,投進泥土的懷抱。由這里“高處的絲瓜”,你聯想到了什么人?引導學生作這樣的聯想,就是在鍛造感發能力。這是由物到人的遷移,我們可以想到天下母親。其實,絲瓜努力地爬高,是為了保護孩子,提升孩子。天下父母辛苦的工作,努力向上爬,很大程度上,不也是為了孩子嗎?往上爬的絲瓜用心良苦,天下父母也用心良苦。天地萬象,皆有事理在其中,我們目見之物,有大美,蘊至理,具有了相應的感發能力,就能攬物入文,自成格調。再比如,現在四季常青的花木被廣泛栽種,雖長年生綠,但比之隨節榮枯的品種,色澤與氣韻差之甚遠。對此,我們有何感發?引申到“人”與“人生”上來,有何啟迪呢?如果深入進去,必得哲思。

由點到面的感發??疾槔硇运季S的作文,尤其需要由點到面的感發。以2016年全國卷I作文題為例,用“點到面”的發散思維可以將思路拓寬拓深。這是一道漫畫題,用對比的方式講了兩個孩子的遭遇:甲考滿分得到了吻,考98分后遭巴掌蓋臉;乙考55分遭遇巴掌,考61分后得到了吻。應該說,高考作文是一個特殊的話語系統,供考生來感發的材料放到考卷上,內涵與意義往往就變“大”了。其實,這兩位學生的遭遇,在生活中只是個例,并不帶普遍性,這兩個“點”放在一起,就產生了相對宏闊的意義場。很顯然,我們要談到家庭教育上來,這是一個“面”,要在這個“面”里去生發,去褒貶。簡言之,這里“吻對了”,“打錯了”,但又不盡然,把兩位學生的遭遇比較起來分析,甲考98分遭打,乙考61分得吻,這樣看來,“打”和“吻”又都錯了。這涉及到人們一種很怪異的常態思維,于是,我們可以把思維引到另一個“面”上去。比如說,中國足球隊,成績一直爛,國人不抱太多希望,若偶爾有了一點進步,剛欣喜若狂,譽之有加。國乒隊呢,一直是世界領先水平,若賽績有任何下滑,則責之貶之。我們為什么會用不同的尺子去看同類問題?這種怪異思維幾乎成了常態。由此,作文的探討空間可以歸到“尺子與思維”這個面,文章的深度也就出來了。

作文同時考查語言文字運用水平與思維品質,良好的思維品質就是感發能力的體現。好作文總是發于細微,走向深厚,“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只有勤于思索,善于勾聯,左鉆右探,尋常生活即現精彩,筆下芳華自然來。

[作者通聯:湖北監利縣朱河中學]

猜你喜歡
事理絲瓜落葉
夏季佳蔬——絲瓜
闡釋現象 揭示事理——說明文寫作六步曲
落葉
語 絲
狡猾的絲瓜
絲瓜娃
最后一片落葉
落葉知多少
一語中的
微精事理 宏攬全局──《戰時美國的歐洲戰略》評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